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80节

  “没错,有祁乡长和玻璃杯厂在,我们根本不用担心基金会还不起钱。”

  “对,大家信不过基金会,还信不过祁乡长和乡政府吗?”

  “是这样,祁乡长给乡里村里搞了那么多赚钱的门路,一定不会让我们老百姓吃亏。”

  “如果大家不信祁乡长,才是真的吃亏呢,提前取款没有利息,那可不是个小数目。”

  “……”

  “好了好了,大家听我说。”祁同伟对这样的场面很满意,他打了个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接着道:

  “想要取钱的,我们乡政府绝不拦着,现在就过来登记,明天一定让你们拿到钱,要是拿不到,我祁同伟立马引咎辞职,用自己的官帽给大家一个交待。”

  “既然祁乡长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那我们就相信他吧,大家该登记的登记,如果改变主意不取钱的,就别聚在这里,都回吧。”德高望重的老者说道。

  最终,现场还是有大半的人登了记,一共需要取款四百六十多万。

  其他的人因为相信祁同伟,同时又舍不得利息,决定今天先回去,观望一下再说。

  第二天一大早,这四百六十多万全部兑现,另外又登记了两百八十多万的取款预约。

  第三天,两百八十多万也全部兑现,预约取款的金额下降到一百五十万。

  第四天,一百五十万的取款预约,实际只取走了不到八十万,自然也没有必要继续安排登记了。

  至此,红山乡靠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将基金会的挤兑风波直接被扼杀在摇篮中,重新恢复了正常秩序。

  和红山乡的波澜不惊相比,金山县的其他二十几个乡镇却掀起了暴风骤雨。

  那些最穷的乡镇,基金会里只有一两百万的现金储备,不到半天的功夫就被取得干干净净,关门大吉。

  比较富裕的乡镇,虽然有着五六百万到上千万不等的现金储备,但架不住取钱的人也多啊,照样扛不住两天,也宣布暂停营业。

  县基金会总会同样是焦头烂额,他们自身吸纳的存款很快就消耗殆尽,只能靠着县财政支援,甚至挪用了红山乡基金会存放在它那里的资金,才勉强支撑住了局面。

  老百姓们一辈子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有了点积蓄,存进由政府牵头成立的基金会,到头来钱却没了,他们当然不肯罢休,便把矛头指向了各级政府。

  一时间,金山县境内除红山乡之外,所有乡镇的政府大楼全部沦陷,愤怒的群众占领了楼内的每个角落,政府日常工作全部瘫痪。

  另有不少人选择了上访,现在是最冷的季节,他们白天去静坐或者游街,晚上则穿着棉衣,带着被褥,直接睡在县政府大楼的大厅和过道里。

  还有少数一部分人,已经出现了极端倾向,开始打砸基金会和乡政府的设施,坊间甚至传言,有人想不开喝农药了。

  当然,这并非是金山县独有的情况,周边几个经济条件较差的县,也全面爆发了基金会危机,场面好不到哪里去。

  ……

  易学习和高义去了趟岩台,回到金山县后,立即召开常委会,宣布了岩台市委的意见。

  关键内容只有两点,一是筹款,二是催债。

  筹款方面:

  首先,岩台市委市政府会筹集五千万资金,无偿拨付给金山县。

  然后,向全县所有吃财政饭的人员无息借款,科级以上干部每人八千,普通干部和事业编人员每人五千。

  另外,今年的第十三个月工资和春节福利也都不发了。

  这几项加起来,预计可以筹集两亿资金,但也只能解燃眉之急。

  因为县乡政府在基金会共有八亿多元贷款,还进去两亿后,剩下的六个多亿怎么还,还要看上面的政策安排。

  催债方面: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那些不良贷款,凡是贷款手续不规范的,哪怕只有一点瑕疵,都一律强行收回。

  手续符合规定的,等贷款到期后,也不得展期,全部收回。

  另外,从县里到各个乡镇,立即开办法制教育学习班,对于那些拒不偿还贷款的企业和个人,五万元以上的,到县里学习,五万元以下的,进入乡镇学习班学习,什么时候愿意还钱了,什么时候再放出来。

第144章 县委常委会出分歧

  对于这个方案,副书记王大陆提出了不同看法。

  “易书记,这事恐怕不太好执行,这两年县乡财政紧张,大家的日子过的都很紧巴,尤其是下面乡镇的同志,让他们拿出几千块钱出来,估计有不小的困难。”

  丁义珍也道:“易书记,我平时和企业打交道比较多,那些私人老板也不容易,马上就要到春节了,就算要催着他们还钱,是不是也让他们先过个好年?”

  易学习却不为所动,坚决回道:

  “同志们再困难,能比那些老百姓还困难?这事没的商量,如果有不愿意捐款的,那就停职。

  还有那些老板,债主们的年都过不下去了,他们欠债的,反倒要好好过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易学习宅心仁厚,平时是个老好人,此时却一反常态,异常强硬,有两个因素。

  第一,他被李达康压制已久,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如今李达康已经走了,要是还不能拥有绝对权威,这个县委书记当的还有什么意思?

  要是别人提意见还好说,王大陆丁义珍都和李达康关系匪浅,绝不能由着他们唱反调。

  第二,他是个心系老百姓的人,虽然不擅于搞发展,为老百姓谋福利,但如果老百姓的利益受到损害了,他是一定要不遗余力去维护的。

  方案定下来之后,接着讨论的是县城学习班的负责人人选。

  第一负责人自然是易学习本人,另外还需要两人协助。

  丁义珍是主管副县长,理应成为第二负责人。

  而第三负责人,易学习打算让祁同伟来干。

  高义心里明白,这件事情非常复杂,背后的关系盘根错节,祁同伟参与进去,会得罪不少人的,于是当即表示反对:

  “易书记,祁同伟他一个乡长,自身就有一大摊子事,而且他辛辛苦苦把红山乡基金会整顿好,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让他来参与县里的学习班,这不合适。”

  “高县长,理是这个理,但祁同伟同志有这方面的成功经验,红山乡是全县唯一没有出问题的乡镇,而且他之前曾经催收过好几家企业的不良贷款,连永泰路桥那样的硬骨头,都被他啃下了,这件事情换成任何人,都不会比他干的更好。”

  “难道因为他干的好,所以就应该拼命的干?哪有这样的道理,就算是生产队的驴,也不能这个用法。易书记,你要是觉得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那干脆我来干好了。”高义的态度也很强硬。

  他虽然不是李达康那样霸道的人,但祁同伟救过他的命,还是刘和光的准外甥女婿,无论如何都必须维护。

  而且对于易学习这个人,岩台市委领导早就有过评价,能力一般,背景一般,为人处世也一般,完全是靠机缘巧合才当上县委书记的,后续没有什么上升空间,所以他也不太把易学习放在眼里。

  这是金山县党委新班子成立后的第一次常委会,两位党政一把手就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意味着日后的工作也不会太和谐。

  易学习此时心里非常不快,但他知道,高义背后是刘和光,也不敢过于强硬,只能用商量的口气道:

  “高县长,你不要激动嘛,不如这样,我们请祁同伟同志过来,当面和他谈谈,看他自己是否愿意接手,如果不愿意,我们再另选高明。”

  ……

  常委会刚结束,祁同伟就在第一时间知道了会议内容,以及易学习和高义的争执过程。

  心道:高义这人还不错,知恩图报,甚至不惜为了自己,和易学习当面叫板。

  可惜高义还是太年轻了,城府不够,竟然提出亲自担任学习班的负责人,这不是好心办了坏事,上了易学习的套吗?

  这个年代,虽然各式各样的学习班都很普遍,上级领导也是默许的,但严格的说,这种行为就是变相限制人身自由,并不合法。

  本来我还可以想办法推掉的,可如此一来,不去都不行了,否则就是破坏县委和县政府的班子团结,这样的罪名可担待不起。

  就在这时,高义的电话打来了。

  “同伟,县里要成立学习班,让你当其中的一个负责人,等下易学习就要找你谈话,你千万不要答应,我来处理这个事。”

  祁同伟回道:“义哥,我看你还是别管了,就让我去吧,你初来乍到,需要团结金山的同志,不宜跟易学习唱反调。”

  “你不明白这里面的事,那些欠款大户,都是有来头的,甚至比你办过的赵永泰还麻烦,稍有不慎,就把人给得罪了,对你以后的发展很不利。”

  “你怕我得罪人,就不怕自己得罪人?”

  “那没关系,我到金山来主要就是两个任务,除了工作之外,还得保护好你,要是你出了什么差池,我没办法跟刘书记交待。”

  对于高义来金山,祁同伟心里明明白白,是刘和光故意安排的,只是不清楚,他是让高义帮自己,还是盯着自己。

  如今听高义这么说,意味着刘和光对自己的考验期已经结束了。

  祁同伟不由心情大好,更掀起了雄心壮志,说道:

  “呵呵,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我已经决定,不管学习班是龙潭还是虎穴,都要闯闯看,万一真的因此无法在金山立足,我就到吕州投奔刘书记去,不用替我担心。”

  ……

  法制教育学习班设在银鹭山庄,这个地点安排很有意思。

  银鹭山庄坐落在县城北门外的一座小山旁,内部树木成荫,设有假山、池塘、凉亭和花园,景致十分优雅,七八十年代,曾经是金山县的官方招待所,不少省市领导都曾经入住过。

  如今却已经荒废,只有一个看门大爷常驻于此,顺便打扫院内的落叶。

  而那座小山的另一面,是金山县看守所,易学习把学习班设在这里,估计也有借此吓唬人的意思。

  正如高义所说,那些欠款大户都是有背景的,他们早就得到消息,提前消失的无影无踪。

  真正被带到学习班的,都是些中小企业主和个体老板,贷款金额普遍在一百万元以下。

  他们进来之后,和当初祁同伟在检察院享受的待遇一样,物品全部上交,皮带鞋带扯完,被关在除了床铺,什么都没有的房间里。

  另外,饭菜也像看守所看齐,一天三顿全是白菜萝卜加豆腐,能把人吃到嘴里淡出鸟来。

第145章 催款学习班

  学习班除了吃住条件不好之外,为了让这些欠债人能快点还钱,手段也是会上一些的。

  当然,考虑到他们目前还不是犯罪嫌疑人,手段也比较温和,主要就是罚抄。

  只要是一些经济类法律条文,让他们每天抄三遍,早中晚各一遍,抄不完就不给吃饭。

  没过几天,这些大腹便便的老板们就瘦了一圈,有人还在私底下戏称,就当是进来减肥了,正规的减肥训练班也没有这么好的效果。

  相比之下,那些乡镇学习班对欠债人的态度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毕竟乡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比城里要差不少,一旦脾气上来了,出现辱骂甚至打人现象,都是正常的。

  祁同伟是穿越回去的人,法律意识比较强,看不惯学习班的做法,所以他不太参与日常管理,而是通过调查资料,对这些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欠债人进行具体分析。

  虽然他们都涉及到违规贷款,但具体还是能分成三类。

  第一类人,是贷款后生意失败,确实还不上钱,除非倾家荡产卖房子。

  第二类人,是把钱都投入到经营中去了,手头比较紧,硬要还钱也行,但是代价不小,所以想拖一拖,观望一阵子。

  这两类人,多少还情有可原,最可恶的是第三类人。

  他们明明有能力还钱,可偏偏就是不还,甚至还在基金会爆雷之前,采取各种手段转移财产,说白了就是一帮老赖。

  祁同伟甚至怀疑,他们心里打着如意算盘,希望基金会早点破产倒闭,到时候贷的款就可以一笔勾销,彻底不用还了。

  “特么的,想的还挺美。”

  每一个老赖的背后,往往都会连累着一批受害者,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性,甚至不亚于贪官污吏。

  祁同伟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这种人,于是开展了暗访工作,争取将他们的底细彻底调查清楚,再对症下药。

  真别说,易学习对人性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他主张在过年前采取强制措施,取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毕竟这个年代的人,思想还比较传统,家庭观念很强,都希望尽可能陪着家人过年,再说天天白菜萝卜的,确实也受不了。

  于是前两类人,纷纷让家属想办法筹钱,将他们赎了出去。实在还不起的,也签订了协议书,过年前先还一部分,剩余的在春节后半年内还清。

  剩下的第三类人,则决定将老赖进行到底,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继续死扛。

  “呵呵,你们的骨头还挺硬,不过我这个人,偏偏就喜欢啃硬骨头,咱们走着瞧。”祁同伟抛下一句话,回家过年去了。

  忙碌的春节七天假期结束后,祁同伟重新投入工作,这一回,他把攻坚目标锁定在任志强身上。

首节上一节80/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