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60节

  又道:“叶飞,我以后不管紫溪了,你处事要慎重,千万不要成为屠龙少年。”

  “屠龙少年?”

  “这是一个故事,说的是山上有一条恶龙,为非作歹,四处掠夺,山下的老百姓无法忍受,请来一个法术高超的少年,杀死了恶龙。

  但少年面对恶龙留下的财宝,很快就被迷失了心智,也幻化成为一条恶龙,继续祸害乡邻百姓。”

  叶飞听完之后,想了好一会,才明白了祁同伟的意思。

  “祁哥,你放心,我向你保证,绝不会成为第二个林有田,更不会成为恶龙。”

第104章 火上烤的饯行仪式

  第二天中午,祁同伟和几位村干部及支委一起,在村委会吃了顿饯行饭,便准备回乡里。

  可刚一出门,就发现不对劲。

  只见道路两旁密密麻麻的站满了紫溪的村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幼,似乎连几个自然村的村民也全部到了。

  上千人的队伍,从村委会一直排到了与许村交界的大桥上。

  “叶飞,你们搞这个干什么?”

  话音刚落,祁同伟就发现头上打起了一把特制的华丽大伞,而举伞的人,正是老支书李长生。

  “祁乡长,古人对德高望重的父母官,离任送行时都会打万民伞,我们紫溪没有那么多人,只能送你一把千民伞,这是我们全体村民的心意,你千万不要推辞。”

  “老支书,这个礼太大了,我受不起。”

  李长生没有说“你受的起”,而是提到了一段往事:

  “祁乡长,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吗,那是今年清明,我们一起冒雨往乡里送茶叶。

  我告诉你:上一次经历这样的情景,是三十多年前修水库,那会我和你一样年轻。

  你回复我:这样的情景不会再有了,永远都不会再有了。

  我当时想,你说的话真的会实现吗?

  如果能实现,我可以当面向你磕头下跪,结果你做到了。”

  只见李长生眼含泪水,突然双膝一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把头磕了下去。

  祁同伟顿时傻了眼,赶紧伸手去扶:“老支书,这是干什么啊,快起来,你是长辈,我实在是受不起啊。”

  “祁乡长,你受的起,让我们全体紫溪人以最高的敬意,为你饯行。”

  祁同伟快步跑了出去,此时的他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眼前这一幕,只想快点离开。

  身后不断传来村民们的声音:

  “祁乡长,我们紫溪人永远感谢你。”

  “祁乡长,紫溪会永远记住你的大恩大德。”

  “祁乡长,祝你步步高升。”

  “祁乡长,有空的时候常回来看看。”

  “祁乡长,……”

  ……

  这样的饯行仪式,让祁同伟非常感动的热泪盈眶,可感动归感动,他回到乡里后,还是在第一时间打电话,把叶飞和林守业叫出来,狠狠臭骂了他们一顿。

  “你们到底想干啥,饯行就饯行,搞成这样,传出去还得了。

  真心为了老百姓做实事的官,根本就不在意这些形式主义,只有贪官脏官才喜欢搞这一套。

  我在新闻上看过,某地的市委书记,好大喜功,离任的时候,故意组织了一大群人,冒充老百姓给他搞送别仪式,又是万民伞,又是送行酒,又是含泪下跪,结果新闻报道后,立马被高层关注了,一查,真是个大贪官。

  你们这是把我放在火上烤,知道不?”

  “祁哥,你是真心为紫溪做了那么多好事,不能和贪官去比,再说,这是老支书的主意,我……”叶飞支支吾吾道。

  “你个屁你,老支书年纪大了,有封建思想残余,你跟他一样?

  叶飞,我本来还想着,你和刘瑞英在一起后,平时可以多读点书,去考个电大文凭,争取成为公职人员,将来当个正儿八经的领导,现在看来,我是瞎想了,你根本不是那块料。”

  叶飞听了这话,眼神里露出异样的光彩,但很快又低下了头。

  林守业见状,赶紧解释道:“祁乡长,这事真不能怪叶主任,老支书自己发动了大半村民,我们不跟着不行啊。”

  “林守业,你给我闭嘴,你也不是什么好货,一个大男人,成天畏畏缩缩的,一点主见都没有,你就不能硬气点。都当上村委会副主任了,在家里还怕老婆,我都替你觉得丢人。”

  “祁乡长,我不是怕老婆,我是爱惜老婆,不和她一般见识。”

  祁同伟顿时一愣,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林守业居然敢回嘴了?

  “爱你妈的蛋,你要是能证明自己不怕老婆,等我把叶飞弄出来,就让你当紫溪的村主任。”

  “祁乡长,你说话算数?”

  “我说话有不算数的时候吗?”

  “那好,你等着,我现在就回去把李燕修理一顿,让她知道家里应该谁做主。”

  林守业说完这句话,抬起腿来说走就走,把一脸诧异的祁同伟和叶飞留在原地。

  “叶飞,他是得了失心疯吗,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

  “不知道。”

  林守业还真是受了刺激,刚才给祁同伟饯行的场面,让他见识到,原来人是可以这样被尊敬、被崇拜的,想想自己过去那三十年,真是白活了一场。

  于是,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理想,从今天开始,要像祁同伟一样,做个堂堂正正的男人,干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事业,并且洗刷掉林有田给林家人带来的耻辱。

  只是不知道,他的这份理想,会不会被李燕扼杀在摇篮中。

  ……

  彻底对紫溪放手后,祁同伟把眼光投向了乡属企业,本想弄个乡镇企业振兴计划,把红山乡打造成一个工业强乡,可很快又打了退堂鼓。

  红山乡目前只有三个乡属企业,绢纺厂,玻璃厂和农机厂。

  规模都不大,绢纺厂有六七十人,农机厂有四十多人,玻璃厂只有三十多人,因为没有订单,已经停止生产,濒临倒闭。

  经过一番调研之后,祁同伟的心情郁闷到了极点。

  如果仅仅是缺订单的话,那没有关系,他可以去跑,但这几个企业自身的问题实在太严重,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

  管理层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思想僵化,缺乏进取心,企业内部人心涣散,裙带之风十分严重,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根本无法和充满活力的私营企业展开竞争。

第105章 企业先放一放,先去高家村

  以人数最多的绢纺厂为例,厂长和副厂长只有初中文化,车间主任大字不识几个,连小学都没毕业,员工中竟然有一半以上是管理层的亲戚,其中不乏文盲。

  祁同伟第一次去绢纺厂的时候,为了能了解到真实情况,进行了暗访,让他刚踏入车间大门,就立马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

  纺织机长期缺乏维护,上面遍布灰尘,锈迹斑斑,原材料和半成品乱堆乱放,毫无消防意识,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丢的满地都是,如同废弃车间一般。

  但和废弃车间不同的是,这里面居然还有大活人,几十个纺织女工围在角落里,打牌的,说闲话的,嗑瓜子的,织毛衣的,总之干什么的都有,就是没人愿意打理一下车间的环境。

  车间主任是个地中海男,正在和两个年轻漂亮的女工围在一起斗地主,嘴里说着黄色笑话,脸上贴满了白纸条。

  祁同伟被气的火冒三丈,直接上去一脚踢翻了桌子,又把闻讯赶来的厂长副厂长狠狠骂了一通,甩手走人。

  人员素质差也就算了,祁同伟最不怕就是得罪人,了不起给这几家企业来个大换血,让德不配位的管理层和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全部收拾包袱滚蛋,红山乡有的是人,随时都可以注入新鲜血液。

  真正无解的问题还是钱。

  三家企业虽然已经停产,产生不了任何效益,但一百多号员工每月几百元的基本工资还得继续往下发,这些全靠财政输血,加上之前的贷款,目前已经累积欠了乡政府、信用社和基金会五百多万,实际上早就资不抵债。

  当然,他们也有多达三百万以上的应收账款,可那些都是三角债,想把钱要回来难如登天。

  更新设备要钱,人员分流要钱,技术升级要钱,方方面面都要钱,手里没有足够的资金,根本无从下手。

  无奈之下,祁同伟只能选择放弃,把眼光重新投向了那些贫困村。

  同样是干事情,同样是造福老百姓,至少这些村里没有太大的历史负担,能快一些出成绩,也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当然,祁同伟也不是完全放弃了乡镇企业,只是要有条件的管。

  他和郑华军、孙连城定下了一个君子之约:如果你们能把那三百多万三角债要回来,给我当启动资金,我就想办法让这三家乡办企业起死回生。

  ……

  红山乡是个农业大乡,下辖十五个行政村,除了已经脱贫的紫溪之外,最穷的是里坑村。

  但里坑村的里脊坞自然村,要在十一月底迎接常务副省长赵立春的走访,需要让他看看这里的穷,所以现在还不是去搞发展的时机。

  于是祁同伟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排名倒数第二的高家村。

  虽然之前都是贫困村,但高家村的自然条件,和紫溪完全是两个极端。

  紫溪在全乡海拔较高的西部山区,而高家村在全乡海拔最低的东部湖区。

  相同的地方是人均耕地都很少,紫溪半亩多一点,高家村也只有不到一亩,不同的是,一个靠山吃山,另一个靠水吃水。

  高家村全村一共有两千三百多人口,绝大多数人都姓高,其中有一千六百多人,靠种田种地为主业,剩下约七百人,则以打鱼为生。

  站在高家村村委会小楼楼顶,往东边看去,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就是浩瀚无际的翡翠湖,湖上星星点点,分布着不少小岛。

  翡翠湖和翡翠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因为湖水较深,看上去呈碧绿色,如同翡翠一般,才得获此名。

  由于翡翠湖的水量比较稳定,很少出现洪涝灾害,所以在湖岸平原种田种地的村民,收成也很稳定,生活水平相对较好一些,人均年纯收入有八百左右。

  而那些打鱼为生的渔民,受季节、天气等众多客观因素影响,收入来源很不稳定。

  前些年,渔民的人均年收入曾经能达到四五千元,远在农民之上,不少人家都盖了小楼,修了小院。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捕鱼的行列,而且翡翠湖并非金山县的内湖,湖对面的洎水县也有大量的渔民。

  两边为了争夺渔业资源,秉着“宁可我捕上来臭掉,也不能便宜了对面”的原则,长期滥捕滥捞,临泽而渔。

  不仅渔网的网眼越来越小,还用上了炸鱼、电鱼等极端手段,短短几年功夫,就给导致湖里的鱼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现存的种群数量十不存一。

  渔民们也是自食其果,生活水平断崖式下跌,去年人均纯收入只有不到四百元。

  尤其是湖中的小岛上,居住着几个自然村,因为交通不便,生活更加贫困。

  听完了村主任高国富的介绍后,祁同伟决定立刻前往湖中最大的岛屿桃花岛,对那里的自然村进行一番实地考察。

  “祁乡长,现在恐怕去不了,摆渡的大船每天上下午各走一个来回,您要不在村委会吃了午饭,下午再过去?”

  “没有大船,小船也没有?”

  “小船肯定有,但是怕不安全,您是领导,出了事我们高家村担待不起。”高国富回道。

  “不会有事。”祁同伟摆摆手道:“我水性好的很,现在就坐小船过去吧。”

  听了这话,高国富不再坚持,让副主任高建从渔民那里征用了一条带棚子的木制小渔船,三人一同前往桃花岛。

  从湖岸到桃花岛有七八公里的距离,小船行进速度慢,路上需要花些时间。

  趁着这些时间,祁同伟又向高国富询问了岛上的情况。

  桃花岛村民小组一共有四十五户人家,总人口150余人,纯粹靠打鱼为生。

  因为四面环水,岛上不通电,也不没有电话,与外界的联系全靠渡船。

  论渔业资源,桃花岛是明显大于岸边渔民的,但由于交通不便,很难第一时间就把捕获的鱼类送到鱼贩子手里。

  “送不到鱼贩子手里,那些鱼怎么办?”祁同伟问。

首节上一节60/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