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学霸 第211节

  “随便你。”

  “那我可就给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你会同意跟他合作吗?”

  “那好像取决于跟他合作有没有不可取代的好处。”

  “不可取代的好处?怎么可能!这个课题除了咱们,没有谁是不可取代的!”

  “是没有你,跟我无关。”

  乔曦看了乔喻一眼,然后淡定的反问道:“所以既然他不是不可取代的,为什么要同意跟他合作?”

  “你能不能不要总是这么冷静?你还说我荷尔蒙不会分泌了,我看你才是。”

  “呵……我今年34了,荷尔蒙本来就不分泌了,这不奇怪。倒是你,我非常怀疑你以后会不会像个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

  “你都不像个正常人,自然就不能要求我像个正常人了,对吧?”

  “好像……也有道理。那随你。算了,快睡吧。”

  “嗯……”

  ……

  第二天的情况也并没有好多少,甚至主动找乔喻攀谈的人更多了。

  毫无疑问,乔喻成了这次会议最炙手可热的人物,没有之一。

  力压一众院士们。

  当然,这本就是一件很客观的事情。这其实已经跟《数学年刊》上发表论文没太大关系了。

  如果换了个人,论文能被好几位菲尔兹奖大佬公开正面评价,必然也能享受这种待遇。

  其实一直以来,起码在理论数学界,华夏的数学家是不够自信的。

  一方面是各类数学世界级大奖,华夏本土获奖者很少。比如菲尔兹奖、阿贝尔这类顶尖的数学奖项,没有华人只有华裔。

  乔喻的导师田言真倒是拿到过沃尔夫奖,但最重要的成果是在哈佛跟普林斯顿时做出的。

  所以真要说起数学理论来,国内还真挺不直腰杆。这也是许多高校都只认国外期刊的原因。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华夏是数学大国,但非数学强国。

  很无奈,也很真实,也颇为尴尬。

  这次乔喻被一众国际上的学术大佬追捧,而且他还没有国外留学的经历,可以说跟这些大佬不可能建立起友情。

  消息传回国内,自然就更让一众教授觉得未来可期,期待合作自然就成了主流思想。

  陶轩之、德里尼、怀尔斯等等这些大佬都觉得广义模态公理体系,是本世纪数学里程碑的发现,国内谁还好意思质疑?

  当然,这也直接让一些教授进退两难。

  也是在会议的这四天,张元翎主动找到了田言真,把田言真请到了茶室里。

  “田教授,这次我可真是里外都不是人了。”

  简单的寒暄之后,张元翎苦笑着说道。

  田言真笑了笑,没搭话。

  他当然知道张元翎是什么意思。

  说实话,当时乔喻听到质疑后,直接主动撤回了项目申请书压根就没给他打过招呼。

  如果不是袁正心护着,他那天是真想好好说乔喻。

  同样,乔喻能这么快做出成绩也是他没想到的。于是事情就成了这个样子。

  虽然两人都知道会议上,张元翎提出疑问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作为审核人,对项目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就是本职工作,只能说乔喻这小子如此快把这些问题解决掉,是谁也没办法的事情。

  “怎么,田教授,真不说句话?”张元翎把茶倒上,再次开口道。

  “哎,我能说什么?要不我把乔喻叫来,你让他把做研究的步调稍微放慢点?”

  田言真微笑着反问道。

  张远翎一怔,然后笑得更苦了……

  主要是太特么有道理,根本无从反驳。

  “你跟我说句实话,当时他是不是已经有了完整构思,甚至已经差不多做出些东西了,项目书里没写完整?!”

  调整了下心态,张元翎直接问道。

  田言真看着张元翎,说道:“你觉得可能吗?八月中旬,我才邀请张远堂教授来燕北国际数学中心做报告。

  乔喻是受了张教授的启发,才有了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构思,会议是八月下旬才开的,如果那个时候就有完整构思了,那乔喻才真是神仙了!”

  张元翎再次无话可说。

  当然,这本来也是很无可奈何的事情。

  项目审核是从专家库里根据研究方向跟一些回避原则随机挑选的专家。

  这师徒俩也不可能知道正好是他被选中然后专门搞个这种事情。

  所以只能说他是真倒霉,正好就撞上去了。

  “哎,华清数学院这些年也越办越好了,近期也出了不少成果。感觉超过我们双旦指日可待啊!”张元翎感慨了句。

  看着田言真只是坐在那里微笑品茶,也不表态,张元翎只能自顾自的继续说下去。

  “昨天我跟团队成员,还有沈教授,周教授开了一个小会。你知道的,我最近一直在做关于仿射B型 Weyl群的双边胞腔基环猜想研究。

  因为仿射B型Weyl群的结构表现出强对称性,乔喻提出的框架又恰好很擅长处理周期性和对称性的几何问题。

  我们一致认为,也许模态空间中的对称性可能与双边胞腔的分类相对应。如果再用模态路径描述双边胞腔的几何表示,并借助模态距离定义等价类。

  也许就能帮助我们为双边胞腔的代数关系赋予几何解释。当然问题也是有的,毕竟仿射 Weyl群属于无限群,其双边胞腔的分类和基环结构复杂性远高于有限群。

  这就需要扩展乔喻那套框架对高维和无限维结构的处理能力。所以田教授,你看能不能帮忙牵个线,咱们双方合作,一起来攻克这个命题。

  如果乔喻能帮助我们构造一个特化于仿射 B型Weyl群的模态空间,使其能够捕捉群作用和双边胞腔的几何特性,也许我们就能完成这个命题。

  而且这次合作也能够对乔喻那套体系做一系列扩展跟补充,也算是合则两利。当然如果乔喻有什么要求,也可以提。我们这边为了促成合作会尽量满足。”

  毫无疑问,张元翎的提议远比伯克利弗兰克教授的提议要有诚意的多。

  起码他们是认真提出了合作计划,而且目标非常清晰。

  而且站在田言真的角度,听到张元翎提出的这个想法还是颇为诧异的,这还真挺需要勇气。

  毕竟八月份的时候张元翎还对乔喻的课题提出了质疑,现在又主动提出要合作。

  不过想了想田言真觉得这招还挺高明的。真传出去说不定还能让这老小子涨一波名声。

  思考片刻后,田言真开口问道:“那如果真用这种方法做出成果了怎么算?”

  显然张元翎已经想好了,开口道:“还能怎么算?共一呗。当然前提是用这种方法解决了问题。

  另外我会把燕北国际研发中心列入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之后,这个项目的剩余经费划拨一半过去给乔喻先用着。”

  田言真笑了笑,问道:“我没记错的话你这个项目是去年申请的吧?这都一年多了,经费还剩多少?”

  张元翎摇了摇头说道:“暂时还没怎么用,还有大概三百多万,主要是参加一些会议跟邀请人来讲座用了一些,毕竟还在前期的理论构建。

  但你也知道,之后做几何模拟,权重函数优化,拓扑性质分析这些都是需要上超算的,这才是花钱的大头,不过暂时我们还没做到这块。”

  田言真点了点头,不得不说这诚意是真已经拉满了。

  “行吧,这事我去跟乔喻说。就照你说的,如果用乔喻的方法出了成果那就共一作。如果你们这边直接做出了成果了,还剩下多少经费会退回来。”

  “那就这么说好了。算我欠你一个人情。等会我让人把计划书跟协议书都做好送过来,你觉得没问题了就拿去给乔喻看看。”

  谈好了正事,张元翎也算是松了口气。整个人也轻松了下来,随口又感慨道:“哎,真是看走眼了。

  乔喻这套数论几何化体系真要能做出来,加上还能统一表示论,以后燕北也是世界数学界的一面旗帜了。

  看来我们也得关注下小里巴巴的数学竞赛了。据说年初你就把乔喻哄到燕北去了,就是看中他那次竞赛的成绩吧?”

  田言真再次笑而不语,这事就让他当个悬案吧。

  ……

  田言真跟张元翎谈项目合作的时候,陈卓阳也被两位教授拉着高谈阔论中。

  跟着乔喻在Ann.Math上露了脸带来的效应无疑让他也成了这次会议的香馍馍。

  其实从昨天开始他也开始挺忙的,尤其是微信上。

  包括院长在内好几位学院领导都给他发了微信表示祝贺。

  也就是他还没加学院唯一一位院士的微信,陈卓阳怀疑院士大佬都会问候一声。

  这时候他也知道津州大学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名单。不过他也懒得凑过去。

  到了今天,论文的效果发酵之后,他也从昨天的小透明开始被更多人关注。

  主要是一个溢出效应。

  想跟乔喻聊的人太多了,一些教授根本凑不过去,也就只能找上陈卓阳多聊聊。

  毕竟作为乔喻这个项目的团队成员之一,哪怕只是验证工作,那也是最了解乔喻这套公理体系的人之一。

  不过说实话,陈卓阳也没飘起来。毕竟他很清楚自己的工作主要在计算这块。

  乔喻负责的那部分才是灵魂所在。既抽象,还吃灵感……

  “其实我觉得乔喻不该这么早把两篇论文发出去的。而是应该先做一些更深入的研究,这么早就把模态公理化体系公布出去。

  毕竟这些核心思想太早进入公开领域,所有人都可以快升级基于乔喻的这套理论进行扩展,万一后期的研究落后了那就可惜的。相当于后续影响力都被抢了。”

  正在发表意见的是津州隔壁南州大学的教授。

  一句话说得陈卓阳感觉有些脸红……

  乔喻的确没打算这么早发布论文的,如果不是因为他的话,完全可以等把更复杂的一些内容做完了之后一起发。

  当然,他其实也没要求乔喻这么早把论文发出来。

  好在没等他说话,旁边另一位南津大学的教授立刻反驳道:“其实早发也就有早发的好,起码建立了优先权。

  而且我觉得这套体系,本来就较为复杂跟抽象,之后肯定要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一起加入,才能扩展。

  而且原始团队肯定是对这套东西最了解的。多些合作伙伴,肯定能快速往前推进,对吧,陈教授?”

  好吧,陈卓阳大概明白了这两人的意思,连忙说道:“梁教授,姜教授,你们跟我说这些没什么用。

  这个课题的确是长期性的,不过你们也知道我真就是个打杂的。真想要加入或者合作的话,得跟乔喻打商量。我是做不了主的。”

  “陈教授太谦虚了,论文都是一作了要还是打杂的,那我们岂不是那么多年都白打杂了?”

  “是啊,要是打个杂都能在顶刊上发一作,我巴不得天天去打杂。要不这样,等会议后帮我们引荐一下?说不定以后真有合作的机会……”

  “行吧,不过先说好,引荐是可以,但我可什么都不能担保。”

  “哈哈……陈教授,只要你肯帮忙就感激不尽了。对了,我听说你在津大好像跟其他人处得不太愉快?有没有兴趣来我们南大?

  你应该跟津大签的3+3合同吧?你可以看一下应该有个提前六十天提交申请就能解约的条款。

  也就是只要你还没接学校或者其他项目的话,解约的话差不多大概下学期就正好能过来了。

首节上一节211/3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