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25节

  “村里还有人会开汽车?”

  “村里应该没有,是我的一个好朋友,这几天在我这玩,他叫祁二蛋,是个修车师傅,开车技术好得很。”

  祁同伟介绍二蛋的时候,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没把二蛋也参与救人的事情说出来。

  高义的人情对自己可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二蛋却没多大意义,不如全揽下来,回头好好待二蛋就是了。

  “你朋友是个修车师傅,面包车能修不?”郑华军立刻想到了已经在乡政府院子里趴窝了几个月的长安。

  “应该可以,这样吧,让他把你们送到乡里,再看看面包车的情况,对了,乡里不是没钱修吗?”

  “放心吧,只要你朋友能修好,修车费一分都不会少他的。”

  郑华军耐人寻味的笑了笑:“有钱没钱,那不得看人吗?”

  ……

  乡长孙连城终于回来了,距离他出去已经过了整整一个月。

  去年年底上任的时候,孙连城满怀雄心壮志,向同样刚上任的县长李达康许下重诺:

  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红山乡的落后面貌,争取一年达到全县平均水平,两年成为县里的经济先进乡。

  结果小半年过去了,红山乡还是老样子,唯一的变化,是因为他经常出去招商引资,开销不小,导致乡里的财政状况更加捉襟见肘。

  这次孙连城是发了狠心的,带着分管经济的副乡长白志远,从岩台到京州,从省内到省外,还到南方发达地区转了一圈。

  地方跑了不少,大大小小的企业家、老板也见了许多,可效果依然甚微,最终只敲定了一个年产值一百来万的竹木加工项目。

  农业项目和工业项目根本没法比,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纳税额少的可怜,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单一项目,除了能解决少许就业人员外,对地方经济发展几乎构不了影响。

  李达康听到汇报后,勃然大怒,把孙连城狠狠羞辱了一番:

  “牛皮吹得啪啦响,做起事来啥都不是,与其东跑西跑,还不如老老实实待在红山乡,把家里的事打理好。

  看看人家祁同伟,一个无权无职的大头兵,足不出省就把茶园项目给盘活了,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便赚了二十几万,而且还是纯收入。

  要是能干就好好干,要是不能干,就打个辞职报告给我,红山乡乡长这个位置,我看就算栓条狗,也比你差不了多少。”

  孙连城挨了骂,一肚子的委屈。

  这一个月来,他和白志远为了省钱,吃的是快餐和方便面,睡的是驾驶室和车站候车厅,洗漱经常去公厕,实在是身上快臭了,才会找间实惠的的宾馆洗个澡,美美睡上一觉。

  可吃了苦未必就一定有回报,红山乡的条件摆在那里,山高水远路还烂,人家即便有兴趣,稍微深入了解一点后,便立马打了退堂鼓。

  但委屈归委屈,现在的孙连城还不敢硬刚李达康。

  毕竟他才刚过三十岁,想干事想升官,真要是把顶头上司李达康给得罪了,恐怕吃不了兜着走。

  从李达康那里回来后,孙连城连郑华军都没见,直接开车去了紫溪村,路过乡政府门前的时候,还特地狠狠踩了脚油门。

  他得先见见祁同伟,问清楚到底用了什么手段,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茶园盘活的。

  可等孙连城到了紫溪,却发现村委会空无一人,更别提祁同伟的踪影了,只好去隔壁的小学校打听。

  小学校长高明远,现在是祁同伟的坚定拥护者,当然不会把祁同伟天天出门打猎的事情告诉孙连城。

  他还忽悠孙连城,说祁同伟去山上的自然村考察了,那里很偏,得傍晚才回来。

  ……

  其实祁同伟今天没去打猎。

  二蛋到乡里修车还没回来,叶飞早上骑着摩托车给县城里的饭店送野味,只剩下他一个人,不敢单独进山。

  于是他临时改行,开发出了第三职业:钓鱼。

  鱼竿是水竹做的,又短又笨重,鱼饵是蚯蚓,从菜地里挖的,这么烂的钓鱼装备,在天然河流里基本不可能有好收成。

  但祁同伟有心锻炼自己的定力,吃完早饭就出了门,在下游两公里处找了个有树荫的钓点,一坐就是一整天。

  眼见太阳已经落地,他才觉得肚子有些饿了,便鸣金收兵,拎着几条白条回了村。

  刚靠近村委会,祁同伟就看见孙连城靠站在一辆黑色普桑旁,吓得他把白条和鱼竿直接往路边的田里一丢,上前招呼道:

  “孙乡长,您什么时候回来的?”

  虽说驻村干部工作自由,但上班时间跑出去钓鱼,还被主管领导抓了个正着,肯定不是好事。

  孙连城看了祁同伟来的方向,就知道自己被骗了,祁同伟根本没去自然村。

  但他没有计较,只回道:“今天早上刚回来,到你这里了解一下工作情况。”

  祁同伟连忙把孙连城请进村委会,并给他泡上一杯茶,道:“这是村里茶园生产的,尝尝味道怎么样。”

  孙连城喝了一口,道:“小祁,说说茶园的情况吧。”

  “现在茶园是村支书李长生管着,我这就去把他找来,给您做具体汇报。”

  “不必了,你就说说,是怎么把省城的吴总请回来的,我刚到红山当乡长的时候,也去过一次,但是吃了闭门羹。”

  等祁同伟把具体情况大致描述完之后,孙连城谈陷入了沉默。

  许久之后,才轻叹一口气,道:“你是用诚意和坚持不放弃的精神把吴总打动了,我和白志远都比不上你。”

  这个评价让祁同伟有些不安,便赶紧转移话题,问道:“谬赞了,这次您和白副乡长出去那么久,敲定了什么项目?”

  “惭愧,只拉回来一个竹木加工项目。”

  “竹木加工挺好的,符合红山的条件,项目具体放在什么位置?”

  “还没来得及决定。”

  “那干脆放在紫溪村吧,怎么样?”

  “你想要?”孙连城用疑惑的眼神看了看祁同伟,又道:“这个项目不大,年产值只有一百来万,产生不了什么经济效益,和你的茶园根本没法比。”

  “孙乡长,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关键要条件合适,除了紫溪,乡里哪个村还有大几千亩的竹林?”

  孙连城想了想,摇头道:“还是算了,紫溪的路太差,茶叶经济价值高,而且重量较轻,勉强还能拉得出去,但这个项目是生产盖大棚的毛竹片,如果大车进不来的话,没戏。”

  祁同伟当然不会轻易放弃,反而看到了机会,说道:“没路怕什么,修就是了。”

  “孙乡长,只要您肯把这个项目放在紫溪,我愿意出钱把那个修了一半的桥修完,路不就通了?”

第37章 李达康的赞

  这是个一举两得的办法。

  既能给紫溪增添一个项目,又能让把修桥的事情提上日程。

  只要县里乡里出面压下来,不管是许村方面,还是紫溪村的老百姓,都没有阻拦的道理。

  至于修桥的钱不够,可以再想办法,更何况,县里乡里也太不可能真的让紫溪全掏,估计能出个一半就差不多了。

  “真的?”孙连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紫溪村是公认的全县最穷村,好不容易赚了点钱,还没有捂热,会愿意全拿出来修桥?

  “小祁,你可想清楚了,这个项目真的赚不到什么钱,修桥不划算,虽然这钱是你赚回来的,但现在毕竟是村集体财产,需要村民大会投票决定。”

  “放心,他们必须同意,除非以后不想卖茶叶了。”祁同伟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紧接着,他开始给孙连城画大饼:

  “孙乡长,别说这个项目赚的少,只要能把路打通,哪怕倒贴我都干。

  紫溪有几千亩竹林,而且生长周期短,三四年就能成材,几乎是取之不尽。

  竹子用途广泛,不仅能做毛竹片之外,还可以用来造纸、编凉席、竹地板、竹筷子,工艺品等等。

  有必要的话,可以再生产一批竹椅子,放在窗口单位,拿给群众坐……

  另外,春笋和冬笋可以食用,加工成各种美食产品,就连最没用的碎屑枝桠,也能制作成活性炭颗粒,活性炭有吸附污染物的能力,自来水厂需求很大。

  路修好之后,我们先把毛竹片厂搞起来,然后以此为依托,再去招商引资,争取把其他项目也逐渐搞起来。必要的话,可以让周围的村庄都加入进来,把红山打造成一个毛竹全产业生产基地。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筑巢引得凤凰来,在我的计划里,这个毛竹片项目,就是引凤凰的巢。”

  这一番计划,把孙连城听到目瞪口呆,本以为祁同伟只是工作认真执著,有一股拼劲而已,没想到他如此深谋远虑。

  区区一个还没开展的毛竹片项目,到了他这里,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个全产业链。

  这哪是政法出身的干部,明明就是个搞经济的天才啊。

  “小祁,你在大学里不是法学专业吗,难道还修了经济学?”孙连城问。

  “那倒没有,只是我这个人爱好比较广泛,经常会去经济系蹭课。”祁同伟谦虚的答道。

  “这样吧,你立刻跟我回县里,亲自把这个想法汇报给李县长,只要他肯支持,县里会把桥修起来,也不用紫溪出钱了。”

  “不急。”祁同伟摆摆手道:“眼看天黑下来了,路上颠簸不安全,孙乡长还是留下了吃顿饭,不介意的话,就在我这住一晚,我们共同研究份计划书,一起署名,明天再送给李县长也不迟。”

  祁同伟深知一个道理,人不能太贪心,吃独食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更何况他只是个无权无职的大头兵。

  要知道孙连城不仅是自己现在的顶头上司,将来还会成为厅级干部,把功劳分享一点给他,换回个人情,绝对吃不了亏。

  能三十出头就当上乡长的人,水平肯定还是有的,孙连城一眼就看出祁同伟有让功劳的想法,心里好感度顿时飙升,毫不犹豫的留了下来。

  祁同伟大喜,连忙跑到叶飞家,把正在吃饭的叶飞从桌子上拽了下来,又请叶飞的母亲帮忙,赶紧炒几个好菜带走。

  饭桌上,叶飞秉着“我干了、你随意”的态度,频频向孙连城敬酒。孙连城因为晚上还有事,浅饮辄止,却对这个耿直率真的年轻人来了几分兴趣。

  “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

  “他叫叶飞。”祁同伟抢答道:“退伍军人、党员,平时给我提供了不少帮助,我在紫溪能迅速打开局面,叶飞该当首功。”

  “叶飞,好,我记下了。”

  晚饭结束后,叶飞非常识相的收拾完碗筷和桌子,打了个招呼就走人了。

  孙连城的文笔功夫十分扎实,没花多少时间,就把祁同伟的思路整理成一份简洁明了的工作报告。

  署完名之后,两人各搬了一张藤椅,到门外看星星。

  山里空气好,又没有灯光污染,满天繁星在黑夜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明亮。

  祁同伟突然生出一个想法,问道:“孙乡长对宇宙了解多少?”

  “宇宙?”孙连城很是奇怪,回道:“我只知道宇宙很大,太阳系有九大行星,银河系很大,还认识一个北斗七星,你问我这个干什么?”

  “没什么,随便问问。”祁同伟自嘲的笑了笑。

  也对。

  一个没有太大背景、且不贪不占不拍马屁的人,如果成天看星星,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怎么可能三十岁就当上乡长,又怎么可能一路升迁至厅级干部?

  估计是孙连城担任光明区区长之后,被区委书记丁义珍给架空了,心灰意冷之下,决定放弃事业,才有了看星星的爱好。

  宇宙区长嘛,不当区长,何谈宇宙?

  ……

  “栽下梧桐树,引得金凤来,说的好!”

  “祁同伟同志,你果然是个人才。”

  李达康看完竹木产业链报告书之后,顿时兴起,给祁同伟点了个大大的赞。

  “达康县长,这个计划是我和孙乡长一起想出来的。”祁同伟一脸稳重,谦虚的道。

  和上次初见李达康相比,他从容淡定了很多。

首节上一节25/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