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第26节

起事的仪式上,陈济棠还遵照术数大师的指点,对着蒋介石的画像回旋起舞,掐诀念咒,连斩三剑。

陈的左右心腹大摇其头。

实际上,陈的计划完全是一厢情愿。他老哥的相术的确惊人,蒋1936年是有一大劫,却应在张学良身上,而不是他陈霸天。

在当时的局势下,人心思定,从后来发生的西安事变过程看,当时全国各界普遍认为蒋是此刻能够领导中国抗战的不二人选。张杨捉蒋,反而促进了中国各界的团结,连共产党这样对老蒋恨之入骨都不共产了,要和他联合抗日,这种时候陈济棠搞分裂能有好果子吃吗?

具体来说,陈所依靠的优势其实哪个也指望不上。

政治上,陈起事之前,胡汉民忽然急逝,陈的政治靠山崩塌。这也是个巧合,胡年纪虽老,一向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是非常活跃,一天不生事就难受的主儿,怎么会一下子就过去了呢?原来此老干什么都认真,那天和他太太的哥哥下棋,老胡一个眼花被妻兄吃掉一车,全局顿时危险。老胡急了一定要其缓棋,没想到这位也是个认真的人,就是不肯,争执中老胡气往上撞,“嘣”的一声,脑溢血了……

军事上,针对广东蒋介石政府也早有部署,分别用戴笠、陈卓林和陈策对付陈济棠的三军。

广东陆军,因为地理的原因,黄埔军官很多,而且主要的指挥官在蒋介石左右都有好友,戴笠的军统局和他们早有接触,此时立刻开动机器,用封官许愿、取而代之的种种好处发动攻势,进展顺利。

广东空军教官陈卓林,作为广东空军司令黄光锐的代表,早和蒋介石有所联络,开价两万元一架飞机,用银子当润滑油,许诺只要有钱,全部起飞投蒋。

广东海军,则靠陈策的威望和关系网了。陈策这个时候表现了他优秀的一面,他既不要权,也不要钱,就是为了海军的统一而奔走——国民党内部后来说陈是“为名”——为了好名声作这样的事情,还是挺值得佩服的。

陈策的策反工作比陈济棠起事还早,早在1935年,他就一举搞垮了陈的海军主力,叫做“三大舰事件”。

这“三大舰”,在中国海军历史上是有特指的,就是海圻、海琛和肇和三艘巡洋舰。不算北洋舰队,海圻号英制巡洋舰,直到重庆号巡洋舰服役以前,一直是中国海军最大的战舰,装备的203毫米主炮直到今天也没有一艘中国军舰能够超过;海琛稍小,和中央海军的海容、海筹一个级别的德国巡洋舰,防护性能好;肇和号设备先进,蒸汽透平主机,仅次于三十年代服役的宁海、平海两舰,二次革命中陈其美曾经以它炮击上海制造局发动起义。他们三艘战舰的实力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占中国海军的一半,真是谁得到了谁就腰杆顿粗。

这三大舰自成一体,不断地在东北海军和广东海军之间跑来跑去,不断叛变又不断回归。当时中国海军最能打仗的海军将领,一个是冲锋在前不要命的广东陈策——他也没办法,广东自己没有大舰,一打仗司令官往往就得坐条小艇冲在前面;一个是狡猾如狐的智多星东北沈鸿烈。这三艘大舰就一会儿归沈司令,一会儿归陈司令,弄得两个人一会儿财大气粗,一会儿又奄奄一息。

1933年,三艘大舰又背叛逃到了广东,到1935年陈济棠反骨已现,国民政府就开始考虑策动这三大舰脱离广东,干这个最好的人选,海军内部认为非陈策不可。但陈策自有他对这些反复无常之辈的理解,他表示:策动他们造反不难,让他们归顺中央,那可就……

一旁的海军部长陈绍宽表示了,没问题,只要他们出来,下面交给我吧。

这陈策真有办法,三鼓捣两鼓捣,1935年6月15日,三舰官兵爆发不满陈济棠撤换舰长及发饷的暴动,抓了舰长又反了。倒霉的是,三舰开出泊位才发现水位过低,无法出海——我写到这里忽然脑筋一转,会不会是陈策这老家伙要对这帮反复无常的小人来一个借刀杀人?他在广东那么多年,什么时候水深什么时候水浅不知道?三艘大舰被迫折回鱼珠炮台。陈济棠急令虎门司令李洁之出兵截击,并出动飞机轰炸。

好在三舰的防空武器不是当年飞鹰号可比,高射炮火力强劲,而且广东空军也早已厌倦内战,并不过于逼迫。这时天助叛舰,16日夜,忽然大雨滂沱,珠江水涨,深夜1时许,除肇和舰机件损坏不能行驶,海圻、海琛由黄埔港启航突出海口,向虎门炮台发炮百余发,沙角探海灯被击毁,守军还炮欠准——虎门要塞陈策经营多年,关键时刻可不能坏自己人的事。两舰乘雷雨全速驶出虎门口。

两舰官兵刚刚松了一口气,半空中突然出现了一架水上飞机,而且漆着中央海军的青天白日徽,这种没见过的新式武器令叛军们面面相觑,觉得有些不妙。

民国海军中的大英帝国爵士(9)

这架飞机,正是当时中国海军最新锐的巡洋舰宁海号的舰载机,陈绍宽派出来侦察两舰动向的。值得一提的是,这架水上侦察机还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设计师是马尾海军工程处的巴玉藻,名字叫作“宁海二号”。宁海号上载有两架水上飞机,是该舰的“千里眼”。

16日上午,两舰忽然发现海天相交处出现了中央海军宁海号巡洋舰的银灰色舰体,陈绍宽部长亲自率领中央海军舰队来截击了,要求两艘叛舰降旗投降。

宁海号的主炮口径不大,只有144毫米,论吨位火炮,两艘叛舰都不在下风,可是海圻和海琛都是清末的老舰,特别是海圻号这时候才发现昨天对虎门炮台打得太多,自己的203毫米主炮只剩下2发炮弹了!逃吧,论航速那宁海号要快差不多十节,再说,往那儿逃?回广州吗?

出乎陈绍宽预料,这两艘军舰虽然不敢交手,也跑不过,但依然不肯就范,一头撞进了英国人控制的香港。这一手玩得绝对漂亮,港英当局生怕两边在港岛开战,拒绝陈绍宽的舰队入港。

这两艘军舰为什么死活不愿意投降呢?

问题出在陈绍宽部长的身上。

前面说了,这位上将海军部长被称为“清正廉”,但就是不太“明”,怎么讲呢?不近人情。有两件事颇不得人心,一个是严格的执行“铨叙”制度,那时候海军的晋升必看资历,你再有能耐岁数不够也是白搭;一个是古板的遵循海军条例。有一次一条星级雷击舰辰字号的舰长准备叛变,被副长发现缴械,拿送陈部长。陈部长把正副舰长一块儿处理——那副长大喊冤枉,陈部长百忙中接见,告诉他:按照海军条例,你这是违抗你的上司,当然应该处分!

有这么不讲理的吗?难怪沈鸿烈笑话陈是好学生,而不是好司令。

两艘叛舰上的官兵都不知道自己叛变多少回了,落到他手里,能好吗?

最后,还得老将出马,南京政府即派陈策率舰南下调停。陈策问明原因,对症下药,提出两艘军舰归顺中央,但是归军政部直辖,不属海军部管。于是问题圆满解决。到7月9日,陈策率两舰离粤北上,这期间广东海军的鱼雷艇队也开到香港投奔陈策。陈济棠起兵,虎门要塞司令李洁之等海军高级军官很快宣布中立,拒绝服从陈的命令。

海军问题提前解决。

陆军,陈济棠一发布起事,第一军军长余汉谋、第二军副军长李汉魂、师长邓龙光等人就纷纷宣布反正服从中央。陈的陆军土崩瓦解。这几位后来在抗战中都大有可为,余汉谋长曾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独当一面;李汉魂率粤军大战九江,恶斗南浔线,不愧汉魂之名;邓龙光,南京战役中只有他的师完整撤出,因为别的部队都是向西撤退,而他判断日军是钳形攻势,后退正落入钳口,他的部队抗命向日军来的方向——东方猛突,反而以较小的代价突出重围。

陈济棠部下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人愿意跟他搞分裂。

令人感动的是广东空军。宣布起事后,陈济棠派出三十余名日本顾问到白云机场指导广东空军作战,参加过一二八淞沪大空战的广东飞行员大哗。7月4日,黄光锐、丁纪徐等40余人驾机飞离粤境,并于6日发出通电,表示服从中央。7日,又有粤机9架飞宁。而当蒋介石接见飞行员,颁发预先约定的每机两万元奖金时,黄光锐等全体官兵拒绝受领,说明投归中央只为杀敌报国,不为金钱,令蒋大为感动。

陈济棠黯然下野,赴欧洲“考察”去了。

疾风知劲草,国难当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陈策,也在抗战中走向了他一生事业的顶峰。

14-7宋庆龄在虎门要塞的留影。

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和日本的八年血战就此爆发。

1945年9月2日,在日本的东京湾锚地,日本帝国的代表重光葵,拖着在中国失去一条腿的身躯,登上密苏里号战列舰,向美中英法各国盟军签字,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三百架盟军战机同时掠过天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一天走到了终点。

这一刻,中国海军上将陈绍宽,就站在密苏里号扬眉吐气的盟军将领中,中国海军这一刻的尊严,洗雪了甲午以来五十年的耻辱。

但是这一刻,中国海军也已经全部拼光了。

战前的排水六万吨、九艘巡洋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队,在战胜的时刻,只剩下了重庆芭斗山锚地的六艘浅水炮舰,不足两千吨。

陈季良的第一舰队、曾以鼎的第二舰队,在长江的江阴封锁线、马当封锁线拼光了。

沈鸿烈的第三舰队,在青岛沉没了全部舰艇,陆战队带着舰炮节节后退,节节抵抗,在马当长山要塞血战中找到了自己最后的归宿。

陈策的第四舰队,在两广一直打到西江上游,全军覆没,司令官陈策中将重伤致残。

三百八十万军人之血中,不乏海军官兵的亮色。

民国海军中的大英帝国爵士(10)

陈策,自抗战开始,即以国民党中央执委、海军部次长、广州江防司令的身份,督战虎门要塞,率领第四舰队(又称粤海舰队)和海军陆战队拱卫中国的南大门。自1937年8月起,日本陆海军连续进犯珠江口,威胁广州,陈策每战必身先士卒,在炮火中指挥作战。

说起来,国民党中央执委海军中将这个职务可是不低,中央执委,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国务委员,也就是吴仪这个级别吧,海军中将,石云生升任中国海军司令员的时候也不过是中将吧。这个级别到第一线硬拼实在是过分,能想象吴仪到老山前线指挥一个营打冲锋吗?

问题是陈策没法和这两位比啊,吴仪在外贸部的时候用银子就可以用亿来计了,石云生这样的海军司令手下大小战舰一百多万吨,没事可以买澳大利亚的航空母舰来拆了研究玩。陈策这个海军中将属于皮包式的,手下的军舰满打满算几千吨,虎门要塞的大炮从孙中山讨陈炯明的时候就不断让陆军借走,且无一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还,陆战队员加在一起不到陆军两个团,中国政府在长江上的主战线都一个劲儿吃紧,老蒋红着眼睛把粤军往华东华中战场上调,连余汉谋看家的邓龙光师都扔进南京会战了,哪有余力给远在天南的陈策补人补炮。

这中将也快成要饭的了。没办法,当时的中国就是这个情况,没有钱,没有炮,只好靠官兵不怕死。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陈策依然艰难的进行作战准备,他电令第四舰队最大、最好的两艘战舰肇和号巡洋舰、海周号巡防舰出虎门巡逻截击日军登陆部队。

陈命令陆战队增贮炮弹,将虎门要塞有效布防为三线,即最外端的大角、沙角炮台为第一线,横档炮台为第二线,镇远威远炮台为第三线,分兵驻守。正常的布防,应该是大炮在后,小炮在前,因此日军进攻大角沙角炮台的时候,三线炮台都可以对其打击。陈自知力量不够,因此巧于用智,下令把最大的维克斯大炮部署于最前,而后面的两层炮台只装备轻型火炮,用于打击绕到大角沙角背后的敌舰。这古怪的变阵其实是个变相的空城计,又像个核桃壳,外面硬,里面一团柔软,实战中这个古怪的变阵让日本人大吃苦头。

首节上一节26/4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