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港岛电影人 第706节

  不过,这不包括刘德桦!在几个演员中间,华仔就像是立在狼群里的哈士奇,差的太明显了,只会扮酷。

  当然,这比后世许多明星依旧超出不少,后世明星连扮酷都扮的惨不忍睹,自带油田比如小明黄。

  哒~

  哒~

  走廊里,一双丝腿进入镜头里,长镜头慢慢升起,正看到古天跟着一位穿着OL制服的秘书走进了社团公司。

  眼睛直勾勾盯着前边秘书的腿。

  嗯。

  客串秘书的是邵大妹。

  会议室内。

  梳着大背油头,穿着西服,懒散的靠在椅子上的肥成,横翘着二郎腿,手上随意地剥着花生满桌的花生壳散的到处都是,整个人给观众的感觉就是一个社团老人。

  镜头给其一个大全景,也代表了他在这个空间里很如鱼得水。

  古天则就显得很拘谨,脸上透着懵懂还有一丝兴奋,这股傻劲儿就活脱脱像刚走进大学校园,满心欢喜的大一新生。

  “阿信啊~”

  古天友好的点着自己,冲着肥成打招呼,对方高冷的瞥了他一样,随手扔掉花生壳。

  “我跟来哥~”猫系小男生继续套近乎,对方依旧不予理睬。

  这时候,秘书则引着吴孝祖扮演的‘阿鬼’走了进来。

  白汗衫,棒球帽,简单而平凡,鼻梁上还挂着一副墨镜。

  友善的与秘书微笑点头。

  这时候,荧幕画面内出现了一个趣味变化,镜头一个起伏。

  “鬼哥!”

  原本装高冷的阿肥连忙站起身问好。

  简单的这一个设计,也证明了两人之前认识,同时也告诉观众,阿鬼在社团中应该名声很响亮。

  “坐坐~”

  “阿信~我是跟来哥的。”古仔扮演的阿信再一次自我介绍。

  对面阿鬼微微点了下头,也并没有过多搭理。

  这时候,冷着脸神经质形象的罗东也走了进来。阿信再次瞄了一眼秘书。

  来哥竖着眼睛,微微朝着对面昂首,对面轻轻回应,显得都很平淡,尽显了社团中辈分资历的对比。

  有一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事情,然后五人组最后一个人也出现了。

  苏黎耀扮演的阿耀则显得十分圆滑。

  五个男人每个人出现,都很清楚的给观众表明了他们的初步印象。

  《枪火》太难写了!主要是阿杜的这部《枪火》太经典了。不好下笔。怎么改肯定都肯定没人家的好。况且这部电影剧情实际上很简单,但是牛笔的就是简单的东西拍出一气呵成的过瘾感。

  太家见谅,我想想怎么写。感觉怎么写都会被骂。

第760章 惊才绝绝一场戏,从此留名电影史(上)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简单的一组过场镜头,节奏一直保持着紧密状态。

  主要是这部戏也没那么多资金浪费胶片,不像《阿飞正传》那么壕。用这样的过场镜头来表现出每个人的性格及能力。

  尤其是苏黎耀扮演的阿耀一句“弹簧加两磅”,瞬间就显示出其的专业性。

  当五个男人穿着大驳领衬衫和西装护着老大走出家门的时候,确实非常酷。

  这个戏在拍摄的时候,吴孝祖确实借用了许多舞台化方式,静态捕捉镜头,以‘静’制‘动’,包括动作戏,并不需要有太多的动作,恰恰用机位来反应,这样搭配上舞台化的方式,恰恰很有一股很浓的电影感,这就区分开他与一般所谓接地气的小成本制作的区别了。

  低镜入画。

  四双黑皮鞋,一地的花生壳,插着古仔逼叨叨的台词。

  固定机位镜头中景平视。

  巷子里,泊着一黑一银两台普普通通的万事得,街灯很明亮。

  阿肥手里不间断的剥花生,地上零落一片花生壳。从开片他一直有塞花生,看的不少影迷都忍不住掏出爆米花吃。

  你以为这个小设计只是为了丰富人物塑造角色?拜托,有钱拿的嘛~

  镜头扫过的咸水花生品牌给了赞助费。

  一部时装剧,最不缺的就是广告赞助,尤其还是吴孝祖的电影。

  古仔来回渡步,嘴里滔滔不绝,对方始终不予理睬。然后就见到其余三人护着老大走出来,特写的大佬镜头。

  砰!

  俯拍镜头,一颗毫无准备的突兀子弹射出,

  正中高雄饰演的文哥胸口,对方被子弹强烈的冲击力带了一个踉跄,瞬间就被吴孝祖扮演的阿鬼给搀扶住,然后连忙压低对方的身子,就近躲藏。

  众人瞬间利索掏枪掩护,这里机位选择的特别棒!半悬空的镜头逼视,整个镜头内把几个人的动作全都照顾到。

  同时还不显得混乱。

  这种构图上的犀利与机位设置有关,几个人的空间位置好似再看一场“紧急反应”测试,原本刚刚还是花生壳的慢节奏,突然就整个节奏提起来了。

  这一下子就把刚刚的过渡镜头所造成的舒缓感给打破,观众的心思也都跟着“躲闪”起来。

  这感觉就像是玩CS甩狙的时候,你身子都跟着晃一个道理。

  砰砰!

  砰!

  子弹打在地上,飞溅起尘灰,花生壳被piupiu的打飞,这里只拍了几个人闪躲的局部,却通过侧面描写把气氛烘了起来。

  机位和镜头的选择都十分巧妙。

  几个主角不断变换位置。

  这里大量采用了立式斜垂线和平式斜横线两种斜线构图,这就给观众一种视觉一种动荡、失衡、紧张、危险的感受。

  这对于机位的选择非常关键,同时,在这里,吴孝祖多次运用了逆光及侧光,渲染画面中的紧张和危险氛围。

  狭小的巷子里,路灯映着几个人慌乱的身形,长镜头下,寂静无人,搭配着紧张的音乐,瞬间就把观影的影迷心思给提起来。

  穿插着杀手俯视的镜头及下边阿耀的蛇皮走位,这里的俯视镜头实际上很有一种轻视视角的设定。

  后世,《杀死比尔》中就采用了这种经典镜头。

  这个镜头,在拍摄的时候,为了把机位设定好,当时是悬空拍摄的。这就增加了垂直夹角,这样增加角度,一方面让杀手达到全知状态,一方面实际上也限制了观众的感知区域,这利于营造紧张氛围。

  同时,电影里利用景深的设计,引导电影现场观众的焦点,让观众意力集中于画面中重点区域,从而产生代入感。

  砰~当当!

  子弹击中车子,火花四溅,车门上的痕迹十分明显,看的观众咋舌。

  几个人第一次合作,配合显得略显生疏。不过通过机位的不断变化,还是让观众感觉到那种高度戒备的状态,紧张感从银幕透露给每一个认真观影的观众,这种营造出来的感觉也是这部电影贯彻的风格。

  这组镜头虽然没有那么闹腾,但是观众看得很过瘾。不过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这场戏,镜头并没有穿插很快,也没有使用吴孝祖在《赌神》中善用的碎片化剪辑。

  甚至镜头上的花哨很少。

  最牛逼的就是机位的不断选择!

  吴雨森、徐、王京这三位圈内一线导演都看入神了。

  头皮发麻。

  在镜头设计上,吴孝祖选择了最常规化的选择,但机位却把巷子勾勒出一个危机四伏的‘战场’。

  机位的不断变化让整场戏充满了悬念。

  “这家伙在给所有导演上了一堂生动的机位选择教学课及画面构图解析。以后有导演不会埋机位,看看这组戏吧怪不得演艺学院邀请他做客座教授……”‘吴吹’徐兴奋的拍着旁边施楠生的大腿滔滔不绝普及姿势。

  众所周知,港岛影评界三大吴吹代表《电影双周刊》总编陈伯荣、《明报》影评专栏卢燕桦,最后一位就是徐大导演了。

  “闭嘴。”

  施楠生紧盯着画面上穿着西服的几个人,不得不说,吴孝祖、罗东、古仔及苏黎耀四人穿着西服的模样,真的酷毙了。

  尤其是吴导,这种偏不正经的大驳领衬衫搭配西装,靓炸了!不愧当初铜锣湾‘靓祖’的匪号,之前还有不少女孩子在小报上说自己当初与‘靓祖’有过情史呢~

  银幕前,不少师奶圈内电影人都忍不住感叹,太馋这样的健壮的身子了,也亏得吴导咖位实在太高,如果是个小鲜肉,她们真的……让吴导明白明白什么叫做鳝饿终有鲍的典故,娱乐圈就是个是非地,没人能独鳝其身。

  徐连忙闭嘴,他实际上也讨厌看电影时候别打搅,能理解嘛。

  不过这场戏拍的真的好。

  特别有电影质感

  如今,影视圈常规的操作,大多数电影都采用的是16:9的画面比例,放大了每一处细节。电视剧则一般是4:3的画面比例。

  后来美剧正式打破了这种定律。许多爆款网剧也都纷纷进场,因为PC和移动端可以完全支撑这种画质选择,这种画质投入也算是“爆款”电视剧的共同点了。

  至于说电视……反正后世,许多市面上叫嚣的4K高清电视,百分之一半都是糊弄人的,只不过看谁糊弄的好罢了。

  幽深泛蓝逼仄的深邃巷子里,阴影遮住大部分光线,罗东扮演的‘阿来’慢慢由远至近。

  镜头连续变化。

  周围一片空寂,其他人早就没有了身影。

  这时候,一束强光强势进场,一台挂着1024车牌号的‘的士’开进场。

  没错。

  就是这台出现在吴孝祖多部电影之中的‘影红的士’,不单单在他电影中经常惊鸿一瞥,刘伟镪、邱立涛、王佳卫等人的电影中都有过它的身影。

  喇叭声响起。

  脚一撇,圆寸头的‘阿来’头慢慢慢慢的转动,环视左右,脸色发冷,歪着头,直勾勾的看着的士……

  噔~噔~

  阿来板着脸走进屋,几个没心的人包括他的马仔古仔扮演的阿信也都在吃饭。

  “来哥!”

  “阿鬼呢?”

  “在花园打电话。”

  镜头隔着一层玻璃,拍摄着里边的对话,气势汹汹的罗东与古天站立对话,对面,肥成手端着一杯咖啡僵直在半空,侧面苏黎耀则埋头继续吃着意大利面,这是一组典型的窥视镜头。

  正如希区柯克著名的“炸弹五分钟内爆炸”案例一样。在这里,观众感知要高于剧中角色的。

  实际上,在这里,画面被两根玻璃框隔成三分法构图。

首节上一节706/1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