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定要早日修成《御土真法》和《后土真身》,然后将这门神功给学到手。
甚至还要像师父这般,将天下诸般瑰丽奇景,都统统搬进自己的洞府。
随后,钟立霄就开始在湖心岛上开辟洞府。
说是开辟洞府,但实际上更像是在湖心岛岛心湖上盖房子。
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核心还是要看自己对住所的要求。
而钟立霄对住所的要求本来也就不高,很快岛心湖畔就多出了一座草庐。
坐在草庐里简陋的一个蒲团上,钟立霄就从储物袋中拿出了《御土真法》。
这应该是一本非常有年头的旧书,但被爱惜的很好,纸页虽然已经泛黄,还能看到被翻过很多次的痕迹,但上面依旧非常整洁。
打开书页第一页,只见上面赫然写着明晃晃的警示语。
“御土真法乃土系正法,非以土系功法为主修功法者不可练,土灵根品质非真灵根以上者不可练,七年犹未修出后土真元者不可练。”
都说开卷有益,钟立霄也没想到,这开卷所看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告诉他非真灵根资质以上不可练。
这门槛还真是挺高的!
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套功法品质也的确是高。
也无怪乎老祖那么推荐这本功法!
师父虚玄子,甚至是石岩子,在招揽他的过程中,也都提到过这本功法。
随后,钟立霄就打开后面的内容,认认真真阅读起来。
而很快,他就在正式的经文旁边,看到了很多用小一号字体写出的各种注疏。
钟立霄见此,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多了起来。
只要经验丰富一些,就能明白似是《御土真法》这样的功法的确是非常难得,价值无量。
但是。
大能修士给这些功法正文批写的“注疏”也非常珍贵。
毕竟在这年头,经文都讲究个微言大义。
同样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简单的句读不同,意思甚至都能南辕北辙。
水平高的注疏,甚至能够直指本质。
对理解经文所阐述的经意帮助极大!
而现在,钟立霄阅读这本《御土真法》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烦恼。
而这就是拥有一个好师父的好处了,对于各种经文的注疏,几乎都是一针见血的。
钟立霄越看,眼睛越是明亮。
不过,就算是有师父的注疏,谨慎习惯了的钟立霄还是选择了一遍又一遍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到了他这个境界,神识强大,只短短几遍,钟立霄就对《御土真法》的内容滚瓜烂熟。
他总算是理解了这篇功法的精要!
他甚至都开始理解,为何这本功法开卷就限制资质,并且明确告诉后来的修行者,一旦你七年都没有修出成果,那就可以放弃了。
一切只因这本功法他非常非常的.挑食!
没错,就是挑食。
如果说别的功法,越是修到后面就越是艰难,而此法开篇就非常艰难,到后面更是难上加难。
譬如。
此法的一个隐藏门槛,就是在筑基的过程中,必须得一次性凝出十三滴真元。
换言之,想要修行此法,必须得练气十三层筑基。
真气已经历经过一次又一次提纯,筑基时所修出的真元,本身品质就已经很高。
其次,对修行环境也有要求。
灵脉品级最好不要低于三级,而这种灵脉品级,就算是金丹修士都够用。
若是没有三级灵脉,最好能以土系上品灵石替代。
之所以要求这么高,一切的根本,就是要将丹田气海内的真元再次进行一次又一次提纯。
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辛辛苦苦修炼出的真元,就被这般当做是杂质给剔除了。
而表现出来的,就是好不容易修炼出的法力在下降。
若只是如此也就罢了,后续的修炼,对灵气的品质要求不仅没有下降,还会逐渐上升。
想要修炼到圆满,最后甚至还需得用上一枚极品灵石。
这简直了
钟立霄一时都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极品灵石就算是对元婴修士都有大用,结果一本筑基功法就消耗此等奢侈品?
这是谁开发出的功法啊?
这也太金贵了!
不过,经文后续对功法的描述,也的确是让他非常心动。
首先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修炼出的真元,品质会非常非常高。
修到最高层次,真元甚至能达到结丹修士丹元的十分之一。
以这种法力施展各类法术,威能远超一般的功法,在同阶几乎难觅对手。
高投入,高回报。
真正意义上的天才专属!
其次就是,此法所修出的真元,在同境界法力会多出三到五倍。
至于最重要的一项效果是,在这种高品质土系真元的持续滋养之下,身体会变得愈发接近土灵道体。
后续若是修行其他的土系法身,相对而言会更加容易在体内凝结神纹。
若是配合《后土真身》一起修行的话,所修行而出的后土真身,将会是目前已知的所有土系法体的顶点。
若是修行到极致,结丹的概率也能高上三成。
看到这些好处,那还有什么是好犹豫的?
钟立霄当即就决定开始修行。
PS:长期日更万字,的确是有些倦怠了,我继续写,争取早日调整过来。望见谅!
第171章 苟到金丹再出山下
《御土真法》的修行,最讲究的就是合大地。
说着很简单,但具体要怎么“合”,其实非常唯心。
甚至干脆就是一种“状态”,一种非常特殊的状态。
说不清道不明,任何语言文字都无法精准描述。
真就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一旦开悟后又会难免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但也因为的确是太重要又太难,所以,《御土真法》正文和注疏里面都有着大量的描述。
为此,甚至延伸出大量繁复的手印,以及一篇异常玄奥的口诀和咒文。
而其中大量的注疏,都是在详细教后来者,这篇咒文里的文字,应该如何正确的发音。
发音后,又应该以什么节奏念出。
为了保持好这个节奏,甚至还有专门的手印拆解,看上去极为繁复。
而这依旧是“真传一句话”的待遇,若是遇到个喜欢装神秘和卖弄的师父,搞不好整出一整本书。
不知道要蹉跎多少岁月!
对此,钟立霄理解,甚至是心存敬畏的。
这毕竟是对大派天才,门槛都相当高的功法,繁琐一些那也是理所应当。
也因此,哪怕他因为神通「山神娘娘」的缘故,天然就比其他修行者更加契合大地,但他还是没有冒然节省其中任何一个步骤。
钟立霄做的很认真,自然也做的非常缓慢。
但事实也证明,这一套繁复的流程,也的确是非常的有效。
直指功法本质!
到了后来,钟立霄自然而然就彻底沉浸到这种玄奥的状态之中。
若是其他的修行者看到钟立霄的练功状态,一定会非常的惊诧和羡慕。
因为。
致虚极,守静笃,从来都是每个求道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没有尽头,没有上限!
尽管,它一直都是修行的第一课,但却也是需得终生持守的一课。
但就算是如此,瞬间进入到修行状态,依旧非常艰难。
心猿难定,意马难降。
否则很多修行者闭关也不需要先焚香沐浴斋戒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随着钟立霄掐印、念咒、运功,他的状态也慢慢变得愈发玄奥和特殊起来。
尤其是他口中默诵的咒语,到了后来甚至连声音和节奏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个咒文念出,天地间元气甚至都因此而跟着共鸣。
似乎由声音牵动的微渺天地灵气,在鸣颤扩大后,衍生出了某种“域”和“场”。
而这种域场共鸣,更是在被不断放大,引起了周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甚至还引得这个湖中岛上的五级灵眼周围的天地五行都在跟着鸣颤。
要知道这里的天地五行,那可是历经虚玄子专门调配过的,均衡精密到超乎想象。
但就算是如此,依旧还是被钟立霄口中的咒语所引动。
到了后来,钟立霄就被五级灵眼那浩瀚的天地灵气吞没。
只短短时间,钟立霄身躯之上,就好像是披上了一层由天地元气构筑而成的“仙衣”。
再往后,钟立霄手上每掐出一个手印,口中每默念出一个咒文,周围的一切天地元气都在跟着共鸣。
甚至就连山神娘娘的道种都在跟着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