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港岛百年 第128节

  “马工,有没有什么难处!”其实李松也可以不来这里,但是不来又不像话,自己作为一个老板不可能真的当甩手掌柜。

  “没什么难处,方方面面都解决了。”

  “唯一的难处就是我们对技术的掌握速度太慢了!”

  “因为这种技术比我们接触到的技术要高级太多!”

  “我们以前用的是涡扇发动机的涵道比只有一点八,而现在这款发动机的涵道比达到了5!”

  “以前我们一架飞机要四台发动机。”

  “而现在一架飞机只要两台发动机。”

  “而且在载重量上,新的飞机也丝毫不弱于我们原来的飞机!”

  “新的飞机技术全面碾压我们原来的老飞机不管是飞行距离还是飞行高度!”马老师感慨的说道。

  “我知道你们的飞机是参考了波音七零七!”

  “波音七零七是五十年代末期研发的飞机!”

  “这架飞机是最近几年才研究的新技术中间差了足足有二十年!”

  “我觉得马老师应该按照技术资料先制作一台核心机!”李松说的核心机就是这次拿出来的两架飞机发动机的核心机设计!

  本来李松也可以直接把核心机一起带回来,但是想到核心机才是整个技术的根本。

  让技术团队参与制造核心机对于以后升级换代发动机技术有很大的帮助。

  组装别人的与自己造的完全是两回事。

  “嗯,我们就是有这个打算!”马老师点点头。

  然后李松就在马老师的带领下见了马老师带过来的团队。

  现在过来的只是技术团队,足足有两百多人。

  其实马老师选的人不止这些,但是其他人不愿意来长安!

  沪上是什么地方?

  所以很多人不愿意来长安!

第199章 收买人心

  “有很多人不愿意来长安,不然我们的团队恐怕有五百多人!”

  “再加上我们公司的性质!”

  “虽然可以停薪留职,但是很多人还是心里很担心!”马老师一边走一边给李松说道。

  李松听到这话就对马老师说道:“马工,越是这样,咱们越要把飞机制造出来!”

  “这次我带了一些小礼物!”

  “我给大家的一点心意!”

  “大家从繁华的沪上来到偏远的西北。”

  “马工替我谢谢大家!”

  马老师摇摇头:“老板你开的工资已经足够高了,是我们以前的一倍,这些人固然有我的原因,更多的还是老板开的工钱高!”

  “跟我来的这部分人大部分都不善于钻营,留在原来的单位,也不可能说有什么好的晋升!”

  “在原单位也是挣钱,还不如来这里挣钱。”

  “不过我听说,麦道那边正在多方面打听我们这边的情况!”

  “还有人找到我家里面的人,打听我的消息!”

  “虽然这件事情我汇报上去了,但是恐怕不会有任何结果!”

  “毕竟对方只是去我家里问我去哪里了,并没有具体的其他动作!”

  李松听到这话点点头,就怕这种人,你明明知道他不怀好意,但是没有任何证据。

  “马工你放心,这两架飞机所有的专利技术我们公司都持有。”

  “要是别人偷了我们的技术,我们就跟他们打官司。”李松这样说是让马工放宽心。

  “在生产方面,我希望马工严格按照厂里面的规章制度对技术进行分离。”

  “除开马工,不能有任何其他人知道完整的工艺流程!”李松开口说道。

  “嗯,我看过了,厂里面的生产规章制度的确比我们以前做的要完善很多。”

  “当然以前我们的技术没有国外的高。”马工不得不佩服李松拿出来的生产规章制度。

  也就是说在飞机的制造过程中,所有的制造工艺都不是在一个地方完成。

  比如一个零件的粗加工,精加工,温度工艺,二次精加工,二次温度工艺。

  这些东西是完全分开的。

  一个技术人员只能掌握一个环节的技术。

  比如初加工环节,只能知道材料配比。

  精加工只能知道自己这个加工环节。

  特别是温度工艺环节,核心零部件的温度工艺环节甚至会分好几个部门来做。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材料工艺的保密性。

  “制度完善还是需要人来执行!”李松一点点头。

  这二百多人分成了十几个部门,后续还会继续细分。

  研究飞机的技术。

  现在只是理论上的研究,让大家熟练的掌握。

  并且规定了下班之后,严禁打听其他部门的技术。

  这些人来入职的时候都签了保密协议。

  每个月有一笔保密费用。

  “这位就是我们宝马飞行器制造公司的老板,李松李老板!”马老师就给大家介绍。

  “很高兴见到大家!”

  “我就是两款飞机的专利持有人。”

  “也是宝马飞行器制造公司的总经理,也是老板兼投资人!”

  “这次我给大家带了一些小礼物。”

  这次跟李松一起来的,还有周科长,另外还有厂子外面的几个安保。

  “这些都是国外进口的手表!”

  “上面有国外购买的凭证,每人一支。”

  “谢谢老板!!”跟随马老师来的这二百多人,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奖励。

  首先拿到手表的,看到购买凭证高达六千港币,也是吓了一大跳。

  当然六千港币的手表,不算是最高档的。

  但是对于现在的大家来说,已经算是足够高档了。

  哪怕很多人在沪上见过世面。

  跟随马老师来的这些人也不是傻子。

  宝马飞行器制造公司,看起来不伦不类的。

  而且厂子的性质还是私人性质,还是外资独有。

  另外还可以在原单位停薪留职。

  这些研究人员敢保证自己从来没听说过有这样的公司!

  这些研究人员来之前是被这边的薪水吸引了,是沪上的两倍。

  因为以前搞研究就是一个死工资。

  来这里的人都是家里有老有小需要用钱的。

  而且来了之后才发现更不一般。

  一个外资独有的公司,居然能够在军营里面?

  而且这个军营不是废弃的,里面所有的生活设施,一看就知道前面还有人在里面生活。

  而且公司的安保,虽然穿的是厂里面的工作服,但是这些人一看就不是一般人。

  当然让这些人更加吃惊的是,本来以为是来研究飞机的,没想到是来学习技术。

  现在大家接触到的技术比以前掌握的技术高级太多了。

  以前在沪上设计的飞机,四个发动机最多才能乘坐两百多人!

  而现在两个发动机就能乘坐两百多人。

  以前的飞行距离是五千四百公里。

  而现在这架飞机的设计参数比这个多太多了。

  就是因为这架飞机,两个发动机的油耗更小。

  而且这架飞机的飞行上限也更高。

  这让很多研究人员摸不着头脑。

  这个公司究竟是个什么怪胎!

  然后看到老板之后就更加奇怪了,这老板也太年轻了!

  不过跟随马老师来的人都是搞技术的实干型人才。

  在这里又能拿高工资,又能学到很多新技术,现在老板还这么大方。

  不使劲干就没道理!

  李松挨个的给这些技术人员发手表。

  李松虽然对于管理还有对于经营不是很了解。

  但是知道怎么收买人心。

  就像这种好事,就要自己亲手发到工人手里。

  马老师在一边介绍谁是谁!

  这些人李松都没听说过!

  因为历史上后来这个团队的去向就没有记载。

  李松猜测这个团队,后来肯定合并到了麦道的组装厂。

首节上一节128/28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