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22节

  在场的所有人,除了提前通过气的李长生之外,全懵了。

  祁同伟再次拿出一张文件,说道:

  “张秋香,据群众举报,你生活作风败坏,和有妇之夫长期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现在将你停职,接受组织调查。”

  张秋香涨红了脸,她正在策划用男女之事算计祁同伟,却没想到祁同伟抢先一步,把自己这方面的破事给抖到乡里去了。

  不过有了马宝贵的前车之鉴,她也不敢造次,自觉起身离开了村委会。

  林有田脸色铁青,却又无话可说,他也和张秋香有过一腿,这时候跳出来,怕是要惹火上身。

  至于副主任林大江和会计林守业,更是提心吊胆,大气都不敢出,生怕祁同伟再拿出来一张停职文件,把他们俩也办了。

  祁同伟悄悄观察了一下,心想挺有意思。

  按理说,林大江和林守业和林有田是亲戚关系,应该绑定的更加紧密。

  但实际上,他们非但不像马宝贵和张秋香那样上跳下串,甚至还没有当面和自己唱过反调。

  尤其是林守业,虽然他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茶园的事情,但他媳妇昨天却加入了送茶的队伍,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究竟是李长生的号召力大,还是他对林有田起了异心?

  “好了,小祁领导已经宣布完乡党委的决定,现在我们言归正传,开始谈正事吧。”李长生说道。

  “林守业,你是村里的账房先生,谈谈这笔钱也该怎么办。”

  林守业被点了名,不吭声不行了,他看看林有田,又看看祁同伟,回道:

  “茶园是村集体所有,茶叶卖出的钱自然也应该是村集体的,所以我认为,应该把钱先转到村委会账上,至于具体怎么用,由你们领导决定就是了。”

  话说了不少,实际上和没说一样。

  “有田,你是村委会负责人,你觉得呢?”李长生又问。

  “我觉的应该多花点钱,把村委会大修一遍,小祁同志劳苦功高,当然要让他住的舒服点。

  然后呢,村里还欠着七万多外债,也应该还了。最后剩下的,按人头给村民们分钱就是。”

  林有田的方案听起来挺合理,实则包藏祸心,事先算计过的结果。

  既拉开了祁同伟的群众的联系,又名正言顺给自己谋取了利益,还拉拢了人心。

  但他的心思或许能蒙别人,祁同伟又怎会看不出来?

  他直截了当的提出了反对:“我不同意这个方案。”

  “村委会是应该修了,但没必要修的太好,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享受的。

  怎么还债也是个问题,这些年村委会几乎没有大动作,为什么会欠十多万块钱,这些钱究竟又花在了什么地方,有没有人从中渔利。

  必须一笔一笔查清楚。没有查清楚之前,这个钱一分都不能还。”

  这番话句句不提林有田,可又句句在说林有田,谁让他既是村主任,又是最大的债主之一呢?

  “你要查账?”林有田心里有些发虚。

  林守业更是默默低下了头。

  祁同伟当然想查账,但也知道现在时机还没有成熟,不能做的太绝,以免把林有田逼得狗急跳墙。

  便道:“查账是乡委乡政府的事,和我无关,但这钱是我赚回来的,如果要拿来还债,我当然有权利多了解一些。”

  林有田长舒一口气,他哪里能想的到,年纪轻轻的祁同伟城府会那么深,只道是虚惊一场,赶紧就坡下驴道:

  “既然钱是你赚回来的,那你说怎么用就怎么用呗。”

  “没错,小祁同志,你给个意见吧。”李长生也道。

第32章 有了钱,还是修不了桥

  “行,那我说几句。”祁同伟打开笔记本,娓娓道来:

  “首先,钱要分,但不能平分。

  历史早就证明,大锅饭那套是错误的,如果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那还有谁愿意去干活,所以我的想法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就不得。

  凡是参与过茶园建设的群众,除了已经发出的工资之外,再额外发一笔奖金,每人每天10块钱,尤其是送茶的过程特别辛苦,应该重奖,拉车的每人100元,跟着去帮忙的人,每人50元。

  昨天晚上我在乡里,大致计算了一下,这笔钱应该要五万元左右。”

  “照你的意思,没有参与茶园建设的人就一分钱没有?”李长生问道。

  “那当然,付出才有回报,什么都不干,凭什么跟着拿钱,天底下哪有这个理?”

  “但是,茶园只有这么大,需要的人手有限,不可能让所有村民都参与进来。”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祁同伟继续说道:

  “在我的计划里,茶园只是个开始,我们紫溪村不能光指望茶园,还要继续扩大生产,做大做强。

  但接下来应该做什么产业,我现在还没想好,所以,剩下的十九万块钱,我认为应该拿去修桥,只有把通往乡里的路打通,'紫溪村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不说别的,如果那座桥前两年能顺利修好,省城茶叶公司的吴总就不会走,茶园也早就赚钱了,最起码这次送茶不会这么惊险。”

  祁同伟话里带话,就差没有直说,林有田是紫溪村贫穷落后的罪魁祸首。

  这让林有田很不爽,他狡辩道:“当年吴总是自己要走,我有什么办法?”

  “可吴总不是这么说的,他告诉我,是你从中作梗,硬把他逼走的。”

  “祁同伟,你血口喷人。”林有田恼羞成怒,场面再度剑拔弩张。

  “我血口喷人?你知道我把这单生意拉回来有多不容易吗?”祁同伟用力拍了拍桌子,指着林有田的鼻子质问道。

  “我去找吴总的时候,人家连门都不让进,还差点把我给打了。后来我挖空心思混进茶叶公司,好说歹说,差点都给人跪下了,吴总才勉强松了口。

  当年要不是你敲诈修桥队二十万,桥会修不起来?吴总愿意垫钱修,你为啥要人家白修,他凭啥出这个钱?

  你别以为现在茶叶卖出去,以前的事情就一笔勾销了,人家吴总看的是我的面子,信不信我一句话,能让吴总从此不收紫溪一片茶叶。”

  “这些都不是事实,我不承认,你也别说大话,地球少了你还不转了呢?”林有田反唇相讥。

  “行,我不谈这个,就说现在修桥的事。”

  “有什么可说的,我不同意。”

  “你凭什么不同意?”

  “那河又不是我们村的,凭啥我们村去修,桥修好了算谁的?”

  祁同伟顿时愣住了,那条河离紫溪村近在咫尺,居然不是紫溪村的?

  百思不得其解的他,转头看向李长生。

  李长生知道他想问什么,点头道:

  “小祁同志,有田主任说的没错,别看那条河离我们紫溪近,离对面的许村远,但实际上却属于许村地界,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为什么会这样,不合常理啊?”

  “这事说来话长。”李长生勾起了回忆。

  “五几年土改的时候,各村划分土地,我们村和许村隔河相望,自然是以河流中心为界。

  但是没过几年,上游爆发了一次很大的山洪,把河流改了道,往许村那边移了将近一百米。

  从此以后,别说是河了,就是我们这边的河滩,也有一半是许村的地界。

  七几年的时候,发生大旱,好长时间没有下雨,山里的溪流都干了,井里也打不出什么水。

  为了田里的庄稼,我们只能去河里和许村抢水,大打了一架。我当时也是参与者之一,结果两边都死了人,从此结下了梁子,至今依然互不来往。

  所以,这座桥,包括桥对面通往乡里的路,只能由乡里或者县里出面来修,我们修不了,就算修的了,乡亲们也不会同意出钱。”

  祁同伟这才明白,为何林有田能那么理直气壮。

  原来修桥这个事情,还带着历史遗留问题。

  是自己疏忽了,一心只想搞经济出政绩,没有以前把村里的情况彻底了解清楚。

  “老支书,虽然不是我们的地,但我们还是得修桥,因为桥修好了,最受益的是我们啊。”

  “正因为只有我们受益,桥才修不起来啊。”李长生回道。

  祁同伟知道,李长生说的是实话。

  许村和紫溪有仇,修桥只对紫溪有好处,却要占许村的地界,人家肯定不会答应啊。

  除非能和许村化解恩怨,并且建立共同的利益,才有可能行得通。

  或者,按照两年前的方案,由县里和乡里出钱来修,可现在地方财政那么困难,他们肯拿钱出来吗?

  李长生看他沉默的样子,安慰道:“小祁领导,你也不要难过,这不是你的错,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桥修不了,我们可以修路,不要搞得太好,土路是现成的,上面再铺上几层砂石就可以凑合着用了,应该花不了多少钱。”

  “可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是要绕很远的路。”

  “权宜之计嘛,至少确保能把茶叶送出去。”

  “算了,我还是再想想吧。”

  祁同伟本打算在这次会议上,利用林有田破坏修桥这件事,彻底将其架空。

  可惜他对事情来龙去脉了解的不够充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充其量只算是把林有田的威信削弱了一些。

  不过即便只是削弱,意义也是很大的。

  至少让一部分原本站在林有田那边的人,思想出现了动摇。

  其中最关键的人物,便是会计林守业。

  林守业开完会,回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燕子,三叔村主任的位置,怕是要坐不稳了。”

  他媳妇李燕大吃一惊:“守业,咋了?”

  “今天这个会,差点打起来,本以为乡里派下来的祁干部,只是年轻,性格急躁脾气大,没想到下手这么狠,把马宝贵和张秋香都撤职了,还和三叔彻底撕破了脸。

  要不是三叔运气好,我估计,今天祁干部打算连他也一起撸了。”

  “那你没事吧。”李燕对他们不感兴趣,只关心自己的男人。

  “我暂时是没事,不过祁干部在会上提到了查账,把我吓得不轻,好在后面扯到修路的事情上去了,算是涉险过关。”

  “守业,我看你这会计不能再干了,万一哪天祁干部又想起来查账怎么办?”

  “现在不干有啥用,假账都已经做出去了。”

  “我早就跟你说了,不要做假账,不要做假账,你偏不听,好处都是林有田的,到头来却是你背锅。”

  “那我有什么办法,人家是村主任,又是我亲三叔,我推的掉吗?”

  “那怎么办,就等着祁干部来查你?”

  “现在看来,乡里的传闻恐怕是真的,祁干部的后台在省里,比三叔硬多了,估计三叔不是他的对手,被撸掉是迟早的事。

  实在不行,我以后跟着祁干部混吧,如果三叔敢让我背锅,那就别怪我翻脸不认人,把他的老底都揭了。

  燕子,你和老支书沾着亲戚,要不我们去求求他老人家,让他在祁干部面前替我说几句好话?”

  “那还等什么,我们现在就去。”李燕赶紧换衣服:“守业,多亏你考虑周全,昨天让我也跟着老支书去送茶叶,总算多了个周旋的余地。”

首节上一节22/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