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51节

  “没了?去哪了?”

  “被小祁领导给没收了。”

  “你放屁,小祁领导有钱的很,要你的钱干什么,还没收,那是你的私房钱,他凭什么没收?”

  “这这这……真的是他没收了,不信你上楼问他。”

  “问个屁,你当我三岁小孩呢,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想让小祁领导给你打掩护,给我老实交代,一千二百块钱拿去干什么了,是不是给别的女人花掉了。”

  “我我我……这这这……”

  ……

  八月下旬,叶飞提前出院了,但他身体还有很长时间的恢复期,所以祁同伟让他别乱跑,即便在村委会上班的时候,也尽量多坐着,不要操心太多的事。

  叶飞反倒嘲笑祁同伟的身体太弱鸡,之前遇到持刀劫匪不敢反抗也就罢了,打不过周世宝也说的过去,这次居然会自己从山上摔下去,必须得好好练一练。

  祁同伟觉得有道理,便让叶飞教他军体拳和擒拿术,每天早晚拿二蛋练手。

  祁二蛋现在也驻扎在紫溪村,他和另外一名村民,开着石塘村借来的农用小四轮,天天在食用油压榨厂的工地上忙碌。

  进入到九月,压榨厂的厂房正式封顶,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第一批油茶籽就要成熟,是时候安装压榨机了。

  远在京州的徐海峰,接到祁同伟的电话后,驱车前往汉西省普江市,亲自从工厂把压榨机押运了回来。

  “祁老弟,你这儿山好水好人也好,就是位置太偏,交通实在是不方便,我从汉西把压榨机拉出来,要先绕过岩台山脉到京州,再从京州到岩台,然后到金山县,最后才能送到你手上,绕了不知道多大一个圈。”

  “呵呵,徐总,客观条件就摆在那里,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唉,真是累死个人。”徐海峰看见村委会的墙上挂了副全国地图,走过去指着道:

  “祁老弟,你看地图,汉西省普江市在这里,你们金山县在这里,直线距离也没多远啊,如果这里有一条路,能减少四分之三路程,那该多好。”

  “这中间隔着岩台山脉,没法修路,徐总你理解……”祁同伟说到这里,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

  谁说这里不能修路的,要知道岩台山脉最高峰不过近千米,平均海拔才三四百米,和秦岭、太行山、武夷山那些大型山脉比起来压根不算什么。

  那边都能修路,这里凭啥不能?

  这个年代的人不敢想,自己可是未来穿越者,难道也不敢想吗?

  从地图上看,京州市、金山县和汉西省省会普江市,几乎处在一条直线上。

  假如从岩台山脉位于金山县境内的这一段中,打开一个缺口,修一条跨省公路,京州到普江的路程就可以缩短将近一半,通行效率大大提高。

  最受益的当然还是金山县,可以从偏居一隅的被遗忘角落,变成一个重要的跨省交通中转站。

  关键在于,这条路怎么修,由谁来修,具体修在哪个位置?

  怎么修的问题,无非就是两种,第一是隧道加高架桥,第二种是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具体需要专业人士研究决定。

  至于谁来修,跨省公路当然需要两个省合作,金山肯定没有说话的份,岩台不知道行不行,但大概率还得由省里出面协调。

  省里层次太高,目前祁同伟压根接触不到,他认识的人里,有能力并且可能感兴趣的,只有李达康一人。

  所以他现在能考虑的问题,就是把路修在哪?

  “徐总,你舟车劳顿,先休息一下,我有急事去一趟县里,回来后请你品尝山里的野味特产。”

  “没事,祁老弟,你有事就去办,早去早回。”

  祁同伟没有直接去县委县政府,这条省际公路的落实难度太大,如果拿不出足够强的说服力,就贸然去找李达康,反而容易把路给走死了。

  于是,祁同伟先跑了一趟地质局,很遗憾,人家对岩台山的工作重点放在山体结构,矿产和水文资源上,至于地貌调查,反倒做的不怎么细致。

  只拿出一张地形图,上面显示,金山县境内的岩台山脉,山体最狭窄的地方恰好就在红山乡紫溪村附近。

  祁同伟听完后,不由有些心灰意冷。

  地质局说的不就是三十里岗那一片吗,光山体狭窄有个屁用,那里山高啊,总不可能全程打隧道和立高架吧。

  这样的工程,耗资何其巨大,要是放在二十多年后或许可行,现在就拉倒吧。

  晚上,祁同伟让叶飞他们,用蛇酒灌醉了徐海峰,自己一个人看着星光下黝黑的山体发呆。

  脑子转了千百遍后,最终还是决定,第二天去交通局试一试,毕竟他们是专业修路的,或许能提供一个思路。

  交通局长张国强听了祁同伟的想法后,心里直接起了嘀咕,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但考虑到祁同伟现在的势头,面子上还是要给足的,于是他把局里和公路段的工程师全部找来,让他们和祁同伟做具体分析。

  这些工程师们,把头摇的一个比一个卖力,金山县境内的岩台山脉平均海拔最高,修公路根本就不可能嘛。

  最后还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实习生站了出来,他说了一句话:“如果一定要在岩台山修路,除非那个地方有条古代通道。”

  这个说法,让祁同伟又燃起了希望,问道:“为什么必须要有古代通道?”

  “我的大学老师说过,古人是很有智慧的,他们排除万难,在大山里开辟道路,一定是考虑了很多因素后才会做出选择,那个地方,必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

  “巧了,我在的紫溪村附近,就有一条连接两省的古道,你可不可以跟我去看一看?”

  实习工程师顿时跃跃欲试,用征询的眼神看向张国强。

  他名叫杨国伟,毕业于汉东交通大学,刚参加工作才一个月,还没有经历过职场的毒打,正是工作热情最高涨的时候。

  张国强当然没必要阻拦,点头道:“去吧,就算你正常上班,祁助理是领导,你对他尊重一点,听他的吩咐做事。”

第87章 金山的发展出路

  杨国伟跟着祁同伟,沿茶马古道爬上三十里岗前的一块高地上,大致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地貌后,拿起望远镜仔细端详起来。

  许久之后,对祁同伟说道:“领导,我个人认为,这里是可以修路的。”

  “真的?怎么修?”

  “修一条盘山公路,如果照你所说,我们这里和山底的落差是七百多米的话,那么前面这一片的山口应该只有三百多米高,是完全可以通过盘山路的形式翻越的,有几处难走的路段,也可以用劈山和架桥的方式跨过去。

  只不过,整个工程的造价会很高,平均算下来,每公里单价可能比平地上的高速公路还要高一些。”

  “平地高速公路每公里造价多少?”

  “大概三百多万。”

  “翻过整条山脉,需要造多长的路?”

  “只靠目测难以估计,如果按你所说,这里的山脉直线宽度只有十五公里的话,那么我认为,全程应该在五十公里左右。”

  祁同伟心想还行。

  全程五十公里,就算每公里四百万,也就两个亿,这钱看起来不少,但只要省里愿意投资,应该问题不大。

  花上两个亿,就能打通一条新的省际通道,相信不管是汉东还是汉西,都会感兴趣。

  送走杨国伟之后,祁同伟做了一份简练的计划书,前往县委县政府大院。

  李达康听了祁同伟的想法后,顿时瞠目结舌,还倒吸了一口凉气。

  “小祁啊小祁,你可真是语不惊死人不休,竟然凭空整出一个这么大的主意。”

  “达康县长,这条路难道不好吗?”

  “你的想法当然很好,但也要结合实际情况,仅仅是山上的路,就得花上两个亿,如果修到金山县城,起码得再加一千多万。

  要知道我们现在筹备的全县交通改造工程,总投资也才八千万而已。”

  “我们县当然搞不起这个工程,就算搞得起,汉西那边不修也是白搭,必须由省里出面,联合汉西,两个省共同打造一条省际通道。”

  “这个嘛……”李达康沉吟起来。

  要说他对这条路不动心,那肯定是假话,一旦修成,这是多大的政绩啊,影响力不知要比金山县道路改造工程高上多少。

  但真的要干下去,他必须要到省里去找赵立春,这又让他有些为难。

  毕竟李达康到金山之后,还没有拿出亮眼的政绩,未立寸功就去求老领导,消耗政治资源不说,还容易让外界认为,他自己没球的本事,只会抱大腿。

  祁同伟见李达康如此犹豫不决,只能继续鼓动道:

  “达康县长,这条路可不单单是一条路这么简单,它实际上可以被看成金山县的生命线。

  我们金山县,位置太过偏僻,硬件设施差,工业基础几乎为零,这样的客观条件摆在那里,即便把县内道路修的再好,又能吸引到多少投资商前来投资?反正我个人是很不乐观的。

  如果不能引进大规模工业项目,就只有发展农业这条路可走,农业项目产值少,附加值低,哪怕干的再好,又能产生多少经济效益,上交多少税收,解决多少就业?这样下去,恐怕金山县永远都甩不掉贫困县的帽子。

  但是这条省际公路一旦打通,金山又有了一种新的活法,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它带来的车流量,将金山打造成汉东省和汉西省之间的贸易中转站。”

  “贸易中转站,这个想法有点新颖,具体说说看。”李达康为了金山县的经济发展规划操透了心,一直没找到突破口,如今听说能换个活法,兴趣顿时上来了。

  “贸易中转站的作用很大,可以给未来金山县的发展带来多种选择。

  如果我们想发展农业,就依托全县120万人口,130万亩耕地,以及50多万亩山地,进行规模化的蔬菜和水果种植,将金山打造成汉东果蔬基地,把我们生产的果蔬供应给两个省的老百姓,这可比种粮食赚钱多了。

  如果我们想发展工业和轻工业,就在两省范围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引进一些汉东强势,汉西又弱势的项目,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供应给汉西,反之也一样。仅仅是运输距离上的优势,就可以让我们的产品更有竞争力。

  甚至,我们还可以发展一个物流基地,号召全县有条件的老百姓都去跑运输,把汉东省的产品送到汉西,以及比汉西更西部的省份,再把他们的产品运回来。如此一来,不仅把钱给赚下了,还能把金山县的名气打到全国各地。

  达康县长,我现在暂时只想到这些,但我敢肯定,只要大家集思广益,应该还能想到更多更好的办法出来。”

  “这就很不错了。”李达康的思路跟着祁同伟的话不断跳跃,咋想都觉得靠谱。

  他不得不承认,祁同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至少刚才说的这些东西,是自己之前想都没有想过的。

  有个念头甚至在李达康的脑海里一闪而过,若非组织程序不允许,他现在就想把祁同伟弄到县政府来,给自己做副手。

  “小祁,你真的个能人,这三个思路,哪怕能实现一个,金山县就能脱贫了,如果全部实现,我们怕是要成全国百强县了。”

  “达康县长,您过誉了,这些只是我不成熟的想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都需要找专业的同志进行研究,到底有多少可行性,暂时还不得而知。”祁同伟谦虚的回道。

  “呵呵。”李达康笑道:“我发现你这个优点多,毛病也多,不但喜欢到处让功劳,还过于谦虚了,要不是最近和你交道打的多,我一定会认为你是和伪君子。”

  “这很正常,虚伪和谦虚,本来就是一线之隔,主要还得分什么人来看。人是一面镜子,能照射出自己的内心,虚伪的人,看什么都虚伪,谦虚的人,看谁都谦虚。”

  祁同伟悄无声息的送上了一个马屁。

  李达康很受用,点点头道:“你这话说的很有哲理,也符合辩证法的精髓,不愧是政法系毕业的研究生,水平就是高。”

  一顿商业互吹之后,李达康又提到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这条路能不能修,关键在于我们怎么说服省里的领导。”

第88章 揣测李达康和赵立春的心思

  “达康县长,当然是由你出面去找赵省长,你给他当过秘书,他应该会愿意促成此事。”祁同伟也没有细想,就直接说道。

  “呵呵,小祁,你还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李达康脸上露出耐人寻味的表情,继续说道:“正因为我给赵省长当过秘书,所以更不能出面了,否则的话,别人会认为赵省长偏心,这事反而办不成。”

  这话让祁同伟意识到,自己确实有些想当然,随即陷入了沉思。

  修一条跨省公路,无疑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再大的好事,如果不能给领导带来好处,甚至还可能伤害到领导的利益,那肯定也是办不成的。

  毕竟,趋利避害才是人的本性。

  为了尽可能搞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祁同伟决定换位思考,站在李达康和赵立春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如果自己是李达康,恐怕也未必愿意出面,这条路的政绩虽然很大,但代价也不小,很可能会消耗掉他和赵立春之间的感情。

  政绩是无限的,有很多种方式可以争取,未必一定要修这条路,而赵立春给李达康的资源肯定是有限的,用一点就少一点,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轻易去动用……

  如果自己是赵立春,同样也未必愿意促成此事,至少,不会花大力气去做。

  毕竟到了赵立春这个级别,政绩多一点少一点似乎意义不大,相比之下,官声和口碑反倒更重要一些。

  让他动用手里的资源,给前秘书的辖区办事,很容易招来闲话,说他利用公权力徇私,甚至培植亲信,拉帮结派。

首节上一节51/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