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来顺。
蒋雯郦站在一旁娴熟的伺候酒局,完全没有北影校花的姿态,时不时偷偷瞄一眼吴孝祖,媚态尽显。
至于说另一位校花……
早就贴在吴孝祖身上一起喝酒了。
“这次爷们拍完戏后就去闯一闯美利坚。”凯哥舌头打着结吹牛比,“让好莱坞看看东方力量。”
大有美娱1990的架势。。。。如果不是知道他外语都说不利索,吴孝祖就信了。
后世,凯哥导演英语说得很溜,这得益于这次的赴美做访问学者的经历。
这时候,他不比小谋子强多少。
后者正埋头给自己闺女夹菜。
“你的《菊豆》准备的如何了?”吴孝祖腿换了换。
“正在筹备,宫郦那边也在做功课……毕竟刚拍完《华夏女排》……情绪方面也没到位。”张一老老实实的回答。
“投资方面你不用担心。”吴孝祖给予保证。
“我知道。”张一笑笑,满脸信任,同时好奇问:“你什么时间回去?”
“等到宫郦她回来,大家聚一聚,杀青宴结束之后吧。”吴孝祖回答。
这段时间,《华夏女排》已经逐渐落入尾声。
王仙仙、高丽红等港台的演员已经回到港岛了。宫郦也也回趟老家。
要不然,吴孝祖也不会有闲情逸致在这里调戏两个北影校花了……毕竟宫郦这个中戏之花也挺香的……没睡,总归会夜长梦多。
“对了,金像奖你们别忘记。”吴孝祖也主动提醒,然后冲着马卫都道:“马爷要是有兴趣,不如过个把月也来趟港岛玩玩,我一定好好招待您。”
“我就算了,工作确实脱不开身。”马卫都笑着婉拒,“不过,过两天的杀青宴我一定上门……”这话说的倒是挺漂亮。
毕竟吴孝祖实际上也托冯裤子递了请柬。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场局才散。
第925章 国师入瓮,囤积小说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京城白天很短,夜幕降的很快,月光沁凉,冒出芽的柳树嫩的让人心怡。
又是一年春来到,即将柳絮儿满天飘,榆钱儿也作祟着准备窜上梢儿。
走出东来顺,顺着长安街溜达儿。
体态丰饶,风情乍现的许大飒蜜神采奕奕的牵着略施粉黛却也媚态天成的蒋雯郦,两位北影校花学伴在吴孝祖左右,环绕而陪,亲密还有点间……
左手搂着腰,右手摸着臀。
陈先生传播了德先生与赛先生,吴导也算是在此基础上开了风气。
许卿与蒋雯郦在港岛几个月的秘书生涯,那不白挨……九十年代的开放风潮,用后世眼光那都是恐怖如斯。大致就是开放突如乍到,无数人矫枉过正,走向了牛鬼蛇神的道路……这是个野蛮生长的时代,后世在机场、火车站能买到的创业鸡汤,大致起源于这个年代。
“北影老师特别欢迎您能够在学校教研,特意让我们两个做您的学伴。”许卿轻撩发丝。
吴孝祖眯眯笑,没有给予答复。
“估计是想让你担任北影的客座特聘教师吧。”张一推着自行车,女儿托冯裤子开车先送回去了。这年头可没有什么酒驾之说。
长安街上都一样横跑。
“教师就算了,我这种就不要误人子弟了。”
吴孝祖饶有兴致的观望远处的伟人画像,笑着道:“我还是鼓励学生能够有机会的话,多多走进剧组。如今正是华语影坛波澜壮阔的年代,最好的导演都在一线工作,他们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剧组里会轻而易举的就发现。我倒是觉得一你有机会可以担任一下老师…多带带学生。”
第五代,你诟病他们也好,你鄙夷他们也好。
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他们的人生,让他们有着独有的历史反思感。
77、78级本就是全中国人才辈出的层级。积压了十年的人才一朝爆发,可想人才率多么夸张……但在这种情况下,第五代还能够横空出世,每一个人都不简单。
哪怕是后世独具争议的凯哥,后世不看原著的李韶红,后世官腔作态的黄健鑫……
再往后的第六代,你会感觉明显不是一个量级的人物。
陆小川?贾科长?
说句狂妄的话,张一一个人抵他们整个一代导演了。无论是票房还是获奖。
“有时候,想想人生际遇挺奇妙的,我父亲那时候是黄埔军校毕业,母亲是大地主,我这成分典型的历史反**。当时,七年入不上团。全车间开大会,会议结束的时候领导说D员、T员留下,其他人走吧。全车间六百多人,只有我一个人站起来……”
张一提起往事沟壑纵横的老脸上也笑容满面,一说起话就滔滔不竭。
话痨,这一点后世许多与他合作过的演职人员都笑着评价过。
同时,也别说什么张一老农民出身,人家正经的也是名门之后!从这一点,你会发现历史特别有趣。
“当时也是怪滴很,北影给了陕北省纺织行业就一个名额,当时全陕北一共13个纺织厂。随便一发正好发到了我所在的八厂……”
谋子笑容灿烂,得意又庆幸。
“真好。”
吴孝祖收回目光,微微点头。旁边的蒋雯郦也分不清他是说看到的景色好,还是说张一的故事好,懵懂的陪着笑。
“我看你之前给了凯哥一个剧本?”张一问。
“没错,一个港岛作家写的关于京剧的故事,从民国一直讲到了建国后…通过这样的一个独特视角,来进行观察……”吴孝祖简单介绍了一下《霸王别姬》的故事,旁边的张一目光闪烁。
嗯???
不是~~
你也想抢?
可惜,现在余华还没有写出《活着》。说真的……看完《活着》你会明白,华语电影真的是有牛笔的时候……仔细想一想,好像很少有导演真的如张一这样,创作巅峰不断延续,连续拍摄出经典的作品。
能够达成三部成就的都堪称世界大师了。
张一呢?
《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英雄》……
任何一部戏给一个导演,那个导演估计都可以称一句华语电影大师了。
“今后你的戏的投资我包了。”吴孝祖重重拍了拍张一的肩膀,“这次来港之后,我与你签导演约。不限制你的创作,你有最大的自由度。
只要你想拍,电影投资任你填……”
这是吴孝祖最豪爽的一次,对女人都没有过这样……张一绝对是那个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就能拉高公司股价的那种镇压气运的先天至宝。
哪怕自己去了好莱坞,大后方也不用担心。
张一一个人鼎百万雄兵。
谋子推着自行车架起的那个肘子轻轻顶了一下吴孝祖,老脸上笑容满面。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赴汤蹈火。
“我最近在《收获》上看到个苏童的作者写的《妻妾成群》不错,你有时间看一看。”吴孝祖主动说,“我已经让人去接触作者,准备买下版权…你感兴趣的话,回头我让人捎给你。”
是的。
吴孝祖准备丧尽天良的让公司‘囤积’一批大IP。这年头,小说改编权基本就是白菜价……王没有掀起版税革命的时候,小说家还是挺苦逼的。
囤积IP倒不是为了赚钱。
倒卖这个能赚几个钱?
问题是这能够吸引许多导演啊!要不然吴孝祖干嘛这么厚待马卫都?
还不是对方在文学界关系深厚。
编辑出身的他可是接触到不少人,这年头,基本上全国多一半的作家都与京圈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通过他,吴孝祖才能囤积好的题材。
别的没有,钱,他女人们赚了不少,足够他挥霍了。
“好。”张一点头。
张一对于改编名作绝对是独树一帜。同时,有着名著和编剧的加成,还能真正的弥补他在电影故事上的稍微欠缺。这也算是不少人诟病张一的一点了,讲故事能力弱……
第926章 《情人》电影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_^@)~
港岛启德机场。
伊桑科恩穿着蓝白格子衬衫,上边挂着在HK铜锣湾40港币购买的镀金项链,脸上戴着招牌地黑框眼镜,手里拿着一支甜筒,腕上戴着一块300块钱买的一拍就爆的金劳,像极了《喜剧之王》中叉腰收保护费挑逗李钊基的那个丝眼镜男。
顶着爆炸头的哥哥乔尔科恩骑在行李箱上,捧着一本英文版的《七罪宗》看的津津有味,两兄弟像极了普通大学生。
他们在好莱坞的成功与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与他们犹太人的身份息息相关。《血迷宫》带给他们的威望比之吴孝祖靠着《一个字头的诞生》、《恐惧斗室》、《嫌疑人》捞到的荣誉还高。
不得不说人种加成~~
这时候可没什么黑命贵。
这年代,犹太人在好莱坞的影响力真的就是一张网。
在圈内,有这么一句话:好莱坞这是犹太人精心制造的美国梦!后世哈维的倒台,也与犹太人内部洗牌与外部压力有一定关联。
“乔尔?伊桑”
甜筒伊桑与爆炸头乔尔两人左右环顾,看到一个地中海鬼佬推着行李箱,笑着朝他们两人走来。
手里握着一把红色塑料梳子,拢着地中海一侧的潇洒秀发,让薄薄一层发丝遮盖在锃光瓦亮的地中海上,风一吹,飘然无情,这位就是后来被国际影坛称为“法兰西最后的王子”的法国巨匠克劳德贝里。
话说,高卢鸡确实非常盛产玄学秃子。
“噢~贝里先生。”
“贝里先生,见到你实在太开心了。”
甜筒与爆炸头惊讶的看着面前很秃然出现的法兰西电影巨匠,对方在欧洲影坛的地位都非同一般,算是法兰西电影的领军人物,同时其对于戛纳的影响也不小。
“不敢相信,在陌生的东方,竟然能够看到你们两位。我以为你们会躲在好莱坞不出来了呢。”
克劳德贝里笑着扔下行李箱,张开手臂与两人分别贴脸,挂着笑容,指了指他们的箱子,好奇问:“旅行结束了?还是才刚刚开始?”
“没错,贝里先生。”乔尔科恩点点头,“我们上午十点的飞机。”
“回洛杉矶?”
“是的,我想我们该回去了。”
“看来这一定是一段很开心的旅程。有新项目?你们如果愿意,可以考虑一下戛纳。雅各布先生非常乐意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把越来越多好的作品带到戛纳,我想,他一定会给你们最高的礼遇和尊重。”
克劳德贝里笑着发出邀请,他本人也算是戛纳的一份子,本人算是师承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导演让雷诺阿,可见地位和人脉……
“我们非常尊敬您,也非常尊敬雅各布先生。我想有机会我们会带着自己的作品登上戛纳的舞台的……”乔尔笑着道。
克劳德贝里发出邀请也实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