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206节

  京海市委书记胡升明已经和祁同伟沟通过,当即表示同意。

  东州市委书记白南生和南滨有约定,没有表态,而是看向吕文安。

  吕文安则直接回绝。

  “祁市长,你这就言而无信了,之前说好了一次性赔偿十年,现在又变成二十年,我们不能答应。”

  祁同伟回道:“吕书记,此一时彼一时,当初赔偿十年确实是我说的,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梅关市为新的发展规划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和不少企业达成了意向,甚至已经有厂子开始动工了。

  如果重新制定发展规划,撕毁与企业间的协议,会损失很多人力物力,并涉及巨额赔偿,这笔钱当然应该由你们来出。”

  “梅关现在搞的这个重工业发展规划,压根就没有和我们通过气,且不说这笔钱有多少,就算真要那么多,凭什么由我们出?”

  “不是不跟你们通气,而是一开始没有那个打算,是你们推三阻四,不愿给补偿金,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祁市长,你这么说,就是把责任全部推到我们身上咯,这样的谈判还有什么意思,一点诚意都没有。”吕文安有些动怒了。

  祁同伟却毫不退让,正声回道:“既然吕书记说到诚意,我倒要好好掰扯一下了,当初我跑了南滨多少趟?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也才三顾茅庐,我整整跑了六趟,两倍于他,还不够诚意,还要怎么样?

  结果呢,我连你的面都没见着,还被曹市长一次又一次的拒绝,我也是个人,不是皮球,由得你们踢来踢去。”

  “谁把你当皮球踢来踢去了,南滨那么多事,我忙的焦头烂额,实在是抽不开身。涉及到几亿资金,需要时间讨论也很正常。

  祁市长,你可是正厅级领导,怎么能说这种话,成何体统。”

  “正厅级领导怎么了,难道正厅级不准说真话,你们做都做了,还不让人说?”

  两人谁也不让谁,争吵声越来越大。

  王凡和胡升明几次想出来打圆场,都被祁同伟用眼神制止。

  因为祁同伟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首先,他占理,不怕发生争吵。

  然后,他才三十多岁,年轻人嘛,气盛一点很正常。

  倒是吕文安,吵得越凶,越显得他没有风度,越显得他理屈词穷。

  所谓旁观者清,曹也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

  吕文安都已经开始对祁同伟发动人身攻击了,继续争论下去,恐怕要颜面尽失。

  于是他赶紧站出来,主动承担责任。

  “祁市长,这事不能怪吕书记,我们后面见的几次,他根本不知情,都是我自作主张。

  我向你道歉,你如果实在气不过,尽管往我身上发泄,绝无怨言。”

  听了这话,祁同伟顿时有点发懵,一时间竟愣住了。

  曹这人挺厉害,挺会做人啊。

  不但把吕文安的锅背走,还顺便封住了我的嘴。

  趁着这个机会,吕文安也发现自己刚才有些失态,赶紧调整好了情绪。

  但他毕竟是省委常委,不甘心白白丢了面子,稍事思考之后,又对祁同伟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击。

  “祁市长,我们怠慢了你,确实不对,我代表南滨市委向你道歉。

  但你是党的干部,心里应该装着国家的人民,因为自己受了委屈,就去祸害老百姓,实在是太不像话。”

  “我怎么祸害老百姓了?”祁同伟反问道。

  “你在梅关搞污染企业,破坏水源,不止我们下游两千多万人没水喝,你们梅关六百多万人也同样会没水喝,这还不是祸害老百姓?”

  “呵呵。”祁同伟冷笑一声。

  好家伙,真会扣帽子啊。

  偷换概念的一把好手。

  要不是我早有准备,还真要担上祸国殃民的罪名了。

  “吕书记,关于这一点,我看你是想多了,没有任何人会因为梅关发展重工业,而喝不上水。

  按照梅关市政府的规划,所有重工业项目,全部都会建在铁石山水库的下游,即便有污染,也是下游河道,而不会危及到库区的水质。

  到时候,梅关市政府会建设一套完整的自来水供水系统,将水库里的水引入全市千家万户,以保证他们的生活用水质量。

  京海和东州,距离梅关也不是很远,只要你们愿意出资,同样可以建设输水管道,使用铁石山水库的水,只需按期向梅关缴纳一定的水费就行。

  南滨距离梅关太远,建设输水管道不太现实,但我也替你们想了办法。

  梅关市政府打算在水库边上,建设一个超大型的山泉水厂,向南滨大量提供桶装水和瓶装水。

  虽然价格会贵一点,反正你们有钱,应该也能承受……”

  吕文安:“……”

  曹:“……”

  至此,这场争论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祁同伟大获全胜。

  说来也巧,省长潘勇恰到好处的出现了。

  最终由他拍板,梅关拿到了南滨、京海和东州各二十三年的生态补偿金。

  共计二十四亿一千五百万。

第343章 正式开始搞经济

  按照祁同伟原本的打算,能从下游城市要来十五亿生态补偿金,就可以算是胜利。

  如今要来二十四亿,远远超过了预期。

  加上汉南省委省政府承诺的八个亿帮扶资金,一共是三十二亿。

  更重要的是,这些钱不同于普通的财政资金。

  梅关市上年度财政收入勉强达到二十亿,除去所有政府日常开支之后,只剩下几千万可以用于投资建设的资金,聊胜于无。

  而这三十二亿是可以全部用于投资的,并间接带动数倍的民间资本。

  参考著名的“四万亿”政策,撬动的社会投资,据说达到了近三十万亿。

  当然,梅关市的民间资本力量有限,不可能有这么强的带动效果,但最保守的预计,三倍以上应该没有问题。

  三十二亿乘以三,便是近百亿。

  梅关上年度全市GDP总量只有二百八十多亿,如果把这两笔资金全部砸进去,足以带动大约35%的增长率。

  祁同伟对李维民的承诺是:梅关经济第一年25%,三年翻倍。

  换句话说,他实际上已经超额完成了第一年的任务指标。

  只不过,祁同伟并不满足于此,有了这笔额外资金后,他已经大幅提高了自己的目标。

  要让梅关的经济第一年增长50%以上,两年之内翻倍。

  汉南省一共十六个市,梅关GDP排名倒数第二,人均GDP排名倒数第一。

  参考其他市的增长水平,两年内翻倍的话,两项数据均可以提升五位,分别追到第十和第十一。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也有助于祁同伟职务的进一步提升。

  钱有了,机会出现了,那就努力去干吧……

  在祁同伟的计划里,首先要做的事情有三件。

  一是尽可能开发铁石山水库,二是建设梅关经济开发区,三是建一条连接梅关和京海的公路。

  经济开发区迅速挂牌成立,地址设在距离市区三公里的郊外,整体规划面积一万亩。

  祁同伟从市里各单位抽调了一批人,组建管委会,张伟担任管委会主任,征地工作随即展开。

  其中八千亩为基本农田,每亩征地费两万,剩余的两千亩,则需要推掉一些小丘陵。

  加上后续的平整费用,预计整体开支会在三个亿左右。

  这笔钱由市财政先行支付,然后会将土地拿到省发展银行贷款,可以贷回十二个亿。

  梅关距离京海大约一百公里,原本打算修建一条一级公路,总投资五个亿,建设资金由省里出。

  现在梅关有钱了,决定将其升级为高速公路,每公里造价也从五百万提高到一千五百万,需要多支出十亿修路资金。

  梅关市财政投资两个亿,另外八个亿由省高速公路集团出资,对方的回报为高速公路的二十年收费经营权。

  接下来,祁同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铁石山水库上,争取让这一汪好水,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铁石山水库地处南方,几乎没有寒冬,周边是一望无际的山林,库区内的数百个岛屿上,也长满了树木,空气含氧率极高。

  这里山川秀丽、四季常青、风景宜人,绝对是一块旅游圣地。

  鉴于铁石山水库的名字太土,祁同伟参考了各方面条件都比较相似的千岛湖,将其改名为翡翠湖,并成立翡翠湖风景旅游区,以及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翡翠湖管委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正县级建制,下辖翡翠湖镇(原沙田镇)、枫林乡和归山乡的二十个行政村,总人口近三万人。

  另外,市国资委和管委会联合成立“翡翠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制度。

  下设纪委、党政办、组织部、财政局、规划局、公安分局、工商局、林业局、经济发展局、社会发展局等二十多个正科级单位。

  配备县处级干部九名,科级干部六十余名,在编干部三百余名。

  在精兵简政的大环境,增加一个正县级单位,祁同伟的行为在省常委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大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些领导认为他敢于创新,极具开拓精神,非常有魄力,应该予以支持。

  也有些领导认为他好大喜功,工作作风过于激进,步子迈的太大,这事应该从长计议。

  最终还是李维民一槌定音,批复了祁同伟的申请。

  凭空冒出这么多领导岗位,自然引发了一场激烈竞争。

  大家各显神通,尤其是一些在原单位没有进步空间的同志,都希望借此机会,再上一个台阶。

  各位市委领导,尤其是市委书记王凡和组织部长雷海波那里,更是门庭若市,跑官要官的人络绎不绝。

  祁同伟全都看在眼里,但也没有做出任何反应,毕竟这种事很普遍,应该顺其自然,他只要把几个关键岗位,抓在自己手里就行。

  翡翠湖风景区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由原丰云县党委副书记周莉担任。

  原沙田镇党委书记许亚军,担任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原沙田镇派出所长王宁,出任风景区公安分局局长。

  周莉对这一任命,心情比较复杂,开心中多少带着一些遗憾。

  开心的理由很简单,她正式晋升为正处级领导。

  遗憾的原因是,按照她的想法,自己应该能顶替落马的徐冰,成为丰云县长,甚至取代杨世南,成为丰云县委书记。

  但周莉也明白,自己的前途掌握在谁手里,多想并没有意义,只有跟着祁同伟好好干,才是正道。

  于是,她第一时间跑到梅关市委,当着祁同伟的面,说了很多感谢的话,以表忠心,然后去翡翠湖开展工作去了。

  许亚军则激动的一夜没合眼。

  他是丰云县混的最惨的镇党委书记,名义上是沙田镇的一把手,实际上根本没有几个人听他指挥,反倒经常要看何杰的脸色。

首节上一节206/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