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192节

  而且这不是钱的事。

  梅关虽然穷,但汉南是全国第一强省,让汉东的吕州市去帮,恐怕说不过去。

  汉南省委的脸往哪搁,李维民的脸又往哪搁?

  “姨夫,我这次来,其实就是希望你们帮我给个态度。”

  “态度?”刘和光愣了愣,又迅速明白过来。

  “你是想找汉南省委要政策,但是又怕他们不同意,所以想借汉东这边的态度,给他们一点压力?”

  “您真是高人,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心思。”祁同伟送上来一个豪斯屁。

  “你以为就你聪明?”刘和光白了他一眼。

  “我能看出来,维民书记也能看出来,你还是悠着点比较好,省的弄巧成拙,在维民书记那里留下坏印象。”

  “姨夫,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了,有自己的想法。

  梅关市不是现在才穷的,而是穷了很多年了,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和汉南省其他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

  之前梅关市的那些负责人,应该很少向省里要政策,我一去就要,维民书记恐怕也为难,不给不好,给了的话,又怕被人说闲话。

  所以我打算,这次不麻烦维民书记,借汉东这边的态度,直接给汉南省政府压力。

  当然,维民书记那里,还要请您帮忙通个气,省的他误会。”

  在别人面前,祁同伟会藏拙,但在刘和光面前,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便一五一十的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同伟,你可以啊,这段时间又进步了,考虑问题够全面的。”

  刘和光赞许的点了点头,又道:“放心吧,维民书记那里我一定帮着打招呼,不会让他误会你的。”

  “谢谢姨夫。”

  “谢谢就不用了,你一口一个姨夫,我不帮你还能帮谁?”

  刘和光笑着摆摆手,又道:“同伟,既然你现在想问题全面了,不妨帮我分析分析汉东的形势。”

  “哪方面?”

  “高层对汉东是怎么想的?”

  祁同伟一听就明白了,刘和光指的是省委书记的位置。

  赵立春是去年十二月请病假的,迄今为止,他既没有被双规,也没有正式调离,名义上依然是汉东省委书记。

  刘和光则一直以省长的身份主持工作,已经长达十个月时间,这是非常罕见的。

  原本,刘和光知道自己资历不够,压根就没指望能直接上位,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心中不免又生出了想法。

  “姨夫,这事无非就是三种可能,一是赵立春回来,二是上面空降一个,三是您上。

  按理来说,赵立春回来基本不可能,您上的机会也不是很大,空降一个最有可能。

  现在上面迟迟不空降,说明高层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所以我认为,这样下去最好,时间拖的越久,对您越有利。”

  “理是这个理。”刘和光点点头道:“其实上面空降一个,也能接受,我最担心的是赵立春卷土重来,那就麻烦了。”

  “不至于吧,赵立春那么严重的问题,怎么还能再用?”

  “按理当然不至于,可有些事情谁又说的清呢,我听说赵立春现在还不消停,上跳下窜的,显然还没有死心。

  唉,要是没让赵瑞龙跑掉就好了,现在他跑到米国,我们国家和米国没有引渡条款,恐怕难以抓回来了。”

  听了这话,祁同伟立刻有了想法。

  要不想个办法,把赵瑞龙抓回来,以绝后患?

  这年头,只要肯花钱,应该还是可以办到的。

  安排人到米国,找些赏金猎人之类的,把赵瑞龙一绑,再送出境,然后就能押回来了。

  嗯,就这样。

  回去之后,先查查相关法律,再具体安排行动。

  “姨夫,赵瑞龙的事情需要从长计议,还是先关心眼下吧,李达康打算怎么处理?”

  “李达康这几年在吕州挺老实的,主要精力都扑在工作上,从来没有跟你高老师发生矛盾,你确定他是赵立春的人?”

  “不能确定,但嫌疑很大,而且他算计我是铁板钉钉的,他现在越老实,我反而觉得越危险。

  高老师干完这一届肯定要离开吕州,也就剩下两年多时间,我怀疑李达康一直在蛰伏,等到成功当上吕州市委书记和省委常委,他就有主动权了。”

  刘和光略加思索后,回道:“你说的也对,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我的意见,让他去林城当市委书记吧,名义上是升了,但林城的条件,两年内出成绩的可能性不大,他就得多干一届。

  那就是七年以后了,到底是忠是奸,到时候也一定能看出来了。”

  “林城?”刘和光回忆了一下。

  “当年你和李达康在林城大搞开发区,一下子把林城的经济,从倒数第一拉到倒数第三,你们走了才两三年时间,大好局面就毁于一旦,又掉回了倒数第一。

  钱治国那个人顽固守旧,不思进取,市委书记的位置,确实应该拿掉了。不管李达康怎么样,他毕竟能搞经济,去林城也算是人尽其才。”

  祁同伟之所以会提出这个建议,不仅是要把李达康排除出汉东权力中心,还有其他的目的。

  钱治国干工作不行,见风使舵倒是一把好手。

  剧里赵立春当书记的时候,他屁都不敢放一个,后来沙瑞金来了,立马站出来炮轰高育良和祁厅长。

  虽然炮轰本身并没有错,但像他这样的墙头草,继续待在重要领导岗位上,简直就是误国误民。

  另外就是,丁义珍和侯亮平目前也在林城,一个当县委书记,另一个当副县长。

  李达康去了之后,和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孽缘呢?

第323章 视察贫困县

  回到梅关后,祁同伟稍事准备,又前往汉南省委省政府,求见省长潘勇。

  潘勇听完他的汇报后,眉头皱的厉害。

  “小祁同志,这么做不太合适吧,梅关有困难,你不找省委省政府,大老远的跑到吕州去寻求帮扶,这算怎么回事?”

  如果没有李维民撑腰,祁同伟根本不敢干这事,但既然干了,他也就不怕潘勇的责怪。

  “潘省长,我怕给省委省政府增加负担,就想着,自己之前对吕州做过一些贡献,现在有困难,过去化个缘也是应该的。

  别说,吕州方面还真够意思,愿意出六个亿,帮梅关建设基础设施。”

  “六个亿确实不少,但这不是钱的问题,我们汉南是堂堂经济第一大省,需要找汉东帮扶,怕是要让人笑掉大牙。”

  祁同伟听了这话,心想,笑掉大牙怎么了。

  汉南确实富裕,但都富在三角洲平原,山区人民还在吃白菜萝卜呢。

  这么有钱,咋不主动拿一些出来,支援落后山区呢。

  但他嘴上却说道:“对不起潘省长,是我欠考虑了,只想着帮助梅关的经济发展,没顾及到省里的感受。”

  “罢了罢了,不用道歉。”潘勇大度的摇了摇手。

  “你还年轻,考虑问题不全面也是正常的,只要真心为了工作,省里就可以理解。”

  “谢谢潘省长,现在我已经和吕州那边谈好了,您看,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依我看,这事就到此为止,不要继续下去了。当然,你也不用灰心。

  既然梅关有困难,省委省政府肯定不会坐视不理,回头我去找李书记研究一下,尽可能帮梅关争取一些政策,你回去等消息吧。”

  “谢谢潘省长,梅关的六百多万人民群众,一定会感激您的。”祁同伟微微的鞠了一躬。

  “呵呵。”潘勇淡淡一笑。

  “谢我就不必了,大家都是为了工作,为人民服务嘛,但有一点,你必须牢牢记住。”

  “只此一回,下不为例……”

  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这话说的一点都没错。

  仅仅三天过后,省委秘书长马铭远就给祁同伟打来了电话。

  他告诉祁同伟,省委经过研究,已经初步决定,由省财政提供资金,帮助梅关市建设经济开发区,外加一条高规格公路。

  而且这笔钱不是六个亿,预计会有八个亿。

  不用说,这肯定是李维民的主意。

  嘿嘿,F国级就是不一样,大气。

  人家汉东那边都出六亿了,汉南当然要出的更多。

  否则的话,不要面子的吗?

  祁同伟心情大好,回道:“谢谢秘书长,上一次您走的急,也没来得及向您学习。

  我们梅关虽然穷,但山好水好风景好,您什么时候有时间,不妨到梅关来游玩一番,让我这个东道主,尽一尽地主之谊。”

  ……

  事情虽然搞定了,但省里还要深入研究,做预算等等,程序非常繁琐。

  这八个亿真要划到梅关市财政的账上,哪怕特事特办,估计至少也得半个月以上。

  祁同伟可不想干等着,他决定趁这个时间,到下面的县区走一走,进行实地调研,充分了解梅关的实际情况。

  资料显示,梅关市下辖十个县区,除了中心城区梅源区之外,全部都是贫困县。

  其中有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和五个省级重点贫困县,外加两个省级山区贫困县。

  全市常住人口为六百三十余万。

  这六百三十万人中,只有一百二十余万人生活在主城区和县城,城市化率低的可怜。

  其中最穷的自然是国家级贫困县,丰云县。

  全县一百一十万常住人口,2003年度的人均GDP只有两千八左右。

  城镇人均收入还算能看,有三千七左右,但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一千八。

  这个经济水平,怎么说呢。

  也就比95年的金山县,好了那么一丢丢。

  因此,祁同伟想都没想,就把调研的第一站,定在了丰云县。

  为了能够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他决定轻车从简,就去一个车,三个人。

  他、全旭和府办主任吴昌明。

  “祁市长,要不要通知一下丰云县委?”吴昌明拎着公文包,请示道。

  “不必了,这次不去丰云县委,我们就在县城转一圈,然后到下面的乡镇调研,要记录最真实的情况。”

  “那司机呢,也不带?”

  “不带,让全旭开车好了,他技术过硬得很。”

  准备一番之后,三人上了002号奥迪车,出了梅关市委大院。

  梅关市区面积不大,仅五十多平方公里,建立在一道宽敞的山谷中,梅河从城中穿梭而过,把城市一分为二。

首节上一节192/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