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学霸 第193节

  正想着以后怎么让余永俊跟龚家涛后悔呢,旁边的余伟突然说道:“乔喻,你说我以后搞人工智能怎么样?”

  乔喻看了一脸认真的余伟,问道:“你是说投资人工智能,还是学人工智能啊?投资的话你那四千万也不够啊。

  至于学人工智能,现在大框架都发展得差不多了,难道你以后去调参?”

  余伟不太开心的说道:“谁说只能调参了?我难道不能做新算法开发?”

  乔喻想了想,说道:“这个新算法开发太广泛了,你得先想好做哪个方向吧?我了解的人工智能算法包括自然语言、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

  “大数据!”余伟很快给出了他的选择,显然很有目的性。

  “哦!”

  乔喻想了想,说道:“我觉得不错,不过光靠你的确是难了点。对了,你不是说成年之后你爸会给你一笔钱要投给我吗?

  干脆到时候就开个大数据相关的课题,我帮你做出点成果,你就能接着往下做研究了。到时候你赚钱了,咱们五五开。”

  余伟的脸有点黑:“你给我出主意的时候能不谈钱吗?”

  乔喻一脸冤枉的说道:“余伟同学,我跟你谈钱你应该荣幸才对。你问问那个死胖子,我平时跟他谈过钱吗?”

  “不是,大哥,你说我胖子我就认了,能不能别加个死字?再说你也跟我谈过钱啊!你忘了,当时解一道题五十块呢……”

  余永俊很不给面子的说道。

  乔喻一时语塞,他是真没想到这个死胖子竟然好意思当着余伟的面翻那些黑历史。

  于是当即改口道:“那是以前,你看我来到燕北大学之后还跟这个没钱的死胖子谈过钱吗?

  所以余伟同学,你要尊重且学会利用金钱的力量。比如趁着还有机会赶紧花钱让一位有着光明未来却暂时还没太多钱的未来数学家为你服务一次。

  因为等到了这位大数学家有钱,可能就看不上你那三瓜两枣的了。”

  针对乔喻这个很有诚意的建议,余伟翻了个白眼……

  ……

  等三个人都冲了个澡后,乔喻请三个朋友吃了顿晚饭。

  当然就是在食堂请的。

  只要能用学生卡的地方,乔喻都很大方,反正他每个月的生活费都用不完,甚至还能有结余。

  虽然三个朋友都对他不太尊重,但心情其实还挺不错的。

  毕竟终于能在生活中接触到同龄人了。提前来燕北大学这半年里,他身边认识的不是教授,就是博士。

  最年轻的也都是快奔三的人了,彼此之间代沟太大,除了数学本身其实没什么好聊的。

  不像是跟同龄人在一起,什么都能聊,除了数学。

  余伟吃饭的时候刚说了一句他在暑假提前专门找到了去年英才班的教材深入研究了很多,但还没等乔喻开始发挥,就被龚家涛直接岔开了话题。

  并开始吐槽今年他们班四十二人竟然只有5个女生。

  当然这并不代表乔喻就没得聊了,他顺口便绘声绘色的讲述了自己曾在食堂里被学姐要微信的经历……

  并让荷尔蒙正在疯狂分泌的两个年轻人充满了对未来大学生活的诸多幻想。

  虽然理学院女生不多,但燕北大学可是综合院校,其他院系美女很多啊!

  用龚家涛的话说,乔喻长得这么平平无奇都有学姐要微信,他应该更会被学姐注意到。

  对龚家涛这种逆天的话乔喻只是笑笑,并没有反驳。

  他打算回头跟几位任课教授打声招呼,告诉他们这一届英才班某些同学有多优秀,然后多布置点上难度的作业,期末考试也选那些比较有难度的试卷。

  以此让某些荷尔蒙分泌非常旺盛的家伙,知道为什么很多师兄读到博士都还是单身。

  人嘛,总是要为自己大放厥词付出代价的……

第150章 这不是偏执,是自信

  加州洛杉矶分校,陶轩之正在招待来自麻省跟牛津大学的哈维古斯和詹姆斯梅纳德跟张远堂三位数学家。

  显然三位客人都是学术界大佬。

  尤其是詹姆斯梅纳德,因为其在解析数论领域所做出的贡献,特别是针对素数的研究,刚刚在三年前获得了菲尔兹奖。

  再加上陶轩之也是曾经最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之一,如果不是彼得舒尔茨的话,他现在依然是最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

  所以这次见面规格很高,起码有两位菲尔兹奖得主。

  四人今天聚在一起的原因则是最近哈维古斯和詹姆斯梅纳德近期在预发布网站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狄利克雷多项式大值估计新进展》。

  用陶轩之的评价就是这篇论文在解析数论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并在证明黎曼猜想这条漫长的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最重要的是,陶轩之认为这是几十年来第一次在黎曼猜想问题上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同时还为黎曼猜想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工具跟思路。

  毫无疑问这是极高的评价。哪怕目前这篇论文还在同行审议阶段。于是干脆就把两位作者都请了过来。

  张远堂则是因为他在素数研究方面的成果跟地位。这类数学家小范围内的讨论一直都有。毕竟大家见面还算方便。

  刚刚四个人才经历了三个多小时的头脑风暴,主要是陶轩之跟张远堂提出一些疑问,然后两位作者进行一些解释,甚至是修改。

  比如第7节和第8节的中,63页引用了一个之前并不不存在的方程,引理12.3之前缺失了一个引用,突然出现的某个函数,没有在论文中定义,某个步骤缺少有效的理由……

  好吧,看上去一些问题比较离谱,但用过电脑写论文的就知道,一些小瑕疵是难以避免的。

  只要不是逻辑等级的错误,很多错误是难以避免的。尤其是数论方面的论文,往往需要反复修改,这时候因为论文作者当时的状态,错漏几个公式其实很正常。

  这也是许多论文审稿人会跟发布者反复拉扯的原因,很多时候就是基于这种科学范式的严谨性。

  尤其是数学上,一般指出论文关键步骤存在伪证才算是质疑。指出这种小问题,就属于探讨。

  就好像当初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时编辑部安排了六位审稿人,审稿期间发现了大量问题,好在大多是怀尔斯马上就能澄清的小问题,当然如果不能澄清的话那就是大问题了。

  佩雷尔曼证明庞加莱猜想其实也是一样,刚发布的时候很多问题,有人感觉没说清楚,需要做更细致的证明,这也是后来引起一些争议的原因。

  总之理论数学就是这样,对于天赋要求奇高的原因之一。

  数学允许数学家可以不考虑现实规律,自由去进行各种定义,甚至可以基于任何出发点来构建理论,只要逻辑自洽。

  但同时又对证明过程严谨性要求极高。一点点逻辑上的冲突跟缺失,都可能导致整个理论被推翻。

  ……

  “说到新的工具框架,就得提到乔喻了。对了,大家应该都知道乔喻对吧?”

  聊过了严肃的学术话题之后,张远堂把话题引到了乔喻身上。

  另外三位大佬同时点了点头。

  陶轩之就不用说了,21岁就能在普林斯顿大学拿到博士学位,这其中的含金量但凡对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情况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有多难。

  最关键的是陶轩之的天赋从来都不基于某一个方向。

  他在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和表示论等领域有过诸多顶尖的研究。在十多个数学领域都有大师级的表现。

  31岁拿到菲尔兹奖的时候,已经在各大数学期刊上发表过八十多篇极有分量的论文。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证明了格林-陶定理。这也为针对孪生素数猜想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陶轩之、彼得舒尔茨跟乔喻都是那种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数学天赋那种第一档的天才,自然会有关注。

  “当然,彼得舒尔茨给我发过邮件,专门提到了乔喻,他对这个少年很推崇。我也看过他的论文,怎么说呢……他是我见过思维最缜密的年轻数学家。”

  陶轩之评价了一句。

  听到这个评价,另外两位数学家也点了点头,其实这个点头没什么意义,并不代表认可,更多的是对这个评价的尊重。

  张远堂笑了笑,说道:“不止是严谨,更重要的是他的想法非常天马行空。真的,就好像刚才我说的,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框架。

  如果他能成功的话,不但能整合现有研究数论的工具,更能将数论问题跟几何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最重要的是,我看过他的想法后认为他很有希望能成功。”

  张远堂这番话,立刻让三人的神色变得严肃了许多。

  不管是整合现有研究数论的工具,还是将数论跟几何完全结合,这都可以说是数学界的重大突破。

  尤其是后者。

  毫无疑问,如果乔喻真能成功,这将是菲尔兹奖级的成果。

  自然也引起了三位大佬的兴趣。素数的研究本就是一个数论问题,如果乔喻提出的理论真有用的话,意味着他们的研究将又多了一套全新的理论工具。

  尤其是如果能无障碍的使用几何方法来解决数论问题,本就是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跟关键领域之一。

  毕竟几何是这能为数论提供许多高度抽象且强大的工具。

  “那个……这个理论方便说说吗?”詹姆斯梅纳德慎重的问了句。

  毕竟在整个学术界,向第三人了解他人还没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多少是有些说不过去的。

  不过如果只是一个大概的方向不涉及到证明细节方面的东西倒是无所谓。

  所以张远堂很自然的点了点头。

  乔喻之后的工作他并没有参与进去,细节他也不知道。

  “乔喻提出了一个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具体来说就是把每个自然数都能映射到一个模态空间里。这一过程就叫模态映射。

  他定义了对应常规数的结构。包含了基础数的集合,整数、分数、实数皆包含在内。具备模态数的依赖性跟模态数的自指性,我用等差数列给你们举个例子……”

  就这样,张远堂花费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把乔喻的大概构思讲了一遍。

  一个很笼统的框架。

  听完之后,三位教授同时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没办法,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构思,想要凭借简单的讲解去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内容,还是很难的。

  不过大家都能听懂这其中的意义。

  “等等,这种模态映射我能理解。但既然乔喻的野心那么大,这个框架肯定是跨越多维度模态框架的,这就有一个问题。

  有很多模态映射会是非线性且不可逆的,这意味着经典数论方法反而无法直接在框架内应用,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陶轩之思考片刻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张远堂摊了摊手,答道:“我并不是很了解他处理的细节。我也不好仔细问。不过乔喻是应该有解决办法的。

  我记得他简单解释过,他构建了一个超模态算子矩阵,跟传统的矩阵不同,矩阵中的元素不仅是数组或者线性算子。

  而是一个由多重映射和自指关系构成的模态算子。所以每个算子矩阵具有双重维度,普通维度和模态维度。

  其中模态维度就可以用于表示矩阵在不同模态空间中的映射。哪怕这种映射是非线性且不可逆的。”

  张远堂的回答并不是那么详细,他知道乔喻构建了一个这样的矩阵,但他的确不知道更详细的东西。

  那天乔喻拿出了他的这个构思,大家简单讨论之后,第二天他就从华夏回离开了,回到了西半球。

  并不是不想多留两天,主要是燕北大学那边也没要多留他,他自然也不好意思一直留在那里。

  其实田言真跟他谈过一次,可以回燕北大学任教,或者在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取得一个职位,只是张远堂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这个想法……很大胆,似乎也的确有效。数论跟几何整体性的统合……甚至可能不止是数论与几何,当然我是指他真能够成功的话。”

  詹姆斯梅纳德仔细思考半晌后,开口说道。

  情绪很复杂,正如之前说的那样,如果乔喻成功的话,这毫无疑问又是个菲尔兹奖成果。

  这些有天赋的家伙们就是总能如此的不讲道理。

首节上一节193/3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