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266节

  更何况,区区一个华起科技,只不过在小小的智能手机领域有所建树罢了,掀不起什么大浪,根本没必要劳师动众……

  遗憾的是,虽然米国官方机构思维保守,但商界还是存在有识之士的。

  某位影响力惊人的大佬站了出来。

  此人曾经采取非常手段,将华国自研的电脑操作系统扼杀在摇篮中,因此,他对华起科技发动的这次科技战,有着更充分的理解和担忧。

  一旦让华起科技得手,就会养虎为患,甚至带动出更多的华起科技,和他们争夺市场蛋糕。

  于是,在这位大佬的斡旋之下,多家米国科技公司纷纷行动起来,站到了平果公司的身后。

  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试图帮助平果公司,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发出新的操作系统,夺回智能手机领域的主导地位……

  祁同伟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心情十分沉重。

  本方目前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单独对付其中一两家公司,还是有胜算的,但同时面对这么多公司的围攻,实在难以支撑。

  应该怎么办呢?

  到最后,祁同伟想起了对付霸权主义最有心得的伟人。

  他老人家曾经说过一句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谁也不是没缝的蛋,既然你们不讲武德,以众欺寡,那行。

  我先把你们后院的泡沫给引爆了……

  ……

  扫毒行动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要想真正根除毒品产业,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

  硕会、硕庆和硕安三村,能够大面积的制毒贩毒,也绝不是首犯陈惠东一个人就能决定的。

  肯定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陈惠东的出现,只是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

  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迟早会出现第二个陈惠东,毒品问题也将卷土重来。

  祁同伟调阅了许多资料,并且做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最终认定,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是宗族势力,二是穷。

  以人为本的年代,宗族势力的是无解的,所以只能解决“穷”的问题。

  村民们通过毒品产业,已经过惯了大手大脚的日子,如果不能给他们找到稳定的经济来源,肯定会重新动起歪心思。

  祁同伟估计,至少要让他们的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以上,才能起到效果。

  但上一年度,沙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不到四千元,要想达到这个收入目标,谈何容易。

  资料显示,三个村共有人口两万七千余人,总面积18平方公里左右,合两万七千亩。

  其中大约有两千亩,是村民生活区。

  耕地大概是一万亩,低矮丘陵和荒地加起来,大概也有一万亩。

  另外有五公里海岸线,约五千亩滩涂。

  三个村制毒贩毒之前,滩涂并没有被有效利用起来,主要产业都是农业,种植水稻、甘蔗、花生、荔枝等农作物。

  做为纯农业村,人均耕地只有不到0.4亩,怎么可能不穷,难怪会被毒品渗透……

  自然条件恶劣,是他们的不幸。

  遇到了祁同伟,又是他们的大幸。

  为了彻底根除隐患,祁同伟把手上的大多数工作,都交给了市长潘少华和副书记赵建岳,专心致志的帮助三个村子搞发展。

  首先,做好顶层设计。

  既然三个村子同宗同族,干脆把硕庆、硕安二村,并入硕会村,组成一个新的超大型村。

  原来的村干部,除了部分已经被抓捕的涉毒分子之外,其他人也因为工作不力,全部勒令辞职。

  选出村委会成员和村党支部成员各9名,均不兼任,便于互相监督。

  指定六十出头的退休教师陈启光,暂时担任村支书,先过渡一下,并帮助陈豪南当选新一届村委会主任。

  再由沙州市委派一名素质过硬的正科级年轻干部下去,担任第一书记。

  另外,建立一个村党群服务中心。

  从之前和涉毒产业毫不沾边的年轻人里,发展一百名党员,五人一组,成立二十个党员小组。

  每个小组服务一千余名村民,每名党员,又点对点联络近三百群众,像毛细血管一样进行基层治理……

  至于经济建设,更是祁同伟的拿手好戏。

  原有的一万亩耕地,仅两千亩有人耕种,剩下约八千亩被抛荒,其中还有数百亩已经被制毒垃圾和废水污染。

  把村里到镇上的土路升级,建设一条柏油路,将废弃的水利灌溉设施重新疏通,深度治理那几百亩被污染土地。

  所有耕地都不再种植水稻,而是改种经济作物。

  盖建三千亩大棚,种植反季蔬菜和麒麟西瓜,其余耕地种植应季蔬菜,打造一个蔬菜基地。

  接下来,要对低矮丘陵、荒地和滩涂进行改造。

  村里本来就有种荔枝的传统,可以把丘陵全部利用起来,大面积种植荔枝。

  荒地平整之后,可以种植一些生存能力比较强的中药材。

  而几千亩滩涂,将被规划为海产养殖基地,养殖海鲈鱼、石斑鱼、鳗鱼、南美白虾等品种……

  以上这些工作,要想全部落实,预计需要花费两个亿左右的预算。

  沙州市财政紧张,自然拿不出这么多钱,祁同伟只能去省里化缘,李维民听完他的想法后,非常干脆的答应了。

  对于祁同伟所做的一切,最激动的当然是陈豪南,他拉着妻儿一起,直接就给祁同伟跪下了。

  “祁书记,您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代表陈家列祖列宗,郑重地谢谢您,几万陈家人感谢您。

  您放心,我一定会带领他们重新开始,堂堂正正做人,陈家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会记得你的大恩大德。”

第435章 进部了

  就在祁同伟为硕会村的发展,殚精竭虑的时候,市长潘少华也没有闲着。

  不得不说,秘书真的是一条捷径,可能比吃软饭还要捷径。

  不仅职务升迁速度快,而且特别容易出政绩。

  潘少华到沙州担任市长后,仅仅半年时间,就谈妥了一个超级大项目。

  汉南石化集团的石油液化气深加工项目,总投资达到了近六十亿。

  六十亿对于沙州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上一年度沙州的GDP总量只有不到三百亿。

  也就是说,仅仅这一个项目,就能让沙州的GDP增长超过二十个百分点。

  毫无疑问,这是沙州市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

  如果潘少华不是李维民的前秘书,他能谈的下来吗?

  再想想当年的金山县,如果李达康不是赵立春的前秘书,那条紫溪村旁边的跨省公路能建的起来吗?

  此时的祁同伟,心里忍不住有些嫉妒了。

  六十个亿啊,如果让自己去拉投资,恐怕得跑断腿吧。

  难怪去年自己被调到沙州的时候,李维民明确表示,不要求经济高速发展,原来还留了这一手。

  他要自己大力整顿沙州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真正的原因,是打好基础,让潘少华过来搞经济。

  接下来再把自己调走,扶正潘少华,那政绩,啧啧……

  但祁同伟转念一想,很快又释然了。

  潘少华毕竟给李维民当了几年秘书,掌握了大量核心机密,其亲近度不是自己可比的,偏心一点很正常。

  更何况,李维民对自己也不赖。

  自己刚到梅关那会,给了实际一把手地位,外加八个亿的资金支持。

  后来自己坑了南滨、京海和东州二十多亿,李维民也是默认的。

  另外,他还帮自己摆平了不少事,并且多次破格提拔。

  自己从汉东调过来的时候,是02年九月,当时不过一个正处级而已。

  如今还不到五年,就已经是市委书记了,而且大概率在年满五年的时候,会成为副省级。

  能有这样的升迁速度,还想怎样?

  人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能什么事都去和最好的做对比。

  比不来的。

  或许,人家潘少华,还有其他未知的强大背景呢……

  ……

  潘少华本人倒是显得比较谦虚,主动来讨教了。

  “祁书记,关于那个汉南石化的项目,目前还只是意向,维民书记的意思是,能不能落地,必须由你来做决定。”

  “呵呵。”祁同伟笑了笑。

  不管对方是真心还是假意,至少还知道尊重一下自己的面子,也算不错了。

  “老潘,这可是大好事啊,将近六十个亿的项目,别人求都求不来,我又怎么可能会拒绝呢?”

  “是这样的,维民书记交待过,他说你特别关爱老百姓,这个项目毕竟是化工类的,有一定污染,所以……”

  “我们是自己人,有事直说就是了。”祁同伟道。

  “所以,在征地的过程中,还希望你能多出点力。”

  “应该没那个必要吧,这种化工厂一般都要远离居民区,我们沙州的滩涂荒地多的很,征地难度不会太大。”

  “没那么简单。”潘少华摇摇头道:“汉南石化的选址位置上,坐落着一个村子,必须整体搬迁,覆盖两千多人口。”

  “必须在那里?”

  “必须,人家对交通有要求,而且这不是单独的项目,将来要在那里建成一个园区。”

  “是这样啊。”祁同伟点了点头,又道:

  “两千多人的村子,真要整体搬迁,难度也不会太大,只要赔偿到位就行,你自己看着办吧。”

  “祁书记,我这个人呢,可能是在省委机关待久了,有点不太接地气,你就不同了,长期和老百姓打交道,征地这种事更是家常便饭,熟门熟路。

  所以这次,我希望你能辛苦一下,帮忙把征地问题搞定,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意外。”

  听了这话,祁同伟心里立刻不爽了。

  好家伙,这又是一个李达康啊。

  尽想着捞便宜,责任都却一点也不愿意承担。

  潘少华明明下过基层,从乡镇干部一路干到县委书记,履历丰富的很,和老百姓打的交道也不会少,解决一个征地工作,完全不在话下。

首节上一节266/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