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38节

  两个瘦弱的身影快步跑了过来,看上去像是一对小姐妹,身后还跟了条不大不小的黄色土狗。

  大一点的女孩约莫十一二岁,衣服裤子打了不少补丁,而且非常显小,估计穿了好几年了,小女孩则只有六七岁,身着宽大的花布衣服,同样缝缝补补过,可能是姐姐穿过的。

  “大姐姐,请问你是天上来的仙女吗?”大点的女孩一直盯着王子衿看,怯生生的问道。

  王子衿莞尔一笑,弯下身子温柔地道:“姐姐不是从天上来的,是城里来的,小妹妹,你今年上几年级了。”

  “几年级?”女孩一脸茫然。

  “小妹妹,你没有念过书吗?”祁同伟奇怪的问。

  “小祁领导,是这样的。”林守业赶紧解释道:“三十里岗条件太差,没有老师愿意上来教书,孩子们也下不去,所以年轻村民基本都是文盲,反倒是老一辈人,当年上过扫盲班,勉强能教孩子认几个字。”

  “那怎么行,不读书没有文化,岂不是要世世代代穷下去,村委会必须想想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难办,就现在这条路,孩子们哪里吃得消来回走,不可能下山去读书,除非能把老师请上来,关键是没人愿意啊。”叶飞摇了摇头。

  “我可以来,同伟,你前两天不是说过,让我来紫溪支教吗,只要你点个头,我回去就申请调动。”王子衿一脸的天真。

  “少扯淡,我是和你开玩笑的,怎么当真了。”祁同伟哪舍得王子衿到这种地方来吃苦,赶紧制止了她,思考一会后又道:

  “我觉得吧,还是应该在路的问题上做文章,我们刚才来的时候,除了上山那段台阶落差太大,肯定无法通车之外,山上的古道还算平坦,连续的台阶不多,如果肯多花点人力下去,应该可以整平成小路的。

  只要山上能骑自行车,那么下山的时间就会大幅缩短,孩子们完全可以平时住校,周末和节假日再回三十里岗。”

  “祁哥说的有道理,等下见了这里村民组长周根生,让他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把山上的路整平。”

  说曹操曹操就到,叶飞话音刚落,周根生就快步跑了过来,异常热情的和大家握手。

  “祁干部,叶主任,林副主任,今天怎么有空上来?这位姑娘倒是从来没见过,是乡里来的干部吗?”

  祁同伟礼貌的笑了笑,道:“周组长,这是我的女朋友,和乡里没关系,她听说三十里岗的风景好,硬要跟着上来玩一玩。”

  “叔公,大姐姐说她不是乡里来的,她是城里来的仙女。”大女孩也在一旁说道。

  周根生摸了摸她的脑袋,“大妮二妮,你们赶紧去小叔家,让小婶到叔公家里来,就说山下来了贵客,要招待。”

  祁同伟摆摆手,道:“周组长,不用那么客气,我今天上来,主要是想实地考察一下三十里岗的具体情况,看能不能找到帮助你们致富的办法。”

  “是吗,那太好了,大伙早就盼着这一天了,祁干部,你们是贵客,别在太阳底下站着了,赶紧去我家坐。”

  祁同伟修桥做路搞茶园的事迹,早就传遍了红山乡的各个角落,几乎无人不知,三十里岗当然也不会例外。

  他的到来,立刻在山民中引起了轰动,不一会的功夫,几乎所有人都聚集了过来,把周根生家围的水泄不通。

  众人来了之后,不论男女老幼,第一时间都把目光投在了王子衿身上,虽说村里的干部难得上来,至少大家都还见过,可如此光鲜靓丽,美的像画一样的姑娘,却是破天荒头一遭。

  王子衿觉得有些受不了,便提出要到外面去看风景。

  周根生自然不敢怠慢,连忙叫来一群小孩,包括大妮二妮,让她们陪着一起去,并且认真叮嘱道:就在村子里走走,千万别跑远了,等下记得把大姐姐带回来吃饭。

  祁同伟目送王子衿出门后,转头道:“周组长,我们今天还得下山,时间有限,说说三十里岗的具体情况吧。”

  “祁干部想了解哪方面?”

  “我是来给你们找致富路子的,别的不管,就说一下山上的实际经济情况,以及有什么需要村委会帮忙解决的。”

  就在这时,一位少妇拎着热水瓶,从人群中挤了进来,她约莫二十四五的年纪,相貌还算不错,头上挽着发髻,皮肤明显要比其他山民白皙不少,穿着打扮也更干净整洁一些。

  周根生忙道:“祁干部,先喝口茶,我去屋里拿个本子,再向你汇报。”

  那少妇动作十分麻利,泡完茶后,又把茶杯一一送到三人手里,口中说道:“各位领导,这是山泉水泡的云雾茶,你们尝尝。”

  然后恭恭敬敬的站在一旁。

  祁同伟注意到,她说的是普通话比本地人要标准一些,而且在递茶的时候,手是平端着的,看上去颇有礼仪感。

  心道:看来这山疙瘩里,也还是有体面人的,莫非是山下嫁进来的?

  祁同伟正打算问上两句,周根生却已经从房间里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个红本子。

  对那少妇说道:“玉萍,这没你的事了,去伙房和你婶子一起,弄几个拿手的好菜,千万不能怠慢了山下的贵客。”

  “好的叔,我这就过去。”玉萍十分顺从的点点头,转身出了门,她迈过门槛的那一刻,又悄悄侧过脸,看了祁同伟一眼。

  “祁干部,我们开始吧?”

  见祁同伟点头后,周根生翻开本子,介绍道:“我们三十里岗的经济条件是非常落后的,去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86元,只相当于紫溪全村人均收入的一半左右。”

第61章 捧着金疙瘩的穷山民

  祁同伟虽然有心理准备,不算太意外,但还是忍不住发问道:“怎么会只有这点?”

  “没办法,山上一直都这么穷,虽然这里的田并不算少,人均有将近一亩左右,比山下还要多,可惜山上温度低,只能种一季水稻,而且没有用化肥农药,产量也不高,只有六百多斤。

  好在政府照顾我们,不用交农业税和三提五统,刨去成本还能两百块钱可以赚。不过我们的粮食不往外面卖,吃不完就拿来酿酒,所以实际上见不到现钱。”

  “你们见不到现钱,那拿什么去买生活用品呢?”

  “靠山吃山呗。”

  周根生请祁同伟起身,走到门口,指着周围的山坡说道:

  “看到那些野生油茶树了吗,每年到了茶籽成熟的季节,我们把茶籽采下,晒干后送到乡里的油坊,一斤可以卖两块钱,每年可以卖三四千斤。

  还有一些野生杨梅树,我们把杨梅摘下来,泡到谷酒里面,酿成杨梅酒之后,再卖到乡里去,每斤四五块钱,也能卖上千把块。

  除了种田那两百块收入,剩下的八十多块钱,就是这么来的。”

  “周组长,我看这油茶树多的很啊,漫山遍野都是,怎么一年才采摘三四千斤茶籽?”祁同伟奇怪的问。

  “当然不止这点,山上一共有四千多亩的油茶树,长势良好的,亩产至少一百多斤干茶籽,如果全采了,别说三四千斤,三四万斤也远远不止。”

  说到这里,周根生叹了口气,又道:“可惜我们村里的壮劳力少了点,也没路,压根运不下山,就算运下去了,也卖不掉。”

  “怎么会卖不掉,茶油是好东西啊,更何况这里还是野生茶油,值钱的很。”

  “就是因为值钱,才难卖啊。我听乡里的油坊老板说,油茶籽出油少,要五六斤才能出一斤茶油,一斤茶油如果卖不到十五块钱,他就要亏钱。

  这价格太贵了,就算是城里人也没几个吃得起,他那个油坊,每年只能卖六七百斤茶油,榨多了怕卖不出去。”

  “原来是这样。”祁同伟点点头,又问:“乡里油坊不收,你们可以把茶籽送到城里去啊,总会有人收的。”

  “祁干部,你可别提这个了,城里人狡猾的很,骗死人不偿命的,我们可不敢和他们……”一个妇女插嘴道。

  可她话还没说完,就被周根生给打断了:“福娃家里的,你给我闭嘴,我和领导说话,你一个妇道人家,瞎嚷嚷什么?”

  又对祁同伟道:“祁干部,我知道你在省城念过好多年书,是个城里人,这婆娘没见过世面,口无遮拦的,不是故意针对你,别见怪。”

  “没关系,其实我老家也是农村的,具体是怎么回事?”祁同伟问。

  “事情是这样的,大前年,来了个城里的商人,说是要收一万斤油茶籽,每斤一块八,可把我们高兴坏了。

  全村男女老幼辛苦了半个月,累死累活的把一万斤油茶籽运下山去,又拉到乡里,结果他挑三拣四的,说油茶籽的质量不好,只肯出八毛钱收购。

  我们当然不肯,结果人家拍拍屁股走人了,他倒是没有什么损失,我们就惨了,一万斤茶籽也不知道往哪卖,结果全部扔到山下的地里当肥料了,一毛钱也没赚回来。”

  “你们当时就没有收定金?”

  “我们都是庄稼汉,哪里懂得做生意要收定金,这个事情过去之后,就再也不敢和城里人打交道了。”

  “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周组长,你得想想办法,让孩子们到山下去念书,只有孩子们掌握知识了,三十里岗才会有未来。”

  祁同伟又想到了山上路面平整的事情。

  这时,玉萍从伙房里走了出来,喊道:“叔,可以开饭了。”

  “行,端进屋里吧。”

  周根生笑道:“要不我们吃了饭再聊,山上条件艰苦,照顾不周还请担待。”

  他嘴上说艰苦,可端出来的饭菜却一点也不艰苦,基本上全是山珍野味,毕竟靠山吃山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山里人吃这些东西,和城里人吃面包馒头差不多。

  另外,还有一大罐杨梅酒和一盘熏腊肉,也是正宗的本地特产。

  杨梅酒里除了杨梅和谷酒之外,还加了冰糖,喝起来有一种独特的香醇口感,周根生说,这种酒夏天可以预防中暑,而且不容易喝醉,可以多喝点。

  祁同伟表示,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下午还得工作,浅尝辄止即可,所以只喝了二两左右。

  他心里明白,杨梅酒再好,也是正儿八经的白酒泡制而成,度数肯定不低,喝多了必然会醉,要说有什么区别,最多更容易入口,酒劲也来的更晚一点罢了。

  只有初入酒吧的年轻姑娘,才会天真的相信,果酒不会喝醉这种屁话,然后不明不白的让坏人占了便宜。

  熏腊肉本来是一般的食材,但三十里岗的腊肉却很不一般,因为它是用油茶籽的壳熏制的,不仅颜色好看,还带着一股清香,绝对是腊肉中的极品。

  祁同伟和王子衿都是第一次吃,顿时爱不释口,大快朵颐。

  吃完午饭,王子衿又被一群小朋友给拽走了,大家都很喜欢这个长的像仙女一样的大姐姐,而王子衿也乐于和这些干净的像白纸一样的孩子相处。

  祁同伟则在周根生等人的陪同下,去查看周边的野生油茶林。

  三十里岗的油茶树,每年二三月开花,历经春夏秋冬四季,到十月底方能成熟采摘,现在是五月底,花期早已结束,树上挂满了青嫩的油茶果。

  可惜的是,因为油茶籽卖不出去,导致山民们不愿花时间精力去打理,整个油茶林目前属于放养状态,除了山边的几排茶树长势良好之外,其余都遭受着较为严重的病虫害。

  祁同伟只走了几百米,就看到了五六种长相各异的害虫,有些树的枝条枯死,梢叶严重凋萎,有些树的树叶已经被啃光,自然也长不出果子,甚至还有一部分油茶树,已经处于濒死状态。

  越往深处走,情况越严重。

  “不用再看了,我们回去吧。”

  祁同伟已经彻底明白三十里岗村民的处境了。

  他们是捧着金疙瘩在受穷,或者说,是手里拿着金疙瘩,却不知道卖给谁。

第62章 不是脱贫,是直接奔小康

  山上值钱的经济作物太多了。

  这里有多达四五千亩油茶树,就算四千亩好了,如果把病虫害全部消灭掉,进行科学管理,亩产肯定能达到一百五十斤以上,总共不低于六十万斤干油茶籽。

  按每斤两块钱算,就是一百二十万以上的产值。

  杨梅酒和腊肉方面,如果家家户户都酿酒养猪的话,各年产五千斤问题不大。

  假如杨梅酒卖五块,腊肉卖十块的话,又有七八万的产值。

  还有那约一百亩梯田水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生产出来的就是有机大米,卖到城里三块钱一斤不算贵。

  一年可产六万多斤稻谷,折合四万斤大米,就是十二万元,卖到山下后,再买普通大米回来食用,起码可以赚到七八万元的差价。

  仅这几项相加,就是近一百五十万的年产值,纯利润哪怕只有三分之一,也有近五十多万。

  五十万看起来似乎不是很多,但三十里岗才一百三十多人,人均将近四千,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万元户。这样的收入水平,一点不比县城里的双职工家庭差,别说脱贫,都能直接奔小康了。

  而且这只是相对保守的预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尤其是占比最大的油茶林,如果能建个茶油压榨厂,自行加工为成品的话,利润完全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关键是,得给这些金疙瘩找到买主。

  杨梅酒、熏腊肉和有机大米倒是不难办,毕竟都是好东西,数量也不算大,只要做个漂亮的包装,再推向市场,应该不愁销路。

  就算不好卖,也可以去找李达康,以支持扶贫的名义,让县里各个单位前来采购,用于机关食堂和节日福利。李达康应该没有理由拒绝,毕竟这样的扶贫模式,总比直接发钱要强的多。

  如果还有剩下的,自己就全买下来拿去送礼,这种纯天然的土特产,想必汉大的老师和校友都会喜欢。

  真正的麻烦来自于油茶林,六十万斤茶籽至少能榨出十万斤茶油,十五元一斤的售价是普通菜油的四五倍,这样的数量和价位档次,都不是金山县能够自行消化的,必须要到外地去找销路。

  而且即便找到了销路,如何把这几十万斤油茶籽运下山去也是个大问题,毕竟不太可能把茶油压榨厂建到山上来。

  “周组长,我看了这里的情况,发现山上有很多值钱的经济作物,尤其是这些油茶果,关键是要把它们运下去。”

  “运下去之后,卖给谁呢?”

首节上一节38/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