从大周开始 第72节

这可不是后世交通发达的二十一世纪,除了汽车火车之外,还有更快的高铁的飞机,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横跨大半个疆域。

卫允也只能寄希望于小卫氏,看她什么时候能够想通,到时再将小卫氏一家都接到自己身边来。

原本因为张千钧一句话而羞红了脸的少女,如今也已经恢复了过来,挡着脸的双手放了下来,不过在那白皙的脸颊上,还残存着些许红晕。

少女眨了眨眼,有些好奇的问:“听说卫三哥哥出身寒门,父母早亡,由姐姐姐夫抚养长大,送入扬州的青檀书院读书,而后才展露天资,被玉章先生看中,收入门墙,悉心教导,之后更是一路披荆斩棘,自县试一直到殿试,最后高中探花,不知这其中可有误传?”

张千钧脸色有些不愉:“芬儿,女孩子家家,怎么能随便打听别人的家事!这也太不像话了!虽说卫兄和哥哥的交情好,可你毕竟是个女孩子!”

虽说张千钧和卫允交好,但卫允可是实打实的外男,而且还是正当年,尚未成家的那种,少女的举动,已然有些越界了!

卫允抬手劝道:“无妨,这里左右也没有外人在,况且张三姑娘这个年龄,好奇些也属正常,千钧你就不要一惊一乍的了!这又不是在外头!”

张千钧摇摇头,一脸无可奈何的看着少女。

少女冲着张千钧吐了吐舌头,做出了俏皮的表情,说道:“还是卫三哥哥对我好!不像二哥,就知道凶我,哼!”

当面对卫允的时候,却又变成了那个人畜无害的可爱表情,“卫三哥哥,你还没回答芬儿的问题呢!”

卫允微笑着说道:“大体于张三妹妹说的相差无几!”

少女的两只灿若星辰一般的眼睛,骤然镀上了一层璀璨的亮光,嘴巴微张,瞪大了眼睛,瞳孔皱缩,惊讶的道:“哇!我一直以为只是传闻,没成想竟然是真的,卫三哥哥,你可真厉害!”

少女看向卫允的目光之中,多了几缕崇拜的色彩,眼角的余光扫到一旁的张千钧,然后瞬间脸又耷拉下去了,板着脸,轻哼一身,置气道:“哼!比二哥哥厉害多了!”

张千钧却好似没有看到少女的置气一样,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说:“卫兄确实厉害,允文允武不说,还精通练兵之道,我确实不如卫兄多矣!”

一开始,是因为对张桂芬和英国公夫人的援手之恩,才让张千钧这个铁汉对卫允有不少好感,可后来,卫允先是拿出了特意为锦衣卫制定的一系列训练方法,而后又极其大方的掏出了自己‘家传’的辛酉刀法,无私的教给了所有人。

然后将锦衣卫一分为二,分别建立了南北镇抚司,甚至于将目光直接着眼于如今成鼎立之势的三国之上,不,应该说从一开始,卫允建立的北镇抚司的目的,就是为此。

张千钧这位四肢十分发达,武艺高强,头脑却有些简单的汉子,对于卫允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已然佩服的是五体投地!

甚至于隐隐在卫允的身上,看到了几分昔日英国公调兵遣将,指挥若定的身影。

第 103章 君臣商议

虽然是自家庄子,但如今庄子里头住着的,可是张家的姑娘,虽然外人不知,但卫允却还是坚持不肯在庄子上多待。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那个嘴碎的,不小心或者是酒醉之后说了出去,那张桂芬的闺誉若是受了损,那才是大大的不妙。

汴京城那些个所谓的官眷贵妇们,平日里整日闲的没事做碰在一处的话,不是聊聊这家的八卦,就是谈谈哪家的热闹,谁都不怕事大。

英国公一世英名,英国公府高高在上,可越是这样,就越有话题性,越能勾起人们心中熊熊的八卦之火。

因此,卫允并没有在庄子上留宿,辞别张千钧兄妹二人,便在当天伴晚时分,带着白杨匆匆赶回了汴京。

如今南镇抚司那边虽然有梁昊主持,对户部外围的差事接受也异常的顺利,怎么说锦衣卫头上顶着的,可是天子亲卫的名头。

而且南镇抚司衙门里头的那一个个,出身各个勋爵世家,几个汴京城的地头蛇罢了,焉敢和锦衣卫对着干。

没见原先在汴京街头横行无忌,神鬼皆避的各家纨绔们,如今一个个规矩的不像话么!

他们是活腻歪了,才敢和锦衣卫对着干。

而且他们将消息传去背后的靠山那边,希望能够得到靠山的支持,可最后却都是石沉大海,没有得到半点回应。

锦衣卫的接手很顺利,几乎没遇到什么阻碍,可这些差事不是光接手就可以了的,你还得派人去办,而且还要办好了。

幸而,如今的南镇抚司已然扩展到了一个千户所的规模,而且这群公子哥们,最不缺的就是三教九流的关系,他们说一句话,自然有无数的人抢着帮他们跑腿。

移库,卸粮这些差事又没什么难度,只要有把子力气的都能干,而汴京最不缺的,就是在底层挣扎着讨生活的穷苦人。

只要兜里有钱,还怕找不到人来做事吗?

利诱若是不行就威逼,难不成还真有人敢光明正大的和锦衣卫作对不成,难不成当锦衣卫头上的天子亲卫名头是摆设!

如今户部外围的所有差事,除了漕运之外,皆已入了锦衣卫的囊中,而现在梁昊正在忙的,就是漕运这一块。

户部掌管的是天下的钱粮,是以漕运自然也是遍布全国各地,不过这一块蛋糕太大,其中的利益纠葛,遍布大周全境,个中所牵扯到的势力,太过复杂。

以锦衣卫现在能力,想要把这么大的一块蛋糕给吃下去,自然是难于登天,不过如果仅仅只是把汴京周边的漕运利益握在手中,却也可以好好谋划一番。

虽然这么做很有可能会得罪一批人,可富贵险中求,利益永远都是伴随着危险的,蛋糕就那么一块,你分一块儿,我占一块。

可新来的怎么办,锦衣卫初立,虽然折腾出了不小的动静,可在那些个真正权势通天的人眼中,还真没什么太大的用处。

用来威慑那些纨绔子弟,稳定汴京治安,改善风气!

但要真说起来,锦衣卫,或者说南镇抚司衙门在那些个真正手握大权的人眼中,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衙门罢了,若不是背后站着的元祐帝,谁会把锦衣卫放在眼里。

就如同巨人和蚂蚁一样,在蚂蚁眼中,巨人就是整个世界了,可在巨人眼中,锦衣卫不过是一只可以随手碾死的蚂蚁罢了。

然则,成千上万的蚂蚁之中,总有那么特立独行的几只,想要看一眼巨人眼中的世界,想要凭着自己的力量,飞上高空,站在巨人的面前,和他面对面的掰掰手腕,角角力。

锦衣卫要发展,就势必会要侵占某些人的权益,这是必然的。

···········

时间飞逝,转眼便是新年,宁远候领兵去蜀地也有数月了,可依旧没什么有用的消息传回来,元祐帝虽然嘴上不说,可心里,却已然有些忐忑。

御书房中,元祐帝坐在窗边,看着窗外如同一片片鹅毛一样飘飞的雪花,一双眸子,好似深山幽潭一般,让人看不见底,捉摸不透。

“哎!卫爱卿,你说说蜀地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怎么宁远候去了这么久,也没个准信儿回来》”

元祐帝的目光依旧看着窗外,有些漫不经心的问。

卫允微微躬身拱手,回道:“陛下,没有消息传回来难道不好么?”

“此话怎讲?”元祐帝扭过头开,看着卫允,微微蹙眉。

卫允微笑着道:“宁远侯爷奉命戍卫边境,调查成都知府在奏折之中所上报的边疆忽现异动一事,细算下来,已有数月之久,却仍旧没有确切的消息传回,不正是表示如今边疆平稳,尚未发现有异常之处!”

元祐帝先点了点头,可眉心之间的印痕却仍未散去,言道:“乍听或有几分道理,然边疆之事,绝容不得有半点马虎!事情真相究竟如何,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绝不能有半点轻视之心!”

卫允忙道:“陛下说的是,是臣浅薄了,思虑不周!”

元祐帝却道:“无妨,朕倒是希望卫卿一语中的,是朕多心了,否则的话,只怕是又要有一番折腾了!”

吐蕃境内势力如今早已是一盘散沙,昔日强大的吐蕃王国,如今也四分五裂,诸侯割据,各自为政。

若当真像成都知府担忧的那般,要么就是吐蕃境内出现变故,如今四分五裂的局面即将被打破;要么就是有外部的势力介入,那么这个外部势力的心思,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如今天下三分,周边还有许多小国盘踞,占据地利之势,倒也不是那么容易覆灭的,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就怕牵一发而动全身呐!元祐帝的担忧,也不无道理。

卫允笑着道:“陛下不是早就定下了让北镇抚司派人往蜀地一行,助宁远候探清此次事件背后的真相嘛!不若臣择日便让人出发,好早日将此事查探清楚,免了陛下的担忧!”

元祐帝却有些犹豫:“北镇抚司成立至今,未足半年,当真有有此实力,能够将此事查探清楚?”

卫允笑着道:“不论北镇抚司是否有此实力,于陛下而言,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纵使是北镇抚司无功而返,于陛下而言,也无甚大碍,反之,若北镇抚司当真查出了什么,与陛下而言,岂非意外之喜?”

元祐帝听着点了点头:“说的倒有那么几分道理。”

卫允又道:“况且北镇抚司成立了这么久,又不似南镇抚司那边,协助开封府和五城兵马司,维护汴京治安,每日除了训练便是训练,如今北镇抚司已然有了两个千户所的规模,若是再这么白养着他们,臣又如何对得起陛下给臣的这份信任。

如今正好拿此事让他们去练练手,顺便就当是替陛下练兵了,检验一下这数月以来训练的成果!”

元祐帝蹙着的眉头终究还是散去了,颇有兴致的看着卫允,道:“听卫卿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对北镇抚司似乎颇为自信呐!”

卫允拱手道:“回陛下,北镇抚司乃是臣和张大人一手训练出来的,臣对其自然要多几分自信,若是连臣都不相信他们的话,又如何敢在陛下面前,讨要这份差事!”

“你呀你!”元祐帝负手而立:“也罢,既然你对北镇抚司如此信任,那朕便信你一回,你安排下去,择日便将人派出去吧!”

卫允一喜,躬身拱手道:“多谢陛下信任,臣定不让陛下失望!”

元祐帝忽然话音一转:“对了,上次卫卿不是说想要外放做官吗,不知可否有想去之处?”

卫允先是一愣,随即脑中出现的第一的地方就是禹州,禹州团练使赵宗全,日后的太子,元祐帝驾崩之后,他便是皇帝。

如今先去禹州做个知州,在这位未来的皇帝面前,先混个脸熟,把关系给搞好了,尽量打入禹州势力的内部,换取他们的信任。

最好是能够在未来的那场大变之中,如顾二那般,混一个从龙之功,那日后就无须担忧什么前途难测,未来堪忧了,直接就是青云直上,富贵荣华了呀!

稳稳当当,没有半点风险,啧啧啧,想想就有些小激动!

第 104章 卫允进言

奈何,梦想虽然美丽,但现实却很残酷!

如今卫允身兼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元祐帝怎么可能会让他去禹州那种地方慢慢熬资历!

卫允很识趣的说:“此事全凭陛下做主,陛下让臣去哪儿,臣就去哪儿!”

元祐帝没有接话,而是自顾自的说道:“卫卿说的对,如今的汴京城,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实则早已是暗流汹涌,储位一日未定,朕便一日不得安稳,两位大相公,六部尚书,文武百官,明里暗里,不知劝了朕多少回!

朕为天子,储位悬而未决,国祚不稳的道理难道朕不知道吗?想想数月前你在千春楼中说的那番话,朕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满朝衮衮诸公,文武百官,竟都不如你一个刚刚束发的稚子更懂朕的心思!哎!”

忽然抬眼看向卫允,神色有些悲怆的说道:“卫卿,你说朕是不是做错了?”目光有些闪烁,眼眸之中,竟透着几许惶然无措。

或许,这才是最真实的元祐帝的吧,一个接连失去三个儿子的老人,情绪难免会变得敏感,脆弱些,毕竟就算是皇帝,可他也是个正常的人,有血有肉,心脏会跳动,会呼吸,有灵魂有思想,也和普通人一样,需要吃五谷杂粮,有人之三急。

卫允忙道:“陛下乃是一国之君,是非对错,自有后人去评说,臣如今身在局中,不论任何看法,都难免会有偏颇,不过在臣看来,陛下心中其实早已有了立储之心,只是每每念及此事,便难免的心生悲痛,不能自已!此乃人之常情,陛下虽为天子,却依旧还是凡人。

而且臣却不认为如今乃是立储的好时机!”

其实位于想说的是元祐帝也不过是一个接连失去儿子的父亲罢了,可又怕这话说出来,挑起元祐帝的情绪。

酝酿了大半天,才憋出这么几句,不过最后一句话,倒也是卫允真正想要说的。

元祐帝一愣,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呆了半晌,才幽幽叹道:“卫卿之言,句句都说在朕的心上,不过方才卫卿最后的那句话,若是让朝堂之上的诸公听了去,只怕是会遭到一番群起而攻的弹劾!”

卫允笑着道:“这话臣也只敢在陛下面前说说!若是让朝堂诸公听了去,只怕是诸位同僚们的唾沫星子,都能把臣给淹死!”

元祐帝目光复杂的看着卫允,有些好奇的问:“朕倒是有些好奇卫卿为何说如今不是立储的好时机?亦或者说,卫卿认为什么时候才是立储的时机?”

卫允迎着元祐帝的目光,十分淡然的说:“如今宗室之中,以兖王和邕王的年龄最长,其中,邕王又比兖王长了半岁,占据了一个长字,且邕王子嗣甚多,若邕王继承大统,占据了礼法。

可兖王同样不差,兖王虽然子嗣不如邕王,可兖王与兖王世子父子二人,皆精明强干,于朝野之中,素有贤名,而且若是兖王承了大统,待日后还少了一桩储位之争!

想必陛下在这二位王爷中间,也是分外纠结,不知是该遵循立法,立邕王好呢,还是以贤能为衡量,立能力出色的兖王更好!”

元祐帝点了点头:“不错,朕确实不知该如何抉择!”

卫允笑了笑,道:“是以臣才说,如今并不是立储最好的时机!”

元祐帝不解:“为何不是最好的时机?”话音一顿,又追问了一句:“那何时才是最好的时机?”

卫允缓缓说道:“臣先回答陛下的第一个问题,如今虽然朝野上下,也是这两位王爷继承储位的呼声最高,两位王爷明面上虽未对此事做出回应,可私底下,却都在暗中蓄力,笼络朝臣,此事陛下也是知道的!”

元祐帝点头,示意卫允继续。

“可陛下对这两位王爷真的了解吗?亦或者说,陛下眼中看到的两位王爷,是他们真实的自己,还是他们想让陛下看到的!”

“大胆!”

卫允话音刚落,却听的耳旁传来一身厉喝,只见元祐帝面色有些难看,看着卫允的目光也有些发冷:“卫允,谁给你的胆子,让你如此妄议皇室宗亲!”

卫允先是心里一个秃噜,可随即却又释然了,元祐帝素来仁善,平日里那些御史言官一个个话说的可比卫允这难听多了,也没见元祐帝折腾他们。

可面子上的功夫还是要做的,卫允当即单膝跪地,拱手道:“陛下,臣之所言,句句皆发自肺腑,绝无半点挑拨之意,还望陛下明鉴!”

元祐帝愣愣的看这卫允,几个呼吸之后,才叹息一声,道:“起来吧!”

卫允松了口气:“谢陛下!”这才起身。

虽然心里猜测元祐帝不会对自己怎样,可那也只是猜测啊,卫允又不是神,也不会读心术,谁知道刚才元祐帝心里想的是什么,万一要是动真格的呢?

是以听到元祐帝这一句话之后,卫允那颗悬着的心,这才真正放了下来。

伴君如伴虎啊!古人诚,不欺我。

首节上一节72/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