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233节

  这样一来,既不会耽误若兮的病情,也不会有任何资金流到您和家人的账户上,不管将来别人怎么查,都没有问题。”

  赵建华想了想,这样做确实没有什么问题,但他一时间还是下不了决心。

  祁同伟见他犹豫,便趁热打铁道:“别考虑了,我向您保证,绝对万无一失。”

  “劳你费心了,就怕钱花出去了,还是看不好,毕竟只有五成的成功率。”

  “肯定能看好,五成概率,那是几年前,医疗水平日新月异,现在说不定有八成九成了,如果一家医疗机构看不好,再换一家肯定行。

  建华书记,您放心,我这么做完全不需要任何回报,只是为若兮感到惋惜,实在觉得心疼,我如果有这么个妹妹,哪怕砸锅卖铁,也会给她看病的。”

  见祁同伟如此为自己女儿考虑,赵建华一阵感动,眼眶中不禁闪现出些许泪光。

  他亲切的把手搭在祁同伟的肩膀上,连称呼都变了。

  “同伟,真是谢谢你,我不太会说话,一切都在心里。从今往后,只要是在党纪国法允许的范围内,有任何用的上我的地方,尽管开口,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紧接着,他又想女儿招了招手。

  “若兮,你先过来一下。”

  湖中心安静,赵若兮听得真切,立马收起画板,乖巧的走了过来。

  “若兮,叫祁叔叔。”

  “啊……”

  赵若兮有些惊讶,用一双小鹿般的大眼睛看了看祁同伟,一时有些叫不出口。

  祁同伟的脑子也有些懵,自己还这么年轻,咋就突然变成大叔了呢?

  “别,别,若兮要是不嫌弃的话,叫我一声祁大哥就好,叫叔的话,实在太折煞我了。”

  “祁大哥好。”赵若兮巴不得这样,赶紧叫了一声,声音十分温柔悦耳。

  “若兮好。”

  叫的人乐意,听得人也乐意,唯独赵建华不乐意。

  “真是没规矩,都是惯的。”赵建华白了女儿一眼,又道:

  “小祁,你今年三十五,她才十九,足足小了十六岁,叫你一句叔叔不过分。

  若兮,你知道吗,祁叔叔要带你去国外治耳朵,你很快就会好起来了,和正常人一样,这么大的恩,让你叫一声叔叔,难道委屈了吗?”

  “真的?”赵若兮的情绪突然激动起来。

  因为耳朵不便,她多年来被部分同学孤立、取笑,没少受委屈,甚至连学业也被严重耽误,这样的日子早就受够了。

  之所以学画画,也是为了让独处变的顺理成章,避免和人打交道时出现尴尬。

  如果有人能治好她的耳朵,就算不是再生父母,也差不太远了。

  “祁……祁叔叔,您真的能帮我治好耳朵,就像正常人一样吗?”

  “一定可以的,我保证,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谢谢祁叔叔,谢谢祁叔叔。”

  赵若兮开心的笑了,格外灿烂,如同娇俏动人的花朵一样,美到了极点。

  恰逢一阵微风吹来,似乎那巍巍青山和碧碧湖光,都在陪着她眉开眼笑。

  笑着笑着,又哭了……

  ……

  临行的时候,赵建华紧紧握着祁同伟的手。

  “同伟,我回去后,立马准备好钱,这两天就拿给你。”

  “建华书记,钱不用给我,到时候您开好证券账户,我告诉您买什么股票就行。”

  “那样也好,对了,以后私底下别叫我建华书记了,不嫌弃的话,叫我一声大哥,或者赵哥都行,也别您啊您的,太见外了,我们就和兄弟一样,随便一点。”

  “好的,大哥,我会记住的,但我也有个要求。”

  祁同伟看向赵若兮。

  “若兮,以后当着你爸的面,可以叫我叔叔,你爸不在的时候,叫我大哥就行。”

  “那怎么行,辈分岂不是乱了。”赵建华道。

  “不乱,我比若兮大16岁,你也比我大16岁,不照样让我叫你大哥吗?

  其实吧,我是有点小心思的,我觉得自己还算年轻,不希望早早的被人给叫老了。”

  “哈哈……”

  除了少不更事的泽华,众人都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那行,都按你说的办。”赵建华道。

  祁同伟要亲自送父女俩上车,父女俩则坚持先送他们一家人上车。

  推让了一会之后,最终还是祁同伟一家人先上了车。

  祁同伟打火后,把手升出窗外,向赵建华父女挥手告别,赵建华却拉着女儿,站在车门外,齐身向他鞠了一躬……

  ……

  回家的路上,祁同伟心想:

  人生真是世事无常。

  沈有道跑到首都去告自己,本来是件麻烦事。

  却没想到因祸得福,让赵建华主动给自己送上了一个大人情。

  别说赵若兮的耳朵有五成治愈可能,哪怕只有一成,自己都得给她治,假如一家两家医疗机构不行,那就换上十家二十家,非治好不可。

  要知道,赵建华今年才五十一岁,便已经当了四年的汉南省纪委书记了。

  这进步速度,比当年的刘和光还要快。

  他完全不贪不占,自然也不可能有钱去送礼买官,却能达到如此成就,可想而知,他背后一定也有惊人的政治资源。

  将来主政一省,绝对没有问题。

  甚至达到李维民那样的高度,也不是没有可能。

  赵建华的名字取得多好啊。

  建华,就是建设华夏,单凭这个,在进步的时候也得多加上一点印象分。

  给他取名字的人,会是个什么身份呢?

  哪怕花上几千万,能换回这么个政治盟友,太值了。

  反正这钱也是二蛋掏,又不用自己出一分。

  不花白不花……

  唉……

  祁同伟突然觉得,自己太不纯洁,太市侩了。

  明明挺感动的事情,怎么变成了满脑子的利益了呢?

  大概,这就是官场。

  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

第385章 反击拉开序幕

  赵建华回去后,仅仅过了两天,省委常委、秘书长马铭远带队也来到梅关,进行调研工作。

  马铭远做为省委大秘,兼着省直机关工委书记,很少单独带队调研,即便要出去,通常也是在各省直机关,一般不往下面的市县跑。

  明眼人都能看出,他是代表省委书记李维民来的。

  在这个时候,两位省委常委的举动,向外界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汉南省委对祁同伟持力挺态度。

  王凡、宋清华、雷海波、孙吉安当即向祁同伟靠拢,站到了同一阵线。

  常务副市长陈云涛和常委副市长向光明,更是主动找祁同伟表态,愿意全力配合工作。

  统战部长龚小京,虽然没有亲自去找祁同伟,但也通过王凡,旁敲侧击的示好。

  如此一来,梅关市委十一位常委,便形成了八比三的格局。

  剩下那三位,是副书记应明辉、政法委刘万平和宣传部秦东。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现年五十二岁的应明辉。

  他虽然不是本地人,但是在梅关工作了整整三十年,干过乡镇干部,也当过县长和县委书记,入常后还担任了市委宣传部长和政法委书记,再到专职副书记兼党校校长,

  因此,整个梅关市直机关和下属区县的主要领导中,有将近一半都跟着他跑。

  刘万平和秦东,更是他当年的副手。

  有了这帮精兵强将,应明辉踌躇满志,前任市委书记朱文龙被调离的时候,他对自己能当上市长很有信心,甚至还想过直接当上市委书记。

  没想到省委将王凡提拔起来了,又从邻市京海调来祁同伟做市长,以至于他的希望全部落空,只能原地踏步。

  此时的应明辉才彻底明白,自己的仕途基本到头了。

  五十二岁这个年龄,是非常尴尬的,如果不能立即上位正厅,后续更没有可能进入省部级领导序列。

  很多人从政的目的,无非就是升官发财。

  为了前程发展,或许还会收敛一些,可一旦升迁无望,就有可能放飞自我,破罐子破摔。

  应明辉就是这样的人。

  既然不可能被提拔了,那就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退休后的美好人生,早做打算吧。

  所以,他对祁同伟的态度很明显。

  指望我投靠你,那是不可能的,你要想折腾也行,但是绝不允许介入我的势力范围,更不能随便动我的人。

  结果祁同伟偏偏就动了,而且还动了位置非常关键的陈建泽。

  应明辉被激怒了,随即展开反击,揭发棚改工程在拆迁中的集体腐败问题,便是他在背后一手操控。

  ……

  如果此时罢手,其实是最好的时机。

  毕竟,祁同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梅关的经济,打击贪污是顺带的,便于更顺利的展开工作。

  打掉一个陈建泽,对贪官污吏起到威慑作用,这就够了,剩下的那帮混蛋,等腾出手来再去对付。

  本来,这对应明辉等人是个机会,他们完全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开始收拾残局,尽可能多掩盖一些违法乱纪行为。

  遗憾的是,应明辉偏偏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他看来,天底下哪有那么高尚的官员,会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

  祁同伟发展山区经济是假,只不过是想以此为借口,打击异己罢了。

  祁同伟推动棚改工程,过手的资金高达十几二十亿,他累死累活的,却分文不取,怎么可能?

  因此,应明辉下定决心,要借棚改工程拆迁腐败案,把祁同伟打的颜面扫地,甚至灰溜溜的滚出梅关。

首节上一节233/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