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时代的尸解仙 第244节

  为首的道士大手一挥。

  身后五名弟子点燃鸦状雷火。

  嗖嗖嗖!!

  神鸦喷射硝烟,落入水面炸开。

  “再放!”

  另外五名道童拿出提前装好火药的三眼神铳。

  砰砰砰!

  一轮齐射,铅丸喷射而出,彻底将山魈打垮。

  内丹大道不同于武道,内丹道要看根骨,看福缘,一个道观,寥寥三五人入门,学会神通。

  当世的修士,不像唐末武者那般打打杀杀,这个时代的内丹术在发展阶段,整体比较团结。

  由于修士人数较少,又因为朝廷对武者门派资格卡得很死,故而雷火道士应运而生。

  轰轰……。

  山林之中,时不时传来火药的爆炸,淡淡的硝烟气息弥漫整个山林。

  有宋一代,乃是最为浪漫的时代,充斥这各种玄幻道术,道教论法;更有百姓们津津乐道的神鸦道士,雷火杀夜叉的传说。

  到了地仙时代的后期,黎明前的黑暗时代,人们渐渐不相信道术,认为神通不过是道士们对于黑火药的巧妙运用,并非真正的道法。

  日升月落,月升日落。

  明月照耀下的今人也渐渐变成古人。

  第三任第四任短命皇帝驾崩,加起来只当了十年。

  第五任皇帝性格宅心仁厚,不兴土木,不纳嫔妃,立下严格规定皇帝行为的祖训,被时人称作圣人皇帝,后人称之为仁宗。

  白云帝乡众弟子立下的道统开枝散叶。

  巴蜀,蜀山剑派。

  蜀山人丁稀薄,不招杂役,门人弟子寥寥七八人,却各个是高手。

  山上,道士踩着飞剑,遨游太虚。

  “青山师兄!等等我!!”女子清脆的声音传来。

  “哈哈,灵儿,你先追上再说。”

  两人踏剑遨游。

  山下,被妖魔血液侵蚀的武者屠戮村民。

  “大胆妖魔,吃我一剑!!”

  天外飞仙,一剑枭首。

  拯救万民于水火。

  “这是……?”新一代蜀山掌门弱水剑圣惊讶万分。

  从未见过这等气息。

  魔徒首级连夜送到华山麻衣派。

  白首老道捋着胡须,看着浑然不似人类的武者首级,面色凝重。

  “又有新魔出世,林灵素!”

  “弟子在!”

  “传信神霄雷府!”

  天圣三年,魔兆频繁。

  ……

  这一年,诸事皆毕,海内太平。

  神霄雷府的观天台之上,八十岁的武松白发苍苍,身后站着诸弟子。

  他对着其中一名黑面大汉说道:

  “灵素,昨夜玉皇下金符,召我位列仙班,以后神霄雷府交给你了。”

  神霄雷府严格意义上不是一个门派,而是多个门派形成的联盟。

  类似于唐朝的武林盟主,有德者担任国师。

  武松考察了这小子二十年,此刻终于确定此人是心性绝佳之辈,于是放心将法术相授。

  “是,天师。”

  林灵素擅长撒豆成兵之术,有资格担任天师府大天师大梁。

  交出大印,武松好似卸下重担,整个人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

  他与林灵素在密室内待了一晚,将会稽山禁地位置告诉此人。

  次日,清晨。

  “哈哈,玉皇未有天符至,且货乌金混世流。”

  一夜过后。

  武松与鲁智深消失无踪。

  这次是梁岳亲自下来接引。

  万年玄冰洞天,梁岳望着两具冰雕。

  “此界修士寿命上限是一百二十左右,以后八九十岁左右接引,预留多一点寿命。”

  梁岳心想。

  袁天罡等人都是一百岁以上,有的甚至一百一十多,实在太过极限,稍有不慎便是灰飞烟灭。

  他已经让武松传达下去,至少一百岁之前冰封。

  梁岳内视自身,玉蚕身上有一百七十道蚕丝,象征一百七十年寿命。

  这一年是1062年,宋国立国一百三十二年。

  “时间越来越短暂了。”

  这还是梁岳有意识苏醒的结果,否则一睡过去,怕不是直接就地尸解。

  “差不多了,再逛逛。”

  此去将沉睡一百八十年。

  “按照三百年周期律,宋朝基本也亡了。下次只能从博物馆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了。”

  梁岳将肉身纳入白云,乘坐白云飞往地球。

  眼前地球越来越巨大。

  哗!

  身形落入人间,化身白首道人,游历五湖四海。

  这是安石相公的时代,朝堂的改革派与守旧派争论不休。

  洛阳街头酒肆,到处是争论不休的士子。

  “青苗法是恶政,看似为民着想,实际瞎折腾。”

  “恶政?怕不是伤了兄台家族利益。”有人嗤笑道。

  “阁下辩论就辩论,扯到在下家人身上算什么?”

  纷纷扰扰,争论不休。

  梁岳像是历史的过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着历史流逝,沧桑变幻。

  一路行至江左。

  深山老林,月黑风高。

  梁岳躺在江水边,不知想着什么。

  明月照耀江水,啸天神犬在水边愣愣地看着明月。

  玄武去了会稽山禁地,负责看守后世子弟死后真身,避免后人一窝端了。

  嗖嗖……。

  灌木丛中传来的脚步声。

  哗!

  一面色憔悴的士子提着木棍走出。

  “谁?是人是鬼?”

  黑夜中骤然见到一个人,士子吓了一跳,连忙举起铁棍,从动作来看,士子是武艺高强之人。

  “小友放心,老夫乃游方道士,是人非鬼。”

  梁岳哑然失笑。

  士子观摩片刻,见老人没有威胁,干脆就地升起篝火。

  两人闲聊起来,吃着啸天咬来的野鸡,就着浊酒。

  梁岳得知士子名为苏轼,因得罪权贵被发配至南方。

  “哎,我这辈子不知能否回去?”苏轼摇头叹息。

  “定然会的。”

  苏轼不想多说,于是转移话题,问:“道长时常观月吐纳,莫非欲效仿古人抱月成仙?”

  “正是,月中有仙,得真仙垂眸,可抱月飞升。”

  “哦?道长可否细说?”苏轼眼前一亮。

  正如其他书生一般,人一到落魄失意的时候,总是寄希望于缥缈仙道,以减轻内心苦闷。

  “你留下一篇墨宝,老夫告诉你神仙故事,如何?”

  说罢,也不等苏轼回答,梁岳不知从哪掏出笔墨纸砚。

  见到老道神奇戏法,苏轼心中来了兴致,道:“在下正好有诗赋,来!”

  梁岳娓娓道来。

  苏轼将纸张放在石头上,挥毫写下潦草书法。

  此时此刻,心中无术,只有直抒胸臆的豪情。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游于赤壁之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梁岳也在说着离奇的故事。

首节上一节244/3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