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港岛电影人 第16节

  李钊基扮演风流凶恶组长,影片中属于差佬这边的逻辑和解释担当,肥成负责插科打诨,幽默担当,阿东穿着紧身背心,耍酷、动作担当。阿耀则是带着黑框眼镜,唯唯诺诺,一副被欺负担当。

  邵美戚?

  打酱油担当。

  卖力演出的邵大妹,还不知道自己在导演眼中从自以为的花瓶担当,沦落到了酱油担当。知道的话,邵大妹也许会哭晕在厕所。

  这场戏很简单,主要就是他们发现碎尸现场,戏份不多。

  刘玮强提着摄像机跟拍,一切都很流畅。

  好莱坞电影肩抗与手提比较多,而华语电影则习惯用滑轨。看华语电影运动镜头很平稳,但缺乏运动感,四平八稳,镜头缺少呼吸节奏,很死板刻意。

  好莱坞镜头则不一样,虽然有些晃动,但画面多了生气,更符合运动规律。

  归其原因主要是好莱坞采用斯坦尼康来拍摄,在数字摄像机没出现前,港台加内地电影圈能熟练操作斯坦尼康拍摄的摄影师不出两只手。

  胶片拷贝摄像机笨重、巨大、操作复杂,镜头感难以掌控。斯坦尼康也非常难操作。

  不像后世,斯坦尼康轻巧使用,几千块就能买一个,按上单反就能玩运动拍摄,甚至老谋子都玩上单反了。

  “停!”

  吴孝祖与邱立涛蒙上布趴进去看监视器,将刚刚拍摄的镜头调出,认真仔细看一遍,看完后按下暂停又看一遍。

  “去看一眼摄像和收音”

  邱立涛点点头,同吴孝祖一起走向金属胶片摄像机。

  电影拍摄,监视器的镜头很小,清晰度只有荧幕的几十分之一。颜色准确度可以忽略不计,只能隐约看到表演和构图,有一个亮白线框的就是构图。

  影像很不清晰,所以要用布遮挡住光线,观看起来很费劲。

  这时候就需要导演去看摄像机外挂。

  刘玮强掌机,旁边他的助理钱文奇负责焦点,焦点是拍摄胶片技术上最重要一环,很容易软。

  摄像机的画面更清晰,构图更完整,观看过后,表演、摄像、光比都没问题,吴孝祖又问了问收音师,这才松了一口气。

  剧组开拍第一个镜头,容不得马虎,也不怪他紧张。

  刘玮强的技术很高,虽然没斯坦尼康,但镜头很稳,不呲。而更让吴孝祖惊喜的还不止刘玮强。毕竟他有后世盛名背书。

  最惊艳的是灯光师邹林。年龄不大,却非常精准的控制了光量和光比,让吴孝祖有一种捡到宝的感脚。

  灯光师的重要性不输摄像。灯光组属于开工最早,收工最晚的组,同摄像一样,每一次安装、布置都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有了刘玮强与邹林这两位技术大拿,剧组配合顺畅不少。

  拍了一会片,刘玮强身旁那个助理兼换片员的钱文奇给所有人展示了一把摄影助理的基本功换胶片。

  先拿出暗袋,把拍摄好的熟片换进金属片盒,并用胶带封存好,这过程漏一点光,之前所有人就全白忙了。

  成果在钱文奇手上,却分毫不乱,整个过程不超过20秒。再把生片圈入摄像机,不浪费一尺。换片好似变魔术。

  “靠,阿奇你这一手一定要教我,帅到没朋友。”

  已经了解了一些拍摄常识,并且对拍摄很感兴趣的肥成看到这一幕,双眼冒光,怪叫连连。

  别说他,就连吴导演对这个跟在刘玮强身后的摄像助理都颇为惊讶,腮帮强手下果然无弱兵。

  这一手很吃功夫,没下过苦功不会这样利落。

  ……

  刘玮强手持摄像机,镜头拍摄到一双皮鞋。

  慢慢从特写拉回中景镜头,一个背影呈现出来,头顶昏黄的灯光不断摇晃。

  “咔!”

  吴孝祖招手叫过来邱立涛、黎叔和刘玮强几人,凑在一起对着捡拾器指指点点。

  “镜头景深很到位,但特写转化为中景的这个镜头太唐突。”

  “分开拍摄怎么样?”

  “这里选择长镜头更能营造气氛。”

  “要不要用吊臂试一下?”

  几个人讨论一会,吴孝祖把自己的创作意图说给也讲给众人,交换一下各自的想法,这才重新开始。电影本身就是妥协于合作的艺术,需要整个团队合作。

  一天的拍摄,如果按照后世的方式,那么可能也拍摄几组镜头。

  但香江讲究的就是效率。

  不单单演员在不同剧组轧戏串场,幕后工作人员也是赶场,这就要求效率必须要提高。

第20章 入戏

  梁镓辉坐在剧组一旁,独自一人,嘴角挂着让人看着人浅笑,手中握着一本破旧的《圣经》。

  为了演好林过云,梁镓辉在拍摄之前做足功课。

  研究人物性格和案情本身不提,还会撰写人物小传、设计人物的生活习惯、小动作。

  晚上,借肥成的计程车去体验司机载客的情况。一通宵的忙碌后,天不亮又赶到屠宰场。

  为了寻找变-态杀手的那种“血腥”,他忍着恶心亲自宰猪切鸡,又拿相机拍照。差点被屠户们当神经病送往大青山。

  尽管他此刻还未达到千人千面的表演层次。更不要提自己的表演理论。但他肯吃苦,肯用功夫。

  当初演咸丰,不仅借来无数关于咸丰的书籍,渗析了解。

  更是吃住都在大殿,平日扮作咸丰,代入咸丰的身份,穿着古装、讲着古语在故宫转悠。差点被帝都人民报警抓走。

  后世,港岛体验派代表人物一个他,一个就是哥哥张国。

  所以,当他走出屠宰场的时候,褪去了铜锣湾小贩的市侩精明,成了一个气质深沉,淡漠内敛又脾气怪异的计程车司机。

  很多明星是老天爷赏饭吃,但他是同老天爷抢饭吃。

  本为新科影帝,却被重重一锤砸倒在地。

  去餐厅吃饭,要靠女友提前打招呼悄悄付一半餐费,被服务生调侃“梁五折”。

  人家拍拖讲究花前月下,女友却只能陪他起早贪黑。

  人生的大起大落,旁人的冷嘲热讽,周遭的世态炎凉,左右的人情冷暖。

  这种经历与折磨,对一个演员来说,要么折戟沉沙、自甘堕落,要么,浴火重生。这段经历,同样宝贵。

  国学大师、文艺理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人生“境界”分析。

  认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重。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最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墨镜后来在《一代宗师》总结的三-点:“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山水三境界之说,皆有殊途同归的道理。

  在艺术表演中,梁镓辉此时的阶段可称为“不疯魔,不成活!”

  梁镓辉默默的看着不远处正在搭建场景的工作人员,整个人的肩膀缩着,背微微娄曲,嘴角微弯含笑,目光涣着异样的诡吊。

  留着板寸、戴着黑框眼镜,原本平静斯文的模样,但不知为何,工作人员每当看到他笑,头皮发麻,尽量绕开他走。

  “辉哥,没问题吧?”吴孝祖与江嘉华谈完预算,转头看可看梁镓辉。

  梁镓辉收起慎人的含笑,摇摇头,“安心,没问题。”

  “阿辉……”

  江嘉华欲言又止,却咽下后面的话,露出一抹鼓励的微笑。

  她明白男友为了这个角色这些天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一个演员,最精彩的一面就该展现在舞台上。

  绯闻也好、炒作也好,在红,在火,你只能叫做明星,不配称为演员。

  演员,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作品说话,用角色来给自己背书。

  章小姐海滩照、泼墨门、诈捐门一系列负面新闻,可以说让国际章陷入演绎生涯最低谷,成为无数网友抨击辱骂及鞭挞的小丑。

  这要是一般明星,让其在娱乐圈绝迹也不为过。

  但,国际章三年时光,打磨出一个“宫二小姐”,打了一个翻身仗。

  真正做到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何其漂亮?打的漂亮,演的更漂亮!

  梁镓辉,昔日的金像影帝,重回舞台。用自己的努力给剧组的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位真正演员的职业素养。

  ……

  邵美戚几场戏下来从没见过导演对自己严厉批评,让她安心的同时也恢复了不少小自信。

  自己可是艺员训练班出身的演员,比那些某胖子、某面瘫男、某瘦弱男强了不止凡几。怪不得导演经常骂他们,不骂自己!

  梁镓辉她是认识的。但仅限于知道是自己的TVB训练班的师兄,同时还是金像影帝。同刘德铧还是同期同学。可惜时运不济,华仔已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这个梁镓辉却过气无人知,根本无法比较。

  但今天看到梁镓辉试戏的时候,她怔住了

  梁镓辉脖子微微一送,双肩一缩,坐在计程车上的那一刹那,整个人气质都为之一变。

  她看过剧本,这就分明就是计程车司机林过云,哪有一丝梁镓辉的影子?

  片场。

  吴孝祖脸黑冲着爬上房顶的罗东大吼:“阿东,压力水枪准备的怎么样?”

  “不行!压力不够!”罗东满头大汗的站在房顶不断摆手大喊,“需要加压”

  “阿成,你把胶片放下,你去加压!”吴孝祖怒瞪,“水压再不够,我就把你扔在水车里增压!”

  一旁的肥成放下胶片,哭丧着脸连忙跑过去帮忙,这家伙为了省钱,少买了压力阀。

  天慢慢暗了下来,拍摄现场依旧乱成一团。

  突然,瓢泼大雨当空洒落。

  “水压够了!大佬,水压够了!”

  站在房顶上浑身淌水却浑然不知的罗东大喊大笑,平时冷酷的脸也变得兴奋异常,全然不顾自己已经被水浇成了落汤鸡。入秋的夜,早已凉了。但罗东却没感觉,高兴的像个孩子。

  “扑街,还不快穿上雨衣。”吴孝祖大骂。

  三个兄弟这些天吃住在剧组。因为什么都不懂,只能跟在人家屁-股后边学习。看着他们干着最累最脏的活计,吴孝祖有时也反思,自己是不是做的太过分?

  可是,如果不这样操练,他们如何能在剧组立足?如何能够学到一技傍身?吴孝祖最后也只能狠下了心。

  每次最脏最累的工作都交给三个兄弟。

  他们成为了剧组的场工,装卸道具的身影中有他们,搬机器、抬胶片的时候也有他们,杂活累活也是他们。很累,但很值得。

  肥成混上了胶片员,跟着刘玮强、钱文奇身后学着鼓捣摄像机。阿耀对于黎叔的工作很好奇,阿东也混到了灯爷身边做工。众人都看到了他们的付出,平时也会教上一两手。

首节上一节16/1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