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303节

  至于其他市委常委,除了分管副市长周信之外,完全可以置身事外,但此事涉及到祁同伟和李达康,他们也不敢随便表态。

  最蹊跷的是,事故已经发生了三十多个小时,近在咫尺的省委,却毫无动静。

  除了高育良和赵建华打来电话,了解了一下情况之外。

  其他省委领导,包括钟正国和沙瑞金,都没有到过事故现场,也不派人来询问,甚至连电话都不打。

  仿佛京州是个独立王国似的。

  这些人究竟在想什么?

  是想看看我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还是在等我犯错误,然后坑我一把?

  依着祁同伟的心思,直接按照重大安全事故往上报就行了,再跑一趟首都,和李维民当面解释一番。

  自己不太可能被处分,倒霉的只会是李达康和姜万龙。

  但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关系到京州市干部队伍的团结,以及社会影响和网上舆论,必须慎之又慎。

  为此,祁同伟甚至还说服了汉东日报社社长荀牧野,暂时把新闻稿压一压,先不要报道。

  这个荀牧野,早在十几年前,就和时任红山乡长的祁同伟相识,也正是他当年的一篇报道,让祁同伟进入了李维民的视线。

  祁同伟因为此事,对他心怀感激,每次到京州,都会请他吃饭,并备上一份小礼物,久而久之,便有了交情。

  荀牧野表示:忙肯定是会帮的,但这么大的事,不可能一直压着不报道,最多只能推后两天……

  ……

  “各位同志,大半夜的,都别干坐着,各自发表下意见吧。”祁同伟打破了沉默。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愿意第一个表态。

  孙连城倒是想出来说几句,但他也知道,现在这个场合,领导不点名,自己压根就没有说话的份。

  最终,还是周信先开了口。

  “祁书记,李市长,城建这一块,是我负责的,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故,我做为分管领导,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向你们和市委检讨,请求处分。”

  听了周信的话,丁义珍也赶紧表态。

  “祁书记、李市长,光明区文化中心工程立项的时候,我是区长,负有直接领导责任,我向你们和市委检讨,请求处分。”

  接下来,市城建局、安监局等单位的负责人,也纷纷站出来检讨。

  祁同伟摆了摆手,说道:“现在不是检讨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善后事项,以及怎么向省委交待。

  至于处分和追责的问题,暂时先放一放,等到事故分析报告出来之后再说吧。”

  政法委书记史向军接过了话:

  “善后事项方面,我可以保证,只要救助赔偿金到位,对那些死伤的工人,该治的治,该赔的赔。

  绝不会出现群众闹事和集体上访事件,否则的话,请市委追究我的责任。

  关键在于,这起事故,造成了如此严重的伤亡,应该如何定性,如何向省委汇报,政府那边,必须要有个比较明确的态度。”

  说完之后,史向军看向李达康。

  李达康知道他是在将自己的军,心里骂了一句“小人”,嘴上回道:

  “不用那么急吧,至少也要先通过调查,得出结论之后,再向省委汇报。”

  “李市长说的在理,但现在的问题是,此次塌楼造成了十人死亡,已经是重大事故了,按规定必须由省里参与调查,不汇报不行啊。”

  “向军书记,你这话就有些不严谨了,目前能确定死亡的只有六个人,剩下的四人,不是还在医院抢救吗?”

  “抢救?”史向军冷笑了一下。

  “我当时就在现场,带去的法医明确认定,十个工人全都已经死亡,没得救了。”

  “不要说的那么绝对嘛。”李达康仍然在坚持着。

  “或许,他们只是处于假死状态呢,我曾经在报纸上看过,有人也是因为事故被埋在地下,呼吸心跳都已经停止,被认定死亡,结果送到殡仪馆后,又突然活过来了。

  虽然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但毕竟是几条活生生的生命啊。

  这些建筑工人,为我们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我们也应该尝试去努力,争取出现生命的奇迹。”

  不得不说,李达康还是有些辩才的。

  要是不同意继续抢救,就等于漠视老百姓的生命。

  这顶帽子压下来,史向军再也不便与之争论,只能闭嘴不言。

  见李达康已经铁了心,一定要保住自己的政治前途,祁同伟决定先结束这次会议。

  “李市长说的也有道理,无论在什么时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今天的会就先开到这吧,同志们也都辛苦了,先回去补个觉,等天亮之后,到医院去探望一下伤者,再做定论。”

  众人散去之后,祁同伟并没有回家,而是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他打开电脑,认真查看安全事故的相关规定,最终发现,李达康那一套根本行不通。

  规定里明确指出,事故发生后,三十日之内出现人员死亡,都要计算进去。

  总不能让那些死者,在医院急救室里,抢救三十天以上吧?

  李达康可能不知道相关规定,要么就是,他想争夺事故调查权,尽可能把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自己又该怎么做呢?

  同意李达康的做法,有瞒报的嫌疑,会是个隐患。

  否决李达康的做法,自己也讨不到好,还把矛盾彻底激化了。

  以李达康的性格,彻底断了他的政治前途,还不得找自己拼命?

  祁同伟苦思冥想了很久,也没有得出一个万全之策。

  最终,他决定去找高育良,请这位通晓历史的老师,给自己出出主意……

第487章 善后工作

  祁同伟并没有直接去省委高育良的家里,而是打了个电话,约定七点在汉东大学附近的公园见面。

  六点五十,高育良按约来到公园,一见到祁同伟,就关切的问道:

  “同伟,你看着很憔悴的样子,是不是因为塌楼的事情,这两天一直没睡觉。

  你现在也是快四十岁的人了,不能再像当年的小伙子一样,工作起来不要命,工作虽然重要,但身体健康同样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祁同伟回道:“谢谢老师的关心,这次是突发事件,实在没办法,以后一定注意。

  其实吧,我这两天还是眯了一小会的,加起来有五六个小时,否则现在恐怕睁不开眼了。”

  “呵呵,那就好,一早上约我出来,又遇到什么问题了吧?”

  “老师明鉴,现在李达康给我出了个难题,我一时间不知道应该怎么选择,所以想请您教教我。”

  听祁同伟说完大致情况后,高育良想都没想,直接回道:

  “千万不能强行阻拦李达康,李达康那个人,我太了解了,把政治生命看的比爹娘还重要,可以六亲不认。

  如果你让他前途无望的话,他肯定要展开报复,给你使绊子都是小事,就怕他发起疯来,故意搞破坏,拉着你同归于尽。”

  “同归于尽不至于吧,李达康虽然小鸡肚肠,但本质并不坏。”祁同伟回道。

  “凡事要讲个万一嘛,你现在前途一片大好,没必要陪这种疯子折腾。

  再说,还有那个周信呢,他现在和你走的很近,应该尽量保一保。”

  “也对。”祁同伟点了点头。

  “问题在于,我看李达康的架势,有点要豁出去的意思,想通过瞒报来挽救自己的政治生命。

  不管怎么说,我现在是京州的一把手,如果和他一起瞒报的话,万一将来事情败露了,我恐怕也逃不了干系。”

  “那倒是。”高育良撇了撇嘴,道:“你让我想想啊,这事到底应该怎么办。”

  可高育良琢磨了好一阵子,连抽了几根烟,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

  “这事还真有些难办,要不我把你师娘叫出来,让她参考参考。”

  “好啊。”

  祁同伟心想,吴惠芬作为历史教授,在这方面,应该是有一定见解的……

  吴惠芬接到电话后,很快就出来了,听完祁同伟的问题,忍不住哑然失笑。

  “你们两个啊,一个号称汉东的政治家,另一个号称全国最优秀的青年才俊,如此简单的事情,怎么会想不明白呢?

  同伟,李达康想要瞒报,就让他去瞒报,你把工作任务分配好,事故调查工作全部交给他处理,你一点也不要过问,踏踏实实抓好善后的问题就行了。

  退一万步说,即便将来瞒报的事情败露了,你也就是个领导责任,现在按照重大事故往上报,同样还是领导责任。

  既然没有本质的区别,又何必要去强插一脚呢?”

  “对啊。”

  听了这话,祁同伟和高育良都如梦方醒。

  反正最差的结果,都是承担领导责任,为何要去触李达康的霉头?

  两个副省级官员,苦思冥想半天都没弄明白的问题,竟然被大学老师吴惠芬一眼看破了。

  说白了,因为他们只想着彻底撇清关系,以至于患得患失,当局者迷。

  而吴惠芬旁观者清,更能把握问题的本质,给出了最佳方案。

  “谢谢师母的提醒,谢谢老师,我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祁同伟态度十分诚挚,微微的鞠了一躬。

  ……

  午饭过后,祁同伟、李达康和周信等人,驱车前往市人民医院。

  十名遇难的建筑工人,有六人因为尸体受损严重,直接拉到殡仪馆,其余四人,则被送进了急救室,死马当活马医。

  祁同伟一踏进急救室的走廊,脚步就变得异常沉重。

  走廊里有不少遇难者的家属,他们或站着,或蹲着,或者直接瘫坐在椅子上和地上。

  脸上都挂着泪痕,投来的眼神里,尽是悲伤、无助和茫然,像刀子一样狠狠的剐着祁同伟的心。

  唉……

  所有的遇难者,都是父母的希望,妻儿的倚仗,用辛勤和汗水,扛着整个家庭往前走,如今却因为一次事故,英年早逝、撒手人寰,让剩下的妻儿老小,如何能够面对……

  这时,有一个满脸沧桑的六旬老汉,认出了祁同伟。

  “我认识你,你是不是京州市委书记,全京州最大的官。”

  “大叔你好,是我,我叫祁同伟。”

  “你真是祁书记?”大叔喊了起来。

  “乡亲们,祁书记来了,帮我们要回征地款的祁书记亲自来了。”

  其他遇难者家属一听,立马全部走过来,把祁同伟围在中间,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原来,这批出事的建筑工人,除了一名技术员是城里人之外,其余十七人,都来自光明区郊外兰西镇的下沙村。

首节上一节303/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