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裴元庆思索之时,忽然听到帝驾之中,传来了杨广的声音。
“陈公公,帝驾出城之后,你去一趟工部。”
杨广端坐在帝辇中,手中捧着一份奏疏,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着,不忘说道:“让他们把东西送到帝陵里去,就说是朕的交代。”
话音落下!
在帝驾近前随侍的陈公公躬身作拜,道:“奴婢遵旨!”
随即,这位御前内侍便是抬脚离开了帝驾,竟然是凌空虚渡,宛若在御风一样!
“法术!”
“这是遁法……这老太监竟然是个修士!”
“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裴元庆有些意外,他刚执掌禁军不久,对于同为帝驾近前的一些人还不太了解。
现在看来,帝驾身旁左右,也不像是他之前想的那么简单。
这就已经有一个随侍在候,杀伐果断的内卫监大监。
那藏在暗地里的……还不知道有多深的水。
“对了,天台寺的僧人们,都已经提前出发,返回洛阳了吗?”
忽然,坐在帝辇上的杨广似是想起什么,看向左右问道。
裴元庆怔了下,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倒是宇文成都似乎早有所料,恭声道:“回陛下,天台寺的圆慧僧人和神秀僧人,皆已经在前几日,就相继离开了长安。”
“至于他们是否已经返回洛阳城……这一点,臣也不知。”
天台寺毕竟是大隋的国寺,僧徒之中,不乏身怀修为者,无凭无据,没有理由就监视他们,传出去会有些口舌。
所以,无论宇文成都的金吾卫,还是陈公公的内卫,全都没有派人跟着圆慧和神秀一行人。
“已经离开了吗?”
“看来真是机缘巧合了……”
杨广微微点了点头,倒也不意外。
只是在看到洛阳城那边传来的奏疏后,他突然想到了那两个僧人。
尤其是那个金蝉子转世的神秀。
此前就说过,大隋皇朝崇佛、尊佛和敬佛,因此在朝中,专门有一个管理天下寺庙的部门。
其名为崇佛署,隶于鸿鹄寺之下,品级不高,置有正令一人,正五品,以及若干没有品级的僧人,协助处理日常事务。
这一次水陆法会,名义上是鸿鹄寺主持,但实际上掌管具体事务的是崇佛署。
“水陆法会……”杨广看着手上的奏疏,心中暗道。
水陆法会,乃是由大隋皇朝主持的一场盛会,号召九州各地的寺庙和佛宗,汇聚一处,讨论佛法玄妙。
届时,九州之外的佛门势力,若是有意,也可派遣使节团,前来参加水陆法会。
这盛会从隋文帝杨坚开始,一直到杨广这一朝,已经举办过好几次。
唯一缺席的那一次,就是大业元年,杨广登基继位,天下初定,暗中仍有动乱。
因此,水陆法会便没有举办。
而随着杨广登基继位以来,逐渐稳固天下局势,崇佛署也是上奏,提出要举办水陆法会。
因为大隋皇朝的崇佛、尊佛和敬佛,朝廷和杨广都没有任何理由阻止。
于是,消息传开,各方佛门势力,纷纷上表要参加水陆法会。
其中又以西域诸佛国最为踊跃。
杨广面前案桌上,除了从洛阳城送来的奏疏,其他全是西域诸佛国送来的文书。
上面的内容,几乎都是与水陆法会有关。
有些路途遥远,地处偏僻的佛国,已经早早派出了僧人使团,正在前往九州而来。
“若只是一个水陆法会,倒是也没有什么好在意的……在我能够与佛门对抗之前,佛门为大隋国教的事情,仍然不可动摇!”
杨广眯起眼睛,看着手中的奏疏,喃喃道:“真正棘手的是,佛门为大隋皇朝的国教!”
“按照祖制和礼法,我这个皇帝要在国寺之中……受戒出家!”
一念及此!
杨广眸子里便有一抹异色,萦绕不散,看着奏疏上的内容,有些出神。
忽然,他余光瞥到一抹浓郁的紫气,在远处天边萦绕,经久不散!
“嗯?”
杨广压住心头思绪,抬头望向了天边。
嗡!
一道紫气绵延百里,直冲云霄,贵不可言!
此外,还有一道金光煌煌的云气,覆映了整片天穹,炽盛如大日!
“两道气运,一前一后出现了!”
“这是谁的气运?”
杨广眸光一闪,瞬间便洞悉了这两股云气的来历。
赫然是有人沟通天地,做出了响应天命的事情,凝聚了这两道气运。
只不过,不知是何人干出的事情?
嗡!
就在杨广思绪涌动之际,忽然眼前有金光涌动!
他抬眼定睛一看,居然是大隋国运显现!
一阵金光翻涌不休,在他眼前勾勒出宛若镜子的东西,倒映出了一幕幕画面!
在那金光如镜之中,李世民和李建成的身影浮现,在紫阳山上,豪言壮语。
二人身后左右,各有豪杰、英雄相随!
随即,天地震动,气运垂临!
“原来如此!”
“这两道气运的主人是李世民和李建成!”
杨广眸光一闪,顿时了然,若有所思。
没想到,洛阳城一别之后,竟然会在这里再听闻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消息。
“上次将他们放跑,是因为当时的实力还不强,没办法动这个紫微转世!”
“要不然,惊动了天上的仙神,可就不好了!”
“但这一次……”
杨广眯起眼睛,心中有一丝蠢蠢欲动。
他现在已经突破到天仙境,有了能与仙神正面抗衡的力量。
既然如此,不妨试一试能不能将李世民这个紫微转世提前斩了!
以绝后患!
“即便不能斩了李世民,至少也要让他彻底的疼!”
“让他再不敢与大隋作对!”
想到这,他便深吸口气,回想刚刚大隋国运倒映出的画面里,李建成提议,要夺取荆州城。
“荆州……正好离着不远!”
一念及此,杨广心中立刻有了谋划。
……
城外,文帝陵。
历经过文帝祭之乱后,这座帝陵被帝驾带来的工部官员,召集城中工匠,重新修缮了一番。
这一次,仍然是由工部尚书宇文恺,亲自出手,加固了文帝陵的阵势和坚固。
而重新布置的阵势,可以在感应到怀有恶意之人,踏入帝陵之中,自主做出反应。
比如,凝聚帝陵四周的山川大势,顷刻将其镇杀!
若是再有此前文帝祭之乱的事情发生,保准无论什么鬼神,只要敢踏入帝陵之中,立刻就会被杀灭的粉身碎骨。
除此之外,由于张公公的缘故,之前的守陵内侍全部都惨遭了不测。
于是,杨广下令从长安皇宫,重新调派了一批内侍到帝陵。
这些内侍大多上了年纪,再加上长安城已经不是都城,又不愿前往洛阳,不得不出宫。
对于他们来说,守陵反而可能是个最好的归宿。
这批内侍以为首的赵公公,年纪最大,修为最深,乃是炼气化神境巅峰的修士,只差一步,便可突破至炼神返虚境。
也正如此,赵公公才会甘愿到帝陵中守陵。
因为,帝陵所在乃是汇聚天地之势,在此守陵,虽然枯燥乏味,但也确实是一处修炼圣地。
若能守得住寂寞,三五年之后,这天地间未尝不会多出一位炼神返虚境的太监。
不过,经过修缮后焕然一新的帝陵,除了这批新的守陵内侍外,就在刚刚,杨广身边的内侍带着工部官员,送来了两样新物件。
“先帝若是还有一缕残魂飘荡在天地间,若知晓此地今日之事,怕是也能闭目了!”
文帝陵,新的守陵太监之首,赵公公仰头望去,忍不住感慨了一声。
只见帝陵之中,一块碑静静矗立,碑旁还有一尊神武非凡的金身像。
那金身像乃是出自工部尚书宇文恺之手,栩栩如生,宛若其人真的站在这里一样。
一时间,赵公公也是看得出神。
与此同时。
清风拂面而过,吹在了碑上,映照出清晰可见的碑文。
那碑文上,记载着一个年轻人,从微末之初崛起,一直到站在人间之巅的事迹。
彼时,南北分裂,天下动乱。
各方势力割据九州,裂土为王,官吏贪污腐败,豪阀鱼肉百姓,中原狼烟四起,异族叩关。
当时为北周宰相的年轻人,亲眼目睹这一切,愤而起之,夺取了北周的天命,取而代之。
而后,他花费了九年时间,横扫南北,重新一统九州,立国大隋,平定战乱,四海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