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87节

  ……

  祁同伟去了趟县里,对高义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义哥,我打算把玻璃杯厂迁到县里的工业园区,这事你得支持我。”

  高义知道他为了此事,已经和易学习翻脸,不禁有些为难。

  “同伟,我当然会支持你,但易学习一定要反对的话,这事恐怕还是干不成。”

  “那没关系,你去和他说就是,如果他不同意,我还有后招。”

  高义转身就去找易学习,结果可想而知,易学习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他明确表示,金山县玻璃杯产业不能起内讧,只允许有一个厂子存在,此事没的商量。

  这个回复,这中了祁同伟的下怀,他回到红山乡后,让叶飞去辞职。

  叶飞目瞪口呆,结结巴巴的问道:“祁哥,你好不容易给我弄到的干部身份,现在让我辞了?”

  “叶飞,你想出人头地,未必非要当官,做个大老板也是不错的,到时候我想办法让你去当政协委员,照样有社会地位,一点不比当官的差。”

  “你是不是又找到什么发财的路子了,让我改行去做生意?”

  “不用改行,还是干你的玻璃杯厂,这回我要让你成为岩台市最大的私营企业老板,亿万富豪。”

  和叶飞商量好细节之后,祁同伟去见了何茂华,让他再召集一次党委会,议题只有一个:

  关闭新厂,把三十套双层玻璃杯生产线,按照九成的价格,原封不动的退回设备厂。

  何茂华自然求之不得,乡党委会全票通过,易学习得知消息后,更是松了一口气。

  但他们都不知道,祁同伟又悄悄去了趟岩台,面见李达康。

  “达康市长,我有个朋友,打算在岩台办一个玻璃杯厂,希望您能在市工业园区里给他安排一处空置的厂房。”

  李达康现在主管招商引资,当然是求之不得,但听说要建玻璃杯厂,还是留了个心眼,问道:

  “小祁,你朋友建玻璃杯厂,岂不是会和红山乡形成竞争关系?”

  “没错,就是要和红山乡竞争。”祁同伟也不瞒着李达康,把近期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全说了出来。

  “真是胡闹。”李达康听完之后,气的拍了拍桌子。

  “我早看出易学习那个人,就是个顽固的守旧派,根本不是当一把手的料,不懂经济就算了,还喜欢瞎指挥,难怪金山县的经济会一直在全省垫底。

  可是小祁,这么一来,红山乡的经济不是完蛋了吗?”

  “达康市长,我这么做也是没办法,反正那厂子是必死的,与其被外省的同行把市场占去,还不如让我朋友自己办个厂,至少还能每年给岩台市上缴千万税收,并解决几百人的就业。”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的那个朋友,就是原来康泰水杯厂的厂长叶飞吧。”

  “没错,就是他。”祁同伟很坦白。

  “行,这事我帮你去办。”李达康思虑了一小会之后,最终答应了。

  几天后,岩台市工业园区的一角,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烟花和鞭炮声,新飞水杯厂正式挂牌,三十套生产线在路上转了一圈之后,全都被送到了这里。

  在水杯厂周边,还有大片的厂房也开始紧建设,全部建成后,可以容纳八十套生产线。

  预计每年能生产双层玻璃杯六百万只,年产值约两个亿左右。

  项目首期的设备款和其他启动资金,一共需要两千万。

  叶飞只拿的出四百万,剩下的一千六百万,自然是祁同伟借给他的。

  叶飞的意思是,按照出钱的比例,祁同伟应该占厂子的八成股份,就算除去管理层和员工的分红,也应该占一半利润。

  祁同伟拒绝了,表示自己不能参股,这违反纪律,要不你给我利息吧。

  叶飞也很有分寸,他表示,以后把厂子每年利润的一半,以利息的名义交给祁同伟。

第158章 调任乡委书记

  由于祁同伟故意封锁消息,此时易学习完全被蒙在鼓里,他还以为祁同伟真的妥协了。

  但没过多久,易学习又觉得不对劲,那些技术工人和经销商跑到哪去了,怎么一直不露脸。

  遗憾的是,易学习对商业一窍不通,压根没想到新厂子已经暗渡陈仓,在岩台获得重生,他只认为,是祁同伟不肯服输,让那些人全部躲起来了。

  于是,易学习下定决心,不能让祁同伟继续在红山乡干下去了,必须把他调去暖水乡当书记。

  按照惯例,乡党委书记的任命,需要先由三人书记会达成共识,接着到五人小组会讨论,然后再提交常委会投票表决。

  易学习明白,高义和王大陆都不会同意此事的,于是干脆绕过三人书记会,把纪委书记田秉义和组织部长杨云拉进来,直接召开五人小组会。

  杨云提出把祁同伟调到暖水乡后,高义瞬间黑脸,他知道这不是杨云的意思,于是直接怼上了易学习,口气很不友好。

  “易书记,你这个安排简直就是乱弹琴、胡瞎搞。”

  “高县长,你不要发脾气嘛,这不是正在征求你的意见嘛。”易学习面不改色心不跳。

  “我的意见就是三个字,不同意。”

  “不同意的理由呢?”

  “理由很简单,红山乡本来是全县最穷的乡,祁同伟在那里干了几年,把红山的经济搞到了全县前三,县委不对他论功行赏也就罢了,还把他调到现在最穷的暖水乡去,这也太不合理了。”

  “确实是有些不合理,但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其实又非常合理,既然祁同伟的工作能力这么强,就应该让他发挥特长,把暖水乡的经济也搞上来,这也是他的政绩嘛。”

  “真是岂有此理,因为祁同伟的工作能力强,就应该去最穷的地方苦干,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难道要让他在乡镇干上一辈子,帮助所有的贫困乡都脱贫致富,才算完成任务?

  易书记,你既然说到政绩,那我倒要问一声了,祁同伟在红山乡的政绩难道不够好吗,还不是没当上党委书记,反倒让你的秘书何茂华接了班,结果他去了之后,红山乡的局面一塌糊涂,党政班子就没团结过。”

  高义也是个有个性的主,已经不只是帮着祁同伟说话,还夹枪带棒的讽刺易学习,说他任人唯亲。

  易学习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但何茂华的工作确实干的不好,令他无力反驳,只得避开这个话题。

  “这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祁同伟在红山乡是从普通干部提拔起来的,而他现在到暖水乡是直接去当一把手,如果在暖水乡干的好,肯定要继续提拔,怎么可能还会让他去更落后的乡镇嘛?”

  杨云也在一旁帮腔道:“对啊对啊,高县长,易书记已经和我通过气了,只要祁同伟在暖水乡干出成绩,我们就向市委组织部推荐,争取让他早日再上一个台阶。”

  虽然高义知道,这些不过是场面话,但听了之后,还是让他的火气消了不少。

  “确定非要调出红山乡不可?”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明眼人都能看出,祁同伟和何茂华的关系不融洽,党政班子不团结,两人必须离开一个。

  何茂华刚去红山乡不久,在没有犯大错误的情况下,调他出来不合适,所以只能调祁同伟了。”

  高义想了想,这的确也是事实,便点点头答应了,但又补充说道:“硬要把祁同伟调到暖水乡也可以,但我还是那个原则,县委县政府不能忘记有功之臣,希望你们也能记住刚才说的话。”

  他心里想着,只要以后把县里的资源往暖水乡多倾斜一点,祁同伟应该很快就能干出成绩,到时候哪怕易学习不乐意,自己也可以名正言顺的把他调到县政府,当个县府办主任甚至副县长都可以。

  既然高义点了头,那王大陆也不会再去唱反调,杨云和田秉义又是紧跟易学习的人,五人小组很快便达成了共识。

  至于接下来的常委会,更只是走个过场罢了。

  ……

  九七年十一月中旬,祁同伟正式被调离红山乡。

  他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三年多,具体到穿越过来后,也待了大概两年零八个月。

  在此期间,他干了无数的事情,见了无数的人,忙碌的脚步几乎踏遍了全乡的每个角落,自己也从一名被打压的弃子,变成了乡政府的一把手。

  要说对这里没有感情,那肯定是假的。

  但为了避免离开紫溪村时发生的事情再度重演,祁同伟把所有的依依不舍都藏在心里,选择了悄无声息的告别。

  就像徐志摩的诗里写的一样: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当然,祁同伟也不是单枪匹马杀到暖水乡去的。

  他还带上了两个人,刘彬和刘瑞英。

  刘彬官升半级,担任暖水乡的代乡长,这是祁同伟向县委提出的,也是他到暖水的交换条件。

  易学习虽然不情愿,但他也明白,有高义和人大主任郑青松在,自己拦不住这事,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于是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刘瑞英早在红山乡的时候,就已经从一名事业编的小学教师,转为了行政干部,别看她是个女的,骨子里却有点要强,工作干的也不错,不愿意当叶飞的小女人,一心想要发展自己的事业。

  祁同伟不放心让她留在红山乡,便在征求了叶飞的意见后,把她带到了暖水,暂时担任党政办主任,下一步打算让她担任乡长助理,也算是一个靠得住的帮手。

  另外,暖水乡还有一位老相识侯亮平。

  就是不知道此时的侯亮平,是否真的已经开窍,并且走向成熟。

  如果他能摆正心态,放下过去的恩恩怨怨,心甘情愿成为祁同伟的助手,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就看他想不想要自己的前程了……

第159章 对侯亮平的安排

  祁同伟到了暖水乡后,并没有立刻见到侯亮平,此时的侯亮平,正在一个名叫乌石的村子里当驻村干部。

  就在他想着,要不要把侯亮平叫回来见一面的时候,高育良的电话先打来了。

  “同伟,你是不是被调到暖水乡当党委书记了?”

  “高老师,您的消息可真灵通,我第一天到暖水上班,你就知道了。”祁同伟回道。

  “呵呵,你可是岩台政界的青年明星,一举一动都有人关注,再说,你刚刚参加完市委党校的培训班,已经在党校和组织部留了档,我能不清楚你的动向吗?”

  “那是那是,谢谢高老师,给了我这个学习提升的机会,不知道您今天找我具体有什么事呢?”

  祁同伟也是明知故问,高育良打这个电话来,十有八九是为了侯亮平,就是不知道他打算怎么替侯亮平说话。

  果然,下一秒高育良就把话带入了正题。

  “我是想问问你,见到亮平没有?”

  “没见着,听乡里的工作人员说,他在村里,没事不回乡。”

  “哦,要不你把他叫回来吧,师兄弟见面叙叙旧,以后一起把工作干好。”

  “嗯,我等下就让他回乡里一趟,了解一下他最近的工作。”

  这两句话听起来普普通通,实际上却暗藏深意。

  高育良说的是把人叫回来,以后一起工作,暗示祁同伟把侯亮平调回乡里。

  而祁同伟却只说让侯亮平回来一趟,了解完工作还得继续去村里。

  并非他没有听出高育良的意思,而是因为不了解侯亮平现在的情况,所以暂时不敢向高育良承诺什么,只能装聋作哑。

  高育良想了想,觉得祁同伟还年轻,心机不会很重,应该是没听出来自己的话,便又说的更直白了一些:

  “同伟,我听说亮平最近在村里干的不错,你刚到暖水乡,人生地不熟的,需要帮手,刚好可以派上用场。”

  “高老师,您的意思,是让我把猴子调回乡里来?”祁同伟索性直接把话挑明,看高育良接下来怎么说。

  “这种事情,主要是看工作需要,如果有合适的岗位,调回来也不是不行。”

  “那您觉得,应该让他回乡里干什么工作呢?”

  此时的高育良颇有些为难,作为老师和领导,指定一名学生,给另外一名学生安排工作,明显不太合适,可他又不得不说,否则无法和女儿高芳芳交待。

  “同伟,你看啊,亮平毕业也有两年多了,再过八个月左右就满了三年,他也是我们汉大政法系的高材生,到时候不给他解决副科级,实在说不过去,依我看,这段时间里,你最好给他安排一个过渡岗位。”

  “乡政府里,过渡副科的岗位有很多,主要都是些正股级干部,比如说党政办主任、综合办主任、计生办主任,还有财政所所长之类的,高老师,您觉得那个位置比较好?”

首节上一节87/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