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演反派太吓人,网友联名求封杀 第273节

  “正当大家喝得很嗨时,高洋冷不丁从怀里拽出薛贵嫔的人头丢到桌上,抱着人头放声狂哭.面对这惊魂一幕,在座的都被吓得毛骨悚然、魂不附体。”

  “高洋却越哭越来劲,让人把薛贵嫔的身体拖上来,亲自动手,把腿骨制成了琵琶,边弹边唱:“咖呦!佳人难再.”唱了半天后,又把薛贵贵嫔的身体“零件”一一装进棺材里出殡,高洋披头散发地跟在送葬队伍里,一路号哭不停!”

  “他妈这人不是变态嘛!”

  “可说呢!”

  “你这么一说,沈浪演这玩意儿,我看行!对了,这么懂历史,那嘉靖皇帝也这么变态吗?”

  “嘉靖呐,咳咳,这是个明朝的皇帝!”

  “我知道,我问你他变态不变态!”

  “海瑞就是他那个时代的!”

  “我知道,这电视剧还有个名字就叫《嘉靖与海瑞》,我问的是嘉靖变不变态?”

  “喂,我早就跟你说过了,咱俩的事情咱俩解决,你从哪找个小坏人儿掺和进来了?”(这段话有人知道是谁说的吗?)

  “唉兄弟,我问你问题……”

  “哦,我跟老婆离婚,你的问题稍稍哈,谢谢!”

第343章 《大明》遭遇滑铁卢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观众们对这部戏的期待很高,自然剧组的成员期待更高。

  这部戏可以说是编剧刘和平的心血之作,历史三年才打磨完成,参考的书籍不计其数。

  导演这边呢,张力为了《大明》这部戏,不要沦为粗制滥造,力求在服化道上面精益求精。

  各种明代装束都重新定制,各种当时的礼仪都找专家进组备询。

  整部戏里或许还会有错漏,但相比阴阳头的大清戏,明朝官员穿宋朝官员服饰的港台剧。

  可以说《大明》已经做到精益求精了。

  演员们呢?

  那更不用说了,大家都是抱着,拍出艺术价值高的电视剧的心情进组,成日里就是研究剧本,什么外事活动都没有。

  如今作品即将面世,他们也想看看自己辛勤劳动的结果,能不能得到正向的反馈。

  第二天晚8:30,《大明王朝1566》正式登陆芒果卫视黄金档。

  第一天,无数观众准点打开电视机,准备先睹为快。

  紫禁城午门

  随着黑底上出现五个白字,《大明王朝1566》正式拉开帷幕。

  巍峨的宫殿前,广场上站着两派手持庭杖的红帽东厂太监。

  一个官员打扮的人,披头散发,歪着头看向阴沉的天空。

  看到这一幕的观众们十分精细。

  “乖乖,这部戏的服饰看起来很真实啊!”

  “是啊,发型、胡须什么的确实有点古代人的意思了!”

  “细节做得挺好,你看那个官员脚上的靴子,薄底官靴好像是!”

  ……

  一开场,服化道就让所有人都体会到了剧组的用心。

  故事正是从这个披头散发的官员开始的。

  此人名叫周云逸,是大明朝钦天监监正。

  其人因为谏言“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而遭廷杖,被东厂提刑太监冯保打死在午门之外。

  没多久,沈浪饰演的嘉靖出场了。

  他的出面其实是为了平息朝廷裕王党和严党之间的矛盾。

  由于宫中开支过度和严嵩党羽诸多官员的贪墨,造成了巨大的国库亏空。

  徐阶和张居正等裕王党,利用这次事件,针对严嵩之子严世蕃,发起了猛烈的抨击。

  当沈浪出场时,顿时引来观众们的惊呼一片。

  原来,他们还从没看过沈浪的这种扮相。

  神色威严、举手投足间穿着道袍,披散头发的的嘉靖给大家的视觉冲击太大了。

  说实话,很多人在脑海中对皇帝的死板印象就是天天带着冠冕,身着黄灿灿的龙袍,见到谁都吹胡子瞪眼睛的。

  而沈浪的扮相彻底颠覆了大家对皇帝的印象。

  “这哪里是皇帝,这明明就是方外之人嘛!”

  “前面介绍,说嘉靖皇帝修道,那他见大臣的时候也穿这么随意的吗?不懂,家里谁懂?谁来给解释一下!”

  “这司礼监是干嘛的?为什么司礼监的几个太监还能穿得跟内阁的大臣一样?都是大红袍呢?”

  两集看完,大家除了对戚继光、张居正之类的名字听过一些,但更多的是满脸懵逼。

  比如“改稻为桑”,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别的电视剧里,历史人物都是些耳熟能详的,比如就拿明朝来说吧,拍摄明朝题材的电视剧里,最多的就是朱元璋那个时代。

  大家听到徐达、常遇春、刘伯温,那谁都能说上两句。

  可现在呢?

  什么高拱,什么杨金水,什么郑昌、何茂才,这都是什么人呐?

  稍稍懂点明史的,可能还知道徐阶、高拱、胡宗宪、谭伦,若是平日里对明史没有了解的,甚至连这些人是谁?他们在历史上的人设是什么样都不清楚。

  第一天播放,因为沈浪和剧组里很多老戏骨的缘故,大家还在观望,期待下面会越看越明白。

  可是到了第二天,故事的剧情还是纠缠在浙江大灾和改稻为桑的事情上。

  观众们看到这渐渐失去了耐心。

  “这拍的都是些什么啊?开头就是一群太监噼里啪啦用算盘,之后就是各种又是稻,又是桑的,一点意思都没有!”

  “也不打仗,戚继光呢?打倭寇啊!”

  “沈浪演的嘉靖也是搞笑,神神叨叨的,说的话云山雾罩,根本搞不懂!”

  逐渐,网上的媒体也出现了一些批评之声。

  “好的剧本,是要在史实和观众喜闻乐见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大明》这部戏,可以看出,整个剧组都很努力地想把电视剧拍好,但很可惜,他们没有抓住平衡点。”

  “观众们对时代、人物、事件全都不清晰,你在一片迷雾上展开故事,这就是剧组曲高和寡的原因!”

  《大明》剧组是有群的,这些天,大家陆陆续续把自己看到的反馈发到群里。

  沈浪在看到张志坚转发的这篇文章后,觉得这个记者的文章一针见血。

  这几天,他也问了身边的几个熟人,大家虽然没有说得太过直白,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大家不能代入到戏里,感动身受剧集想要表达的紧张感。

  大明王朝因为党争、因为贪腐、因为皇帝造成的民不聊生,大家压根都不知道。

  比如王沛沛这种留学的高知,她对嘉靖是谁都不了解,更不会知道,这位一心修玄,二十多年不上朝了。

  而且也不会有人知道《大明王朝1566》中的“1566”到底这一年发生了什么。

  这叫大家怎么投入到电视剧里?

  一下子整个剧组和芒果卫视都懵了。

  大家一开始拍这部戏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拍一部有历史深度,有现实意义的好的历史剧。

  可是用力过猛,题材过偏,导致观众们的观看热情断崖式的下跌。

  尤其是播放到第四天,芒果卫视的收视率掉到了0.11%,这还是在沈浪的号召力下,第一天拉动的观影热情下产生的数据。

  芒果卫视的一腔热血,突然被一盆冷水浇灭。

  又因为这时有一部校园青春剧上播,台里直接决定,将《大明王朝1566》从黄金档调整到晚上10.30播出。

  听到这个消息后,整个剧组全都EMO了。

  那种感觉找个形容类比一下,就好像你觉得自家儿子期末考试能考双一百。

  但考完后老师却打电话劈头盖脸把一顿骂,告诉你,你儿子在学校打架泡妞就算了,期末考试双零蛋。

  沈浪腆着脸问老驴道:“咳咳,驴啊,我问一下,0.11%的收视率,能不能完成任务?”

  “你说呢?”老驴反问。

  “我说能!”

  “你说错了!”

第344章 淦,你还真扣我颜值?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想要完成任务,那就必须让《大明》这部戏大火。

  可是因为明朝这段历史并不为人所知,所以这部戏很难让观众代入其中。

  这似乎一下子成为一个死结,怎么都解不开的那种。

  沈浪抓破头皮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建议张健军加强宣发力度,还配合着剧组走了几个大城市为这部戏做宣传。

  但是眼看着这部戏的收看人数越来越少。

  最后张健军更是打电话来告知沈浪,因为观看这部戏的人太少,所以台里决定暂时冻结这部戏的播放,换成一部偶像剧在10.30这个时段播出。

  《大明》播放的时候,大家的关注度都不在这上面。

  但《大明》停播后,这部戏的热度却又短暂地火了一把。

  不过,这个“火”对沈浪来说,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复出拍戏的沈浪终于遭遇到了演艺生涯的滑铁卢!《大明》的停播,是不是沈浪气数已尽?”

  “人生不可能一直成功,《大明》的教训告诉这个世上的所有人,就算是沈浪,也有失败的一天,关键是人们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在失败的泥沼里挣脱,重新上路!”

  “沈浪向来以擅长挑选剧本著称,可是这一次他却走了眼,《大明》这部戏失败就失败在,一群导演演员,不能清晰定位自己,误把自己当成艺术家了!”

  “曲高和寡?还是脱离观众?这样的电视剧,停播是否为必然?”

  原来剧组的微信群每天大家都会分享最新动态。

  可就在芒果冻结《大明》后,聊天室没有一个人说话。

  当沈浪给张力和刘和平打过去电话,询问最近情况时发现。

  刘和平已经把自己关在书房十多天不肯出来。

首节上一节273/3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