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高举倚天剑,面色严肃,说:“吾等约法三章,不准屠城,不许奸淫,不可劫掠!违者,誓如此石!!”
轰!
一剑斩下,一人高的巨石一分为二。
太祖斩蛇起誓,平定中原。
“遵命!”
看着鼎盛人心,赵匡胤仰望苍穹,心道:
“玉帝仙尊,在下今日逐鹿中原,将来平定乱世,定奉你为尊。”
在这可怕乱世,三清、昊天、太一、八主从未下凡救世,唯有玉帝下凡点化自己。
这才是真正的天下至尊!
接下来,赵匡胤加入洛阳节度使阵营,屡建战功,又因掌兵仁慈,向来为老百姓爱戴,迅速聚拢人望。
忙活的时候,赵匡胤也没闲着,开始拼命纳妾,光收亲兵门人。
玉帝当年留下三句遗训,其中两句便是多生孩子,早收门人。
第三句赵匡胤还未遇到应用的场景,暂时不知是怎么回事。
之后数年,连战连胜,盘龙棍打遍天下无敌手,渐渐获得皇帝信任,并下嫁公主,就这样,他成了李从珂的女婿。
赵匡胤连战连胜,屡次击退契丹,已成后唐众军人眼中的军神。
皇帝李从珂对此颇为忌惮,连夜找到心腹商量对策。
暗室之内,君臣们商量阴谋。
烛影甲声,死士出动。
“匡胤狂妄,不听上令,屡次干涉军务,朕不能容此人。”
“陛下,此人势大,不得呵斥。军中也有不少人对此不满,不如以论功行赏的名义召开宴会,引此人前来杀之。”
“妙妙妙。”
这一日,赵匡胤接到宫廷太监传旨。
夫妻两人准备兴高采烈参会。
赵匡胤走了两步,觉得有些不对劲,又想起当年灵宝道长的嘱托,于是换上一副软甲,并命亲兵跟随,暗暗调动精兵与探子。
宴会之上,热闹非凡,君臣相和,其乐融融。
“来,贤婿请饮!”
李从珂靠近赵匡胤,忽然闪电般抽出匕首,往外赵匡胤胸口扎下,只听叮的一声。
“嗯?戴甲?”李从珂不敢置信。
赵匡胤握着匕首,嚎啕大哭。
“我父,为何杀我!!”
一边哭着,一边扭断李从珂的脖子。
“杀奸臣!!!”
赵匡胤一声令下,他的党羽迅速冲进来杀光群臣与死士。
宫闱血腥,火光摇曳。
赵匡胤站在殿门前方,望着四周精兵良将,捂着受伤的“胸口”,痛心疾首道:
“奸臣弑君,暗害于我。如今皇帝驾崩,吾等大唐忠臣,定要匡扶社稷!”
“节度使!!”
“天下不能无你,请节度使称帝,主持大局!!”
“请节度使称帝!以安万民!!”
不知在谁的带领下,群将与谋士跪下。
“胡闹!赶紧起来!尔等岂不是陷我于不义!”
赵匡胤面色剧变。
忽然,两个手下冲上来架住他,又有一人拿着黄袍披在他身上。
赵匡胤动弹不得,嘴里不断骂道:
“做什么?你们这是做什么?哪来的黄袍?”
“请陛下拯救万民!”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事已至此,再推辞就是辜负天下人。哎,你们真是害苦了朕。”
第182章 历史一刻,神皇祖先
930年。
洛阳皇宫,灯火通明。
从今日开始,改朝换代。
密室之内,文臣武将位列两侧,烛光照得人面一半阴暗一半光明。
赵匡胤有条不紊处理接下来的政务。
谋士说道:“李氏一脉……必须斩尽杀绝!否则后患无穷。”
“太子年纪尚小,孤儿寡母,何必欺人。封他逍遥王侯,严加看守便是。”
赵匡胤放下毛笔,吩咐道。
“可是……”
“没有可是!”赵匡胤斩钉截铁。
见谋主如此坚定,谋士也不敢说什么。
“陛下,登基之事……。”
“登基由你们安排,不管如何,之前约法三章,不得违背。”
赵匡胤再三强调。
“是!”
“退下吧!”
众人退下,赵匡胤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美景,顿时思绪万千。
“道阻且长,勿要懈怠。”
这个时代谋朝篡位是家常便饭,武夫可以为了利益推出皇帝,也能因为利益分配不均杀死皇帝。
有人说他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而孤儿寡母的皇位又正到哪里去?
只要他轻徭薄赋、终结武夫乱世,重塑华夏,便是一等一的大英雄。
“终结武夫,重塑华夏。”赵匡胤目光渐渐变得坚定,“将来的国家,定是文武兼备的大盛世。”
不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武夫当国的可怕。
灵宝道长只用八个字概括:尸骸如岭,华夏沦丧。
这是比五胡还要可怕的时代。
次日清晨,东方光明。
昨夜腥膻结束,街道两侧的士兵维持秩序,道路两旁的店铺零零散散开放。
“放手!!”
“陛下有令,关闭所有人市!”
士兵们破开店铺大门,将店铺中的血肉全部丢出来焚烧,将售卖人肉的流氓地痞当场格杀。
此肉非畜肉,而是人肉,售卖人肉的店铺称之为人市。
赵匡胤一身便服,漫步街头,大部分新兵并不是认识他,少部分认识的,被他用眼神阻止。
咚咚咚!
街道角落传来锣鼓声,乌泱泱的百姓聚集,原来是官府开仓放粮,所有人排成一条长龙。
老弱妇孺优先,没有奶水的妇女也有粮食喂养孩子。
赵匡胤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拜见队长!”
一白发苍苍的老兵路过此地,正好见到赵匡胤,顿时下跪叩拜。
“叫陛下、叫陛下……”一旁的年轻人焦急提醒道。
“属下拜见陛下,老头子糊涂了,没反应过来。”老头兵卒不好意思道。
“无须多礼。”赵匡胤扶起老头,“我记得你叫牛二,当了多少年兵?”
“老头今年五十八,当了四十年兵。”
从唐朝干起,历经朱梁,一直到后唐。
“你受苦了,以后尔等皆可解甲归田,你这种老兵有朝廷优待,以后想干什么?”赵匡胤问道。
“老夫累了,想回家养老。”老兵一脸疲惫,“陛下,以后真能安居乐业吗?”
“定能。”
赵匡胤按着倚天剑,肯定道。
终结乱世,乃是民心所向。
他秉承天命,定要开创太平时代。
沿路过去,民生凋敝,百姓麻木。
这个时代,除了少数武夫,没人落得了好。
封狼居胥固然是大丈夫的伟业,但百姓又如何经得起这般折腾。
现在不是赵匡胤一意孤行,而是所有百姓都想要太平,人心即是天命。
半个月后。
登基大殿,赵匡胤戴帝王冠冕,着黄龙华服。
在洛阳数万百姓见证下,登基称帝。
“朕承天景命,朕今登基,愿祖宗庇佑,开创万世太平……”
国号:宋。年号:建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