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港岛电影人 第1316节

第1439章 资本大手,票房大战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1993年春节前,港岛的闹市区及菜市场车水马龙,许多市民都会提前来采购年货,包括全盒、盆菜的用料及挥春(春联)。

  地区自82年后农历初二维多利亚港会统一放烟花庆祝,算是港岛过年期间的保留节目。

  每年除夕吃过团年饭后,基本上港岛市民喜欢去各个区域的年宵市场逛花市,除夕夜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擦踵。

  当然,春节档看电影也是年轻人重要的选择。

  自一个多月前圣诞档火热的期间,春节档的电影项目就纷纷上马大肆宣传。

  街道和闹市区随处可见电影的宣传推广。

  从闹市区穿梭而过的巴士的车身上也贴着《逃学威龙3:龙过鸡年》海报。

  这部戏火车头投资不多,剩余份额许多人也抢走了。

  电影内容里面很经典的桥段就有梅艳邡模仿去年全球大热的小成本悬疑R级电影《本能》里莎朗斯通抬腿的画面,只不过梅艳邡没学到精髓。

  创意是王京提供的。

  很正常,他习惯性走捷径,时常在电影中用许多经典桥段来过桥。

  美名其曰致敬。

  其实就是抄袭。

  哪怕你改改呢?或者交点版权费?没多少

  这种抄袭热门美国大片已经不是什么新招了,套路很俗套,但是主演是周星星,使得这样一部烂俗剧情电影却多了几分期待。

  周星星也喜欢用这种方式‘致敬’,据说,在他的粉丝眼中这叫后现代!(狗头保命!)

  至于说王京,他对于电影根本没什么底线可言。

  但这时候他多少还有点商业追求,算是合格的商业片导演。不想以后,纯纯就是恰烂钱炒冷饭咯。

  这次接手《逃学威龙》系列本身也是行活。

  纯纯的就是想要让大冤种影迷们来买账如果吴孝祖在,这种事情大概是不会发生,他不允许王京祸害一个系列……

  吴孝祖也喜欢电影卖钱,毕竟出来做,不是开善堂,那么多人指着你吃饭,当然要有钱赚?但是眼光不能过于短浅啊!

  不过现在无所谓了。

  投资人、出品人、发行商全都要KPI指标,他们只想割韭菜。

  至于说‘后市’成绩,拜托,今朝有酒今朝醉咯,谁知道97年风向会变到哪一边?

  王京很符合投资商的期许,毕竟他的电影确实一直在赚钱。

  哪怕是后世《倚天屠龙记之九阳神功》和《倚天屠龙记之圣火雄风》一样让投资人和出品商赚的飞起……

  有一句说得很好,当有一天,我们连王京都不骂了,那只说明一个问题:港片彻底死咯。

  除了周星星,这次春节档大鼻龙也带来了《城市猎人》,这次的女演员没有王祖苋和邱舒,前者是请不起,后者是没时间。

  其余包括永高德宝的电影阿B、任达桦、柳佳玲、叶钰卿主演《玫瑰玫瑰我爱你》、湾湾吴顿的长宏影视出品的梁朝玮、杨紫穹主演的《新流星蝴蝶剑》以及跟风的作品《黄飞鸿之鬼脚七》,这部戏是元主演。

  自从徐把《黄飞鸿》再次带火。

  这个IP就成为大家争相使用的万金油。

  人家也很理直气壮,你能拍我为乜不可以?除此之外,《黄飞鸿铁鸡斗蜈蚣》《黄飞鸿对黄飞鸿》、《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

  也都已经提上日程,作品品质参差不齐,后者甚至前世在昆汀的牵线下在北美竟然买的还不错,甚至一度打破了票房记录。

  你敢信?

  如果你是‘SB’的老影迷并且也喜欢看美式西部片,真的看过邵氏的最辉煌时期的那些电影及好莱坞黄金时期的西部电影,你会知道什么特么的叫做特么的惊喜。

  惊喜就是,你会特么的发现,昆汀的电影很离谱的就照抄了这些电影中的一些构图、镜头和桥段以及台词。

  融合了他对于这些电影的大杂烩。

  当然了,问题是,这特么还真的让他给炖出了一锅让人流连忘返的作品,并且丝毫不影响它的电影品质和历史地位。

  估计,后来的毕导当初也是这么想的。。。。要不也不能《逐梦演艺圈》。

  当然了,毕导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我们看清楚了导演这行的门槛确实也没那么高就挺符合老百姓入门的……并且贡献了一个不爱洗澡叫蒋龙的演员…

  “我只有一个想法,尽量把票房做高。”

  黄白鸣接到刘鸾雄这位金主霸霸的电话的时候,对方只说了一句话。

  大盘要涨。

  没办法就只能‘杀猪盘’咯。

  电影杀猪盘才厉害呢,别的杀猪盘顶多骗你钱,电影的杀猪盘不单单骗你钱,还特么侮辱你智商和审美的同时把你的身心眼睛按在地上摩擦。

  然后骂一句你特么懂个屁的艺术!

  今年春节档就是典型的杀猪盘。

  为此,黄白鸣就只能增加宣发,俗称充值!

  一时间,市面上对于永高德宝的出品的几部电影全都给予了一种‘旷世奇作’的评价。

  许多观众产生一种港片盛世的幻觉。

  怎么滴?

  吴导走了,青天就来了?

  这么说,港片进步的最大阻碍竟然是吴孝祖???

  你别说,还真的有报纸明里暗里这样带节奏,当然,肯定不能说吴孝祖妨碍了港片发展,那纯属侮辱智商。

  毕竟吴孝祖这些年的电影的品质以及电影市场的认知度实在太高了。

  品牌化效应是得到两三代不同年龄段认可的……

  平白污他清白肯定说不过去。

  但,《明报》有招啊!

  “电影艺术的发展需要新鲜血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真正的繁华。

  有些时候,好的导演和电影并非是没有,只是因为资源配给的原因,他们得不到资源,所以很多时候无法出现在真正喜欢他们的观众面前。

  这种资源的打压其实是一种电影圈的变相倾轧。

  如今,随着原来越多热爱电影的人来到了电影行业,他们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不一样的热度和新鲜感,随着电影格局的变化,你会发现,市场的电影越来越多种多样。

  这种文化的选择才是真正属于电影的民主和自由!”

  《明报》一开口,直接老阴阳师,不少不明真相以及‘文盲’也被引导的频频点头。

  说得对啊!

  你看,这要从格局上来看,不就很有格局了?这样才是电影本来的样貌嘛。

  这里的文盲不是常说的文盲,而是随着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信息量越来越多,从而缺少最基本判断的人,在新时代,他们可以统称为‘文盲’!

  比如后世的某音、某手,每天你会收获十年、二十年前不曾接触到的各行各业的知识,毕竟以前哪怕是小道消息那也是‘付费’的呀报纸、杂志哪怕是八卦杂志那也需要买才行。

  现在不一样,只要你不在上边当大冤种,基本不用花销就能接收到五花八门的知识。

  如果你没有基本的自我判断,那么恭喜你,你就是新时代的文盲!

  在这时候的港岛也是如此。

  这片弹丸之地的报纸刊物比整个内地的种类还多,甚至随着探照灯集团开创了地铁口、商场、巴士站免费发放《今日头条》。

  瞬间激起了不少报社和相关人士的反应。

  短短时间,市场发行量超过每日90万份……这种投入是无比巨大。

  但是背靠着探照灯以及壹零贰肆。

  再加上学习‘老百度’的捞钱经验。

  报纸上,各种商业广告的承接的飞起……港岛市民每天接收的信息量一时间会爆炸!

  这一次由资本把控的票房大战也是一触即发!

  贼悲哀,发现今天告诉我

请假

  下午开车来BJ这边办事,估计要明天返回。

第1440章 这次,资本和艺术双向奔赴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港片,近几年80%的影片都存在刷票房的行为,剩下20%不是行为高尚不想刷,而是刷不起。

  听着是挺玄乎的问题。

  因为大家都觉得刷票房好像是我们后世才听过。

  其实不是……

  当年,蒋sir受不知名的高人指点,开启了刷票房的高级骚操作,直接给港岛电影圈上了一课。

  至此,刷票房就成为了行业潜规则。

  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整个电影圈一种惯用的营销手段。

  尤其是港片太适合‘刷票房’了。

  因为它的投资来源本身就不干净,这种方式对于洗干净这些投资,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一方面资本被洗干净了,而且这种‘洗’的成本相比专门去洗,手续费的花销可以忽略不计。

  另一方面,一旦票房成绩不错,很容易就卖出外埠版权和发行权,甚至说不定都可以大赚一笔。

  同时,这样的情况名义上也非常好看,算是个正当行业不说,尤其是港片热兴起,许多黑帮人士一举全都成了电影老板,多了一门捞钱的行当。

  顺便还能睡服女明星。

  可谓是一石多鸟。

  所以,相比后世,如今的港圈更加充斥着票房造假的风气而且成本及代价极低。

  这也是吴孝祖离场的一个重要元素。

  荼毒已深,医药难治。

  这个行业已经扭曲和病态到了极致,整间房子都已经被腐蚀了,大厦之将颠,非一木可支,更何况还有一群猪队友呢?

  与其小修小补,不如不破不立。

  吴规矩不成方圆。

首节上一节1316/1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