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倒是坦诚的很!”
杨广无奈的摇了摇头,而后看着裴元庆,道:“放心,朕不会强迫你做任何事情。”
“不过,留在洛阳城,也未必就会让你觉得无聊。”
裴元庆闻言挠头,顿时反应过来,杨广刚刚只是在调侃他,又怎会不知好歹,连忙追问道:“那陛下是要我去干什么?”
“不急,等到明天朝会上,朕会跟文武百官宣布对你的安排。”
杨广抬手虚按了一下,而后看向站在裴元庆身旁的刘仁恩,道:“至于刘卿……朕倒是有些苦恼了。”
刘仁恩能说什么?
他从荆州刺史的位置上,直接被杨广一把拉了下来,带到了洛阳城。
现在,杨广说是不知道怎么给他安排?
这不是开玩笑嘛!
此时,刘仁恩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沉默
杨广继续开口,看着刘仁恩沉默不语的表情,明白唬不到这位上大将军,撇了下嘴觉得无趣。
随后,他无奈的摇头道:“自从忠孝王任中书省宰相后,门下省的位置就空缺了出来。”
“刘卿此前为荆州刺史,勤恳有力,在荆州叛乱一役中,更是坚守荆州不失,劳苦功高。”
“这些朕都看在眼里!”
“所以,刘卿若是愿意,就去门下省吧!”
话音落下!
刘仁恩心头一颤,忍不住掀起惊涛,袖袍下的手掌紧握,深吸口气,上前一步拜礼:“臣,刘仁恩领旨,必不负陛下厚望!”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从荆州刺史到门下省,这可谓是一步登天,直接拜相了。
虽然只是次相,但对刘仁恩来说,已经是曾经难以企及的高度。
要知道,杨素从武将转为文官,谋划了十几年也只是一个副相。
殿内除了裴元庆这个头脑一根筋的莽夫之外,其他人都明白,杨广这个任命意味着什么。
大隋皇朝以三省六部,取缔了前朝以及南北分裂之后,混乱的官员品级和制度。
而三省的权力层级与品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其中,中书省就如其名,乃是真正的决策中枢,有着起草诏令的权柄,地位最尊。
而坐镇中书省的主官名为‘中书令’,乃是正一品的品级,也是大隋皇朝理论上,所有文官里面唯一一个一品官职。
现在,这个位置由伍建章稳稳坐着,在他之前则是宇文化及。
而在中书省之后就是门下省,有着审议的权柄,负责审核中书省送来的诏令,可以运用封驳之权,直接将诏令打回去。
同时,门下省还兼具谏诤的职责。
也正如此,门下省是能通过‘封驳权’制约中书省的。
而门下省的主官是‘门下侍中’,乃是正二品的官职。
一个是首相,一个是次相,二人的存在,也是为了相互制衡。
最后是尚书省,作为一个完全执行的机构,坐镇尚书省的人,就是当今九老之一的越王杨素。
其作为尚书令,也是正二品的文官。
而尚书令的职责,就是执行中书、门下两省的决策,统辖六部,处理具体政务。
不过,话虽然是这么说的。
但其实尚书令只是品级高,所拥有的权利,完全受制于前两者。
这也是杨素在政事堂中,一直没法跟伍建章抗衡的缘故。
而杨广也显然是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将刘仁恩安排进了门下省。
刘仁恩是从荆州来的,并且是以荆州刺史的身份,一步登天,直接拜相。
这就导致他在朝中,几乎是完全没有根基,势必要选择跟随一方。
这种情况下,伍建章这位首相自然不可能去拉拢刘仁恩,那就只有杨素这位副相了。
到时候,尚书省与门下省联合,倒是也足以跟伍建章的中书省抗衡一下了。
这便是杨广对朝堂整顿出手的第一步。
他看着刘仁恩激动的拜礼谢恩,点了点头,而后道:“刘卿到了门下省之后,要切实履行门下省的职责!”
“尤其是明日之后,只怕你有的忙了!”
杨广要出手整顿朝堂,这就意味着会有不少人遭殃。
即便他已经改变了看法……但也不可避免,仍然有人会被牵连。
毕竟,有些人死罪可免,活罪亦可逃去。
但有些人……那就真是万死难赎其罪。
“臣定不负陛下期望,定当履行门下省职责!”刘仁恩郑重的拜礼道。
“如此甚好。”
杨广也是一脸的严肃与认真,但心中却充满了笑意。
刘仁恩也是隋文帝留下的老臣之一,更是大隋皇朝的元老,能让他成为自己手上的刀,可是不容易的事情。
这一次,若非是有荆州事变在前,只怕刘仁恩都不会轻易答应跟随他一起入洛阳城。
不过,也正是多亏了刘仁恩愿意入洛阳城。
要不然,杨广还真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人选执掌门下省。
最重要是,他这一次整顿朝堂,可是要将文武百官,彻底绑到自己的船上。
因此,被他挑选出来的官员,就绝对不能与世家门阀、仙神和佛门有联系。
即便是有,至少也要是在日后……能够对任何一方进行完全切割的。
若是做不到这一点,杨广自然会将其从中枢踢出去。
这就是另一场在朝堂上的‘清洗’。
杨广思绪涌动,看向在旁随侍的陈公公,道:“一会儿去拟旨,送到政事堂,告知忠孝王和越王!”
陈公公闻言躬身作拜,领下了口谕,而后便是唤来内侍拟旨,送往政事堂。
现在一切的赐封都是停留在杨广的口头上,要想落实的话,还要等到明日朝会上,进行正式的宣布。
不过,在此之前,这个消息还是要先提前告知一下伍建章和杨素这两个人。
但其实凭着杨广目前的威望和功绩,即便他真的要一意孤行,绕开政事堂,也完全可以进行任免。
当然,这么一来政事堂就是形如虚设,毫无存在必要了。
这是杨广不想看到的。
甚至隐隐相反,他心中是想要将政事堂的权柄提高一点,让它的存在感更重一些。
……
与此同时。
杨广回宫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而第一批得到消息的人,无疑是文武百官,以及一众勋贵和士族。
“陛下看来是撇下了帝驾,以及随驾的队伍,自己悄然回到了洛阳城,没有惊动任何人啊!”
越王府上,杨素端坐在大堂中央的首位,手中抓着茶碗,环视一圈,看着大堂中坐着的众人。
这些人无一不是朝中的文武百官。
其中不乏还有东都大营的将领和校尉。
显然,他们都是杨素的‘盟友’。
不只是官员和将领,还有洛阳城的勋贵和士族子弟。
“不只是如此,听说陛下还带上了几个人在身边回来的。”
一名身穿金袍的老人,满头狂发,潇洒不羁,身材高大魁梧,一眼看上去就很是不凡。
此刻,他开口之后,眸光如两道利剑,长身而立:“这说明什么?”
“说明陛下已经不信任‘我们’了!”
闻言,众人神色平静,并不意外。
作为统治九州的主宰……其身边总会出现新旧更迭的情况。
就如他们曾经是大隋皇帝的依仗和支持者。
而现在,看起来是被抛弃了。
老人看着众人没什么反应,一眼就盯住了坐在首位的杨素,眸光明灭不定。
随后,他沉声道:“越王殿下,现在的问题还是在于陛下是否会追责我等!”
很显然,老人真正担心的,并不是什么新旧更迭,而是杨广这一次撇下帝驾,悄然回洛阳城的行为背后,透露出来的意味。
杨素品了口茶,淡淡问道:“谭老所指的是什么?本王不明白。”
被称为谭老的老人,雄姿挺拔,一身金色锦袍看起来烁烁生辉,富贵逼人。
但是,他似乎已经不在乎身份尊贵与否,再次盯住了杨素,缓缓道:“越王殿下,咱们明人不说暗话!”
“老夫和在座诸位想知道,陛下如今对佛门……究竟是一个什么态度?”
话音落下。
大堂内,众人心头一振,纷纷投去了目光。
就连坐在其间的一些官员,也有些按耐不住。
佛门为大隋皇朝的国教,尊贵无比,也使得僧徒在大隋之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受到各方追崇。
最重要是,佛门很是慷慨和大方,对于所有向佛门表达善意的人,都予以了丰厚的回报。
而在场众人里面,收到过佛门给予好处的人……至少有八成以上。
也正如此,他们在得知杨广回宫的消息后才会显得如此迫切。
之前杨广不在洛阳城,即便想要打探消息,试探其态度,众人也是没有机会。
但现在,人已经回到了洛阳城,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
无论是他们想要试探其态度,亦或是要提前做什么准备……都必须掌握具体的情况。
也就是杨广对佛门的态度。
“陛下的心思,本王作为臣子如何能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