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非要让我聊一个最喜欢的角色,我可能会更喜欢小朋友。
因为,如果我真的有这样一个女儿或者亲人,我也会愿意不顾一切的保护他。”
许卿若有所思,谢了一句,却看到吴孝祖笑眯眯的望着她,充满了和蔼可亲的目光。
“吴导演你好,我是表演系的王全胺。我之前在法国去拜访过一些法国的电影人,他们对于电影有许多独特的见解,我想知道,你怎么定义电影的意义?如何定义自己的电影风格?”
王全胺拿着话筒,不卑不亢的直视吴孝祖,话里话间充满了淡定从容,完全一副校园骄子的模样。
“电影的功能是什么呢?
老百姓又为什么看电影?
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每个人都特别容易的被定义于某种标签。
但,我认为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是不能简单固化认知的。电影应该是对人的心灵的缅怀。
我觉得这个时代的人,都需要找到内心奔涌的东西,电影比文学更加浅显易懂!
你说法国的电影人是吧……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位……”
看着对方准备回答,吴孝祖摆摆手打断,“
我的电影,为观众提供的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白开水,我要酿酒,然后与大家在电影屏幕前共醉!你能明白嘛?”
“吴导,现在电影界关于商业片与文艺片的争论很大,你出身的港岛,商业氛围很浓,那么你是怎么看待文艺片与商业片呢……你认为文艺片与商业片孰高孰低?众所周知”
王全胺紧接着问,“您在文艺和商业电影上的成就都另很多人膜顶崇拜”
他没说话,吴孝祖就郑重的打断他。
“我永远不会像你说的那样,接受接受大家的顶礼膜拜,我觉得那样很可笑。
我最幻想的是大家都很牛逼,都很有尊严,都很有主见。而不是说出现一个吴孝祖!
这不是我想看到华语电影!我希望,可以出现一个吴孝祖,再出现一个张一、再出现一个凯哥、再出现一个你王全胺!
这样华语电影才会慢慢发展!
还有我真的很纳闷,一个全中国最高电影殿堂的这样一个优秀的学生,竟然问文艺片与商业片的优胜劣汰?这让我很费解!
什么是商业片?什么又是文艺片?
你为何非要把框架做得这么具体?
在我这里,只有好电影和烂电影!北影是名校,名校不说是国之重器,最起码你要让人相信华语电影的未来,而不是在这里问我什么更好?
我希望北影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是有家国情怀能够承担起华语电影未来,让华语电影腾飞的人才,而不是在这里问我要拍什么片……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也许我说这句话不妥当,我本人读的书并不多。
但是我还是希望北影是传递华语电影精神的殿堂,而不是单纯的职业技术培养学校……不然也没必要成为华语电影最高殿堂了!
To Be No.1!!!!”
下边先是安静,许多老师也在细细的品味吴逼王的话。
“啪啪”田庄庄首先鼓掌。
瞬间,全场雷鸣!
蒋雯郦用力的鼓掌,旁边的许卿也是眼睛很亮。
看了眼僵住的王全胺……吴孝祖想了想,还是拍了拍对方的肩膀。
“如果你还不知道答案,我希望你用时间去寻找。”
“我能去找您询问嘛?”王全胺问了一句。
“我没时间。”
吴孝祖坚定拒绝,转头去勉励旁边的几个前排女学生,态度相当的随和。
这实际上就是一场秀。
他不可能真正的得罪一些人,但又有人希望表现出“虚怀若谷”的状态来,没办法,吴导演就陪着演一场好了。
好处自然也有。
那就是有了上边的支持,吴孝祖在内地更方便。
抱歉
……
上一章是车上用手机码字,可能有错字,排版有点别扭…我一会到服务区改一下,又困又着急……赶了一点。
手机一着急掉地上了。
发现钢化膜到挺特么结实,但特么里边屏幕碎的很惨……
这两天在几个合作公司跑,给他们铺设备…昨天半夜四点睡的觉,早上10点多起来吃一口就和同事开车直奔下个城市…
今天估计也要半夜两点多能到地方。
月底还要去深圳和香港那边,公差开会……陪大老板看新项目。
累的一比!
再加上起点又突然加强………原本和几个名人的互动也就扔了……我还想攒存稿呢………
很想骂人┻━┻(□′)┻━┻!
第602章 大漠孤烟重卷土,秋意斜阳弄(上)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北平之行,短短四日。
收获丰硕,(* ̄ ̄)。
北影之行的翌日,吴孝祖就在急匆匆赶来的吴天明厂子的沟通下与广播电影电视部、华夏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这家公司也就是俗称的‘合拍公司’,合拍业务离不开对方的管辖范围,还有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华夏电影器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私下的接触,不算官方的正式接触,顶多算是半官方性质。
同时,在田庄庄的拉纤保媒顺水推舟之下,也同北影厂的领导进行了会谈与合作相关事宜的研究,具体合作内容自然需要慢慢来,但大方向确定下来足以!
最主要这表明了一些态度!
态度这个东西在华夏文化中是个很玄妙的东西。
《青年报》也特意把吴孝祖在北影的讲演登了报纸,标题是《华语电影路在何方,金棕榈导演现身解惑!》。
这则新闻也代表了很多人的‘回答’。
港片二五仔吴孝祖也松了一口气,许多东西,实际上并不用真正的站台背书,一些态度的表明,就足以代表很多东西。
尽管确实打算90年代港片破产之后进入北美,但内地市场却也不能随便放弃呀。
这几天到底见了什么人,吴孝祖连小秘书利汁都没有告知,大多数都是自己一个人出入一些地方。
他的这次先行,尽管没有名言,但是实际上肩负着港圈与湾湾投资商的态度期盼。
随着伟大祖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老人家坚定不移地发表讲话,确立改革开放的决心。
间接促进了两岸三地经济、文化的交流的发展。
历史上这个时间,许多台商也纷纷开始北上。湾湾资本也是驱动港片北上试水。
吴孝祖出现的契机非常讨巧,书里的时间与书外的时间都正确。
本身他立场很坚定,名扬海外,同时屁股很正,自己的公司电影与港片、湾湾片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湾湾电影片商有着联系毕竟是真正名义上触发了“引台入港”历史任务的NPC~
同时在港岛还是电影圈新的扛鼎代表不然他为何推动导演会、演艺人协会……诸如此类?
自己本人还“大张旗鼓”北上开戏。
诸多利益加身,吴孝祖谦虚的成为了一个很好的“代表”。
知道马骨吗?
对,他就是那个商鞅摆在城门旁边的马骨。他价值高低实际上都已经不重要了。
通过他可以释放出很多态度。
这在无形之中已经帮他挡掉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麻烦,如果他没有这层‘含义’在。
哪怕他是国际大导演,一样逃不过一些麻烦,这是人之常情。
所以,当他返回西北的时候,随行多了不少人。
除去凯哥、吴天明外,田庄庄、李韶红和黄健鑫这北影三剑客也跟随而来,吴孝祖准备打发他们去负责现场调度……
同时准备好好让少红导演涉及涉及服装造型方面的熏陶。
吴孝祖看看自己这部被竖成‘标杆’、当做‘典型’的合拍电影《客栈》,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成就感。
五代导演也只是我的副导演。。。。打杂的都是李韶红这级别……
小伙子,你很膨胀啊!!!
吴孝祖来到剧组拍摄驻地的时候,发现当地的领导亲自出面接风洗尘。
在这种让许多人不明道理的状态下,客栈重新开张了。
……
旌旗席卷,滚滚烟尘。
吊臂下,黄月泰表情严肃的控制着镜头,马腿不安分的挪动,鼻间喘着粗气,田庄庄、黄健鑫披着华仔同款军大衣不断的同演员沟通,规整群演队形。
田庄庄、黄健鑫两位科班出身的五代目代表对于这种调度非常得心应手,缓解了吴孝祖薄弱环节,让现场气势磅礴而又规整有度。
不得不承认。
接受过苏联电影理论学习同时也在电影厂混迹出来的这帮第五代导演,对于这种大场面真的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港岛的工作人员看着他们,都有种高山仰止的佩服。
袁和坪眼巴巴的看着浩浩荡荡的骑兵,深吸一口气,低头去学习。
别说他,吴孝祖自己都需要学习。
大群戏的拍摄人马调度很难拍摄,吴孝祖之前哪怕有这方面的经验,同时西影厂出身的老戏骨们和人民子弟兵非常配合,但依旧磕磕碰碰,谁能想到这些科班导演一来,反而变得十分顺利。
重开《客栈》,人人欢喜。
各路演员也纷纷到位,港圈的那群演员不用说,以吴导演如今的地位,再加上都是自己人,一个眼神过去,真的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当然,说这话的时候,要背着点梁小扣。
至于说内地演员!
你要承认!
我们的这些用生命用心演戏的老演员真的不怕吃苦,后世所谓的敬业本就是演员最基本的素质。
这段时间。
陈道茗趁着空闲,不断研究剧中人物,废寝忘食,当他来到剧组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