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秸秆混合物(麦40%+玉米30%+豆科30%)兼具碳氮平衡与功能互补性,适合作为快速改良土壤的优质有机物料。推荐每亩单次用量500斤,配合浅翻使用,旱地15-20厘米。】
【作用:豆科秸秆弥补麦秸、玉米秸的氮不足,麦秸秆纤维增强透气性。玉米秸秆木质素延缓分解,长期维持土壤孔隙度。豆科秸秆促进固氮菌繁殖,玉米秸秆吸引木质素降解菌,形成良性微生态循环。】
苏阳满意的点点头,看来六子这回干的不错嘛,秸秆和豆科类的比例掺的很好,可以保证土地的改良效果。
“二冬,先把车开进村里吧,找个地方停一下,别耽误大家走路。”
二冬子有些疑惑,悄声问道:“阳子,咱们什么时候开干啊,车停着算怎么回事嘛。”
苏阳摇头叹了口气。
“娘的,到现在收西瓜的车都还没有过来,大家伙的地里还没清,干个屁啊!”
苏阳抽了一根烟,三口吸到了烟头,长吐了一口气。头一次感觉到压力山大,几千亩的土地,牛皮都吹出去了,军令状都立过了,眼瞅着播种在即,能不着急嘛!
哈孜克从怀里掏出一瓶汽水,咬掉瓶盖递了过来:“阳哥,给你喝,消消火。”
苏阳一口气干掉半瓶,才想起来:“哈孜,汽水哪来的?”
“昨天王桂芹不喝,我又给要回来了,嘿嘿,那女人再重要,也没有阳哥重要。”
“哎呦卧槽!”
苏阳看向哈孜克那张朴实无华的脸,居然还有几分感动,这小子....
喝了瓶汽水,打了个饱嗝。
苏阳跨上了摩托车,准备去城里问问。
就在此时。
远处忽然传来叮咣咣的声音。
随后看到好几辆的蛤蟆车开了过来。
苏阳激动的一拍座位:“他妈的,终于来了!”
苏阳立刻走了过去。
蛤蟆车停在村口,几分钟后,从蛤蟆车后面开过来一辆小汽车。车子停稳后,下来几位熟悉的面孔。
苏阳立刻往前快走了几步,握了握手。
“林局长,您怎么到这里来了?”
林局长笑着看向大家:“你这里搞这么大的工程,我还是得过来看看的嘛。”
随后从皮包里掏出几张纸:“这是地区领导班子开会决议后,下发的红头文件,正式批准了扎瓦镇的土地改良工作,由农业局负责监督执行。”
“太好了。谢谢林局长。”苏阳打开看了两眼,大红戳子格外闪亮!
“林局长你看,我们这边的秸秆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你来当我们处理西瓜了,只要把西瓜拉走,我这就能开工,现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是耽误了棉花的最佳播种时机,就得不偿失了。”
这话不用苏阳提醒。
林局长心里跟明镜一样。
他也是看重这几千亩的土地指标,再加上这里的村民都比较配合,大块的土地顺利改良后,今年的推广目标就算是完成了。
“那这样吧,先收瓜!”
林局长大手一挥,跟身旁的助理说道:“你带着人做好登记工作,认真些,这些都是老百姓的命根子。”
“放心吧林局长。”
没过多久,村里的书记也急忙赶了过来,拉着林局长回家坐坐。
不过坐也坐不住。
走着走着又来到了地里。
七八两蛤蟆车从村里开了进来。
大喇叭随即响起了激动的声音。
“喂..我说...”
“咱们村的大伙儿注意了,现在农业局的林局长帮咱们收瓜来了,现在车就停在村里,老杨家门口。现在各家按照上报的亩数去地里摘瓜,把目前地里的熟瓜都给摘了,统一收购机,三毛钱一公斤....”
三毛钱,价格是低了些。
但只能这样了,这龟孙西瓜算是种到头了,忽然有种解脱的感觉。
大家从家里走出,拎着化肥袋子,拉着地板车出门了。
空落落的西瓜地里瞬间挤满了人。
大家一边摘瓜一边骂咧咧的。
“狗日的,平时不帮俺找销路,西瓜都烂在地里没人管,现在改种棉花了,这大车小车的就开过来了,这不是明摆着是无利不起早嘛!”
“说那干啥?赶紧摘瓜吧...”
苏阳站在地头上,随手掰开一个西瓜,给林局长一人一半,指着远处的瓜田介绍了一番。
林局长时不时的点评两句,算是做了重要指示。随后转身看向苏阳:“巴郎子,这里可就交给你了,你放心,咱们答应你的事一定会照办,等收棉的时候,这里也都是你的了。”
“感谢林局长!”
“那行,我局里还有个会,就不在耽误你们工作了,有什么事情随时联系嘛。”
苏阳目送林局长上车走了之后,帮忙收起了西瓜。
现在七辆蛤蟆车一字排开,每辆车前都放着一台坐磅,大家将西瓜放在坐磅上的竹筐里称重。
井井有条,也省的有人插队。
这些蛤蟆车上农业局出钱租来的,并且利用农业局的关系,分别给七县一市下了销售指标。
等满车后就运送到各个县里。
比如机关食堂,政府各部门,实在不行就巴扎上销售。
一个县消化几十吨的西瓜,还是绰绰有余的。
说到底还是西瓜内销,往外销售还是要等高速建成后才可以了,现在有些为时尚早。
苏阳跟二冬子来到夜校住的地方,开始商量着下一步干活的事。
按照苏阳的想法是分成两班倒,白天就正常犁地翻耕,将这些地块全部犁成土沟。
到了晚上再进行撒秸秆工作,顺便再收玉料,随后直接推土机推平。
这样就的流程式作业,不仅可以提升效率,还能掩人耳目。
二人说定了以后,便分头行动了。
村里给专门找了一块空地,秸秆全部堆放在了一起,并派人轮流看着,毕竟这玩意怕火,碰上一个火星子,风一吹,整个村都完了。
大家伙将秸秆卸在这里,便调头回乔木村了。那些蛤蟆车不多时也收满了,只能先运出去,一来一回三个小时,大家也等的急。
那些找清理完的地块,就可以直接动工了,那些地上的西瓜秧也不用薅了,直接犁地翻在地里,就当是秸秆了,也能填补有机肥。
第237章 卖西瓜还弄虚作假
旺什村,空气中弥漫着西瓜特有的清甜。
往年这个时候,村民们都在瓜田里慢悠悠地挑着熟透的西瓜,可这两天却像打仗似的。
七八辆蛤蟆车排着队在地头等着,发动机的轰鸣声惊飞了田埂上的麻雀。
直到晚上十二点,车灯照的村子通明,村里的人还是忙碌着摘瓜,卖瓜,没有昼夜。
好不容易碰到了这种好事,就算是那些半熟不熟的西瓜也一并摘了下来。
反正按斤称,到时候就直接掀在车里了。
这一点,苏阳注意到了。
不熟的瓜卖出去,这不就是坑人嘛。
传出去对自己的名声也不好,本来就是自己承包的地,到时候屎盆子难免落在苏阳头上。
没办法,只好找到了老杨。
老杨家里上报的七八亩瓜田,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收完了,钱也已经到手了。
七八亩的西瓜地,虽然没有到最后的收瓜季,一次性也卖了不少钱。
“杨叔,你睡了吗?”苏阳在门口敲响了大门。
老杨披着衣服,拿着手电筒走了出来,看到苏阳后疑惑的问道:“巴郎子,这么晚了有事啊?”
“有事!”
苏阳看了看屋外地里星星点点的手电筒,说道:“杨叔,我发现现在这瓜收着收着不对劲了,刚收的时候还是好好的熟瓜,现在收上来的西瓜,一般都是瓜妞子,半熟不熟的,还有被鸟啄的,一股脑的装进了袋子里过称,这怎么能行嘛,所以来问问有啥好法子?”
老杨一听,也是恍惚了一下,倒是把这茬给忘记了。
这也不能怪村民,好不容易逮到了这么一个机会,大家自然是想多卖就卖。
那些夹生的西瓜,只要放上几天,也能放熟,虽然口感稍微差点。
但是那些瓜妞子和烂瓜,就明显是坑人了。
“巴郎子,俺们旺什村不是这样的人,你放心吧,这事你别管了。”
老杨气冲冲的拿着手电筒朝着村书记家里走去。
苏阳是老杨认识的,也是他牵头的。
大家才有机会改良土壤,改种棉花。
现在卖瓜的时候弄虚作假,那跟恩将仇报有什么区别。
那自己的老脸上也挂不住。
没多久,老杨和村支书带着几个人从家里走了出来。
晃了晃手里的手电筒喊道:“大家先停一下,停一下,这瓜先别收了。”
大家立刻回头看了过来,看这阵势好像是有事啊。
“怎么了老杨,收的好好的,停下来干什么?”
说话的是村里的维族汉子,手里正往筐里搬西瓜。
“干什么?你说干什么?”老杨走到蛤蟆车旁,将汉子手里的袋子夺了过来,搬到了地上,解开袋子口,咕噜噜的全倒了出来。
顿时一股烂西瓜的味道扑面而来。
老杨蹲下身,粗糙的手指抚过那些生瓜,指甲在瓜皮上轻轻一掐就陷进去。
“作孽啊......“
他嗓子眼里挤出的气声像砂纸磨过:“咱们MY县的瓜,啥时候出过这种下作事?“
仔细看去,这些西瓜明显是个头不够,有些一些就是瓜妞子,比拳头大不了多少,更有甚者,还有几个被鸟啄过的烂瓜,就这么夹在袋子里过秤,要是不注意,就直接倒进车里了。
“大家伙都好好看看,这是咱们旺什村的西瓜吗?”
大家砸吧砸吧嘴,一时也说不出什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