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117节

  谁知道他们到了温市之后,再次大失所望,这里也好不到哪去,遍地都是小工厂,大企业虽然比义市多一点,但同样没有去外地建厂的打算。

  倒是有一家不大不小的皮革厂,对林城开发区有点兴趣。

  这家皮革厂的名字为“江南皮革厂”,老板叫黄鹤。

  “祁主任,能不能在税收上再加一点优惠,行的话,我就把厂子搬过去。”

  祁同伟看了他身旁站着的小姨子一眼,回道:

  “还是算了吧,这已经最好的条件了。”

  ……

  经过这两个市的考察过程,祁同伟对浙省人有了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他们头脑灵活,吃苦耐劳,特别适合做生意,加上浙省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想不发财都难。

  但他们也有个毛病,就是人人都带着一颗当老板的心,但凡有点能力和本事的,都去自主创业了。

  这导致了浙省的经济结构,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

  中小型企业遍地开花,民间生活水平非常高,富裕程度在全国范围内遥遥领先。

  拿的出手的大型企业却非常少,导致GDP数据也不是特别好看。

  正是因为稀缺,这些大型企业成为了本地政府重点挽留和扶持的对象,自身就享受着非常优惠的政策,根本看不上地理位置较差的林城开发区。

  而那些中小型企业,虽然对林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很动心,但他们只是整个产业链中的某一环,受制于原材料供应和运费等因素,权衡利弊之后,也大都放弃了搬迁的想法。

  因此,祁同伟等人的招商工作做的很不顺利。

  他们花了十天时间,跑遍了半个浙省,最终只敲定了二十几家中小型服饰厂和织造厂,用地面积不过区区两百亩左右,可谓杯水车薪。

  ……

  公事不利,祁同伟只能寄希望于私事,以免这趟白跑。

  他把车开到了西湖附近,给张伟和李泉放了两天假,让他们在此游玩,自己则开着车到附近转悠。

  按照前世的记忆,马老师带着十几人的原始团队,在西湖附近的小区里,创建了芝麻开门公司,时间是九九年底。

  现在已经过去快一年了,他们已经得到了一些投资,办公条件肯定大为改善,不会继续蜗居在小区里了。

  但公司的具体位置在哪,网上却查不到,只能亲自去打听。

  祁同伟为了行事方便,买了条白利群,给三个值班的保安一人一包。

  保安平时抽不上这烟,自然是乐于帮忙,可他们想了很久,都表示对芝麻开门公司没印象,只能把烟还给了祁同伟。

  祁同伟没要,他改变思路,打听马老师的行踪,毕竟马老师的相貌比较突出,见过的人一定过目难忘。

  保安这才恍然大悟,回道:

  “你早说这个不就完了吗,那家公司在这里的时候,根本就没挂牌子,我们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现在他们已经搬走了。”

  “搬哪去了?”

  “好像是河对面,具体位置我们也不知道。”

  “哦,那谢谢你们了。”

  祁同伟又给了他们一人一包利群,开着车走了。

第212章 和马老师谈判

  车子刚开过桥头,祁同伟就发现了目标,但并不是芝麻开门公司,而是竖在路边的一块广告牌。

  广告牌最醒目的地方,写着四个大字:“西湖论剑。”

  大字下面是一排略小的字:主办方芝麻开门公司。

  此外,还有几个人物头像和身份介绍,但字体太小,隔着一条马路看不清楚。

  祁同伟赶紧把车停到路边,走近仔细观看。

  只见参与者一共七人。

  除了马老师之外,还有:

  著名武侠小说家金老爷子。

  狐厂总裁阳哥。

  易网总裁三石哥。

  浪博总裁志哥等人……

  全都是互联网行业鼎鼎有名的大佬。

  祁同伟不禁有些奇怪,这么多大佬齐聚一堂,应该是场盛会啊,怎么新闻里都没看到。

  不过仔细想想,他似乎又明白了。

  这年头的国内互联网领域,应该也有一条鄙视链。

  网浪狐三家,现在名气很大,不仅有门户网站,还去了美国股市上市,把他们的市值换算过来,都至少有二三十亿的规模,三位总裁可以算是国内互联网界的头部大佬。

  而芝麻开门公司,按照最近一次融资计算,估值大概是五亿,只能算第二梯队,如果不是主办方,马老师恐怕都没资格和他们坐在一起。

  或许三位大佬是冲金老爷子的面子来的,心底有些看不上马老师,所以故意不在自家的网站上做宣传。

  至于东哥、宏哥和小马哥等人,现在混的更惨,连马老师都看不上他们,压根就没请他们来。

  “这是个机会啊。”

  祁同伟赶紧开始分析眼下的形势,但分析到最后,他却发现,这个论坛对自己的意义其实不是太大。

  狐厂和浪博未来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经营状况每况愈下,最终沦为业内鸡肋。

  投资他们,并没有太惊人的回报率,自己也没有精力去帮他们逆天改命,可以直接排除。

  易网之后会成功转型,并通过游戏和养猪,赚取丰厚的利润,以目前二十多亿市值来看,至少有几百倍的成长空间。

  但米国互联网股灾即将爆发,到时候易网的股价会跌到冰点,与其现在和他谈再融资,不如将来直接去米国股市抄底。

  当然,国家有外汇管制,自己如何把资金合法的送出国,这是个大问题,必须好好考虑。

  最具备投资价值的,依然是芝麻开门公司,目前五亿的估值,对比未来的万亿商业帝国,有几千倍的涨幅。

  但人家现在还没有上市,融资并不只是为了钱,还需要业内的资源和人脉,帮助公司发展,祁同伟一点都没有。

  要不是因为这个问题破解不了,去年芝麻开门公司成立的时候,他就找来了。

  祁同伟想来想去,决定还是尝试一下,争取到马老师和管理层那里,收购一点私人持有的股份。

  毕竟和一年前相比,他们手里的股份已经产生了数百倍的增值,应该有套现的动机,如果自己把价格往高处开,或许对方会同意卖一点。

  哪怕只能买到一两个百分点,将来也是数百亿啊。

  考虑到自己的官员身份,可能不太对互联网大佬的胃口,祁同伟决定把叶飞叫过来,让他去和马老师及其团队谈判。

  反正岩台离这里也就几百公里,几个小时就能赶到。

  叶飞接到祁同伟的电话后,立刻叫了个司机,把自己连夜送了过来。

  ……

  第二天一早,祁同伟和叶飞交待完重要事项,换了套休闲的衣服,一起来到了芝麻开门公司总部。

  之前的想法没错。

  马老师听说他们是来投资的,显得特别热情,可又听说他们是玻璃杯厂的老板,态度立马又凉了下来。

  “二位老板,实在不好意思,芝麻开门公司只接受业内同行和投行基金的投资。”

  “难道他们的钱是钱,我们的钱就不是钱?”叶飞问道。

  “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公司还在起步阶段,除了资金之外,还需要投资人有共同的发展理念,你们不是业内人,即便我同意,其他股东也不会同意的。”

  “我们可以只做财务投资,不需要投票权,也不干涉公司的发展规划和运营。”

  “这样你们也投?”马老师有些诧异,回道:“你们就这么看好我们公司?”

  “对,我们非常看好贵公司的前景,也非常相信贵公司管理团队的能力,所以只投钱,不要管理权。”

  听了这话,马老师心动了,想了想之后,回道:“二位,要不你们先坐一会,我去问问其他股东和管理层的意思。”

  大约过了二十分钟之后,马老师回到了会客室,脸上写着抱歉。

  “实在对不起,其他股东不同意公司接受你们的投资,这是当初写在协议里,我必须执行。”

  “马总 你看我们都这么有诚意了,就通融一下嘛。”

  “真的没办法,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公司就违约了,会付出很惨痛的代价。”

  这时候,祁同伟接过了话。

  “马总,既然真的无法合作,我也不为难你,但在这里,我想对你提一条意见。”

  “请说。”

  “我仔细看过贵公司的资料,一开始你们是做电子商务的,但不知为何,最近开始做起了其他项目,我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国家的电子商务,蕴藏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市场,你们应该坚定自己最初的想法,把所有资金和技术力量,都投入到电子商务领域里,争取抢占先机。”

  马老师顿时愣住了。

  想当初,自己拿着计划书,去找国内的互联网大佬融资,结果人家嗤之以鼻,甚至还把自己当成骗子和搞传销的,压根就不愿意投一分钱。

  多亏遇到了第一个知音蔡总,给自己筹到了几千万,才让公司得以继续生存下去。

  后来公司接受国外财团的上亿元投资,虽然对方带来了不少资源和人脉,但没过多久,又对公司不赚钱的现状很不满意,逼着自己去做别的业务。

  要不是自己拥有绝对的控股权,公司早就被带偏了。

  所谓千金易得、知音难求。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眼前这位,是自己的第二位知音,第二位伯乐啊。

  “祁总,你真的这么看好电子商务?”马老师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那当然,我认为,如果贵公司能坚持专注于电子商务,未来必将成为一家足以载入史册的现象级企业,而马总你,也会成为首屈一指的超级富豪。

  我如果对你和贵公司没有绝对的信心,又怎么会死皮赖脸的,非要前来投资呢?”

  “祁总,请问你是什么学历,哪个学校毕业的。”

  “我是汉东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学历。”

  马老师顿时两眼发亮,道:“恕我冒昧,请问祁总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公司的管理团队。”

第213章 拿下10%股权

  “呃……”

  听到马老师的邀请,祁同伟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要是换成上辈子,能在芝麻开门创业初期,进入公司管理层,恐怕做梦都要笑醒。

  单单是股权和分红,到了二十年后,就能至少价值几十上百亿。

  但自己缺钱吗?

首节上一节117/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