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学霸 第286节

  我相信你能理解的。因为你最了解你外公,你比我更清楚他这辈子最爱的最讨厌的是什么!”

  听到这里,乔喻点了点头,老老实实的说道:“嗯,我记得的,外公说过,他这辈子最自豪的就是能一直挺着腰杆子做人。

  最讨厌那种像狗一样活着的,还让我未来一定要像个男子汉,千万不能像弗兰克那一家子。好好的人不做,去给人当狗,还很得意。”

  这句话乔曦没有回答,像是想到了什么,有些出神。半晌后才反应了过来,鲜有的冲着乔喻温婉的笑了笑。

  “对呀,看,你不但能挺着腰杆子做人,还能让很多华夏数学家都跟你一样挺着胸膛做研究,讲学问,你已经做得够好了!

  真不要再给自己太多压力,起码不要再给自己太多压力在赚钱这块了!我更希望你能遵从本心,快快乐乐的生活,快快乐乐的做研究。

  去享受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抱着极强的目的性的去做那些事情。又或者说抱着那些需要算计的心态去面对事业跟生活。你能理解我的意思吗?”

  乔喻点了点头,他此时脑子里想到的是他初三跟老好人一起去潇州参加小里巴巴数学竞赛时,乔曦对他的交代。

  “在外面你一定要多些真诚,少些算计……”

  乔曦点了点头,说道:“你能明白就好了。妈妈希望你能找到一件你喜欢的事情,或者说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想追求的,这样到我这个年纪也不会为任何事而后悔。”

  乔喻想了想,问道:“所以哪怕我觉得自己其实好像也不是那么喜欢数学,以后想做别的一些事情,你也支持我?”

  乔曦嫣然一笑,答道:“只要你觉得幸福,我肯定是支持的。不过你不准跟田导跟袁老说哦!毕竟我是你妈妈嘛,你只要不做那些不符合大多数人价值观的坏事就行。”

  “妈,这真是袁老让你跟我谈的东西?”

  “哈哈,当然不是。不过我是你妈妈,具体怎么谈,当然我做主。”

  “哦!”乔喻想了想,然后从桌前站了起来,主动凑过去,抱了抱乔曦,凑到耳边轻声说道:“谢谢你,妈妈,能为我骄傲!”

  只是温情不过三秒,乔喻便又俏皮的说道:“还好我现在对数学还挺有兴趣的。不然田导跟袁老肯定要找你麻烦。不过我肯定会照你说的好好想想,好好规划我的人生。

  总之你放心吧,我肯定是不会委屈自己的!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一种可能,其实能做些让你骄傲的事情,我就会觉得非常开心?”

  乔曦没答话只是把乔喻抱得更紧了些。

第209章 都得考试!

  跟乔曦聊完之后,接下来一个星期,乔喻的确是仔细思考关于人生意义跟理想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乔喻已经明显感觉到,从他拿到了菲尔兹奖开始,身边的大人们似乎突然就都希望他能赶紧变得成熟、懂事儿点了。

  这样再次印证了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

  一个公认的废物做成一件事,就会得到许多的表扬。但他这样优秀的人,哪怕小小年纪已经站在世界之巅也还不够。

  因为所有人都认为他还能变得更优秀!不管是学术上,还是思想上。

  不过反过来想想,乔喻觉得好像也能理解。毕竟像他这样优秀的人,不管是建设还是破坏,造成的影响都要比普通人更大那么一点。

  反过来想想这也是种褒奖。最重要的是,其实他得到的也远比普通人更多。

  乔喻不是网上那些不知人生疾苦的人。他是真靠自己的努力打拼过,自然知道钱这东西其实并不好赚。

  帮写作业、帮考试、帮签字……把身边一群小同学们那点零花钱都快搜刮干净了,也无法满足他跟乔曦两人的日常开销,更不提赚什么钱了。

  上初中后,开始为大哥们提供情绪价值,一年平均下来每个月也就能赚个接近两万块了。

  说起来,这个收入水平已经超过星城工资中位数很多了,也很难存下什么钱来。

  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千万存款都是个遥不可及的数字。五百万的彩票要连中个三次……

  但现在他们的家庭资产杂七杂八全部加起来,已经有两千五百万了。

  虽然在华夏发达的互联网上,拥有两千五百万现金流依然是个穷逼,但乔喻很清楚真正的华夏普通人想要拥有这样一笔财富有多难。

  不,放眼全球,哪怕把不可一世的西大都给加上,普通人想拥有三百多万美元的存款,都是天方夜谭。

  更别提他现在几乎没什么花钱的地方。

  燕北跟华清发的学生卡里,每天换着花样吃钱都跟花不完一样,出行不管到哪都有专车接送。

  哪怕出远门也不需要他去抢票,总有人给他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帖帖。高铁基本都是商务舱,飞机也是头等舱,甚至豪奢的专机也体验过了。

  似乎是时候追求点更高级的东西了。不然他想要的一切,都能唾手可得,似乎的确没什么意思。

  当然思考这些东西,其实并没有占用乔喻多少时间。因为他这段时间其实非常忙。

  细雨科技服务公司这边的事情他得顾着。一方面是他去参加国际数学会议这段时间,的确积攒了太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过了磨合期之后,登月那边的计算需求也越来越庞大了。然后倒逼着计算所那边的苦逼计算团队不停的求救。

  这也让乔喻感觉到于延江这样的老家伙果然是非常鸡贼。

  发现在他这儿说话不太好用,干脆就去逼计算所那些苦逼的科研民工们。

  这些科研民工在重压之下,只能求到他这边。电话、微信一个接一个的,还是软语相求,各种好听的话,让他都感觉不太好意思了。

  只能亲自出手帮这帮人去调参,分析数据,解决问题,顺手再升级一下平台。

  除此之外,乔喻还要腾出时间去思考他的新课题,要从无到有创造一个完备空间来描述量子系统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跟那些数学家的交流,跟之后的思考,只是让他有了一个大概的思维轮廓。真要把整个体系证明出来,还需要思考很多细节性的东西。

  数学就是这样,一切都建立在一个严丝合缝的数理逻辑体系之上。

  虽然可以随意在上面涂抹,但每一步的证明过程都不能有任何瑕疵,一个反例就能让前期所有工作前功尽弃。

  从这一点上说,物理学家其实更为幸福。因为对他们来说,存在即合理。

  尤其是到了量子力学的层面,一切都是概率,只需要依赖于实验结果和统计规律去揭示自然的本质,而不必总是去追求绝对的逻辑完美。

  就这样每天解决问题推导他的乔喻空间,加上思考人生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八月底。

  ……

  二零二六年,八月三十一日。

  乔喻八点十分才从睁开眼睛,随手打开手机微信便弹出计算所那边屈君昊发来的消息,一连七、八条,都是七点多钟发过来的。

  好吧,已经习惯了。

  这帮人最近简直就跟不用睡觉一样。

  昨天晚上十二点还在跟他视频里跟他讨论一些计算方面的技术问题。

  目前平台面临最主要的问题依然是如何在高维模态空间中找到高效求解路径。

  乔喻也发现了,这是个很麻烦的问题。如果不能完全解决任务就会积压下来。

  这也跟给一、两个实验室做计算不一样。之前不管是刘浩师兄那边,还是马教授那边,都是乔喻亲自出马做的。

  之所以显得很轻松,就是因为他能轻松理解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能轻松理解。

  有时候乔喻觉得计算所挑出的这帮人跟他之间就好像有思维隔离一样。

  明明就是先这样再那样就能解决的问题,这帮人的脑子却始终无法转过那个弯来。

  乔喻本来还以为计算所那位刘钊元院士不太爽他,在背后搞鬼,找了一堆歪瓜裂枣来负责这个项目。

  后来多方了解之后发现人家找的真就是所里的精兵悍将。都是那些所里平时表现很优秀,还非常有干劲儿的青年研究员时,乔喻便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人家已经够努力了,而且大都是当他叔叔的年纪,他总不能指着鼻子骂“你们怎么这么蠢”吧?

  这样太过不礼貌,乔喻还真做不出来。

  这也让他理解了为什么很多公司生产的产品,不管是TO B还是TO C,都需要许多让很多正常人为之咋舌的防呆设计。

  没办法,大脑跟大脑之间的区别太大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最简单,直接提升平台的算力。

  更多的并行计算能力更多的GPU加速,就能显著提升模态路径优化速度。

  但显然,这又要大笔的投入。现在加一个机柜大概就是一千多万的投入,加的多了,还要重新升级机房的网络跟散热,甚至还要换个地方。

  第二种就是让机器自动学习并校正,让平台能动态调整模态映射函数,减少人为干预。

  这就需要一个高效的机器学习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一定时间的调校。

  这个选择的优势是不需要花什么钱,现在各种开源的强化机器学习模型,论坛上到处都是。几乎涵盖了所有主流的算法跟应用领域。

  他只需要直接稍作修改就能使用。

  但劣势是,需要他投入足够的时间跟精力。

  不过乔喻还是选择了后者。

  倒不是对钱过于敏感,或者被老于感动了,想着帮登月项目多省点钱。

  主要是他当时的出发点就是让平台能够在最节省算力的情况下高效运行。

  他可以不赚那些苦哈哈实验室的钱,但总不能亏本运营。

  增加算力除了前期投入之外,更意味着之后的持续投入,设备折旧、维护费用会增高都是小事,关键是电费还会大幅度增长。

  从一开始细雨科技公司的定位就是一家轻资产运营的公司,总不能干成重资产了。

  当然这不代表乔喻会把所有精力放到这件事上,所以干脆就只跟计算所那边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屈君昊联系。

  即便如此,对面这也表现得太过勤奋了。每天只睡六个小时,这能遭得住?

  “老屈啊,你真不用睡觉的?还是你的微信很多人共用啊?怎么七点就起床了?”

  “啊?微信怎么可能共用?就是我本人啊,不过刘院士说了,我得OnCall,我也没办法。哎,不止是你要跟你对接啊,这边有什么问题我也第一时间处理。”

  原来如此……

  乔喻感觉有些可怜这家伙了。

  “行,你发来的问题我看到了。应该是要调试一下模块化的计算任务调度系统。之前咱们不是聊过的?

  多个任务同时调用模态路径优化算法时,平台没有正确分配计算资源,可能导致任务冲突,尤其是多个节点并行访问同一个模态路径的时候。”

  屈君昊发来了一个苦瓜脸的表情。

  “乔博士,我们已经很小心,我也开过会跟大家聊过了,但是真无法完全确定哪些任务会出现抢资源的情况。

  如果先做模拟的话一是耗时也不低,再加上任务的实时性很强,对面又催的紧根本来不及做全面的依赖分析。”

  乔喻发过去一个省略号……

  这就属于无法沟通的情况了。他设计的调度系统跟算法肯定是没问题的,计算任务下来了,随便分析一下,就能知道哪些任务需要调用同一个模态路径。

  不然为什么每次他用的时候都是好好的,速度运转的飞快!但对面具体执行的人就是短时间分析不出来。

  但如果这部分加入防呆设计,就会影响系统本身的运转效率。

  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经历了,便知道为什么总说人才难得了。

  “行吧,等我十分钟!”

  从床上爬起来顾不上洗漱,乔喻便打开电脑登陆后台,对照着几个函数组,根据报错的代码把昨晚上传的任务重新梳理了一遍,看到后台恢复了正常,便在微信上给屈君昊发了OK的手势。

  “谢谢啊,乔博士,又麻烦你了!我在想是不是设计一个辅助脚本,帮我们把可能冲突的任务线标记出来?或者上传的时候直接报错?”

  乔喻看到这条消息想了想,回复道:“还是算了,太麻烦。以后平台要对外推广,这个问题总要解决的。

  等我忙完这一阵,就推翻一部分现有架构,加入一个机器学习模块,以后干脆做全自动的、智能化的资源分配,做成傻瓜式科研辅助平台。”

  对面在微信里回了一个尴尬的笑容。

  乔喻能理解那种纠结,毕竟真要是完全傻瓜式的了,那计算所那边的团队也能原地解散了。

首节上一节286/3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