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千禧:从钓鱼开始发家致富 第607节

  “带了,在车上,自己去拿。”秦父眼皮子都没抬,和亲家碰了一杯。

  策,亲爹的态度还不如老丈人呢。

  秦大河只能打着伞去拿饵料,这会儿得多留一些兔肉给他们喝酒。

  饵料拿到手,其他心思都放一边了。

  他到仓库里面开始摆弄秘密饵料。

  两个玉米、一个谷麦,还有一个是不知名粉末。

  每一包饵料后面都有制作方法和使用指南,秦大河先打开一个和甜薯玉米类似的黄褐色饵料,里面还有个瓶子。

  刚拆开袋子,一股子酸臭味儿扑鼻而来。

  仿佛隔年老猫尿凑到鼻子上,差点给他弄吐了。

  看了下配方,果然是往下三路使的东西。

  新鲜的牛shi、山城啤酒、烂苹果,一比一比0.5的比例混合,发酵到渗出绿中带黄的汁水。

  然后每次钓鱼的时候提前用汁水泡玉米三天,取出来和残渣混合沥干汁水,一半打窝一半钓就行。

  说明书还特意说了,初夏时节最好用。

  嫌弃的看了一眼,算了,回头再研究这个吧,太恶心了。

  没想到第二款玉米同样如此,用到了人中黄。

  玛的,秦大河都有点受不了,这些配方真几把生猛。

  他还记得和二虎他们开过玩笑,说完整的玉米拉出来能爆护,这只是听钓友开玩笑说的,难道是真的?

  看到谷麦才正常些,谷子和麦子混合之后,加水煮至熟而不烂,沥干后趁温热拌入酵母粉,密封发酵一周。

  发酵过程添加蜂蜜、丁香、麝香和果皮,增强甜味和发酵香味。

  之后就能正常使用了,这适合探钓野河,也是夏天好用。

  一般这种谷物类型的秘方饵料,都和发酵有关,需要的是那股子特殊的香气。

  秦大河想分解有用原材料还得费不少功夫,又或者直接弄点儿“发酵液”出来,当野钓小药卖也行。

  也就是多加个缸子的事儿,就是味道有点大,特别是前两种,恶心的很。

  但为了钓鱼他能忍,钓友也能忍,不上鱼一切白搭。

  钓鱼佬的忍耐性可不是一般群体能比的,坐在坟头夜钓的都有呢。

  最后一个粉饵,看到之后微微有点失望,看一眼配方就知道怎么回事。

  加了大量的土狗子(蝼蛄)和金龟子的尸体粉末,以及一部分常规谷物粉末和拉丝粉。

  这俩东西秦大河也知道,但太难获取了。

  一个土狗子晒干之后轻的很,磨成粉没多少东西,金龟子同样如此。

  除非找到专业的养殖厂,不然根本没法稳定供货。

  这俩就像蚂蚱一样,秦大河用蚂蚱钓了不少草鱼和青鱼,和兄弟们狂拉的次数也多的很。

  多数昆虫一直属于鱼饵中的天花板,蛋白充足,气味儿诱人,在春秋两季有奇效。

  其中蚂蚁算是爱马仕级别,但这玩意去抓能要人命。

  秦大河看着也挠头,这款饵料只能暂时搁置了,回头找找养殖场吧。

  找到专业的昆虫养殖场就能卖特制饵料,反正现在渠道打开了,成本高就卖贵一点儿。

  他要做的是品牌和口碑,把大河饵料好用这个观念深入人心。

  让人只要想到买饵料,第一选择就是大河钓具公司,然后再和其他品牌对比。

  相对而言,饵料其实比鱼竿更赚钱。

  消耗量大,有没有效果能立竿见影,钓个几场就明白了。

  “大河,吃饭了。”秦母喊了一嗓子。

  “来啦,我洗洗手。”身上臭死了,现在去肯定挨骂。

  索性拿着肥皂把脸也洗了,那股子臭味儿才没有了。

  晚上吃的是红烧鸡,因为平时油水足的原因,今年过年没吃多少只鸡,还剩不少,开过年秦母就开始杀了。

  除了老母鸡下蛋以外,公鸡越养越柴,每年吃完都得换一批。

  等俩崽子再大一点,能吃鸡肉了,估计都养不到过年。

  “阿爷,今天厂里怎么样?”

  “挺好的,就我们一组做浮漂的在忙活,其他几个人没事就帮我们干杂活。”老木匠笑呵呵的说道。

  他现在是厂里的副厂长,威风的很。

  “嗯,质检这块你和憨娃给我看好了就行,浮漂现在分档分好了吧?”

  “分好了,我另外做了一批模具出来,只有达到规定直径的芦笛才会用,按照模具来的话,误差不会超过0.5克。”

  “那就看你的了,我这马上要开始试验饵料,还得去收鱼,天暖和就忙起来了。”

  过完年也就二十来天,阿爷他们已经入厂半个月,一切都理顺了,不然秦大河也不敢贸然摆烂。

  有老丈人和实心眼儿的憨娃看着,他才放心。

  “浮漂生产可以加快,上半年肯定是高峰期,多少只都不够卖的,咱们做点库存都没事儿。”

第616章 龙虾养殖

  大雨依旧下着,第二天,从湖北来了两个客人。

  这两人是秦大河花两万块请来的师傅,负责教养殖龙虾的。

  已经提前预付了一万,等龙虾开始出产再付一万。

  车马费全报销,还包吃住,要在村子呆一个月时间。

  这代价不可谓不大。

  作为秦家比较出息的一房,秦大河可不愿意像二房那样,叼毛都不管。

  哪天被人仇富欺负到头上都没人帮忙。

  他花这个钱,就是为了大房、三房和二舅请的,目前也就这些人愿意相信他。

  大房和三房因为人口多的原因,分到的土地也不少,秦大河家的地也是他们在种呢。

  去年特意没有种油菜籽,就是为了小龙虾养殖计划。

  当然,今年是试着养龙虾的第一年,真要血本无归秦大河也不可能不管,大家心知肚明。

  人直接住在大爷家里,接下来就是手把手的教他们。

  去年过年的时候二舅就提过这一茬,小龙虾挣钱就开始养小龙虾。

  但那会儿潜江也没摸索出一个稳定的养殖模式,直到去年产量暴增,秦大河这边才定下了这件事儿。

  湖北的薄壳龙虾能卖到五块钱一斤,麻辣小龙虾在江南地区彻底风靡起来,接下来只要养好了,挣钱不难。

  再怎么也比种棉花强,这两年棉花一直在降价,好像是西北和边疆地区大规模种植的原因。

  这些地方一马平川,棉花本身又抗旱,大型收割机启动起来,成本比他们江南地区要低很多。

  不止是棉花,扎花厂效益也少了很多,内地棉农因为土地比较少的原因,很难和那些“大地主”竞争。

  在秦大河的印象里,好像10年往后,大家就很少种棉花,现在已经是03年了。

  晚上,还是秦家的客厅,这次吃饭就热闹许多。

  三房六个主事人齐聚,两个养龙虾的师傅和二舅也在,秦父坐主座,享受着大家的恭维。

  因为人多的原因,艳艳她们就去后面新屋吃饭,反正家里地方大。

  秦大河也是拎着酒壶不断倒酒,在座的都算是他长辈。

  以前家里没发财的时候,大家来往都很少,顶多见面点点头,过节一起说说话的关系。

  现在场面就不一样了。

  “老大,你好福气哦。”

  “大河这孩子眼看着都开大厂子,估计也要换个大奔了吧。”

  “哈哈,他那个车子不比大奔便宜,小家伙灵(聪明)滴很,从来不在外显摆。”秦父笑呵呵的举着酒杯。

  他早就认清了事实,自家儿子混得好,比他也强。

  此时大家的吹捧对象虽然是儿子,但心里高兴的很。

  “两个师傅麻烦你们了,今年你们的虾子我喊人去拉。”秦大河拉着两个师傅说道。

  强哥那边也要小龙虾,而且今年预定的更多。

  秦大河这边要派车子到湖北送饵料,顺便拉一车小龙虾回来不是问题,运费都省一些,司机还能赚一笔。

  “不麻烦,秦老板客气了,万总那边打过招呼,让我们一定要教会。”

  “你们这边的地称透(整洁),条件比我们要好很多哦。”

  “地好没用啊,不挣钱。”三爷颇为激动,“反正你们来了,酒肉管够,大家都是兄弟伙。”

  三爷自从把鱼塘退了,准备种几亩薄地养老的,上次卖鱼的钱还在兜里没花呢。

  他身体比较差,伺候不了太多的地。

  但养小龙虾又让他看到挣钱的希望,按照两个湖北佬说的,养小龙虾比种地轻松很多。

  不是他想奋斗,实在是儿子在外面又闯祸了,一大把岁数还要继续奋斗才行。

  “放心,肯定给你们教好,我们这良种场也给了钱的。”

  得知他们要来扩大养殖规模,本地人其实有些人心里不乐意的,好不容易摸索出来高产的路子。

  但良种场心里可是高兴坏了,他们是国企,考虑的更多。

  能把小龙虾养殖技术推广到全国,简直就是天大的功劳。

  两人出门的时候,良种场技术员恨不得亲自来安徽,还是因为领导怕虾种水土不服,才把人按住。

  反正这边养出来了,功劳还是他们的。

  不过给了2000块的推广费,两个大师傅心里别提多高兴。

  事儿还没办呢,每人拿了6000,不就是一个月的时间而已,家里人多干点就行了。

  酒是一圈接一圈,迎驾贡酒直接开了一箱子,加上秦大河十个男人,很快就喝完了。

  在三爷还起哄要喝的时候,人家大师傅反而不愿意喝。

  “看这架势,明天应该没大雨,早上我们就下地先勘察,要改的地方不少呢。”

  “那个没事,我朋友有挖机,到时候直接上挖机了。”秦大河拍着胸脯说道。

首节上一节607/6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