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隋刚登基,你说这是西游记 第226节

  但目前,除了六部尚书之外,其余官员全都没有满额。

  这一方面是因为能够胜任六部官员的人不多,另一方面是杨广没有太关注这件事,也就导致各部官员迟迟没能满额。

  “此事还是要看吏部的动作……待得牛老回来,要跟他好好聊一下了!”

  杨广凝视着梁毗的折子,眼中有一抹沉思,其实他知道如何解决六部官员不满额的情况。

  这件事有一个很直接简单的解决方法。

  只不过,这需要从长计议,不能冒然而动。

  一念及此,杨广思绪回转,看着折子上梁毗举荐之人的名字,沉吟片刻,提笔在上面写了个字。

  然后,杨广拿起折子放置一旁,看向了第三份折子。

  这是礼部尚书杨玄感的折子,是为了文帝祭的相关事宜。

  原本文帝祭这种与礼法、祭祀相关的事情,都是交由礼部和太常寺。

  但杨广下旨交给了伍建章去办,所以礼部就相关事宜,列出了一个折子,交由杨广批阅。

  之后,伍建章只要按照折子上所写,与太常寺携手,对文帝祭的举办便有了一个章程。

  “这个杨玄感倒是继承了皇叔的性子,不显山不露水,但做事却是滴水不漏!”

  “唔,文帝祭…”

  “要在旧京举办吗?”

  杨广咀嚼着这个名字,逐字看着折子上的内容,提笔进行批阅。

  随后,他又拿起了另一份折子,扫眼过去之后,继续批阅。

  紧接着是下一份折子……

  这个动作一直持续到最后。

  杨广一边拿起最后一本折子,一边忍不住心中叹气。

  所以,那些在朝会上君臣争执的戏码,统统都是假的。

  真正的请奏和折子,大多在朝会之前,就已经批阅完了。

  “嗯?”

  杨广看到最后一份折子的署名,忍不住怔了下,这竟然是宇文化及的折子!

  随后,杨广翻开看了起来,忍不住微微眯起眼睛。

  这个宇文化及倒是聪明!

  如果说梁毗是精明,看人做事,格外准确。

  那么,宇文化及就是真正的聪明。

  “北方……”

  杨广喃喃自语,对宇文化及想要外放北地的想法,并不感到意外。

  因为,这洛阳城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

  如果宇文化及不甘心继续沉沦下去,就必须要求变,寻得突破。

  这么一来,离开洛阳城就是最好的选择。

  而现在正好有一个机会,宇文化及这样老奸巨猾的人,自然不会错过。

  杨广面露沉吟之色,提笔在折子上写了几个字,然后便将这最后一份奏疏,与其他几份放置一起。

  “拿去,大朝会那日要辛苦你了。”

  杨广丢笔,朝着近前内侍摆了摆手,目光却是看向了在殿上恭候的通政使虞世基。

  “陛下言重,这是臣的份内之事。”

  虞世基不卑不亢的拜礼,从近前内侍的手上接过那些折子。

  “陛下,还有一件事,各地官员因大朝会入都,乃是奉旨。”

  “但其中有些人在当地桀骜不驯,入了都城之后,不免可能有些骄狂,城防司或许会顾忌他们的身份来历,不敢妄动!”

  “此事,还需陛下拟定一份旨意,明确城防司秉公办理!”

  虞世基余光瞥去龙椅的方向,似乎是在小心翼翼观察杨广的态度。

  他作为通政使,掌管着通政司这个皇帝对外传话的窗口,自然也是知道了很多的消息。

  就比如,这一次各国使节之中,有不少来自未开化的蛮夷之地。

  那些地方没有礼法规矩,难免行事粗鲁和野蛮,若是入城之后,与百姓闹起来,只怕城防司会有所顾忌。

  此外,能够被派来参与大朝会的各国使节,皆是非富即贵。

  其中或许有些身负超凡之力,凌驾在世俗之上。

  虞世基担心的也正是此类人,也怕城防司不能及时处置这等超凡脱俗的存在。

  杨广眸光流转,淡淡道:“朕会拟一封旨意,让城防司秉公办事!”

  “另外,让金吾卫和千牛卫在大朝会期间多加注意城中!”

  话音落下,虞世基心头一凛,暗暗松了口气。

  他听出了杨广语气中的凌厉,显然是将此事放在了心上。

  至于这件事之后会不会流传出去,引来一些人的不满,虞世基就不在意了。

  他为通政使,平日不争不斗,再有陛下庇佑,纵使是杨素、宇文化及这些大臣都奈何不了。

  旁人就算是手眼通天,也休想把火烧到他这里。

  想到这,虞世基当即心一定,拱手作拜道:“陛下圣明!”

  闻言,杨广微微颔首,顿了几秒,缓缓道:“折子朕也批了,无事就退下吧!”

  “后天就是大朝会了,朕不想看到有任何意外发生,影响了大朝会!”

  虞世基恭敬拜礼,道:“是!”

  说罢,他就要退出寝殿,忽然听到龙椅上传来杨广淡淡的声音:“还有……”

  “通政司内的蛀虫,在大朝会之后,你要除干净!”

  话音落下!

  虞世基心头一震,忍不住颤了下,默默后退着离开了寝殿。

  寝殿里,杨广望着空寂的大殿,闭上了眼睛。

  其嘴里喃喃自语念道:“大业……”

  ……

  时间如白驹过隙。

  一转眼,后日已至。

  大业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时值大朝会召开,从四面八方来的各国使节,以及各地州府、郡县的官员,纷纷齐聚东都。

  其中,一辆宝辇徐徐出现在官道上,向着洛阳城而去。

  鱼俱罗驾着那匹神风古月驹,护着宝辇,罗松则是坐在旁边驾车。

  御使赵勋与其他人坐在车中,不时掀开帘子,望着来往热闹非凡的景象。

  “不管天下如何动乱,始终不曾波及到东都,大隋的底蕴还是深沉啊,难怪能一统九州!”

  罗松驾着马车,心念微动,暗暗摇了摇头。

  这一路从北平府到洛阳城的路上,他从另一个视角,看见了大隋的繁荣和强盛。

  也因此,他越发对父亲罗艺的行为感到不智。

  与此同时,罗松也有一丝紧张。

  毕竟,已经渐渐靠近洛阳城,马上就要入城,之后就是大朝会,见到那位毁誉参半的隋二世!

  罗松眸光闪烁,瞥了瞥旁边骑着神风古月驹,护卫宝辇的鱼俱罗,心中一定。

  “也不知道其他几位大隋九老,这一次入都能不能有缘见到……”

  “若是这一次见不到,日后只怕就没有机会了!”

  一念及此!

  罗松眸底流转着一丝决意,他对于自己的下场,早已经写下了结局。

  正想着,突然从前方传来吵杂的声音。

  “放肆!”

  “你可知道小爷是谁!?”

  “就凭你们也敢拦我?”

  “统统滚开!”

  一阵喧闹声从前方不远处传来,立刻让罗松怔了下,眼中流露出几分好奇。

  什么人敢在洛阳城外如此大闹?

  在旁的鱼俱罗也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愣住了一下,随即抬手:“停一下,来人去看看前面发生了什么。”

  “是!”

  一名副将当即领命,驾马前驱,来到了离着城门不远处的官道,入眼就看见许多人围了起来。

  随着大朝会的到来,这时候洛阳城内外已经很是热闹。

  时不时就可以看到从各地慕名而来,各种车马、行商队伍,甚至是一些域外旅人,徒步而来,很是亮眼。

  其中还不乏有炼气化神,甚至是炼神返虚境的修行者,也被大朝会这一盛事吸引,前来洛阳城。

  大朝会,不仅意味着大隋过去的一年结束,更意味着新的一年到来。

  因此,周边各国、各族,以及各大势力,甚至连一些隐居深山的修行者,都纷纷前来道贺和与会。

  这是大隋的大势,毕竟杨广如今是名义上一统九州的天下共主。

  最重要是,这一年发生了许多事情。

  大隋内忧外患不断,但屡次化解了危机,让天下人看到了大隋的底蕴,仍然深厚无比。

  若非如此,断然没有这等威风,让各方前来道贺庆祝。

  但也正是如此,导致了如今鱼龙混杂的局面。

  轰隆!

  鱼俱罗的副将才赶到,忽然就感应到一股剧烈的波动,猛地激荡而起!

  刹那间,四处就响起了喧哗声。

  “厉害,看这架势,可是离着炼神返虚境不远了!”

首节上一节226/7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