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陈贵良应道。
上楼的时候,蒋君来兴奋说:“居然还能男女混住!”
陈贵良纠正:“这叫男女混楼。你还想跑去一二层参观?”
“你才想!”蒋君来面红耳赤。
话虽如此,但蒋君来还是很好奇,上楼的时候专门观察了一下。女生楼层的楼梯口,额外加装了一道门,没有钥匙是进不去的。
来到404,推门而入。
两人不约而同的查看住宿条件。
蒋君来有些失望:“没有厕所,没有浴室,连个水龙头都没有,跟我们高中的宿舍差不多。”
“还行,是四人间。”
陈贵良打开行李箱,拿出毛巾去外面找水房。
果然,这里的布局跟高中宿舍一样,楼道尽头有公共厕所和水房,水房里有洗衣台可以洗衣服。
陈贵良没带桶盆和洗浴用品,得明天再去买。
但他白天热得满身是汗,也懒得去外面找公共浴室,直接打开水龙头浸湿毛巾,用冷水浇在身上快速洗澡。
踩着湿漉漉的凉鞋回404,陈贵良发现蒋君来正在睡觉。
这位老兄,是从黔贵硬生生坐火车来的,估计一路上早就已经累坏了。
陈贵良也铺上棕垫和凉席躺下休息。
掏出手机一看,几十条未接收短信。其中七条是陶雪发来的,还有四条是边关月发来的。
他快速回复自己已在北大住下,然后就闭上眼睛打算先睡会儿。
“咚咚咚!”
敲门声响。
蒋君来猛地从床上蹭起,屁颠颠跑去把门打开。
门外站着一个穿格子衬衫的男生。
“你好。”蒋君来说。
格子衫男生自我介绍:“我叫龙翔,即将读大三。你们是元培班新生吧?”
“是的。”蒋君来道。
龙翔说道:“元培班新生只差十几个没来报名,我见这个寝室亮灯,就顺便过来看看。我可能是你们的辅导员。”
“刚读大三的师兄当辅导员?”陈贵良也坐起来。
龙翔解释说:“每个辅导员,负责带十个新生,也可能会多带一两个。由元培班的大三学生自己申请担任,我觉得带你们很有意思,所以就主动申请了。”
“导师怎么配置?”陈贵良问。
龙翔说道:“导师分为专业导师和兼职导师。一个专业导师,也是带十个学生,偶尔多分配一两个。兼职导师在关键时候才配,都是北大最顶级的教授。你们如果能跟兼职导师搞好关系,最快在大二下学期就能参与学术项目。”
“我靠!”蒋君来惊叹。
龙翔说道:“你们这一届元培班特牛逼。学生总数不到150人,但有10个省状元,20个学科竞赛一等奖,还有3个化学国际金奖。对了,还有个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剩下的那些,除了自主招生进来的,基本都属于各省文理科前十或市状元。”
“对了,你们叫什么名字?怎么进来的?”
蒋君来说:“我叫蒋君来,CMO保送。”
“我叫陈贵良,就是那个新概念一等奖。”陈贵良感觉自己拉胯得挺独特。
10个省状元、20个学科竞赛一等奖,还有3个化学国际金奖。面对这些同学,陈贵良比学习是比不过的,他只能做这一届元培班的泥石流。
“你就是陈贵良啊,”龙翔笑道,“我们02级的敖女侠特别喜欢你那首《瀛海行》,她还在BBS上因为你的诗跟人吵架。”
蒋君来猛地反应过来:“我说怎么很耳熟,提起《瀛海行》我就知道了。我们班有个男生,特别崇拜你,还在教室里念你的诗。”
“承蒙两位的同学厚爱,请代我谢谢他们。”陈贵良笑着说。
龙翔又说:“留一个联系方式,QQ或者手机号都行。学校有什么安排,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陈贵良报出QQ和手机号,蒋君来只留了QQ。
陈贵良问道:“龙师兄,图书馆能查到《明实录》吗?”
龙翔一怔,掏出手机说:“我帮你问一下。”
他连续打了好几个电话,最后挂断电话说:“主图书馆就有《明实录》,以及《明实录》的检索工具书。”
“谢谢龙师兄。”陈贵良道。
龙翔笑着说:“你挺牛逼的,还没军训就开始打听这玩意儿了。我也选修过历史,混混学分而已,目前还没确定专业方向。”
“大三还没确定专业方向?”蒋君来极为惊讶。
“很正常,”龙翔说,“导师让我们凭喜好和志向选专业,我不知道自己喜好什么,也暂时没有确立志向。只能感兴趣的课就去听听,先把学分混起来,免得以后毕不了业。”
龙翔提醒陈贵良:“你是文科生,选课的时候别犹豫,尤其是那些必修课。我大一的时候,室友就是文科生。他面对全校课程,拖拖拉拉不知道该选什么。但高数是必修的,等他选课的时候,教高数D的班已经报满了,他只能硬着头皮选高数C。刚开始学得特别痛苦,还挂了一次科。”
“后来呢?”蒋君来好奇问。
龙翔说道:“他高数C挂科之后,感觉特别丢人,就懒得再补考,直接重选了高数A,一天到晚跟数学较劲儿。他上学期确定走计算机方向,兼修哲学,目前在用计算机做一种哲学模型。”
陈贵良:“……”
学霸的世界,普通人难以理解。
(陆续会有盟主大佬们的龙套出现。这章的敖师姐也是龙套,并非女主。另外,感谢书友提醒,2003年时北大南门外的飞宇网吧就拆了。)
(月底求一下月票。)
第91章【自由得有些过分】
次日,陈贵良去办理入学手续,但军训体检时间未到。
中午在北大一食堂吃饭,那里距离陈贵良的宿舍很近。食堂门口有两颗老槐树,据传是晚清军机处的大门口。
传言一般都不靠谱。
蒋君来听说中关村就在隔壁,于是拉着陈贵良去逛中关村。
“哇,那里是联想!”
“你看那栋楼的墙壁上,有百度的爪子印,百度肯定在里面。”
“搜狐!搜狐!”
“还有新浪,我靠,我靠。我再找找有没有网易……”
蒋君来就跟疯了一样,时不时发出一声惊呼。
陈贵良却在趁机熟悉街道路线。他想自己开一家公司,实际办公地址肯定是没有的,到时只能花钱挂靠在某个单位。
这玩意儿,还得再问问师兄师姐们。
元培班属于婢养的,自然得报团取暖,尤其是跨年级沟通极为顺畅。
那些高年级的师兄师姐,分散在全校各个院系。干啥的都有,向他们咨询信息非常方便,往往一顿烧烤就能把事办成。
龙翔发来短信:“今晚七点半,二教101开班会。把你室友也叫上。”
“收到。”陈贵良回复。
一直在中关村逛到下午五点多,陈贵良和蒋君来溜达着返校吃饭。
说实话,一食堂的饭菜味道不咋地。
尤其是对习惯吃米饭的南方学生来说,一食堂的米饭连及格线都没达到。颗粒分明,硬得硌牙!
但菜品油盐挺重,适合陈贵良这种重口味。
优点是便宜。
最贵的红烧肉3元一份,最便宜的炒白菜5毛一份,还有免费的紫菜蛋花汤。
那些特别节俭的学生,如果白菜配米饭,一块钱就能吃一顿。
“米饭好难吃啊。”
蒋君来低声说道,生怕被人听见了。
陈贵良感慨:“看来我们得改变主食结构了,我看那些面食还做得不错。”
蒋君来说:“偶尔吃吃面食可以,总不能顿顿都馒头面条吧?”
陈贵良莫名想起谢扬,这货跑去杭城读书,在饮食方面比自己还惨。
还是徐海波舒坦,选择留在川内。
“明天换一个食堂试试,”陈贵良郁闷道,“我就不信,北大所有食堂都能把米饭做成这鬼样子。”
蒋君来问:“如果都是这样呢?”
陈贵良道:“那我就只能佩服北大的厨子了。”
一路吐槽着食堂米饭,两人回到36楼宿舍休息,掐着时间前往二教的大教室。
对门的403寝室,刚好出来两人,也是元培班的新生。
陈贵良主动打招呼,大家互报姓名来历。
一个叫云帆,省文科状元。
一个叫邓陈,省理科第四名、市状元。
“我靠,你就是陈贵良!”
邓陈来一句川蜀方言:“老乡啊,我就在你隔壁市。”
“那可巧了,以后放假一起回家。”陈贵良笑道。
云帆这位某省文科状元,却没听说过陈贵良,他问室友邓陈:“陈贵良很有名吗?”
“那可太有名了,尤其是在我们川内,”邓陈惊讶道,“你读文科的,居然不知道他?”
云帆腼腆笑笑。
四人结伴下楼,又碰到两个新生,一问却是历史系的。
陈贵良陆续问了几人,要么是历史系,要么是中文系。看来36楼是人家历史、中文系的宿舍,元培班学生反而属于借住进来的。
陈贵良扫了一眼女生楼层,如果中文系新生都在这里,他极有可能跟吴梦住同一栋宿舍楼。
“你就是陈贵良?”又一个中文系新生惊喜道。
陈贵良微笑应对。
云帆愈发纳闷儿:陈贵良那么有名吗?咋好多人都认识他。
来到二教101,这里已经聚集上百人。
中间靠前的位置属于风水宝地,被同学们占得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