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隋刚登基,你说这是西游记 第200节

  不过,杨广对边关有些好奇,因此还是伸手接过了宇文成都递呈上来的捷报。

  捷报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平远关,另一部分是银牙关。

  两份捷报都详细说明了,遭到阴山部和寒石部叩关后,一直到击溃两大部落的经过与结局。

  其中,最为着重的内容,就是银牙关遭到狼族阴山部首领阿摩柯祭祀长生天,请下来了一缕仙神之力,险些攻破了银牙关。

  千钧一发之际,银牙关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威能,直接湮灭了那所谓的长生天,以及阴山部叩关犯边而来的十万大军。

  而平远关这一边,罗艺长子罗松被镇南王贺若弼,暂封武侯卫骑都尉,领三万武侯卫骑兵,奔袭平远关,击溃了犯边而来的寒石部大军。

  此外,捷报上还提及,罗松颇有乃父之风,一枪镇杀了寒石部世代供奉的神鸟蓝凫,获得了边军将士的认可。

  捷报的末尾,还有徽州王鱼俱罗的字迹,赫然是在为罗松正名,以及表功。

  “一个贺若弼,一个鱼俱罗,可能还要加上随军北上的牛弘……这个罗松,倒是很得人心啊,看来除了奏报上的内容,还发生了别的事情…”杨广看完捷报之后,眯起眼睛,似有深意的感慨道。

第147章 钓佛的僧

  在看到捷报之前,杨广也没有想到,贺若弼和牛弘竟然会让罗松领军去驰援平远关。

  要知道,这两人率领平北大军北上平叛,可就是冲着罗艺这位前大隋北平王,如今的北燕伪帝去的。

  罗松是罗艺长子,于情于理,都不该是他领军前去平远关。

  毕竟,这一次阴山部和寒石部来势汹汹,叩关犯边,就是罗艺一手造下的孽。

  “两个老狐狸……这是笃定了我不会怪罪…”

  杨广眯眯眼睛,随手将捷报攥在手中,抬脚往大殿走去。

  他倒也没有太多想法,只是觉得这两人在如此敏感和紧张的节骨眼上,竟然把罗松拎了出来,有些过于莫名。

  最关键是,罗松还立下了大功,平远关大捷,最大的功劳就在罗松手上。

  这么一来,朝廷之后要怎么自处。

  前脚罗艺才被打为了反贼,平北大军浩浩荡荡的北上平叛,后脚罗艺这个反贼的长子,随即就立下了边关大捷的功劳。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想到这,杨广第一次觉得有些头疼,坐在了龙椅上,望着案桌,一时无言。

  他在想该怎么回复边关的捷报……若只是嘉奖,自然不可能略过罗松这个平远关大捷的大功臣。

  但若是加上罗松的话,又会显得极为怪异。

  一个反贼的长子,在朝廷对边军的表功御旨中出现,委实是有些太诡异了。

  “啧,到底该拿这个罗松怎么办……”

  杨广撑着下颌,眸光闪烁,望着空白的御旨,迟迟没有动笔。

  殿外,宇文成都见状,沉吟了片刻,迈步走了进来。

  “陛下,可是在烦恼对边关捷报的回复?”

  话音落下,杨广抬头瞥了眼,点了点头,道:“这镇南王和牛弘是给朕出了道难题啊!”

  他对宇文成都很是信任,所以没有任何隐瞒,道出了心中所想。

  “臣有一个办法,或许可以解陛下的烦恼。”宇文成都迟疑了一下,缓缓说道。

  “嗯?”

  杨广怔了下,抬头看向宇文成都,有些疑惑,问道:“什么办法,快快说来!”

  “陛下可知道,前朝远征草原,威震天下的冠军侯,在第一次追亡逐北,大破异族之后,当时的汉武帝对其仅有一个字的封赏。”

  宇文成都拱手作拜,轻声道:“陛下,或许可以效仿一下。”

  汉武帝对冠军侯的封赏?

  杨广眸光流转,若有所思,望着空白的御旨,心中顿时有了一个想法。

  “天宝将军,不愧是朕的大将,不仅能武,已至天下第一,文上也颇有见解,才思敏捷啊!”

  杨广抬头看向宇文成都,脸上露出了笑容,点了点头,道:“就依你说的办!”

  说罢,他提笔在御旨上写了一个字,然后唤来内侍,将其送往通政司去,尽快传到边关。

  杨广看着内侍离去的背影,眸光闪烁,温和的眼神里,透露出些许思索。

  这一道御旨,虽然回复了边关的捷报,但却没有完全解决罗松的问题。

  不过,有这道回复的御旨压着,足以拖到后面再说。

  届时了解一下,这罗松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让贺若弼和牛弘如此看重,也好有个妥善的处理。

  “马上就到大朝会召开的日子……在那之前,平北大军必须要班师回朝!”

  “到时候,在各国使节进贡的大朝会上,以平北大军的功绩,以及平远关和银牙关的捷报,足以威慑周遭诸国,稳固大隋的地位。”

  杨广微微闭目,大朝会的到来,同时也昭示着他登基继位已经满一年,很多事情,必须要开始着手进行了。

  不过,这要在大朝会之后,听一听各地州府、郡县官员的禀报后,杨广才能做出决断。

  想到这,他隐隐有些迫不及待,起身来到了殿外,欣赏着禁苑的景色。

  忽然,杨广似是有感,抬头望向天穹。

  “下雪了……”他喃喃自语道。

  下一刻,一阵寒风吹过,刮来了云雾,渐渐下起大雪。

  雪如鹅毛纷纷落下。

  这是今年人间的第一场雪,也昭示着大业元年走到了尾声。

  “原来才过去了一年吗?”

  杨广眼神微动,有些恍惚,他自登基继位以来,做出了不少事情。

  本以为光阴如箭,早已经过去了好几年。

  但如今一转眼,他才发现离着李渊被斩首,也才过去了几个月的时间。

  “说起来,算算时间的话,李世民那伙人应该已经要找到李元霸了吧……”

  杨广微微眯起眼睛,温厚的面容上,露出些许意动。

  他可是一直惦记着这位原轨迹中真正的天下第一。

  当然,这种惦记不是想着能将李元霸收入麾下,而是想李元霸与宇文成都斗一斗,给这位天下第一条好汉一些惊喜。

  “对了,说起来如今天下流传不少名声……但是,似乎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排名吧?”

  杨广忽然想到了什么,若有所思,望着天空中风雪大盛,不由生出了一个想法,心中暗自思索起来。

  不知过去多久,他忽然开口道:“天宝将军,可想过一展身手,会一会天下英雄?”

  话音落下,在旁默默跟随的宇文成都怔了下,听到了杨广的话,忍不住转头看了眼四周,确认只有他自己后,也反应过来了。

  “陛下的意思是……?”

  宇文成都迟疑了一下,眼神有些微动,但看杨广没有任何反应,当即摇头道:“与天下英雄相会,这是任何一名修行者都渴望的,只是与之相比,成都更希望能为陛下,为我大隋开疆扩土!”

  闻言,杨广微微颔首,没有说话,只是眸子在不断闪动,似是有了什么想法。

  与此同时,天上的雪也在不断飘落,仿佛要将这人间换个颜色。

  ……

  洛阳城外,有一座天台寺。

  这座寺庙坐落在城外的山顶,方圆数百里,连绵不绝的山脉,全都是天台寺所属。

  山中种了不少珍稀的灵草、灵药,不时会引来那些身负祥瑞的灵兽出没,在这山林中奔走。

  许多洛阳城的贵人,都会因此闻风前来,驻足观望,只期盼能一窥传闻中的祥瑞之兽。

  不过,虽然有此祥瑞奇景,但整座山脉整体还是很粗犷的,幽深的峡谷,萦绕着神鬼莫测的氤氲山气,似是一尊沉眠的庞然巨兽。

  此时,正值寒冬之际,大业元年尾声,人间第一场雪到来。

  漫天飘舞的雪花落下,几乎将整座山脉都笼罩住了。

  前一刻还绿意盎盎,生机勃勃的山林,转眼间就陷入了死寂哀沉。

  河岸上,一名约莫十三四岁的小和尚,全神贯注,手中握着一根自制的简陋鱼竿,坐在河边,聚精会神的垂钓,眼中满是清澈与纯净。

  这小和尚眉清目秀,两只眼眸很是神异,隐隐透着些许赤色,像是一抹血光映入了眼中。

  但两只眼珠转动间,又是颇显灵动,尽展神圣佛意。

  小和尚穿着一身月白僧袍,蹲坐在河岸边上,动作很是不雅。

  但其举手投足之间,却又透出一股禅意,仿佛与天地共鸣,一举一动,自与天人契合。

  “神秀师弟,下雪了,快别钓了,先回去吧!”

  不远处,忽然传来了一个声音,喊了小和尚的名字。

  一名身躯瘦弱,但四肢颇为健壮的年轻僧人,赤足而来,眼中炯炯有神,龙行虎步而来。

  “圆慧师兄,再等我一下,我有预感,马上就能钓上来了!”

  那蹲在池塘边的小和尚眨了眨眼睛,听到声音,头也不回,仍然紧紧盯着河水。

  “你可真是古怪,大冬天的不好好待在寺庙里,偏偏到这河边挨冷受冻。”

  “关键你钓鱼吧,又不放鱼饵,甚至连鱼钩都没有,你这是钓的哪门子的鱼?”

  圆慧和尚摇了摇头,摸着光溜溜的脑袋,看着小和尚一脸无辜纯净的模样,有些无奈。

  要说其他人在大冬天到河水中钓鱼,他还能理解,毕竟佛门之中并非所有人都要守着清规戒律。

  但是,神秀可是天台寺的佛子,又是主持智远从外面捡回来的孤儿,自幼看护在膝下,视为己出。

  可偏偏神秀有个怪癖,就是喜欢时不时跑到河边钓鱼,而且这鱼竿上还没有挂鱼饵,学着那上古时候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当然,他这么钓自是什么收获都没有。

  “嘿嘿,我这不是钓着玩嘛,这叫高雅,你不懂的!”

  神秀嘿嘿笑了下,看着圆慧和尚一脸无奈的表情,很是没有底气的振振有词道:“再说了,谁说没有鱼饵鱼钩,就钓不上来鱼的!”

  “那人家姜太公不就钓上来了?”

  圆慧和尚瞪着眼睛,语出惊人的道:“姜太公那是钓上来了鱼吗?”

  “那是钓到了一位天子!”

  “怎么,你也想钓一位天子啊?”

  神秀想了想,握着那制作简陋的鱼竿,笑道:“也不是不行!”

  “不过,我钓的可比什么天子厉害多了!”

  “我要钓上来一尊真佛!”

  小和尚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声音低了很多,似乎是生怕被别人听到。

首节上一节200/7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