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民宿,开局接待武松 第8节

  消息刚发过去,张国安就回复了:

  “你要什么类型的?我可以帮你在圈里问问,我认识一些做私人锻打生意的小作坊,他们做各种可以开刃的刀具,锰钢、碳钢、大马士革啥的全有,品质都不错。”

  果然还是得问武林中人啊……李裕想了想,定了两把剑两把刀,其中一把剑得长点,最好一米二以上。

  吕布那身高,一般的剑抓手里跟匕首似的,完全发挥不出应有的实力。

  “没问题,这就帮你预定……对了李裕,我元旦结婚,你哪天来市里说一声,我把请柬送到你手上。”

  嚯,要结婚了?

  “恭喜啊国安,希望你们白头到老,幸福美满。”

  记得这家伙两个月前才订婚,没想到元旦就要举办婚礼,可真够迅速的。

  又聊了一会儿,张国安发来几张图片。

  全是刀剑的款式和细节部分的展示,比如手柄材质、花纹等。

  李裕选好需要的款式,便开始刷锅洗碗,顺便把狗子的饭盆也刷一下,免得滋生细菌闹肚子。

  很快,周日来临。

  民宿最近依然没有顾客,新的无人机到货后,李裕和狗子在山上拍了一堆视频素材,回去用电脑剪辑一下,发在了视频平台。

  可惜他没啥粉丝,视频发出半小时了,播放量才堪堪突破两位数。

  “唉,啥时候才能成为那些粉丝过百万的大UP主呢?”

  为了增加播放量,李裕又把视频转发到了朋友圈,还配上了一段文字:

  “如果你觉得工作累,想贴近自然放松一下,那就来凤鸣谷精品民宿,美食美景等你来品鉴!”

  以前总讨厌微商发广告,没想到我也有这么一天……李裕无奈的放下手机,打算出去转转。

  拍视频的时候,狗子东跑西跑累坏了,这会儿正躺在书房的地毯上呼呼大睡。

  李裕也没打扰它,换了件厚一点的外套,戴上头盔,锁上大门,骑着电三轮前往市里。

  高铁上,周若桐半躺在商务座上。

  黑色紧身牛仔裤将她双腿的线条完美展现了出来,而脚上的马丁靴,又让她多了几分干练和利落。

  “二伯真是喜欢那块银锭呀,居然还特意颁发了文物捐赠证书。”

  她理了一下耳边垂落的头发,给李裕发了条消息,让他抽空来把证书拿回去。

  “咱不是买卖嘛?咋成捐赠了?”

  收到消息,李裕把电三轮停在路边,好奇的回了一句。

  周若桐换个坐姿,耐心解释道:

  “这种品相的银锭非常罕见,你舍得出手,已经做出了很大让步……对了,我家长辈多给了五千块钱,现在转给你。”

  这个可以有……李裕见到转账消息,赶紧点了收款。

  最近连着买了两套无人机,又买了电视机啥的,三万块钱只剩一万左右,现在又多出五千,这可比证书实惠多了。

  但证书既然给了,也不能不要。

  拿回去摆在书房里,看起来多有范儿啊。

  想到这里,李裕回复道:

  “我还有二十分钟就到市区,去哪找你?”

  “我还在高铁上,距离殷州东还有半小时,这样吧,你找个地方先坐着,我出了站去给你送证书。”

  找地方坐会儿?

  李裕看了看时间,周若桐下了高铁再打车,差不多五点半左右才能到,那干脆找地方请她吃饭算了。

  别人收银锭只给两三千,就周姑娘给了三万五,这于情于理都要感谢。

  想到这里,他点开大众点评网,寻找适合请客吃饭的地方。

  同一时间,民宿大门口。

  一道古装扮相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了门前。

  他左右看了看,脸上带着惊喜:

  “刚遇到哥哥嫂嫂,正要出门买酒庆祝,没想到竟回到了这里。既如此,那就多买一些带回去,给哥哥嫂嫂也尝尝!”

  此人穿着都头制服,挎着腰刀,正是上次砸坏了电视的武松。

第9章 武松:给钱了就不算偷【求月票】

  “砰砰砰!”

  武松用力在大门上拍了好几下。

  上次在这里喝了顿美酒,歪歪扭扭上了景阳冈,三拳两脚打死一头害人的猛虎,被阳谷县令赏识,成了县里人人敬仰的都头。

  今天在街上闲逛,居然又遇到了哥哥武大郎,他成家了,娶了个漂亮的妻子。

  天可怜见,我们兄弟的生活总算有了奔头。

  武松心里满满的高兴,拍门的力道不自觉大了一些:

  “店家小哥,快开门!”

  连着拍了几下,见里面没反应,武松有些着急。

  想着哥哥嫂嫂正在家里等着吃团圆饭,他抬头看了眼旁边的院墙,二话不说就跃上墙头,翻墙跳进了民宿中。

  刚进去,武松就看到房门口蹲着一只雄壮的金色大狗,笑着说道:

  “看来店家出门了,只留一条狗守家,既如此,那武松就失礼了。”

  他朝客厅的方向拱拱手,根据上次来的记忆,顺着青石板步道穿过院子,推开餐厅的门,大步走了进去。

  武松先环视一周,这才发现里面很多摆设都没见过。

  “上次只顾吃酒,忘了问店家这是何处,墙上的皮影戏看来修好了,也不知道赔的银子够不够……”

  来到酒柜前,他先搬起一个黑色陶罐,正是上次喝过的竹叶青。

  但这一小坛应该不够喝,武松又打开酒柜,看着里面的瓶装白酒,表情有些惊诧:

  “宝丰酒?这是什么酒,从没听说过……张弓酒?也没见过……宋河粮液?世上有这么一条河吗?”

  柜子里摆着的酒很杂,大部分都是装修时请人吃饭剩下的,所以都是中原本地酒居多。

  武松扒拉着酒瓶,不知道该怎么选好,索性从旁边拿起一个空纸箱,把玻璃瓶的白酒全都装了进去。

  “这些酒瓶晶莹剔透,毫无杂质,定然都是上佳美酒。”

  装了一纸箱白酒,他又去厨房转了一圈,对煤气灶之类的设备很是好奇。

  打开橱柜,端出里面的托盘,上面有烧鸡,有猪头肉,有牛腱子,都是李裕闲着没事卤制的。

  不过现在,全被武松给清理了个干净。

  他拿起一个塑料袋,试了试不透油,就把所有肉都装进去,然后重新回到餐厅,从怀中掏出一个银锭放在了餐桌上。

  “如此走掉不似大丈夫所为,还是留副字吧,秉明一切,免得被店家小哥说三道四。”

  武松见旁边有记账用的纸笔,拿过来试着写了一下,再次嘟囔起来:

  “好怪的笔,倒是这纸如此洁白,怕是得不少银子。”

  他练习一下,掌握了笔的用法后,便在一张白纸上洋洋洒洒的留了一段话:

  “某呼门不应,翻墙进来,取你美酒肉食若干,留纹银十两,得罪之处,他日再登门谢罪。阳谷县都头武松留。”

  用银锭压住白纸,武松将盛着白酒的纸箱夹在腋下,手中提着一大袋子熟肉,另一只手抱着酒坛,大步走出餐厅。

  带着东西不好跳墙,他来到大门口,本想把小门打开,发现锁住了,只得拉开大门的门栓,把门推开,刚往外迈出一步,整个人就消失不见。

  目送武二郎离去,大金毛从屋檐下起身,歪了歪脑袋,转身上楼继续睡觉。

  殷州市内,北关区。

  李裕坐在一家豆花鱼店里,看着刚进来的周若桐问道:

  “能吃辣吧?要不要换成微辣?”

  上次见这位面容冷清的美女还是在王陵遗址,当时她穿着迷彩服就让李裕惊为天人,现在换上休闲服,简直就是明珠一般的存在。

  “能吃的,没问题。”

  周若桐脱下外套,随意打量了一下店里的环境:

  “真没想到,殷州市的老字号,居然是一家渝州豆花鱼,你之前发消息说吃饭,我还以为是皮渣或者扁粉菜呢。”

  李裕笑了笑,提起茶壶往茶杯里倒了点热水,先把杯子涮一下,再重新倒满,摆到了周若桐面前。

  他一边忙活一边说着这家店的历史:

  “快三十年了,比我都大,很多殷州人,包括我同学、我爸妈,都是这家店的粉丝。”

  周若桐端着茶杯抿了一口,然后从旁边的纸袋里掏出个红色本子:

  “喏,这就是捐赠证书。”

  李裕接过来,打开证书,看到里面写着感谢李裕先生捐赠北宋银锭的字样,另外还有银锭的编号和具体尺寸,很详细。

  证书的落款写着周秉良三个字,李裕好奇的问道:

  “这位是……”

  “我二伯,一生痴迷宋朝文化,自打拿到银锭,他就恨不得搂着睡觉。”

  周家是京城大族,以研究古文化和文物为主。

  家里人才多,研究的历史涵盖各个朝代,每次家里的聚餐,几乎都是历史系教授的大聚会。

  国内各行各业几乎都有厚古薄今的毛病,周家也不例外。

  研究的朝代越久远就越有发言权,越接近现代家庭地位就越低。

  辣子鸡端上来后,周若桐一边吃一边说道:

  “我姑父是研究民国文化的,已经是国内权威了,但依然被家里人瞧不上,好几次差点不参加家里的聚餐。”

  李裕夹起一块煸得外酥里嫩的鸡肉送进嘴里,笑着问道:

  “你选择商朝,就是怕被长辈们念叨吗?”

  “对啊,原本想研究夏朝的,但夏朝只存在概念中,没有研究实体,只能退而求其次……自打我选择商朝,长辈们就没有朝代鄙视链了。”

  直接站在了他们头顶,还咋鄙视啊……李裕见服务员把豆花鱼端了过来,便将辣子鸡的盘子摆到一边。

  等豆花鱼放好,他对服务员说道:

  “两碗米饭,两碗冰粉。”

  吃豆花鱼最好要一碗冰粉,这样被辣到或者被烫到,来一口冰冰凉凉的冰粉,立马就舒坦了。

  两人边吃边聊,还挺投缘。

首节上一节8/5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