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完颁奖活动后,她们连夜回国。
在北平机场回训练基地的大巴前,愤怒的球迷表达了每个人的愤慨……”
旁边声中,穿插着女排队员垂头丧气、球迷愤怒的朝着大巴扔香蕉皮,一张张报纸上对于‘女排’的批评……
“她们是失败者嘛?”这一声发问显得十分突兀,压在现场许多人的心头。
刺啦刺啦的电流声响起,然后《铿锵玫瑰》四个字强有力的出现在荧幕上。
字幕:1978年,漳州女排训练馆的小字打在左下角的土地上。镜头抬起,一双穿着白色回力运动布鞋的脚出现在镜头前。
左脚抬起来蹭了蹭右腿的蚊子包以及腿上的紫青红肿。
慢慢抬起。
露出一个短头发,身材单薄,上身穿着长袖蓝白道运动服扛着个行李包的短发姑娘。
镜头推近,能看到‘女排训练基地’的长形招牌挂在铁门旁边的柱子上。
短发女孩扛着包就大咧咧的往里闯。
镜头不断,继续推近,从门房的玻璃进入,烧开水的水壶呼呼作响,一个拿着铁皮暖壶扇着蒲扇的门卫从门里出来“哎哎哎哎哎你个小同志,干嘛的?”
镜头抬起,门卫走出去拦住了往里闯的扛包女孩。
“大爷,受累您让我过去,我来训练哒……”宫郦扮演的郎平开口。
她的脸一出现,礼堂的许多北电的学生和老师都惊呼不已。
根本不用人物旁边的小字介绍什么‘郎平’,她的造型、气质瞬间就让许多人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郎平。
“太像郎平了。”郭韬感叹。
“宫师姐这演的太特么好了…”胡君忍不住惊呼。
“哎?宫郦不中戏的?”旁边不明所以的北电学生转头看了眼胡君。
“噢噢,我朋友的意思是人家是表演上的前辈,叫一声师姐很合理吧?”何兵及时解释。
“呃……合理。”北电学生想了想微微点点头。
宫郦扮演的郎平进入了国家队训练馆,一镜到底跟着她进入了训练馆。
一一展现了正在刻苦训练的队员,这一组时间线上,吴孝祖很巧妙的选择了用刚入队的‘郎平’的视角带入。
当然,《女排》肯定不能拍摄出PPT的感觉。
那实在是违反了这部电影的初衷。
在一部应该宣传集体主义、金牌体制的一部电影里,不能天真的去反驳这种行为,那样只能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这也是港岛导演后来接拍内地‘贺礼片’时候最大的弊端。陈可欣也不例外。
电影刚开始,吴孝祖更没有上来就卖鸡汤煽情,扮演教练的演员也没有用带着负面刻画的方式去展现老一辈的教练。
更没有这么早上价值观!
同时,也没刻意去煽情。
煽情当然要煽情,体育竞技电影,本身就有很感动人的地方存在。但是不能一上来就煽,这时候,观众根本没进入情绪,硬煽实在会很尴尬。
不然,整个节奏就乱了。
实际上,不管是李仁岗还是陈可欣,他们实际上并不了解‘荣誉感和使命感’对于一个骨子里有着大国情节的中国民众和观众来说的重要意义。
吴孝祖接受后世的大数据的冲击,明白后世人对于‘自我’的表达。但是,记住,任何一个集体竞技项目,自我与集体之间是需要有一个分寸的……你不能用后世的眼光去看待那个年代的作用方式。
否定女排精神???强调自我精神??我们视国家荣誉为生命难道就是丧失自我??这特么不就还是西方人权老双标狗的那一套吗?
谁告诉你女排精神就不能与时俱进啊???谁又告诉你我们的女排精神就就与人文自我不能共存……感情全特么让你给说了……
那吴孝祖还玩个屁啊!
电影第一部分就是训练,这时候,吴孝祖选角的牛笔之处就来了。
除了宫郦饰演的郎平外。王仙仙、俞飞虹、蒋文丽、许卿和陈伟这五个主力队员一出现,立刻就把戏份平衡了!!!
他不是在拍郎平传。
“那是王祖苋吧??”
“真的是大明星王祖苋!!”
别以为北电的不追星,这年头,港台明星真的是需要仰望的存在。
王祖苋的电影虽然没在内地公映,但架不住盗版录像带满天飞啊。
反正北电放映的肯定是盗版。
“89届的俞飞虹?!”
“88届的许卿和蒋雯郦!”
台下许多北电的学生瞬间也认出来了自己的同学,现场响起嗡嗡声。
虽然北电出去了不少演员,但是……能够与王祖苋这样的港岛大明星合作,参与吴孝祖这样的国际大导演的作品,绝对是一件让他们都羡慕和向往的事情。
吴孝祖的金字招牌太硬了!!!
你想一想,后世中戏96届的梅婷为了和张国合作电影都主动退学,就能想象的到90年代以及2000年前后港台对于内地演员的吸引力了。
更不要提这个时候的吴孝祖了!
本章里对于女排电影的看法仅代表吴孝祖本人。
第1019章 《铿锵玫瑰》2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字幕:1980训练赛。
王祖苋拼命的倒地救球,二传俞飞虹把球垫起来,宫郦高高跃起,一记重扣。
“好!!!!”替补席上的人纷纷激动的站起身挥拳。
王学歧饰演的袁为民一向严苛,这时候也低着头,欣慰一笑。
这就与之前袁为民严厉的形象形成了很好的补充,历史上,袁为民就被称为严厉的大家长。在他身上不可能是单纯的灌鸡汤的作用。
这一笑,看的现场许多观众都跟着会心一笑。
场上的女排队员也都蜂拥到场上激动拥抱,对面的苏省男排一个个的尴尬不已,原本漫不经心的态度也消退,开始正视面前的中国女排,饰演陪练助教陈中和的陈道茗也露出微笑。
相比起鹏鹏和博哥,年轻时候的陈道茗形象实际上更符合陈中和的样子,儒雅斯文而又喜欢笑,说实在。看看陈道茗在《今夜有暴风雪》里的定妆照,妥妥陈中和的年轻时候的模样。
这一场训练赛,女排最终还是遗憾败北。
但是,她们却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往日的训练并没有白费。
女排十几位队员真的好像是凝成了一股绳,每个人都为了梦想在拼命。
吴孝祖用‘梦想’来囊括这种荣誉感与使命感,这会更通俗易懂,也会让外埠的观众能够明白。毕竟,壹零贰肆火车头拥有海外发行的版权,东南亚小国寡民的地区可能不太能理解我们华夏骨子里的那种深入骨髓的历史使命。
你能指望阿三理解我们还是菲律宾理解我们骨子里的那股子志气?
相比而言,可能东瀛和高丽更能体会这种情绪。
所以,干脆,吴孝祖用‘梦想’的外壳来进行包装,也能够让那些脑子不太好的地区的人民看懂女排姑娘的付出。
没有人比吴孝祖更懂得怎么去糊弄那些人。
这场训练赛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观众都能感受到,中国女排这支队伍似乎真的升华了。
她们每个人都像是一颗螺丝钉,凝成了一股绳,去梦想而奋斗。
大年夜。
“今天大年三十,早点训练完,我给你们包饺子。”袁为民板着脸说的这句话,“如果不达标,哼哼……”
“教练,今天您那饺子是包定了。”王祖苋大汗淋漓的‘粗鲁’的随手擦了擦汗。
“我要吃韭菜鸡蛋馅”宫郦说。
“我要吃肉三鲜……”
俞飞虹、许卿、蒋雯郦及陈伟等都笑着纷纷开口,每个人训练的都很狼狈,但面上的笑容却感染现场的观众。
女排精神是拼搏,但谁又能说为了梦想拼搏的人又不快乐呢??
“一人200个,练不完别说饺子,擀面杖都没有。”袁为民表情严肃的转过身,面上不经意的露出微笑。旁边的陈道茗扮演的陈中和也点点头。
镜头下,每个人都在自主的加练。
当她们加练完,一个个托着疲惫的身体却说笑的往食堂走。
食堂灯火通明。
“妈?”
女排运动员一走进食堂,全都一怔,她们不敢相信的看到父母家人竟然正火热朝天的给她们做年夜饭。
“鱼来咯”
伴随着王祖苋、宫郦等人在大年夜一边吃年夜饭,影片内响起了王祖苋、宫郦、俞飞虹、许卿、蒋雯郦、陈伟等人合唱的歌曲《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礼堂内许多泪腺发达的女学生也暗自抹了抹泪。
她们不单单是因为女排的艰苦与坚持努力,实际上,从女排身上,她们仿佛也看到了日夜排练的自己。
这种共鸣比单纯的煽情更让人感动。这比单纯的煽情更让人有代入感。
影像上,画质也有一种拨开云雾的明亮感。
1981年,大阪排球世界杯上,女排运动员奋力拼搏,电影在竞技场上的第一个高潮也恰如其分的慢慢积累,从小组赛开始,每一场,女排努力拼杀。
王祖苋、宫郦……一众女排成员全都把训练成果展现在了世界大赛的舞台上,伴随着孙南演唱的《我相信》这首激情四溢的鼓点和歌声,画面中穿插着她们艰苦的训练和彼此的鼓励画面,她们一路过关斩将来到了决赛。
这首歌配合着电影,让现场观众都感觉很燃……不愧是未来企业必放曲目。
这就是一场年轻姑娘们带来的青春风暴!!
与此同时,守候在电视机前的全国各地的球迷都盯着电视机观看着最后一场中国女排VS东瀛女排的决赛。
这是女排第一次挑战亚洲霸主,世界一流球队。
这场戏拍的就很有商业片的节奏,扣人心弦。
“我们来大阪不是来过家家的,我们是要让世界看一看中国力量!!中国梦!”宫郦激动的挥舞着手。
“飒!!加油!我们在战斗!!”
王祖苋用力拍着手在场上大吼鼓劲。幸好这年头两岸关系蜜月,要不然弄不好王祖苋也会被蓝营警告……弄出什么食品包装印投诚广告就特么尴尬了。
场内的情绪感染了台下的观众,不少人甚至都紧紧握拳。
伴随着宋世雄激情澎湃的解说,最后凭借着王祖苋与宫郦两人的配合,华夏第一次在三大项上问鼎世界冠军!
女排是真正的让全国人民第一次感到这种集体成绩带来的激动和疯狂!
1982年的世界锦标赛中女排再次获得了锦标赛冠军。
1984年的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决赛里以3比0的比分战胜美国队,成为奥运会冠军,实现了排球大奖赛上的“三连冠”。
1985年的世界杯中国女排再次以3比1击败了强敌古巴女排,荣获世界杯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