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第44节

  锡酒葫芦中间有一个用包浆的红绳系着的铜钱,铜钱也已经包浆了,上面有一层淡淡的泛金锈,搭眼时根本看不清上面的文字。

  “大大爷,我这里还真有个事。”于大为随后将村村通电的事情跟于全交代了一下,又把分批次接电的事儿也说了。

  于全听完后,眼眸低垂思索半天,最后点点头:“放心吧,这种联系人的活计,老家伙我还是能帮你分担一下的。明天晚上你来我家一趟。”

  “好的,大大爷,您费心了。”于大为开心一笑,要是没有于全大大爷,他甚至都在犹豫要不要帮他们村子争取一下。

  倒也不是他自私,而是人微言轻,如今屯子里的人知道他有钱了,可别的屯子的人连他是谁都够呛能知道,更别提他从来没见过的村长了。

  有大大爷帮忙疏通关系,他们提前通电的这事儿,感觉很靠谱!

  “呵呵,终归是老了,还是年轻好,能吃能咬,能打能扛。”于全有些感慨的摘下锡酒葫芦,打开小瓶塞轻轻喝了一口,咂了咂嘴:“岁月催人老,半点不由人呐!走了。”

  于大为望着大大爷离开的背影,心里也有些感叹。

  还得是老于家人,关键时刻能站出来给自己撑场子,要不然白玉观音的事情决不能善了。

  如此想着,能帮一下于家屯的本家人提前通个电,倒也是件不错的事。

  顺手为之,又不沾因果。

  如今的事情便是寻找一台轮挖了,轮挖也叫做轮式挖掘机,这东西南方很多,东北很少,更何况是一个镇子里。不过还好,于大为记得之前在租赁市场看见过一台报废了的轮挖。

  忽然想起自己之前跟斧子说过的话,好像自己说过,那破东西白给自己都不要,现在是妥妥的打脸了。

  不仅要,而且他明天早晨就得去租赁市场看看,正好瞧瞧段大哥,中午的时候,找梁老板和段大哥蹭个饭,完美!

  于大为觉得一切都很顺利,扭头迈着愉快的步子回了家。

  院子里的四条长大了的小狗仔,早就不知道去哪玩去了,独留大白一个人在院子里的狗窝趴着。

  见到于大为回来了飞快跑到于大为身边,在他裤腿子上蹭啊蹭,然后又伸出舌头朝于大为的手背上舔啊舔。

  “行了,在院子里别乱跑,好几十只鸡鸭鹅呢,帮我看好了。”于大为伸手摸摸大白的狗头。

  “汪汪!”大白十分通人性的叫唤两声,然后钻到狗窝里,目光盯着鸡架鸭架前面的家禽,从之前的懒散,变得锐利了几分。

  于大为咧嘴笑笑,好狗啊!也不知道她生的这四个狗崽子里,有没有极通人性的。

  现在来看都有点傻不拉唧的,还有一只是反骨仔。

  他走进屋,看到韩静凡正坐在炕上弄针线活,二燕抱着孩子悠悠抱抱哄着睡觉,白玉观音被一块红布包裹,安静的在炕上沐浴着窗户折射进来的阳光。

  “你呀你,终归是回家了。”于大为双脚踩在地,上半身趴在炕上,双手抱起白玉观音,将它放在了西边的红木柜子顶端。

  “大哥,你咋那有钱啦,一万两万的说拿就拿。”二燕好奇的看向于大为,说话不敢发出太大声,用嗓子里的气流震动声带问出的这句话。

  于大为凑过来同样悄悄回复:“还不行你大哥否极泰来啦?”

  二燕笑容灿烂:“对了,听说那是咱家的?”

  对面炕梢坐着的韩静凡,也放下了针线,她知道白玉观音应该跟爹有关系,她也是想通了这一关节,才会把家里所有的家底儿全拿出来了,一股脑都给了于大为。

  公公对她是极好的,自己能解开重新看书的心结,是因为于大为,而能有书看则是因为她公公。

  两个人更像是先生与弟子,很多书本上的道理结合现实之后的疑惑,都是于老蔫用大半辈子的亲身经历对韩静凡讲述出来让她彻底明白的。

  能帮公公一把,也是韩静凡觉得很开心的事情。

  此刻的韩静凡只是在好奇,白玉观音跟老于家到底是什么关系。

  于大为坐在了炕上,轻声细语的讲述:“我就跟你们讲讲这白玉观音跟咱们家的一些故事吧。说起来这件事还跟我小时候有关系……”

第81章 弄点小东北菜

  于老蔫坐在家里一直没敢出屋,就那么靠在炕上的窗户下,望着外面的当街(gai)行人。

  大儿子去老王家的事情,他也听说了。

  可他没选择过去帮忙,他知道大傻儿子的性格,虽然以前不通人情世故,可比谁都孝顺。

  按照他的想法,以大儿子如今的家底儿,绝对不会让王二狗子动心,更何况还有个虎视眈眈的古董贩子。

  他不去,儿子至少能带着家底儿全身而退!

  他要是去了,说不得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执念,哪怕是倾家荡产也要把白玉观音带回来!

  到时候,就是两个家庭的毁灭。

  他绝不能允许这种事儿发生,所以他把自己锁在屋子里,强行让自己去接受白玉观音被古董贩子带走的结果。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于老蔫的心里一直在经受着煎熬,直到一辆桑塔纳从眼前当街开过。

  他浑身无力地堆缩在窗台旁,双拳下意识紧握,默默地低下了头咬着牙:“妈,原谅儿子,是儿子不孝……”

  整间屋子里只有他一个人,也不知过了多久,屋子从刚开始的寂静,到后来的想起的轻微抽泣声。

  “爸!你看我给你带啥回来啦!”于大为把门拉开,身后跟着二燕和韩静凡俩人,弹簧勾动着大门“砰”的一下合上。

  “啥呀?”于老蔫听见外屋门的动静儿,急忙擦了擦眼睛,抬起头就看见大儿子怀里抱着个红布包裹。

  “好东西!”于大为打开红布包裹,千手合一的白玉观音神情悲悯的坐在莲花台上,每一只手臂都刻画的栩栩如生,手中的法器更是清晰可辨。

  莲台左右靠后一点,各站着一位金童玉女,金童双手合十穿着肚兜,肚兜上清晰雕刻着一个“福”字。右边玉女身穿绫罗锦缎,手捧如意宝珠晶莹剔透。

  “这,这是!”于老蔫瞪大了眼睛,大悲大喜之间,让他心脏狂跳,他不可置信地伸出手,轻轻地摸了下莲花底座。

  于老蔫抬起头震惊的看着于大为:“你买下来了?”

  “嗯呐!”于大为呵呵笑着,随后从媳妇儿手里抱起大儿子,“看看,白玉观音买回来了,沐雨乐得,咯咯咯咯……”

  于大为伸出食指,点在小沐雨的咯吱窝处,小家伙没有痒痒肉,可也是“咯咯咯”直乐。

  “我把它放里屋去。”于老蔫穿鞋下地,默默地抱起白玉观音进了西屋,然后把门关上了,门后面的白色秀红花的帘子随风动了动。

  三个人都默契的没有打扰老爷子,别看二燕小,从小古灵精怪的她,进门第一眼就看见老爸哭过了。

  “咱妈去哪了?”于大为看着外面,好像一上午都没见到人。

  今天上午这么热闹,老妈不应该不在呀。

  “早晨跟隔壁的二姐去供销社了,说要买几个鞋底子,给你跟爸做几双布鞋,还有我和嫂子的呢。”二燕爬到炕上从圆形簸箕里拿出厚厚一摞鞋样子,黑面的多一些,花面的少一些。

  “哦。”于大为点点头。

  隔壁那一家也姓于,是同属老于家四支分脉的其中一个,家里面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大姑娘比小芳还小上五六岁呢。

  印象里,他家小不点长大结婚以后,老婆跑了,留下了个嗷嗷待哺的小女婴。

  那时候,屯子里的农村已经很少有年轻人了,估摸着没有哪个女孩甘愿在农村守一辈子吧,谁知道呢。

  转眼到了中午,于大为帮着韩静凡摘菜做饭,锅里面闷的是二米饭,是大米跟小米混在一起的,直接放在大铁锅里,放水,有条件的再放一些红色带白点儿的芸豆。

  然后铁锅里面架上个盖帘子,或者弯弯曲曲的饭叉子,总之能跟米饭和水有一段距离,在上面放一些之前剩下的剩菜剩饭。

  韩静凡觉得今天也算是个好日子,便又在盖帘子上放了一盘子鸡蛋,鸡蛋一共八颗,没有搅拌,只是开壳放在盘子里,上面撒点咸盐,葱花,边上滴上几滴酱油即可。

  于大为从院子里摘了一些小柿子,东北园子里的西红柿都是那种灯笼柿子,形状就好像电灯泡差不多,还有一些像西瓜皮似的柿子,远远地,红色的外表皮还有些绿色的细状斑点。

  “好吃。”于大为摘下一颗柿子也不洗,直接扔进嘴里,伴着空气入口,柿子的清香味充斥着整个口腔。

  园子里的旱黄瓜也他也摘了一些,等会自己来个拍黄瓜,韭菜也割了一些,茄子如今还很小,估摸着得七八月份能彻底成熟。

  如今园子里的菜能吃的不多,大多都是七八月份成熟了,才能改善一下伙食。

  如今平常人家能吃的,顶多就是土豆子,土豆子,还是土豆子……

  所以基本上每个人家的里屋的脚底下,都弄了一个土豆窖。

  土豆窖不大,五平米左右,举高一米五到两米之间,每到收秋的时候,地里的和园子里的土豆子加在一起,能堆满整整一土豆窖。

  为什么东北人老一辈都有囤菜的习惯,便是因为东北某个时期的菜品单一,家里孩子还多,不多囤点,真容易饿死。

  于大为小时候又不是没有出现过,韩静凡那个出生了之后饿死的小老弟不就是么。

  韭菜炒土豆丝,凉拌黄瓜,卧鸡蛋,小鸡炖蘑菇(剩菜),花生米,蘸酱菜……

  蘸酱菜里的大酱,是于大为的老妈今年新下的酱,二月份做的酱块子,发酵到四月份,开始在酱缸里下酱,然后每天用酱耙子打酱,主打一个搅拌加陪伴!

  每天一二百下,然后坚持到六月份就可以吃了。

  传言,东北大酱缸下酱的时候,自己家的酱不能让别人看,尤其是双身子的人,于大为也不知道这是个啥规矩。

  老妈下的酱是一绝!于大为每次来后院,夏天的时候,必须得吃蘸酱菜。

  切点水果萝卜,弄点园子里的小葱儿,小辣椒儿,香菜,再来点小白菜叶,呵呵呵……呲溜,于大为吞了吞口水。

  不着急,大概再有一个月也就都能吃上了。

  如今蘸酱菜里就只有小葱和毛葱先对付着吧。

  饭菜差不多都弄完了,于大为的老妈张云芹,拎着两个小包裹也回来了。

  她刚进村就被一群平日里一起聊天的妇女们围住了,追着问于大为的事儿。

  也是通过聊天她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大傻儿子这么有钱了!还把老于家的白玉观音给买回来了。

  一瞬间,张云芹就明白了为什么这两天老伴儿精神状态不好了。

  可面对那些个妇女们的询问于大为的事,尤其是一个个眼红地盯着自己,她也不知道是咋回事。

  这爷俩偶尔聊天都是去外面,有啥事也不当面说,她一个妇道人家能知道个啥。

  便是随便找了个理由搪塞了过去,废话文学在这位的手里,玩的也不差。

  打发了一群八卦妇女,这才快步回家,一进门便质问起于大为。

  生气是有的,但更多的是开心。

  她知道,白玉观音被他大儿子,硬是从古董贩子的手里抢回来了。

  她既欣慰又心疼,你说好不容易有俩钱儿,结果这一下子估计又啥都不剩了。

  张云芹对于大为一阵数落,最后还是心疼得给于大为又炒了两个菜。

  饭菜上桌,于大为,二燕,韩静凡目光齐齐看向老妈,意思很明显,“这个时候还得您老去叫他。”

  张云芹对几个人翻了个白眼,放下筷子,下了炕,走到里屋门前敲了两下:“吃饭啦。”

  “知道。”里屋传来了低沉的声音。

  等到于老蔫从里屋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瓶珍藏的剑南春,两个透明的酒盅。他眼圈通红,满脸褶子却遮不住那张笑脸:“今天高兴,咱爷俩少喝点,下午我买点纸,给你奶去上个坟。”

  “好啊。”于大为在炕上接过白酒与酒盅,“我跟你一起呗?”

  “好!”于老蔫伸手拍拍于大为的肩膀,眼里满是欣慰。

  曾经那个最让他操心,最不省心的大儿子,没想到有一天也能独当一面,甚至能帮住他爹做到他爹都做不到的事。

  长大了啊,是真的长大了啊……

  他竟然有一种身上的担子轻了很多很多的感觉!

  于老蔫在两个酒盅里倒上白酒:“来吧,碰一个吧。”

  于大为拿起酒盅微微一笑,酒盅低老爷子的一点,轻轻碰了一下。他是知道的,老爷子能拿出酒盅正儿八经的喝酒,就代表着家里有大好事。

  “叮!”杯子相碰。

  于老蔫竟然有一瞬间的恍惚,仿佛一面无形的旗帜,此时此刻传递到了大儿子的手里。

  他急忙仰头喝下杯中酒,缓了一会才慢慢低头,笑看着于大为:“有心了。”

首节上一节44/1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