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升级祖宅开始 第8节

  在一堆卷子下翻了翻,最后拿出贺周知的那篇。

  字迹工整,文通理顺。

  先前粗看一次只觉得还算不错,如今细细品味,温修文不禁挑眉。

  “有点意思。”

  再看一遍。

  “很有意思!”

  

  固安村。

  宋启山带着俩儿子正在除虫施肥,虽是春季,父子三人依然忙的满头大汗。

  哒哒哒……

  马蹄声响起,江云庆从马车中探出头来,大笑出声:“宋念顺,还跟着你爹种地呢?这样你得什么时候才能胜过我?”

  “别说没告诉你,这俩月师父又教了我厉害招式,已能打败几位师兄,可比去年厉害多了!”

  宋念顺已经满十三岁,练了大半年桩功,体格壮实程度又有所提升。

  反观江云庆,虽比之前壮实了一些,却还是称得上瘦。

  听到江云庆在那叫嚣,宋念顺冲他挥舞拳头:“有本事你下来,咱们摔一跤,看我胜不胜的过你!”

  江云庆嗤笑出声:“我可是正儿八经学拳的,岂能跟你在泥地里摔跤,那不也成泥腿子了。”

  说罢,他钻回马车车厢,把宋念顺气的咬牙。

  车厢内,江宝瑞无奈道:“你怎么总跟那小子较劲。”

  “我就看不上他家没多大见识,还自以为是的模样!”江云庆哼了哼:“爹,我已经很客气了。否则真去跟宋念顺比试两招,还不把他打的狗啃泥!”

  江宝瑞摇摇头,觉得儿子最近学武有长进,似乎有点过于张扬了。

  但想想年少轻狂,自己年轻时不也一样,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田地里,宋念顺抓起一把野草撕成几段,满脸愤然:“胆小鬼,不敢下来跟我比试,否则非让他知道知道厉害!”

  宋启山的声音传入耳中:“戒骄戒躁,来日方长。”

  宋念顺转头看他,耷拉着脸道:“爹,还得多久啊,咱家就不能去城里找人买一门功法吗。”

  桩功虽好,却没有功法和招式,只能用来打基础。

  他如今的力气,都能扛起百十斤的石头小跑一段,远超同龄人。

  哪里明白混元无极桩功的厉害之处!

  这个年纪,只会想着爬树都要比人快,怎能忍得了。

  宋念丰过来踢了他一脚,道:“急什么,爹不是说了,只要咱们认真做事,说不定哪天祖宗又显灵,传授功法招式呢!”

  宋念顺撇撇嘴,低头继续干活,嘴里嘟囔着:“老祖宗也太磨叽了,直接一下全都给不得了。”

  “大侄子,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

  贺周知不知何时已经来到近前。

  宋启山看过来,笑着问道:“这么快就考完了?考的如何?”

  贺周知道:“看那位县老爷的脸色,应该还凑合,至于能不能继续参加府试,就不清楚了。”

  “当然能!贺叔,你以后要是真当大官了,可不能忘了我们啊!”宋念顺咋咋呼呼的喊着。

  贺周知笑着拍拍他的脑袋:“忘了谁,也不可能忘你们。”

  有村民路过,见到贺周知,纷纷半开玩笑道:“呦,这不是贺官人吗,啥时候当状元啊?可别忘了请我们喝酒。”

  村里人对贺周知参加春考一事,多半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

  看书时间长咋了,真有考功名的本事,何至于耽误到现在。

  尤其得知贺周知是受了宋启山“怂恿”才去的,更是在背地里把两人笑话个不停。

  一个想当官老爷,一个想养出大家闺秀。

  果真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十数日后,县城来人,敲开了贺家的门。

  那一日后,全村人都知道了。

  县太爷看上了贺周知的文章,要亲自带他去参加府试。

第8章 穷,是有道理的

  光阴似水。

  眨眼的功夫,两年时间飞速流逝。

  农忙时节,满身腱子肉的宋念丰,牵着黄牛,拉动犁耙,将一块块泥土翻转开来。

  年满十七岁的他,如今个头只比宋启山矮一点点,却也比寻常人高大的多。

  配上那古铜色的肌肉,视觉冲击力强的很。

  再加上继承亲爹那副刚毅面容,浓眉大眼的。

  连偶尔经过此处的几个同村妇人看到了,都会下意识停步,指指点点,掩嘴偷笑。

  同样壮实,个头稍矮,脸上还带着点稚气的宋念顺,则把翻出的石头挑出来扔进竹筐。

  堆满了,便背起倒进河沟里。

  来回将近三里路,上百斤的竹筐背在身上,他连气都不多喘一下。

  十五岁的宋念顺,并未比两年前沉稳多少。

  看到田边妇人,敢大着胆子喊:“光看有什么劲,我大哥老实的很,摸两把他保证不生气。”

  妇人被调笑的口干舌燥,心跳加快,不由啐了声,掩面而去。

  宋念顺哈哈大笑,背着竹筐欢快的回到地里。

  宋念丰好气又好笑的道:“你真是越来越没正形了,什么话都敢说。”

  “她们敢看,我干嘛不敢说。”宋念顺无所谓的道。

  宋启山对子女的教育,向来采取只要不伤天害理,不害人害己,什么事都可以做的态度。

  在他看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过多束缚,并不适合下一代的培养。

  宋念顺对此番道理深以为然,从小捉鱼摸虾,就属他最在行。

  宋念丰摇摇头,不打算和二弟争辩。

  一手牵着黄牛,另一只手则搭在黄牛背上。

  年仅三岁的宋念守,如今也开始下地了。

  只是他没干活,而是坐在黄牛身上,跟着大哥转来转去,时不时咯咯发笑。

  田边,宋启山带着数人正在翻堆。

  所谓翻堆,便是发酵的肥料里外翻转一下,让温度更平均。

  这样沤出来的肥料,效果也会更好,且不容易生虫。

  足足万斤肥料翻了一遍,几个短工才放下叉子休息。

  宋启山抓起一把用稻壳,牛羊鸡粪,铡碎的枯草以及草木灰混制的肥料。

  先搓了搓,质地松散,水份恰当。

  握之成团,松之成沙。

  随后又放在鼻尖闻了闻,已无之前刺鼻的味道,说明其中的粪肥已经被分解的差不多了。

  他满意的拍拍手,道:“等地翻好了,把肥料混进去再犁一遍,就能播种了。”

  “得嘞,东家尽管放心,我们干活可不偷懒,何况还有你老叔看着呢。”几名短工连忙点头。

  他们都是村里人,其中一人名叫张伯保,论辈分算得上宋启山的远房叔叔,如今年近五十。

  早些年娶了房媳妇,结果因为自己生性好赌,输的倾家荡产,媳妇都输给别人了。

  爹娘都被活活气死,即便如此,也未曾悔过。

  仍旧好赌成性,如今家徒四壁,老鼠来寻摸三圈都得哭着走。

  就没见过这么穷的!

  好在给宋启山打短工,工钱给的足,天热了还有煮好的绿豆汤。

  不然过不了三天,张伯保就会被饿死。

  虽是短工,但宋启山对他们从来都是客客气气。

  所以村里打短工的,都愿意给宋启山干活。

  这一点,倒是让其他几家地主颇有微词。

  觉得宋启山这是装仁义道德,显得他们不够意思。

  宋启山也不管那么多,他从来不会因为村里人的想法改变主意,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但求一个问心无愧,心念通达。

  旁边小丫头及时递上毛巾,手里端着一碗绿豆汤,随时等着捧到宋启山嘴边。。

  十一岁的宋念云,已经有点大姑娘的意思了。

  学了三年琴棋书画,身上自然而然产生了文人气息。

  三年桩功,又让她体形高挑,眉眼间比普通女子多了丝英气。

  黑色瀑布般的发丝,被一根红丝带束住,配上白色衣裙。

  在这乡野之中,颇为亮眼。

  莫说乡野村姑,即便城里的大家闺秀,也未必能在气质这一块胜过她分毫。

  年前江宝瑞来的时候,便找宋启山商量,想给两家孩子定个亲。

  宋启山自然直接给拒了,一方面闺女年纪还小,另一方面,他着实看不上江云庆。

  这两年,江云庆在固安村很是出风头。

  他似乎真有点学武的天赋,拜师后短短三年时间,已经成为师兄弟中的佼佼者。

  前些日子还在城中连踢八家武馆,一时间风光无两。

  江宝瑞如今在村里走路,那叫一个趾高气扬。

  儿子争气,他这个做老子的脸上也有光彩。

首节上一节8/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