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周开始 第155节

张氏笑道:“您身子骨硬朗着呢,一点儿都不见老!”

“还不老!”盛老太太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头发,说道:“你瞧瞧我这头发,已然是银黑参半了 若是再过几年 估计就得全白了!”

其实盛老太太的年纪并不算大,连六十岁都不到,可惜早年和那些个姨娘们斗的太厉害,后来盛紘的父亲去了之后,她一个妇道人家 支撑着盛家里里外外,又要打理家事 又要管教盛紘,不知费了多少心力 就连身子骨也不如同样年纪的人康健。

后来盛紘长大了,成了家 立了业 也有了子嗣 盛老太太本以为自己能轻松了,没成想又出了林噙霜那一档子事儿。

原本和王氏和睦的婆媳关系,也因此变得紧张起来,尽管此事老太太也被瞒在了鼓里,可林噙霜毕竟是养在老太太身边的,王氏先入为主的便认为林噙霜是老太太弄过来和她唱对台戏的。

婆媳之间便因此便生出了间隙,素来便清高的老太太知道自己理亏,也不屑的解释,索性便在寿安堂里过起了深居简出,吃斋念佛的清苦日子。

若不是后来将明兰养在身边,心里头有了念想,日子也不再似以前那般枯燥乏味,无欲无求,只怕老太太这一头银黑参半的头发,早已悉数变成了银色。

王氏心里头顿时就不爽利了,见两人说话自己也插不上嘴,便道:“母亲,如今柏儿也不在家,海氏那边自己一个人呆着,儿媳这心里头放心不下,想先过去看看!还望母亲应允!”

盛老太太点点头,神情颇为认真的说道:“海氏这可是头一胎,很多东西都不明白,你这个做婆婆的可得多上心,有空便多去看看她,提点提点!”

“母亲说的是!”王氏道。

盛老太太却还没说道:“你过去了,切记莫要摆什么婆母的架子,你也是过来人了,当知妇人怀胎的时候,情绪敏感,容易胡思乱想,如今海氏肚子里的,可是咱们盛家的长孙!万万不能出任何差错!”

王氏也神色严肃认真的道:“母亲放心,儿媳都省得的!”

看着王氏离去的背影,张氏道:“王大娘子倒是位妙人!”

盛老太太叹了口气,说道:“我这个儿媳妇,是个没什么城府的,有什么事情都写在了脸上,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张氏笑着道:“这样的性子才好呢,晚辈倒是很喜欢王大娘子,总好过那些个心里有十七八个弯,说话做事老喜欢试探来试探去的强!”

盛老太太也道:“这话倒也在理,我这个儿媳妇虽然性子鲁直了些,却也是个爽快利落的人,当初我便是看上了她这一点,才将她聘给紘儿为妻的!”

说着,老太太又摇摇头,颇有几分自嘲的说道:“瞧我,和你说这些个陈年旧事作甚,这人老了,就是喜欢追昔抚今的回忆过往!”

张氏道:“母亲也时常和晚辈说一些她和父亲年轻时候的事情,还时常提起您老人家呢!”

“你母亲和你提起我做什么?我又没什么值得说的!”盛老太太道。

张氏却道:“老太太,您这就谦虚了,晚辈可是听母亲说了,您年轻那会儿,才华横溢,秀丽绝伦,便是说倾国倾城也不为过,当初汴京城里不知多少王公贵族家的公子倾慕于您呢!昔年勇毅侯府的门槛,可差点就被登门提亲的媒人给踏破了呢!”

盛老太太愣了一下,她本以为张氏是开玩笑的,没成想竟然当真听过当年的事情。

想当初,盛老太太还在勇毅侯府待字闺中的时候,满汴京城谁人不知勇毅侯府独生嫡女的名号,风头一时无两,便是当初那些个皇族的公主郡主们,盛老太太也能媲美一二。

“这都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没想到竟然还有人会记得!”盛老太太的语气颇为感慨,话语间还透着几分唏嘘。

看着张氏那张娇俏的脸蛋,盛老太太心中凛然,笑着道:“你这丫头,惯会拿话来打趣我老婆子,我还没问你呢,你今日特意跑来定然不是只为了瞧一瞧我这个老太婆吧?”

老太太目光如炬,灼灼的看着张氏,眉眼间带着几分笑意。

张氏道:“老太太当真是火眼金睛,什么都瞒不过您!”

老太太也是看过卫允写给明兰的简易版西游记的,自然知道火眼金睛是什么,“说罢,究竟有什么事情?”

张氏道:“老太太可还记得,去年西北之役刚刚打响的时候,晚辈的夫君曾特意登门,和您老提的那件事儿?”

盛老太太想了想,顿时恍然:“自然记得,怎么,今日你特意跑过来,难道就是为了给人做媒的?”

“正是如此!”张氏笑着道:“如今郭淅庭郭镇抚已然从西北安然归来,还立下了不小的战功,夫君这不就赶忙让晚辈登门问问您老人家的意思,免得拖得久了,淑兰姑娘许了人家,那郭镇抚岂非要错失一段良缘!”

盛老太太道:“原本三郎看中的人,老婆子也是信的过得,可淑兰毕竟是大房那边的女儿,他们虽然已经托了我们二房帮着淑兰相看人家,但这毕竟是淑兰的婚事,还是得我那个侄儿和侄媳妇他们二人点头才行!”

张氏道:“这是自然,不瞒您说,此事方才晚辈已经和王大娘子说过了,咱们两家合计合计,挑个时间,咱们两家人都到场,让他们二人好好相看相看。

至于郭镇抚的人品家世,本事性子什么的,您老人家也可以先让人帮着打听打听,对了,您那位大孙女婿袁绍,以前不就是在北镇抚司当镇抚使的吗?您老人家可以把他叫来,细细的问一问,看看这位郭淅庭郭镇抚是否是淑兰的良配!”

老太太点点头道:“那老婆子也不和你说虚的,到时候我就让王氏带话,把华兰夫妻俩叫回家里来,好好的问一问这位郭镇抚的情况,如此的话,我在宥阳的侄儿还有侄媳妇也能放心!”

若是换了旁人,或者是盛紘的话,定然不会这么说,而是立即表示对张氏,对卫允的信任,说什么既然是他们都看好的人,定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之类的好话,套话。

可老太太却是个眼睛里头容不得沙子的人,而且和卫允打了这么多年的教导,两人对于彼此都颇有几分了解,是以老太太和卫允之间,素来都是有什么就说什么,不来虚的!

张氏笑着道:“正该如此,既是结亲,那自然便该按着结亲得规矩来,双方之间,都要有足够的了解才行!”

第 237章 寿安堂中叙闲话

和盛老太太将郭淅庭和淑兰的事情说过了之后,两人便闲聊了起来。

“今儿倒是奇了,往日每次来,都能在您这儿看到明兰那小丫头,今日怎的连她的影子都没见着?”张氏问老太太。

老太太道:“开始我也奇怪呢,那丫头怎么这两日除了早上来我这寿安堂请安之外,其余时间都待在淑兰那边,今日你这么一说,我想定然是你让明丫头去淑兰那儿探口风去了吧?”

张氏笑了笑,道:“还真是什么都瞒不过您老人家!”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明兰和淑兰。

张氏忽然想起来,今日看到的王氏,和往日倒是颇有几分不同,初见之时,似乎王氏的眉宇之间颇有几分忧色!

张氏心中颇为好奇,便忍不住问道:“老太太,晚辈怎么觉得今日的王大娘子,眉宇之间似乎比往常多了几分担忧,可是府上出了什么事情?”

若是换了别家,张氏定然不会这么问,可这是盛家,卫允的大姐姐大卫氏还有好几个外甥的卫家,张氏也知道卫允对于大卫氏一家的看中,是以才有此一问。

而且王氏是盛家的当家人,若是此事事关盛家内宅,事关大卫氏和明兰她们的话,那就必须得慎重了。

盛老太太眼底闪过一丝厌恶,脸上的神情也沉了几分,语气有些生冷:“哼!还不是她那个嫁到了康家的嫡亲姐姐,和家里的一干妾室小娘阵风吃醋弄出了人命,被人家的家人告上了开封府。”

康家?王氏的嫡亲姐姐?康王氏?张氏隐隐觉得有些耳熟,似乎在什么地方听到过,可印象实在是太模糊了,无论张氏怎么想,就是想不起来。

张氏疑惑的问道:“按理说寻常的妻妾争宠便是弄出了人命,那也该是康家的家务事才对,怎么会弄到开封府去呢?”

盛老太太却道:“那个妾室是个官府记录在册的良妾,并非是卖身的奴籍,是以那个妾室的家人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便以此为由,告上了开封府,状告康王氏杀人害命!”

似乎是知道张氏还会继续追问,是以还没等张氏开口,老太太就率先解开了谜底。

“那个康王氏也是个极蠢的,仗着自己有几分小聪明? 仗着有王家在背后撑腰,便肆意妄为? 丝毫不知收敛,竟当着康家一众妾室小娘的面? 当场亲手药死了那位小娘。

康王氏平日里若是个好的也就罢了? 偏生她平时在康家里头,对那些个妾室小娘,还有他们的庶出子女,动辄打骂,到处塞给别人做妾室? 平日里那些小娘们碍于她的权势地位,自然是敢怒不敢言。

可现如今她被人告上了开封府? 那位小娘的家人和贴身女使又拿出了不少的证据? 康家的那些个妾室小娘们见状? 几个胆子大的,不堪康王氏压迫的? 自然也跑去做了人证。

这一下子人证物证都齐全了? 开封府尹直接判了康王氏二十大板,流放西南两千里,如今就等着刑部和大理寺那边复核? 待结果下来之后? 便要押解出京了!”

虽然盛老太太的话没说完? 不过张氏心中却也有了几分猜测。

康王氏药死那位小娘之后,不论是康家还是王家,亦或者是盛家,都会帮忙遮掩,将此事压下,扫除首尾。

应该是当中出了什么变故,导致这事儿泄露了出去,或者说被有心人抓住了把柄什么的,利用此事,借题发挥,想将康王氏一举扳倒。

至于这个有心人,张氏心中猜测,很有可能便是康家之中,某一个和康王氏势不两立的妾室小娘,而且还是很得宠的那种,否则的话,又岂敢做出这样的事情。

若是张氏知道此事背后的推动者是卫允的话,不知她会作何感想。

“若当真是证据确凿的话,那此事可就麻烦了!”张氏沉声说道。

“麻烦?”盛老太太冷笑着道:“便是再麻烦,那也是康王氏自找的!与人无尤!”

盛老太太的语气颇为不善,话里话外,都透着对这个康王氏满满的厌恶,只怕若非顾着康王氏和王大娘子的姐妹情谊,顾念着当年王家把女儿嫁给盛家的情谊,只怕老太太知道这事儿之后,还得在后面推几手,助助力呢!

而且以盛老太太对盛紘的了解,此事若是没有到这个地步的话,盛紘肯定是会出手帮忙的,可如今证据确凿,开封府那边已经定了案,上呈了刑部。

依着盛紘素来圆滑的性子,估摸着也就是嘴上答应帮忙,可实际上却是出工不出力,然后告诉王氏此事已然板上钉钉,绝无挽回的可能之类的话。

至于王家,以前康王氏做的那些事情没有被爆出来之前,王家还能凭着王老太师的余荫,凭着王家在汴京城的人脉关系,将那些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现如今这事儿闹上了开封府衙,而且还是证据确凿,恐怕就算是求到官家和太后面前,也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更别说就凭如今的王家了,王家家主,也就是王大娘子和康王氏的哥哥,如今不过小小的五品知州,比盛紘低了整整两级,放到汴京城里头,不过芝麻绿豆大点,能顶什么用。

张氏很识趣的没有继续追问盛老太太康王氏的事情,而是说道:“这个康王氏也是糊涂!好好的阳光大道不走,非得把自己往死路上逼!”

有句话说得好,叫做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康王氏便是如此,若是康王氏没有亲自动手,而是让丫鬟婆子,或者小厮管事们来动手的话,这事儿定然还有转圜的余地,不会弄成如今这个样子。

可康王氏偏偏却要自己亲自动手,她亲自动手也就罢了,要是找个没人的地儿,悄悄弄死了,在抬出去埋了,也不至于搞成现在这样。

可康王氏却偏偏要借着这事儿在康家的一众妾室小娘面前立威,彰显她在康家不容挑衅的地位,如今可倒好,彻底完犊子了。

盛老太太说的没错,这个康王氏当真是蠢到家了!

还什么出身王家,饱读诗书,竟然连最简单的恩威并施都不懂,只知道一个劲儿的压迫和磋磨那些妾室小娘和庶出子女们。

除了所处的位置,所拥有的的全市之外,康王氏和历史上那些个残暴无道的亡国之君岂非没有什么差别。

张氏不禁心中腹诽:当真是白瞎了那么好的出身。

“王大娘子和这个康王氏乃是一母同胞的嫡亲姐妹,为何二人的性子却如此迥异!”张氏不禁愈发好奇起来。

王氏性子虽然鲁直,可是心地却很善良,也没什么心机城府,和王氏相处起来,根本不用玩那些弯弯绕绕,可以说是非常轻松,张氏对于王氏的印象也非常好!

盛老太太幽幽一叹,和张氏细说了起来。

原来王大娘子小的时候,因王老太师和王老夫人在外赴任,根本照顾不过来两个女儿,便将其放到了王老太师的弟弟那里寄养。

王老太师的这个弟弟虽然没有入仕,不似王老太师那般声名显赫,但和王老太师的弟媳妇夫妻两个,都是再善良不过的人。

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但除了继承自父母的先天天赋之外,后天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对于人的一生,影响更重。

王大娘子在叔叔和婶婶的身边一待就是十多年,待王老太师一家回京,将王大娘子接回去之后,王大娘子善良的本性已然养成了。

听罢,张世不由得颇为唏嘘的道:“想不到王大娘子还有这么这样的曲折往事!”

盛老太太却笑道:“我这个儿媳妇虽然有些时候糊涂了些,但在打理家事上面确实一把好手,说句不好听的,如今她那个姐姐康王氏犯了事儿,我这心里呀,反倒是松了口气!”

咪咪阅读

张氏先是不解,可顷刻之后,便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盛老太太之所以说这话,和王大娘子的性子是脱不开干系的,王大娘子素来是个帮亲不帮理的性子,自身又没什么主见,容易被人所误导。

康王氏是王大娘子的亲姐姐,王大娘子自然对康王氏深信不疑,认为她绝不会欺骗自己,说什么做什么都是为了自己好之类的。

先不说别的,就说依着康王氏如此狠毒的性子,若是撺掇着王氏做出些什么事情来,到时候连累到了盛家,那才是真正的祸事。

如今康王氏受罪获刑,王大娘子顶多也就是忧愁烦闷一段时日罢了,待得时间久了,也就慢慢淡了,可若是任由康王氏这么狠毒得人整日待在王大娘子身边,朝夕相处之下,那才是真正让盛老太太担忧的。

张氏在寿安堂里头待了将近一个时辰,和盛老太太说了许久的话,然后才告别了老太太,离开了寿安堂。

既然来了盛家,那么张氏这个弟媳妇,自然要去舒兰院看看大姐姐大卫氏还有小栎哥儿,大卫氏又小蝶去叫了明兰过来。

一直到申时将近的时候,张氏才告别了大卫氏和明兰,离开了盛家!

第 238章 夫妻闲话明兰事

永安二年三月上旬,恩科还未开始,宫中便传来一则消息,一则让人吃惊不已的消息,此消息一经传出,便在汴京城里不胫而走,人们争相流传。

据说如今在官家面前正当红得令的朝廷新贵顾廷烨,竟然要求娶盛家女儿,而且此事还得了官家和皇后娘娘的同意。

官家甚至还说,盛家乃是读书人家,清流门第,顾廷烨求娶盛家女儿,正好有个人管管他,改改他身上那股子武夫的劲头。

这则消息一传出来,当真是轰动了整个汴京城。

顾廷烨是什么人,大家心里都有数,虽然如今是新贵当红,可往日的他在汴京城的名声,可没有半点好的。

还有盛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家族罢了,传至如今不过两代入仕的,盛家的主君如今也不过是个从四品的左佥都御史,位置不上不下。

有人冷眼旁观,有人翘首以盼,有人等着看热闹,有人则对此嗤之以鼻!当然了,也不乏那种家道中落,巴不得攀上高枝儿的人,对盛家是既羡慕又嫉妒。

在众人眼中,顾廷烨虽然人品不咋的,但耐不住人家现今位高权重,在官家跟前正当红得令,说得上话呀!

若是能和顾廷烨结亲,能得的好处,岂能以道理计,而且付出的不过是区区一个女儿罢了,这笔买卖,满汴京城可劲儿的数,有的是人想做。

首节上一节155/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