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你考虑周全。”罗堇赞道。
等候一阵,地铁来了。
众人故作平静地上车,眼睛却盯着车厢乱看,显得拘谨而又兴奋。
这就是魔都!
这就是地铁!
影视、小说里的东西,终于出现在他们眼前,那种心情仿佛是在朝圣。
米兰改用普通话,低声对陈贵良说:“我要来这里读书。就算拿不到一等奖,我也要报魔都的学校!”
“祝你成功。”陈贵良笑道。
来自大佛市的陈小平问:“你们说,魔都和京城哪个更发达?”
他的同学李祯说:“应该是魔都吧。”
“我觉得还是京城更好,”罗堇说道,“我打算报京城的学校。”
米兰问陈贵良:“你呢?你准备在哪个城市读大学?要是你也报魔都的大学,我们寒暑假还能一起回龙都。”
“我无所谓。”陈贵良实话实说。
说话间,地铁已经启动。
大家都安静下来,感受着神奇的地铁。
似乎每一次震动和声响,都带着国际大都市味道,能够让来自偏远地方的年轻人兴奋莫名。
只有陈贵良拿出MP3听歌。
地铁到站,问路步行。
今天阴雨连绵,众人刚出火车站时,就各自买了一把雨伞。
来到青松城酒店大厅,远远便看到新概念大赛的牌子。
那里摆着两张桌,参赛者需要过去登记,顺便引导他们如何办入驻手续。当然,房费要自己掏。
负责登记和接待的,除了胡玮时是萌芽的人,余者皆为主动来帮忙的往届获奖选手。
比如第一届保送北大的陈家勇,此刻就在跟胡玮时聊天。
六人直奔新概念的牌子而去,陈家勇立即明白他们的身份:“是参赛选手吧?这边请。”
陈贵良掏出身份证和邀请函,跟陈家勇握手道:“你好。”
“你好。”陈家勇笑着说。
其他五人,则显得比较矜持,全都小心翼翼问候。
他们搞不明白陈家勇的身份,还以为是《萌芽》杂志的哪位编辑。
陈家勇领着他们去酒店前台办入住,陈贵良选择跟罗堇一间房。剩下三男一女没法均分,可以选择单独住,也可以跟陌生同性搭伙。
选了房号,付了住宿费,才跑过去登记。
负责登记的,是另外两个往届获奖者。
胡玮时扫了一眼登记姓名,顿时变得热情起来:“你就是陈贵良?我给你打的复赛电话。”
陈贵良笑着握手:“我还以为,玮时姐是个中年大妈,没想到这么年轻漂亮。”
这当然是客套话。
胡玮时颇为受用:“你们龙都来的,都这么会说话吗?以前那些选手,都跟着韩韩叫我老大,只有郭小四叫我玮时姐。”
“可能是觉得您比较亲切吧。”陈贵良回答。
其他五人也过来登记,见陈贵良跟编辑聊起来,他们惊讶之余又特别羡慕。
“余桦,余桦,我见过他的照片!”
米兰兴奋低呼。
众人立即转身看去,只见余桦穿着一件羽绒服,跟四五个人有说有笑走向电梯。
陈贵良猛地一嗓子吼出:“余桦,站住!”
听到喊声,余桦疑惑回头,其他几个作家也停下来。
陈贵良拖着行李箱跑去,拉开箱包的侧方拉链,掏出《活着》和马克笔:“余老师,我表妹是你的书迷,哭着求我向你要签名。”
余桦哭笑不得,接过书和笔。
陈贵良还在继续提要求:“我表妹叫陶雪,今年还在读高一,希望余老师能写两句祝福语。”
“耳旁陶是吧?”余桦翻开扉页。
陈贵良说:“是的。下雪的雪。”
余桦飞快写下几行字:祝陶雪同学天天开心、学习进步!余桦。
把书和笔还给陈贵良时,余桦问道:“你自己怎么不问我要签名?是不喜欢我的书吗?”
陈贵良说:“不喜欢,看着难受。”
“哈哈,很多人都说难受。”余桦得意笑道。
“各位老师再见。”
陈贵良挥了挥手,又拖着行李箱回去,他都没认出其余作家是谁。
从川蜀一起来的那几位,此刻都已经看傻了。
还能这样索要签名的吗?
刚才陈贵良好像喊的是“余桦,站住”。
不但直呼其名,而且是命令式口吻。
第58章【新概念决赛开考了】
复赛地点,就在酒店隔壁的上医。
学校已经放假了,校园里比平时清静,但偶尔也能看到一些大学生。
AB两组选手都是中学生,他们进了大学非常好奇,左望望右看看就跟来旅游的一样。
陈贵良按照自己的参赛号,很快找到相应考室和考桌。
监考人员,跟昨天的登记人员一样,也是新概念大赛的往届获奖者。
他们或是家在魔都,或是工作学习在魔都,纯粹义务跑过来帮忙,顺便跟作家们混个脸熟。
骗炮属于极个别行为。
这间考场的两位监考,陈贵良一个都不认识。
卷子很快发下来。
两道题,任选其一写作文。
“题一:我所不能抵达的世界。”
“题二:有一种很小的鸟,能够飞行几万里,跨越太平洋,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树枝扔在水面上,然后落在上面休息一会儿。”
陈贵良下意识就想选第一题。
太好写了。
想要抵达而不能抵达的世界,可以是“理想国”,也可以是“世外桃源”。
想象中的美好世界,可望而不可即,苦苦求之却不得。
但陈贵良止住了动笔的念头。
这是一个陷阱!
恐怕今年参赛的选手,90%都会选第一题,然后写得千篇一律。
但第二题该怎么写呢?
陈贵良在草稿纸上,写下“坚持”、“毅力”、“自强不息”等关键词。
接着又写“智慧”、“善假于物”。
再写“愚公移山”、“唐吉坷德”。
考虑好几分钟,陈贵良难以下笔。
这玩意儿想要写好,远比第一题更难,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俗套,又或者内容空洞泛泛而谈。
不易行文。
足足思考二十分钟,陈贵良总算动笔,他直接把这则寓言扩写为神话故事。
小鸟是一只昆仑山的玄鸟,但昆仑仙宫已经破败,西王母也不见踪影。它听说万里大洋之外的瀛州,可以学得成仙之术,于是它跨越神州和大海一直飞翔。
昆仑之雪在它羽毛上结冰,猛烈的罡风把它的羽翼撕碎。它抓了一截枯枝扔到旷阔无垠的大河,想要停歇却差点被弱水淹死。
传说中的仙女们给它送来祝福,玄鸟艰难振翅飞到海边。鲲鹏在这里都搁浅了,虬龙正在海底悲痛惨叫。百丈高的黑浪拍来,鲛人都在泣血,海市蜃楼也被巨浪拍散。
写着写着,陈贵良停笔。
他感觉感染力还不够,文字很难描述那种仙幻世界。
而且,寓意也不深。
只是寻仙吗?
玄鸟可以是“我”,寻仙可以是“追求知识报国”,残破的昆仑仙宫是“正待复兴的中华民族”。
但如果用正常文笔书写,很容易变成空喊口号,读起来假大空非常尴尬。
要不用古文?
又或者直接写古体长诗。
古体诗的格律自由,不严格要求平仄、对仗和押韵,非常适合没有工具书的时候写。
陈贵良立即把刚才的稿子,归纳要义改写为古体长诗。
删删改改,折腾一个多小时。
反复读了几遍,陈贵良感觉非常满意,但又害怕评委们看不明白。
真就有可能看不明白!
尤其是80年代成名的一些作家,他们用白话文写文章非常牛逼,但古文功底恐怕比高中生强不了多少。
甚至还不如现在的高中生。
这么说吧,此时就连《滕王阁序》,语文课本都有注释错误,而且是非常严重的常识性错误,导致把一整句话都翻译错了。
教材引用自一些工具书,那些工具书也全错了……
想来想去,古体诗是不可能改了,那就再给诗写一篇序吧,便于评委们理解那首诗。
【癸未年冬,余至沪上,得一寓言而著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