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223节

  他之所以敢去想,主要因为两个原因。

  一是做为穿越者,祁同伟明白,退耕还林这政策迟早要改,以后为了保证粮食安全,搞高标准梯田,水稻都上山了。

  二是这个年代经济作物的定义比较模糊,尤其是果树,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如果能说服林业厅的领导,在手续方面,给梅关开个后门,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麻烦……

  晚饭在乡里的一家饭店解决,王安石做东,他是乡长,有在饭店签单的权力。

  祁同伟却表示不要签单,不想占用乡政府的招待费,这顿他来请。

  王安石当然不依,最终硬是私人掏了两百多餐费,以尽地主之谊。

  “高科长,贾科长,你们连夜回梅关吗?”

  “不,我们还要去别的乡镇走访,今天在松林住一晚,明早再走。”

  “那样的话,今晚就住在乡政府招待所吧,虽然条件差一点,但很干净,将就一个晚上,还是可以的。”

  “王乡长,谢谢你的好意,但是乡政府招待所就不去了,我们还是找个旅馆住一晚比较好。

  今天和刘荣发生了冲突,如果住在乡招待所,怕你的面子不好看,下面的人也为难。”

  “也好。”王安石没有坚持,和祁同伟等人握了握手。

  “明天早上走的时候,通知一声,让我送送你们。”

  ……

  当天晚上,祁同伟打通了市委书记王凡的电话。

  “王书记,休息了没有。”

  “还没有,祁市长,你现在哪里,走访的怎么样?”

  “收获挺大的,我打电话给你,是想让你帮我办一件事。”

  “什么事?”

  “东山县松林乡党委书记刘荣,上班喝酒,聚众赌博,工作不作为,而且生活作风败坏,我建议将他撤职,让乡长王安石主持工作。”

  王凡思考了一下,回道:“撤掉一个乡党委书记容易,但这么一来,你的行踪岂不是暴露了?”

  “不会,你可以先等两天,然后以接到群众举报的名义,对他进行处理。”

  “行,就按你说的办。”

  与此同时,松林乡政府乡长办公室内。

  王安石从书架上拿出了一本书,又从书里翻出一张照片。

  看着自己大学时代的偶像,王安石脸上露出了志得意满的笑容……

第369章 汉大学弟王安石

  这张照片上的人,既不是明星,也不是王安石的亲友,而是祁同伟。

  虽然王安石进入汉大政法系念书的时候,祁同伟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但汉大校园里,依然流传着祁同伟的传说。

  后来祁同伟回汉大校园找梁璐和解,王安石就站在围观的吃瓜群众里,这也是他唯一一次见到祁同伟的真人。

  再后来,祁同伟在官场上一路狂飙,短短几年就担任处级领导。

  不仅成为汉大政法系教授和学子们经常提起的话题,还是很多年轻学弟的偶像。

  王安石也是粉丝团的其中一员。

  他在心中定下目标,要以祁同伟为榜样,毕业后进入政坛,将来也在官场上闯出一番天地。

  为此,王安石托人收集了一张祁同伟硕士毕业前的照片,并且珍藏起来。

  每到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都会拿出来看一看,激励自己向前走。

  毕业后,他回到老家汉东,考了省委选调生,然后到基层锻炼,虽身在穷乡僻壤,但心怀远大理想。

  去年祁同伟调到梅关当市长,更是令王安石兴奋不已。

  很多次,他都想去梅关市委求见祁同伟,但最终又一次次忍住了。

  汉大政法系的毕业生那么多,自己虽然把祁同伟当做偶像,可人家是堂堂市长,认识你是那颗葱啊。

  还是先在基层干出了成绩,再找机会和市长接触,说不定他会看在校友的份上,提拔重用自己。

  万万没想到,天上掉下了馅饼。

  祁同伟居然到松林乡来暗访了。

  虽然祁同伟化去职务,乔装打扮,和平时判若两人,但这骗得了其他人,却唯独骗不了王安石。

  大概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祁同伟现在的造型,比正常情况年轻了几岁,除去平面眼镜,和王安石手里的照片至少有八成相似。

  王安石只看了祁同伟几眼,便可以百分百确定,这就是祁市长。

  他是个聪明人,知道祁同伟之所以乔装打扮,改变身份,肯定是有意下来暗访的,自己千万不能去点破,以免坏了对方的计划和安排。

  甚至还在祁同伟问自己履历的时候,故意转移了话题,确保不穿帮。

  然后,他拼命压抑自己内心的激动,不动声色的和祁同伟谈工作,并尽量配合,提供便利,哪怕多说几句话都是好的,争取让祁同伟记住自己。

  当然,长线要埋,现成的机会也不能错过。

  刘荣啊刘荣,是你自己要作死,怪不得我在后面补一脚。

  于是,王安石把刘荣平日里的一些违纪行为和荒唐举止,全部告诉了祁同伟,而且完全是实话实说,一点料都没有加。

  毕竟刘荣那副德行,根本不用添油加醋,就足以撤职查办了。

  等他被撤后,祁同伟大概率会把乡党委书记的官帽,戴到我的头上。

  ……

  祁同伟并不知道王安石的想法,带着全旭等人,继续自己的暗访之旅。

  接下来的二十多天,他一直梅关市下辖所有山区县奔波,足迹遍及十几个乡镇和几十个村庄,收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最终,祁同伟下定了决心。

  要念好“山”字经,做活“林”文章,依托梅关丰富的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主打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逐渐构造起一套绿色经济体系。

  为此,祁同伟还提出了一个理念。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杨林乡竹林多,就专注于竹制品行业。

  下辖的村子,可以分别搞工艺品、纸张筷子、竹笋加工、竹席凉席等细分品种……

  松林乡丘陵坡地多,专注于果园建设。

  每个村,或者几个村,只种植一种水果,沙糖桔,蜜柚,柑橘都行……

  西坪乡丘陵坡地也多,可以集体种茶叶……

  南坑乡森林茂密,可以大面积种植香菇、木耳,搞林峰养殖……

  大坊乡平地多,全部种蔬菜,每个村搞一两个品种……

  其他乡镇和村子也以此类推。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

  不仅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还便于批发商前来采购,大大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和议价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再由政府牵头,引入社会资本,或者村民集资,推动林地流转,发展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即农村经济合作社。

  村民把林地流转,可以获得一份收入,进合作社干活,或者外出务工,又能拿到一份收入,年底分红,还有一份收入。

  在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前提下,确保每个村民都能拿到相应的利益,不至于贫富过于分化……

  按照以上思路,祁同伟拉着全旭,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

  全旭还真是个人才,不但四肢发达,头脑也不简单。

  跟着祁同伟几年,学会了很多东西,此次做计划书,也出了大力,甚至能单独完成一些项目的筹划了。

  祁同伟很满意,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全旭就能成为非常合格的秘书,而不再仅仅是一个保镖。

  到时候再历练一两年,就可以把他放出去,直接到县里去当一把手,也算是对全旭这些年来的付出,做一个回报。

  回梅关市委之前,祁同伟决定再去一趟松林乡黄家村,让那个私自伐木的黄兵,把所有村民都叫出来,开个小型座谈会。

  开会的目的,是要在黄家村搞一个试点,争取让全村人一起来种沙糖桔。

  过程很顺利,黄家村生活贫困,人均年收入不到两千元,亟待脱贫致富。

  农田里的稻谷除了自己吃之外,能卖的不多,承包的山地里种着杉木,又带不来多少经济效益。

  大家早就想换一种活法了。

  哪怕砸锅卖铁。

  哪怕沙糖桔要等三四年,才能产生经济效益,都无所谓。

  唯一的担心,是怕林管站罚款。

  祁同伟当即拍了胸脯,采伐证的问题,我会帮你们解决,最多半个月,等回复就行。

  座谈会结束后,祁同伟和村民们告别,按原路返回,计划当晚就赶到梅关,第二天召集其他市委市政府领导,进行详细讨论。

  谁知车子开到进村的岔路口,发现路中间凭空多出了两根大木头,把机耕道堵的严严实实。

  全旭打开车门,正要下车看个究竟。

  突然又关上了车门,并且大喊一声“哥,赶紧趴下”。

  只见一块石头砸在挡风玻璃上,把玻璃砸出一个大洞。

  紧接着,又有石头不断飞来。

  祁同伟等人趴在座椅下边,抱着头一动都不敢动,以免遭到直接伤害。

  过了一会,终于不再有石头扔出,两台吉普车也已经被砸的千疮百孔,玻璃尽碎。

  祁同伟小心翼翼的抬起头,发现车前的木头后面,站了十几个人。

  而站在中间领头的,似乎有些眼熟。

  这不就是,已经被撤职的原松林乡党委书记刘荣。

  他嘴里还嚷嚷着:“你们到市里告了我的黑状,还敢来松林乡,真是不知死活。”

第370章 被堵路报复

  二十天前,东山县委下发了一纸文件:

  松林乡党委书记刘荣上班时间喝酒打牌,严重违反党纪和规章制度,经县委研究决定,对其进行停职检查处理。

  这就很有意思了。

  祁同伟和王凡说的是撤掉刘荣。

  王凡和市组织部雷部长说的也是撤职。

首节上一节223/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