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272节

  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准备转型,将现有产业升级,往利润更高的高科技领域发展。

  目前,西方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他们的科技产品,至少能卖出几倍的利润,而我们的低端制造业,却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有个非常过份的例子,我们出口一双旅游鞋,只能赚取不到五元钱的利润,而他们什么都不用干,只要在鞋子上打个品牌,再卖回来,便可以赚到几百甚至上千元,这公平吗?

  我们很多私企工人,没有双休,加班加点,累死累活的干上一个月,只有千把元,甚至几百元工资。而他们的工人,不仅工作轻松,还享受着各种休假、不用加班,每月却有上万元的收入,这合理吗?

  现在已经不是旧社会了,我们也都是堂堂正正的人,凭什么任由他们剥削。

  要想打破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就必须打破西方国家的科技霸权地位,去高科技领域和他们抢饭吃。

  事实上,科技发展并不只是为了经济收入,还能在军事领域做出极大的贡献。”

  听到军事,石书记的兴趣更浓了,歪着身子道:“小祁,军事方面说的再具体点。”

  “好的,石书记。”

  祁同伟说的有些口干了,喝了一口茶,继续道:

  “伟人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

  无数历史经验也表明,军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哪怕拥有再多的财富,到头来也是枉然。

  以宋朝为例,拥有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和科技,经济更是遥遥领先,偏偏他们错误的采取了重文轻武的国策,以至于军事废弛,战斗力低下。

  终其一朝,都是外族眼里的肥肉,被辽国、金国和蒙元轮番蹂躏,更留下了靖康之难这样的奇耻大辱……

  还有晚清,虽然他们在科技上已经落后,但财力依然雄厚,王公贵族们却奢靡无度,而不致力于加强国防力量。

  结果可想而知,他们一次次被侵略者征服,签下无数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沦落为半殖民地国家,还耽误了华夏民族数百年的发展……

  反观我党,以军事立国,通过浴血奋战,不仅成功实现国家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还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甚至对手的尊重。

  如果没有建国后那一仗,我们就不会有五十多年的和平,更不会有改革开放的环境,以及现在的发展空间……

  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国际环境并不是很乐观,周围群狼环伺。

  尤其是统一大业还需努力,完成者必将名垂青史,千古流传。

  可惜我们现有的军事实力,明显还不够,非常有必要加大军事建设的投入,打造出一支装备精良,理念先进的国防力量。

  方能震慑虎视眈眈的外部势力,成功保住国家人民的财产和尊严,让八国联军的历史不再重演。

  而要想做到这一切,又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石书记暗叫一声,说的好。

  他本就是个强硬派,主张强军强国,祁同伟的这番话,算是彻底说到他的心坎里去了。

  “小祁,没想到你不但能搞经济建设,打击贪腐和犯罪,在历史上也造诣颇深。

  正所谓,以史为鉴,可察知往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你很不简单。”

  “石书记,您过誉了,其实我对历史只有一些浅薄的认识,谈不上造诣,这些知识,都是跟我的大学老师学的。”

  “大学老师?”石书记有些诧异。

  “据我所知,你是汉东大学政法系毕业的,你的大学老师怎么会通晓历史?”

  “他虽然是政法系教授,但酷爱研究历史,在这方面的造诣颇深,对了,他已经离开大学多年,现在担任着汉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名叫高育良。”

  “高育良,我记下了,有机会找他讨教一二。”

  石书记笑了笑,又道:“小祁,既然你如此看重科技发展,想必心中也有一些具体的计划吧,如果有的话,不妨说说看。”

  祁同伟等的就是这句话,赶紧说道:

  “我个人认为,要想快速发展科技,最关键的是人才。

  米国的强大,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他们招揽了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就利用自身的和平环境,吸引大量科学家前去避难。二战结束时,又掳走很多日耳曼顶级科学家,一举奠定了自己在科技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

  时至今日,他们依然在源源不断的引入优秀人才,其中还有很多华人精英。

  事实上,我们黄种人的智商非常高,绝对不低于白人,很多米籍华人和华裔,都是著名的科学家。

  我们国内最顶级大学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也有很大一部分移民到了米国,从事科研活动。

  如果我们能在国内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供优厚的待遇,把这些人才全部留下来,那对于科技领域的发展和突破,是有极大好处的。

  以华起科技为例,他们之所以能打败米国平果公司,就是因为花大价钱挖来了几位米国高水平专家,并从各大顶级院校,高薪招募了数千名顶级计算机专业学子,才能获得今日的成功。

  目前在国内,还有一家华有科技,运作方式和华起科技是一样的,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只靠他们,还远远不够。

  如果可能的话,国家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提供大力支持,培养出十几家、几十家,甚至上百家这样的公司,那我们的民族复兴,就真的有望成功了……”

  石书记听完之后,起身走了几步,静静的看着窗外的大好河山。

  许久,他转过头。

  “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科技强国、军事强国,还有民族复兴。

  你的想法很好,做的也很好,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后生可畏。”

  说到这里,他主动和祁同伟握了握手。

  “小祁,我马上有一个公务接待,今天就谈到这吧。

  你回去之后,尽可能抽出一点时间,把自己对科技发展的想法和具体意见,整理成一份书面材料,交给邓秘书。

  另外,他还会告知我的联系方式,以后有什么事,你可以直接和我通话。”

第444章 顺道去了趟吕州

  离开首都后,祁同伟并没有直接回汉南,而是先到江东刘和光的家里探亲,然后又去了一趟吕州经开区。

  确切地说,经开区已经成为历史,现在的名字是吕州新区。

  辖区包括原经开区、吕州新城、月牙湖风景旅游区,以及周边的两个镇,总占地面积一百五十多平方公里。

  现有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多个专业园区,聚集了一大批高科技产业,被官方认定为全国先进高新区,号称“东方硅谷”,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同类园区前三。

  区内产业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精密设备、集成电路和新型材料为主,并与国家科学院和多家顶级高校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

  此外,还引入了上千个外资或合资项目,其中包括几十家世界五百强公司的加工厂,年出口总额破千亿……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祁同伟打下的基础。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祁同伟运筹帷幄,在七年前制定出超前的发展规划,吕州新区根本不可能达到现有的高度。

  此番故地重游,祁同伟本来不打算惊动吕州市委,看看新区就走。

  但新任市委书记张萍,却提前得到消息,早早在市委安排好了接待工作。

  毕竟吕州新区人多口杂,既然通知了他们,肯定也瞒不过市委。

  更何况,祁同伟是吕州的功臣,现在又是副省级领导身份,重视一点很正常。

  话说这个张萍,心里也是够郁闷的。

  祁同伟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她就是岩台市委副书记,后来升任岩台市长。

  等到刘和光升到省里,又把她调到吕州当市长,也算是嫡系了。

  半年前,张萍接替高育良的位置,成为吕州市委书记,却没能晋级省委常委,只挂了副省长的头衔。

  因为这次汉东省委换届,常委人数从十三人缩减为十一人,把吕州市委书记和第二副省长给排除了。

  此举明显是钟正国故意为之。

  过去几年,他虽然是省委一把手,但刘和光在汉东叶茂根深,完全可以和他分庭抗礼,相互制衡。

  如今趁着换届,从省委班子里一下拿掉两个刘系的人,钟正国总算彻底掌握了局面。

  祁同伟做为刘和光的接班人,对此自然非常不悦,但他目前不在汉东任职,段位也不够,无力进行干涉。

  便只能安慰了这位老阿姨一番,请她稍安勿躁,静观其变,或许会有转机。

  ……

  市委的招待活动结束后,祁同伟在市委常委、新区党工委书记高义的陪同下,前往吕州新区管委会。

  当年高义是刘和光的秘书,送王子衿去金山县委报到,结果车胎被扎,翻进池塘,被刚刚穿越过来的祁同伟救了。

  后来王子衿成了祁同伟的老婆,高义则和祁同伟成为好兄弟,关系自不必说。

  正如刘和光所言,高义为人忠诚可靠,但工作能力不够突出,所以在仕途上进步缓慢,从副处到副厅,只晋升了两级。

  而祁同伟却一路飙升,从大头兵升到了副省部级。

  两人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高义对祁同伟的态度也变得更加恭敬。

  “祁省长,我听和光书记说,您要回汉东工作了,具体什么时候?”

  “义哥。”祁同伟故作生气状。

  “说了多少回了,我们是兄弟,私底下你还是叫我同伟,不要称职务。”

  “呵呵。”高义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我知道错了还不行嘛,回头我面壁思过,一定好好反省。”

  “那就下不为例。”祁同伟也笑了笑,说道:“回汉东的事情已经有眉目了,具体时间不清楚,估计下半年应该可以吧。”

  “那好啊,你一回来,大家又有主心骨了,这次能入常吗?”

  “够呛。”祁同伟摇了摇头。

  “钟正国故意削减了两个位置,现在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要想把谁挤掉都不容易。我估计吧,应该也是副省长,就是不知道具体分管什么工作。”

  两人聊着聊着,新区管委会到了。

  管委会主任刘彬和副主任李泉,带着一大堆人守在门口迎接,地上铺了红毯,墙上还挂了好几条欢迎的横幅。

  这两位,一个是祁同伟从红山乡带出来的,另一个是祁同伟从金山县委办提拔的,如今已经是正处级和副处级,自然要对祁同伟感恩戴德。

  只是现在的身份差距实在太大,也有了一些疏离感,更多的变成了尊敬。

  祁同伟见他们拘谨,便闭口不谈工作上的问题,只聊一些当年的往事和笑话,以活跃现场气氛……

  ……

  在新区走马观花了一圈后,车队停在华起科技大门外,祁同伟让大家先回去,自己独自进了华起科技的总部大楼。

  这是他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

  叶飞和刘瑞英提前接到了电话,按照祁同伟的吩咐,并没有安排欢迎活动,而是老老实实待在董事长办公室等他。

  如今的叶飞,已经脱胎换骨,举手投足中带着杰出大企业家的气度。

  刘瑞英看上去也非常干练、精明,颇似当年的董小姐。

  两人和二蛋一起,共同执掌着一家千亿级别的科技集团,同时还是几十家消费电子产业链公司的大股东。

  上一年度,华起科技和这些产业链公司一共创造了近两百亿的利润,属于他们三人的股权收益,大约有九十亿左右。

  “叶飞、瑞英,你们两口子可以啊,才几年下来,就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企业家,这董事长办公室,可比我的办公室豪华多了。”

  “哥,瞧你说的,我们所有的一切,不都是您给的吗?”叶飞上来就是一个熊抱,又拉着他坐在真皮沙发上。

  刘瑞英则泡上一杯紫溪村出产的碧螺春,毕恭毕敬的放好,然后也坐在了祁同伟的身边。

首节上一节272/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