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第26节

  其实如果全都拼尽全力去弄的话,完全能够按照工期做完。

  只是这群人还不知道,等后面八局领导们主动给两个包工头施压,让他们再弄些设备的时候,他们钱也会变向地往下降。

  其实是一个道理,后期八局领导们发现这个问题,合同肯定会改,按照一天多少车,活着多少斗计量,达不到标准的一个档,达到标准的一个档,超过标准的又是一个档。

  到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后期重新签的合同,怎么比都不如刚开始的合同香。

  唯一没变更的合同,只有第三标段,第七标段,和第九标段,毕竟这三处才是八局的亲儿子。

  于大为为什么没让姚金斧跟别人学,反而是每天让他别偷工减料,之前二舅就偷偷跟他提过一嘴。

  说按照这种大家都磨洋工的趋势,很可能会出问题,让于大为别跟他们学,好好把每天的活干好,别耽误九标段的进度。

  侯万强下面的人,也全都被他叮嘱了一遍,一个也别给我拖后腿!必须认认真真干活!

  当然也有表面听他的设备老板,背后偷偷按照自己的想法弄的,后面自己承担后果就行了。

  侯万强又不是什么天大的善人,没工夫理会这群傻逼。

  下午,第一笔钱到账,一共一万五。

  于大为去银行,拿出斧子的存折,让柜台往斧子的存折里打了两千块钱,又取出来一些钱。

  出门后,转身又去了一趟梁老板的配件店,如今梁老板等自己等得可是望眼欲穿。

  于大为当然得让梁老板看到回头钱,但第一笔钱还有很多地方要用,配件一共花了三万来块,不能全给,只是拿出了五千块钱。

  可梁老板看到这笔钱的时候,还是开心得像个孩子,非要晚上的时候请于大为撮一顿。

  于大为答应下来,之后便去了集市。

  今天芦河镇赶大集,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市集里什么都有,卖衣服裤子的,鞋的,还有吃的,烤串,烤肠,毛巾,洗脸盆各种生活用品,花椒大料,散装的十三香等等,什么都有。

  四轮车停在远处,刚一走进集市,一股焦香的烤肠味道就扑面而来,还有炸鸡排的味道。

  于大为吞了吞口水,小时候没有尝过这个味道。

  集市上的烤肠,五毛钱一根,鸡排也是五毛,跟未来的那种大鸡排,鸡骨架都不一样。

  外面是类似粉面子一样,里面是一小块骨架子带肉,再配上小摊儿老板的秘制辣酱,于大为光想想一会自己能狠狠咬上一口,就别提多(dei)了。

  有钱了,于大为再也不用抠抠搜搜的了,正好中午没吃饭,直奔各种小摊位走去。

  烤肠,小鸡排,毛蛋,罐头他都一样买了一些。

  于大为还碰见卖冰水的,有白色袋装的,上面印着绿色的厂家标注,有黄色长条袋装的,里面冰水虽然颜色不同,但大体味道都没差。

  于大为一口气白冰水买了20袋,黄冰水买了30袋。自己其实还是爱喝黄色的多一点点。

  冰水一毛钱两袋,他于大为差这点钱么!买买买!主打的就是一个“壕”无人性。

  这些小吃摊旁边此时围满了七八岁大的小孩子,尤其是烧烤摊和鸡排摊,孩子们就算买不起,也都站在旁边,疯狂的吮吸着油锅里飘出来的香味儿。

  而当他们看到于大为一口气买了那么多烤肠,鸡排,还有他们最爱喝的冰水,恨不得眼睛贴在他手上。

  无数双眼睛盯着于大为这边,差点没把他给吃了。

  于大为扬着脑袋,拎起东西,自豪的笑了笑,在众位孩子羡慕到疯狂的眼神中潇洒离开。

第45章 给家里买好多东西

  所有人孩子这一刻简直都快嫉妒死了,有些孩子忍不住用眼睛寻找妈妈的身影,可一看到自家老妈在为一毛两毛钱,拼命跟商贩老板们讲价,顿时又不忍开口。

  最终,很多孩子失落的低下头,又将目光看向好吃的,鼻子里闻着香味儿,幻想着自己长大了有钱了,也能买得起这些好吃的。

  刚才还很伤心的情绪,瞬间就被这一股脑的喜悦冲没了。

  总有一天,总有一天会把整个摊位上的所有好吃的,全都买回家。

  于大为只是吃了一些,剩下的其实主要还是带回去给那几个妹子们尝尝,当然还有自家媳妇儿。

  除了一些小吃,于大为还给家里人一人买了一套新衣服,新鞋子。老爷子的,和老妈的都没落下。

  上辈子他是个心大的,爸妈还在的时候,他就没往这方面想过。

  倒是他那几个妹妹,每年回屯子,都会给爸妈买穿的,不仅如此,还总是把自家大儿子的衣服带出来。

  这样的妹妹们,于大为是感激的。

  最后,于大为给自己家里面买了一双新筷子,鸡翅木的,之前的筷子都已经变形了,又买了两个盖帘子,做饭用的勺子,铲子,杂七杂八买了一大堆。

  集市有卖布兜子的,于大为豪气地买了俩,将之前买的东西全都放进了布兜子里,塞进了四轮车两边的窄空处。

  做好隐蔽工作以后,于大为先去了一趟镇中学,给老妹儿于芳送去点零食和集市上买的好吃的。

  当于芳来到大门口看见大哥给自己带了这么多好吃,肉嘟嘟的小脸写满了超级开心,最后更是哼着小曲,拎着两个不大不小的塑料袋回到了宿舍里。

  走之前还不忘悄悄跟于大为说,“班级里同学要是看见了,都会抢着吃的,放宿舍里也就六个人吃,自己还能多吃一些。”

  于大为闻言忽然有些心疼,虽然老爷子家日子跟屯子里其他人比,日子过得还行。可要是真的跟镇里的孩子们,还是差了不少。

  再想想自己这些天忙来忙去的,也没来看过小妹一次,心中不免有些愧疚。他当即答应下来,以后每次来镇上,都会给她带好吃的。

  于芳听到大哥每次来镇上都要买好吃的,顿时开心地原地跳起来。

  可又一想到自家大哥刚生了大侄儿,他家日子过得也不富裕,想想又懂事的拒绝了。

  不过于芳依旧很开心,毕竟那个从小到大都不长心的大哥,今天竟然主动来学校看自己了。

  这简直比过年放双响子还开心!

  于大为望着于芳哼着歌的背影,脑海中想到了上辈子,自家妹妹为了让大儿子有份稳定工作,不知道费了多少心。

  帮着大儿子找工作,为大儿子娶媳妇,置办婚礼,好说歹说,才把人家985大学的姑娘给忽悠到大专儿子的手里。

  光想想,就知道老妹儿没少为她这个大侄子操心。

  “唉,不急,上辈子欠下来的,这辈子当哥哥的,都十倍百倍的还给你们。”于大为笑了笑,坐上四轮车往于家屯的方向开去。

  到了家,全家人看到于大为大包小包的买了一大堆东西,都惊讶得不行。

  二燕之比老妹小芳大一岁,一看到好吃的,顿时其它的都不顾了,开心的喊着“谢谢大哥”,然后就开始吃吃喝喝起来。

  于凤也很开心,她这两天就要去呼市了,老姑那边已经有信儿了,让她这几天就过去。

  如今有了一套新衣服,去的时候也能给人家留个好印象,她感激地看着大哥,人生第一次觉得,家里有个哥哥真好。

  不过老妈张云芹,一看见大儿子买了这些东西,就忍不住训斥起来,不是别的,是心疼钱。

  嘴上不停地说,“多攒点钱,把前院的房子好好盖一个砖瓦房不好吗,还有这儿子刚出生,你不得给孩子省省,以后吃奶粉,上学,哪个不需要花钱……”

  老妈开启了唠叨模式,站在旁边的于老蔫都拿她没辙,坐在炕沿边上看着低着头一脸憨笑的于大为,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其实当他知道大为找到了修路的活以后,他就猜到了,大儿子以后的日子,他这个当爹的真的就不用再操心了。

  赚到钱是必然的事情。

  想当年自己养车的时候,前期很困难,后期所有饥荒(外债)一平,剩下的十多年都是顺风顺水。

  于老蔫只是没想到,这孩子会这么快就能见到回头钱。

  想想当初在仓子里,这小子跟自己说想养台挖掘机,他差点没一巴掌抡过去。

  修了这么多年的车,挖掘机的价格他又不是不知道,屯子里哪个能养得起这玩意。

  可没想到这小子真走了狗屎运,铁都不如的价格收了个老破车,硬是让他花大力气干起了活。

  于老蔫很满意,他起身就要往出走,不能再待了,他怕在屋里再想想,会哭。

  “爸,别走啊,我还给你买了一套衣服呢,还有一套工装,平时干活修车啥的穿。”于大为刚逃离老妈梵音魔爪,急忙朝老爹说话。

  “放那吧。还有,在屯子里给我好好管住自己的嘴,别跟以前似的,赚了点钱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于老蔫冷冷的看了自己大儿子一眼,然后便急匆匆出去了。

  韩静凡坐在炕头的窗台下,怀里抱着大儿子,听着老爷子的话,抬头又看着老爷子匆匆出去,她低下头会心一笑,继续逗弄着自家的大宝:“大宝,你爹爹现在可出息了,终于知道干活养家了。”

  “媳妇儿,瞧你说的,你老公我一直很有上进心的好吧?”于大为当场要给自己洗白,眼睛时不时地瞟向大凤,和二燕。

  二燕正用勺子蒯罐头,收到大哥的信号以后,小嘴鼓鼓囊囊的说:“没错!大哥一直很有上进心,不是躺炕上想着怎么赚大钱,就是天天不回家去别人家里讨论怎么赚大钱,总之,一直都在赚大钱的路上。”

  于大为满脸黑线,这二妹不靠谱啊。

  大凤,靠你了!

  于凤也感受到了大哥的目光,抱着新衣服的她,也严肃认真的点起头:“大哥还是很有上进心的,也愿意给村里的人帮忙,家里的活再忙他都先放下,反而是帮着别人家的小媳妇儿提水,干农活,有空的时候就去和别人搓麻将、打牌九,想着运气好一点,就能一本万利,真是个十足的小机灵鬼儿。”

  “扑哧!”韩静凡一个没忍住笑出声。

  于大为伸手捂脸,苦笑着摇摇头:“你们两个可真是我的好妹妹。”

  “哈哈哈。”×2。

  两个妹妹像是赢了一样,伸手互相击掌。

第46章 修缮房子与盖狗窝

  这几天是农忙的时候,家家户户在田地里,打垄,撒子儿,种地。

  于大为家和老爷子家的地加在一起,目前能有六十亩,其中十八亩是于大为他们一家三口的。

  其中六亩地划了给大儿子于沐雨,这种事情现在去村委会就能办,很轻松。

  不过后面再有孩子出生想划地,可就完全不可能了。

  于大为粗略的算了一下第一笔收入目前还剩下的余额,除了开工资,还钱,买东西,他手头上还剩下六千多块钱。

  如今农忙,想找几个人帮自己修缮一下房子,估计费用不会低,但相对来说对于现在的于大为还不算什么。

  至于修缮房子的木头,黄泥,少量的砖块,这些加在一起,粗略算来能有个一两千就差不多了。

  整个房子弄下来,三四千块钱绝对是够了。

  如今一块砖市场上是八分钱,次一点的五六分钱,想用这点钱盖个砖瓦房不太现实。

  只能后面再攒攒,先弄个泥砖混合的房子凑合一下。

  等明年盖一个三间大瓦房,对于大为来说绝对绰绰有余。

  说干就干。

  于大为叫来一些屯子里的人,一边上午帮老爷子种地,一边下午开始拆西屋快要塌了的房子。

  屯子里听说于大为要修房子,都以为是于老蔫得了个孙子,开心得不行,打算帮于大为出钱盖房子。

  毕竟于老蔫可是屯中首富,就算是这些年不显山不露水,那家底也不是一般的厚实。

  买回来的砖块用来打地基,外面抹上泥,再往上全都是用四方的木模具弄成的四方形泥砖,脱模子的泥砖,放在院子里的阳光下,等到晒干了,就可以垒起来了。

  屋子的举高跟厨房外屋弄的一样高,然后上大梁。

  屋子里面的火炕也让于大为给扒了,重新找人弄了个火炕,S型的火洞,烧起来除了废柴火其他的都好。

  随后他又买了一个崭新的炕席,是他带着媳妇儿去供销社挑的,紫色花纹的炕席。

  媳妇说好看,那就是好看的。反正于大为看了没啥感觉。

  从供销社回来的时候,还买了一块大镜子,准备挂在靠着东边炕沿的那堵墙上。

  厨房北面当初一直住的火炕也被于大为拆了,没必要留着了,以后又不住。

  西屋的窗户也换上了左右双开的,角落里还有两个小钩子,夏天开窗户的时候,直接勾上,风一吹窗户也没办法合上。

首节上一节26/1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