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周开始 第138节

卫允伸手将张氏揽入怀中,脸颊抵着张氏的额头,张氏亦将脸颊贴在卫允的胸膛之上。

夫妻俩紧紧的依偎着,卫允的另一只手轻揽张氏那纤若扶柳的腰肢,闭着眼睛,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

一股子淡淡的幸福感,悄然自心底升起。

夫妻俩没有说话,就这么静静的依偎着,闭着眼睛静静的感受着彼此,起伏的胸膛,轻微的呼吸,以及彼此身上那熟悉的气息。

卫允没说话,张氏也不问,就这么静静的枕着卫允的胸膛,挽着他的胸膛。

良久,卫允闭着的眼睛忽然睁开了一点,柔声说都:“夫人为何不问为夫今夜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夫人心中一点都不好奇吗?”

张氏也不抬头,依旧闭着眼睛,轻声说道:“夫君若是想说,不需要妾身问,便自然会说,夫君若是不想提及,妾身若是问了,岂非惹得夫君不快!”

张氏忽然抬头望着卫允,抬手帮卫允将鬓旁垂落的发丝拨至而后,望着卫允的眼睛,柔声说道:“夫君在外边奔波已然够劳累的了,如今回到家里,妾身不想夫君再为公事所困扰!”

“夫人!”这一刻,卫允这个堂堂七尺男儿,竟忽然有一种泪目之感,望着张氏的眼睛,看着发妻脸上那浅浅的轻笑,如被春风吹动的湖水,带着丝丝暖意,让人不由得眼中一润。

张氏却抬手轻轻拦住了卫允即将出口的话,柔声说道:“夫君今日忙了一整日,到此时方才回府,定然已经十分疲惫,有什么事情,待夫君睡醒之后再告诉妾身吧,此时已过了人定,再过不久便是子时,夫君还是早些歇了吧,明日还得上衙呢!”

卫允看着张氏的眼睛,情不自禁的俯首在张氏的额头上轻吻了一下,带着颤音道:“能够娶到夫人这样的妻子,卫允此生无憾矣!”

张氏迎着卫允的目光,柔声说道:“能够嫁给夫君,妾身此生亦无憾!”

夫妻二人就这么静静的相拥着,感受着彼此的温度,什么也没做,慢慢的进入梦乡!

第 208章 临行之前

翌日清晨,卫府后院,正房厅中,卫允和张氏坐在圆桌旁用早膳。

圆桌之上,放着一桌子热气腾腾的早餐,一大盅肉糜粥,一叠包子,几样简单的小菜,几种精致的糕点。

张氏的吃相十分雅,细嚼慢咽,一顿早膳都吃的异常用心。

正吃着,卫允便忽然说道:“待会儿用完了早膳,劳烦夫人替为夫收拾一下行装!”

张氏用饭的动作一顿,脸上的表情也骤然一僵,有些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夫君要出远门?”语气有些诧异。

卫允点了点头,语气平淡的说道:“嗯!昨日蜀地来了八百里加急,吐蕃八万大军进犯,数日之内连破数城,昨夜官家和太后便是因为此事将我等召入宫中!”

“可是这和夫君有什么关系,夫君不是户部侍郎吗?便是有敌军来犯,也不该由夫君出征呀!”张氏不解的问道。

“夫人莫急!”卫允看着张氏,轻轻一笑,温柔的说道:“原本昨夜在宫中已然议定,此番前去支援蜀地的大军由大哥统领!”

“大哥?可这和夫君有什么关系?夫君可是官!”张氏问道。

卫允轻笑着说道:“难道夫人忘了,为夫除了是朝廷的户部侍郎之外,身上还兼领着锦衣卫指挥使的差事呢!”

张氏仍旧有些不解:“朝中那么多的武将,满汴京城的武勋世家中,有那么多的人,为何要让夫君一介官去蜀地?”

这个问题,似乎成了张氏的心魔。

卫允看了看四周,凑到张氏跟前,抬手轻掩唇舌,颇为无奈的小声道:“其实为夫也不想去,无奈这次是太后亲自点了为夫的名,就连官家都不敢反驳,更何况为夫!”

“太后?”张氏愈发的摸不着头脑了:“太后怎会让夫君去蜀地?”

卫允依旧是一脸的无奈,幽幽说道:“只能怪你家夫君太过出色,昨夜在养心殿中,在官家和太后面前的那一番谏言实在是太过精彩,太过鞭辟入里,这才让太后对为夫刮目相看,竟直接将为夫点为大哥的副手,负责此番大军入蜀的一应粮草军械的调度,同时兼领监军之责!”

昨夜在养心殿中,卫允在大殿之上,将自己对于天下大势的理解,还有合纵连横的优劣,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等等,十分详细的说了一遍。

可之后就在永安帝准备命人拟旨的时候,曹太后却突然说不若让卫允为张千重的副将,协同张千重一起,共赴蜀地,破解蜀地危局。

理由也很简单,卫允既然对于天下大势有如此清晰的认知,和独到的见解,若是能让卫允为副的话,定能相助张千重更快更好的解救蜀地的危局。

然后永安帝竟然也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卫允自然是连翻推辞,说自己不过是纸上谈兵,从未有过实战的经验。

可谁想到,曹太后的话,竟然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最后的结果就是卫允三日之后,便要和张千重一起从汴京出发,带着部分粮草的兵马,先行赶赴梓州,等候大军到来。

听到卫允的话,张氏明显松了口气,只要不是让卫允去冲锋陷阵就好。

“唉!”张氏叹了口气,望着卫允,:“那夫君一切小心!待会儿用完了饭,妾身就去替夫君收拾行装!”

卫允道:“今日为夫便去户部衙门交接一应差事,夫人且先在家替为夫收拾好行装,待为夫回来,为夫便随夫人一道回娘家!去看看岳母和大舅哥!”

见卫允如此替自己着想,张氏不禁有些感动,眼中隐隐的泪花在闪烁,原本明媚的眸子多出了几分亮晶晶的味道,笑着说道:“多谢夫君,妾身都听夫君的!”

只是眼底深处除了感动之外,却还有一丝隐藏极深的紧张和担忧。

夫妻俩不急不徐的用过早膳,卫允便带着小白杨出了门,张氏留在府中,替卫允简单的收拾了一些换洗的衣物,将卫允的几件兵器取出来亲手擦拭了一遍又一遍,神情十分专注,动作极为小心仔细。

等卫允从户部衙门里头回来的时候,已经过了午时,夫妻俩在家用过午饭,便一同去了英国公府,张千重还在京郊大营之中坐镇,府中便只有英国公夫人和张千重以及张千钧的妻儿在。

夫妻俩在英国公府待了一下午,一直等待张千重回来,兄妹二人说了好一番话,留下用了晚膳,直至夜幕降临的时候,夫妻俩才回了家。

次日,卫允去了一趟盛家,将自己即将随军出征的消息告诉了大卫氏母子几个。

大卫氏担忧的看着卫允,有些期待的问:“三郎,此事可还有转圜的余地?”

卫允摇了摇头:“圣旨已下,此事已是板上钉钉,再无任何转圜的可能。”

大卫氏握着卫允大手的书不自禁的紧了紧,眼中流转着浓浓的不安和担忧,可最后还是将所有复杂的心绪都化作了坚定:“三郎此去,定要小心谨慎,切莫大意,生出侥幸之心,战场凶险,绝非等闲!”

大卫氏吸了口气,没有再纠结于能不能不去的问题上,也没有追问卫允为什么会被派去蜀地,而是语重心长的嘱咐起来。

只是语气虽然极力克制,却仍然难免有担忧流露而出。

卫允笑着道:“大姐姐放心便是,弟弟这次去又不是亲自带兵上战场和敌人厮杀,只要负责粮草和一应军械的调动,帮着大舅哥出谋划策,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现在自然要捡好听的说,免得家人担忧,等真正入了蜀地,战况瞬息万变,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舅舅!”一旁的明兰亦面色凝重,沉声说道:“兵战凶危,舅舅一切小心,莫要大意!”

“我家明丫头是真的长大了,知道关心舅舅了!”卫允看着一脸关切,面色凝重的明兰,心中一动,说道:“这段时间舅舅不在汴京,你有空就多去看看你舅母和姨母,贺家的事情,也别放在心上。

依舅舅看,那个贺弘虽然性子敦厚谦和,但却是个立不住的,在处理曹家的事情上面拖拖拉拉,犹豫不决,日后若是当真遇上什么大事,想来也是个没主意的,和齐衡那个小白脸没什么区别,不是良配!

“哎呀舅舅!”明兰脸上的凝重和担忧瞬间就被秀红代替:“您说什么呢!”

卫允笑着道:“好啦,都是自家人,还害什么羞,难不成还有人笑你不成,你放心,舅舅已经在替你寻摸了,待这次大战结束,舅舅保管给咱们家明丫头找一个疼你爱你,知冷知热的如意郎君!”

姑娘家面皮子薄,明兰脸颊两侧早已是滚烫一片,爬满了红霞:“什么如意郎君,舅舅就知道欺负人家!我才不要什么如意郎君!反正我还小,我就在家陪着阿娘和祖母,帮阿娘照顾七弟!”

“呸呸呸!”大卫氏赶忙拽了一下明兰,说道:“你这丫头,说着这是什么胡话呢,为娘哪里要你陪,你都及笈了,待翻了年就十六了,若是再不嫁人,那就真成了老姑娘了,难不成你想急死为娘不成!”

大卫氏一脸的责怪,但不论是眼神还是说话的语气,透着的都是满满的关怀!

如今的世家女子,大家闺秀们,都是十三四岁的时候,家里就开始帮着相看,寻摸人家了,待到十五及笄之后,便可以着手准备婚事了,有的是及笄之后便直接嫁了有的说亲不怎么顺的,就会拖到十六十七左右才会出嫁。

也有的父母舍不得女儿,会把婚事拖后一点,但最晚的也不会超过十八岁,若是过了十八还不嫁人的,只怕真的就会有人指点了。

汴京城里那些个什么所谓的官眷贵妇们,一个个可都是资深的八卦人事,看热闹丝毫不嫌事儿大的那种!

“阿娘!”明兰这丫头立马走至大卫氏身侧,挽住了大卫氏的臂弯,撒娇着轻轻摇着,微微扁着小嘴,耸拉着脸,一脸可怜巴巴的看着大卫氏,拉长了声音连连喊道。

大卫氏对自己这个女儿的性子是再了解不过了,以前每每明兰露出这副模样,大卫氏都会心软,然后被这丫头给蒙混过去。

可这一次,大卫氏却恍若未见,丝毫没有松口的打算。

看的一旁的卫允和长桓浅笑连连。

长桓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冲着卫允拱手道:“此去蜀地,山高路远,道路艰险,舅舅一切小心!”

卫允走上去抬起抬手,便将小长桓的脑袋给盖住了,“狠狠”的揉搓了几下,才笑着说到:“舅舅不在了,咱们桓哥儿身为男子汉,便要撑起照顾娘亲姐姐还有幼弟的责任来!”

长桓立马一脸正色的道:“舅舅放心,长桓一定好好照顾好母亲和姐姐,还有七弟弟!”

自小便以卫允为偶像的长桓,十分认真的对着卫允说道。

“卫允满意的看着长桓,不住连连点头,拍了拍长桓的肩膀,俯首看着长桓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道:“男子汉大丈夫当顶天立地,当言出必行,一诺千金,做到俯仰之间无愧于天地!才不负来这世上走一遭!”

长桓迎着卫允的目光,拱手躬身一礼,说道:“多谢舅舅教诲,长桓必定铭记于心,时刻自省!”

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此时此刻,灿烂的好似夜空之上璀璨的星辰,眼眸之中,流转着浓浓的坚定。

第 209章 动身赴蜀

永安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张千重带着近百亲卫,先行出了汴京城,走陆路,快马加鞭,一路朝着西蜀而去。

发去南境六路的圣旨早已在快马加鞭,于二十日那天晚上,便连夜出京,昼夜不歇的朝着南方六路而去。

而卫允则是带着五十亲卫,还有五百士卒,三千民夫,压着两万担粮草,在汴河码头装了船,也跟着出了汴京城。

原本按照那晚在养心殿之中商定的策略,是让卫允和张千重一起出发的,可是这几日陆续收到蜀地的八百里加急。

永安帝和诸位大相公们便商定让张千重先行前往湖广路的荆州府,带领湖广和江西两路的兵马先行入蜀,先行前往救援,以缓解成都府的压力,静候南境其余四路兵马。

卫允此番虽然是张千重的副将,但主要的任务是负责粮草辎重的补给调配,负责给即将入蜀的十余万大军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

顺便再行监军之权,替张千重出谋划策,统辖军中所有的书典吏,负责和朝廷,和汴京一应联络事宜。

其实一开始卫允也没弄明白为何曹太后会忽然点了他,让卫允这个张千重的小舅子,英国公的女婿去给张千重当副手。

可后来看到群臣纷纷表示附议,无人反对的时候,卫允心中就隐隐有了几分猜测。

先前群臣们没有一个不反对张千重领兵的,包括曹太后和永安帝在内,英国公府的人是能打,可也正是因为太能打了,才更加的让人忌惮。

若是再这么放任英国公府这么下去,那最后的结果就只会导致功高震主,英国公府的权势过重。

整个大周的肥肉就那么一点儿大,若是都让英国公府给霸占了,其他的人吃什么。

可后来,卫允的一番以退为进,成功的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现在已经是生死存亡的关头,若是再犹犹豫豫,顾忌这个,提防那个的,那最后等待大周的,只有宛若腕骨削肉一样的疼痛。

如今这个时候,不论什么都不如先平定了边疆,恢复和平与安定,完成新老政权的平稳过渡来得重要。

卫允的能力如何,满朝诸公皆是有目共睹的,能够以弱冠之年,就做到朝廷三品大员的位置,除了先帝对卫允的宠信之外,和卫允自身的本事也离不开关系。

不论是在庆州的政绩,还是入京之后,在大理寺少卿和户部侍郎位置上的表现,都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既然已经让张千重上了,那么干脆一推到底,让卫允这个张千重的小舅子给他当副手,全力配合张千重赴蜀作战。

这样不仅能够体现朝廷对英国公府的信任,对张千重和卫允的信任,还能让张千重不至于有什么顾忌,好全力以赴的平定西蜀。

至于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什么的,一切都等到这一次的大战彻底结束之后再行清算。

最关键的是,如今国库已经快见底了,正如那日户部的陈尚书在永安帝和曹太后面前哭诉的那般,若是这场大战在这么耗下去的话,只怕大周数十年积累的那些底蕴,就要被消耗一空了。

为今之计,唯有速战速决,免得拖下去再生出什么其他的变故来。

不过这些只是卫允自己的一些想法,大多也都只是推断,曹太后那些那些武大臣们,甚至于永安帝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那就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张氏带着几个贴身丫鬟还有亲卫,亲自来码头相送。

寒风凛冽,尤其是自河面之上吹来的冷风,更是冰冷。

张氏穿着一身杏黄长裙,外边套着一件雪白色的狐裘,背后还系着一件宽大的披风。

卫允没有着甲,身上穿着的是锦衣卫指挥使的黑红大氅,黑底红绣,飞鱼腾跃,腰间系着那柄四尺多长的佩刀,身后亦系着一件披风,一件深色偏黑的披风,乃是张氏亲手缝制的。

“寒冬腊月,冷风习习,船上不必陆上,夫君记得要穿的厚一些,切莫受了凉!”张氏替卫允理了理衣领,将披风的绑带重新寄的更紧了一些,一边柔声叮嘱道。

卫允看着张氏认真仔细的模样,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说道:“多谢夫人提醒,为夫一定牢记在心!”

重新系好披风,张氏抬眼望着卫允,颇为无奈的说道:“夫君什么都好,不论做什么也都是谋定后动,只是在生活上面,却总是粗心大意,不是忘了这个,就是落下那个,此番独自一人去蜀地,叫妾身如何放心的下!”

卫允握住张氏的手,笑着柔声说道:“夫人把为夫当成什么,三岁的稚子幼童吗?况且就算为夫喜欢丢三落四的,不是还有一个小白杨在旁边呢吗,小白杨平日里做事最是严谨小心,夫人便是信不过为夫,难道还信不过小白杨不成?”

张氏看着卫允的眼睛,说道:“小白杨做事严谨小心是不错,可夫君自己也得上上心!”

看着张氏颇有几分埋怨的神情,卫允有些哭笑不得的道:“好好好!夫人说了算,为夫都听夫人的就是,一定把这事儿牢牢地放在心上!”

首节上一节138/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