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94节

  张有安这边也坚守底线,表示不卖断是他们继续谈下去的基础。

  现在音乐市场上,合作模式有很多,完全就看曲作者跟唱片公司怎么谈。

  一般的不知名曲作者,基本上都是把曲子卖断了事,因为不卖断的话那些唱片公司根本不要你的曲子,而且前期还拿不到多少钱。

  很多新人,为了让歌手能够用自己的歌,也为了能够早点拿到钱,就会选择把歌曲卖断给唱片公司。

  有些知名作曲人,会选择跟唱片公司签版权协议,商定后续分成比例。

  如果是谈的分成,那么后面这首歌只要还在卖,或者有人唱,曲作者就能分钱。

  这两个选择有好有坏,前者能够尽快把自己的歌卖出去,并拿到钱,但是后者更有希望,也更长远。

  第二种模式,更适合优质作品,因为越优质的作品,后续能够产生的收益就越多。

  周彦在写流行歌这个版块是个实打实的新人,但华星不可能把周彦当做一个新人来对待,毕竟周彦已经出过不少音乐作品。

  从一开始张有安跟他们谈判的时候,姿态就不低。

  我们周指导可是作品累累的知名音乐人,只是正好有一首曲子被你们家梅艳芳看上了,想要做成流行歌曲,爱要不要吧。

  当然了,这事最终谈成什么样,还是要看买方的意愿是否足够强烈,也就是看梅艳芳到底是不是真的想要这首歌。

  如果梅艳芳确实一定要这首歌,那华星肯定是要做出让步的。

  曲子是周彦出,歌是梅艳芳唱,但事实上,到这个时候,这件事情已经不需要他们出面,剩下的就是华星跟张有安谈就行了,周彦跟梅艳芳都只是要一个结果。

  梅艳芳要的结果就是华星拿到曲子,周彦要的结果就是保住版权,尽可能拿到更多的费用。

  后续双方又拉扯了两天,终于是把这件事情谈下来了。

  协议做的非常细致,后续歌曲放在专辑里面怎么分成,有别人想要翻唱怎么分成,有人想要商演怎么分成……一大堆的条例,张有安都做的清清楚楚。

  在这首歌里面,周彦拿到的分成比例很少,基本费用也只有一万块钱,但是让周彦满意的是,在版权这块,掌控的还是比较好的,不会留下后患。

  后续周彦想要做成其他版本,也很容易操作。

  在双方谈协议的时候,梅艳芳其实人就在燕京,却一次都没有去过周彦家。

  但是当协议谈好后的当天上午,梅艳芳就去了周彦家。

  再次见面,双方的身份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成为了合作者。

  能够拿到曲子,梅艳芳非常高兴,见面之后,她甚至十分豪爽地拍了拍周彦的肩膀,“阿彦,你放心,这首歌我一定会好好唱的,接下来,要先找人把词给写好,然后争取在八月份之前录下来。”

  “已经确定要做粤语版了?”周彦问道。

  梅艳芳点点头,“嗯,公司那边也倾向于做粤语版,正好我十一月份有粤语专辑,可以直接放进去。”

  因为她十一月份要出专辑,所以她想在要尽快找人把歌词写出来,然后尽快录制出来。

  对此周彦也表示理解,毕竟华星他们也不可能专门为梅艳芳单独再做一张国语专辑,而且把一首国语歌放进粤语专辑里面也不太合适。

  梅艳芳可能是感觉到周彦想让她做国语版,便笑着说道,“以后还是有机会做国语专辑的。”

  “嗯。”

  周彦点点头,其实他有想过,让梅艳芳唱一个国语版的,然后直接放进《戏梦人生》里面做插曲。

  但是《戏梦人生》这片子太闷了,把曲子放进去可以,但要是把歌也放进去,音乐会跟画面有一种割裂感,并不是说歌好听,画面好看,就能配在一起的。

  另外,可惜的是,梅艳芳去年开过告别演唱会之后,现在已经不开演唱会了,不然周彦倒是可以给她写一个国语版,让她在演唱会上面唱。

  “今天我过来,除了跟你说歌的事情,也是要跟你辞别,我明天就要回香江了。”说到这里,梅艳芳笑了笑,“自从告别演唱会结束之后,我就轻松了很多,是时候要回去工作了。”

  “以后有时间多来燕京,我这里随时向你敞开大门。”周彦笑着说道。

  “没问题,有时间也去香江玩,你应该还没有去过香江吧?”

  周彦点点头,笑道,“嗯,确实没去过,不过过段时间我就要过去,《想飞的钢琴少年》要开宣传活动,有一站就在香江。”

  梅艳芳笑眯眯地问道,“那到时候要不要我去给你捧场啊?”

  周彦笑道,“梅姐你这么忙的一个人,哪有时间去参加我们那个小活动。”

  梅艳芳无所谓地摆摆手,“我不忙……反正你到了香江之后,记得联系我,就算我不能去给你捧场,有时间咱们也见一面,我带你在香江玩一玩。燕京也不错,不过香江跟燕京还是很不同的。”

  周彦点头,“我也非常期待香江之旅。”

  ……

  梅艳芳走后,周彦在家里面写了会儿《三毛从军记》的曲子,然后掐着饭点赶往了燕京制片厂。

  虽然是来蹭饭的,不过周彦还是照例去了外景地看了看。

  这会儿上午的镜头已经拍完,工作人员在收拾东西,导演陈恺歌则在跟演员们说话。

  周彦远远地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走近了,凑到侧面一看,果然是巩莉来了。

  “莉姐。”周彦笑着打了声招呼。

  巩莉转头看到周彦,也是十分高兴,“呦呵,这么长时间没见,你这长肉了嘛。”

  周彦跟巩莉已经有一年半没见到了,所以周彦的变化在她眼中非常明显。

  陈恺歌也笑道,“哦,对,巩莉你跟周彦也是老战友了嘛。”

  巩莉爽朗地笑了起来,“什么战友,周彦跟我弟弟似的,我知道他在这儿,刚才来的时候,就在找他呢。”

  在场的其他人,见到巩莉跟周彦关系这么好,倒也都不意外,毕竟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周彦跟巩莉是有感情戏的。

  周彦笑了笑,“之前在《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组,莉姐帮了我很多,不然我一个没演过戏的新人,还真拿捏不了陈飞浦那个角色。”

  巩莉笑着对着其他人说道,“一年多没见了,这小子还是这么谦虚,演戏这种事情,你们也知道,要是他自己没天赋,怎么教都是没用的。”

  蒋文丽点头表示赞同,“周指导肯定是有天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的表现,根本不像是第一次演戏的人。”

  听到蒋文丽叫周彦为周指导,巩莉又抚掌笑道,“对对对,现在应该叫周指导了。”

  周彦笑着摆手,“,怎么叫都行,莉姐上午刚到么?”

  巩莉还穿着一身时装,显然上午她没有拍戏。

  她要是拍了周彦也知道,这几天片场的拍戏安排,周彦都是看过计划表的。

  “我也是紧赶慢赶才赶到,我都还没来得及去住处,行李都还在车里呢。”巩莉笑道。

  陈恺歌看了看时间,说道,“时间不早了,咱们先去吃饭,正好周彦来了,饭后咱们开一个小会。”

第111章 觉醒

  中午吃饭的时候,周彦跟巩莉聊了一会儿,得知她前段时间都在拍摄《秋菊打官司》。巩莉还给周彦说了几句陕省的方言,口音拿捏的非常好。

  不得不说,巩莉在这方面还真是有天赋,周彦就做不到这点。

  之前跟张国荣他们聊天的时候,周彦也开玩笑说要学几句粤语,张国荣也十分认真地教了,不过周彦就是学不好。

  说起自己这段时间的行程,巩莉最终总结道,“我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几乎就没歇。”

  这话看似在抱怨累,但是看巩莉的状态,还是非常有干劲的,甚至还带着点骄傲。

  这事当然值得骄傲,一个演员,越多人找你拍戏,也证明你越有价值。

  像巩莉这个年纪,正是事业极速上升的时候,自然精力旺盛,恨不得天天在片场待着。

  这两年她也确实几乎没歇,《秋菊打官司》之前,她在拍摄《梦醒时分》,后面是直接从《梦醒时分》剧组去往《秋菊打官司》剧组的,跟这次一样。

  巩莉又问了周彦最近的工作,得知周彦已经参与过好几个项目,并且手头上还有好几个项目在做,她忍不住感慨道,“老弟,你的效率是真高啊,从入这行到现在,满打满算也不到两年时间,但是参与的项目一只手已经数不过来了。”

  周彦笑着说道,“做配乐本来就要比演戏省事一点,而且《霸王别姬》跟《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两部戏我都是副手。”

  “但是你还拍了一部长片,很多人在你这个年纪,连个完整的短片都没有拍出来。”说到这里,巩莉又想起来一件事情,拍着大腿说道,“差点忘了,你现在还没有毕业。”

  “其实已经算是毕业了,我留校的流程已经走完。”周彦笑道。

  听到周彦已经留校,巩莉笑着说道,“那以后要叫你周老师了……或者叫你周导,以后要是再拍电影,也想着点姐。”

  “莉姐你现在片酬不低吧,我恐怕请不起。”

  “给你打折。”

  巩莉这话有开玩笑的成分,但她也确实已经对周彦刮目相看了,不管怎么说,周彦现在也是在国外的电影节拿到过奖的导演。

  刚才他们一起进食堂,制片厂里面好多人都热情地跟周彦打招呼,一口一个“周指导”的叫着,还有人叫他“周导”,感觉跟之前在《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组的时候完全不同了。

  吃过饭之后,陈恺歌就拉着他们开会。

  本来说是一场小会,但是人叫着叫着就变成了大会,各个部门都有人参加,加起来有三十多号人。

  也没去前面的会议室,所有人就围在戏园子里面。

  陈恺歌一开始大概确实是想要开个小会,主要跟巩莉说一说现场的进度以及后续的安排,但是叫着叫着就把人给叫多了。

  既然人都叫来了,不说点事情自然是不行,所以跟巩莉说完之后,他又挑着几个部门说了点事情。

  周彦本以为,今天这场大会,应该跟他没有关系了,不过等到大会开完之后,陈恺歌又把周彦单独拉到一边,开了个真正的小会。

  “你知道李棕盛么?”陈恺歌问道。

  周彦扬了扬眉毛,他当然知道李综盛。

  “我知道李综盛,他挺出名的。”

  这会儿的李综盛已经挺出名了,特别是在业内,他制作的几张专辑知名度很高。

  陈恺歌点点头,“他给我们电影写了一首主题曲,但我不太想把它放到电影里面去。”

  周彦不用问,就知道李综盛给电影写的那首歌应该跟林一莲合唱的《当爱已成往事》,不过他倒是没想到,陈恺歌竟然不想把这首歌放进去。

  大概看出来周彦有疑惑,陈恺歌又继续解释道,“这首歌太流行了,我感觉跟《霸王别姬》不太契合。”

  其实陈恺歌的想法,周彦是有一点认同的,《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处处都是戏剧元素。

  为了让电影更有时代感觉,周彦跟赵季平在准备配乐的时候,都是采用戏曲元素,旋律大部分都是以西皮、二黄或者四平调为主。

  当然了,为了不让观众感觉无聊,周彦跟赵季平又在曲子里面加入了西方的管弦乐器。

  另外,周彦跟赵季平经过商量,使用了不少调性置的创作技法,在旧的基础上,展现了一点新。

  但是不管怎样,他跟赵季平做的所有配乐都是以戏曲元素打底的,不会脱离这个框框。

  再说侯啸贤的《戏梦人生》,周彦把《假如爱有天意》的曲子放了进去,但并没有把它变成歌,就是因为变成歌之后,会让音画变得失衡。

  《当爱已成往事》当然是一首好歌曲,但是对电影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加分,把它去掉,《霸王别姬》还是《霸王别姬》,艺术上不会有任何影响。

  当然了,这只是从艺术角度出发,但电影不仅仅是一件艺术,还是一件商品,是商品,就要拿出去卖的。

  周彦没有表态,而是跟陈恺歌说,“陈导,主题曲并不在我跟赵老师工作范围之内,之前已经说过,是你们自己去找。”

  之前陈恺歌他们就说过要弄一首主题曲,当时也说了要找其他人做。

  《当爱已成往事》这首歌,其实也是陈恺歌自己去找李综盛帮忙写的,但是李综盛写完之后,陈恺歌又感觉太过流行,不想要了。

  陈恺歌点头说道,“这个我知道,我现在是不想要主题曲了,但是徐总不同意,她还是想让我把歌曲放进去。我是想,你能不能跟徐总说一说这事?毕竟你在音乐方面,你是音乐专业的,你说的话,徐总应该更认可一点。”

  周彦扯了扯嘴角,原来陈恺歌是来搬救兵了。

  不过这事他可不想掺和,一个弄不好,没帮陈恺歌把事情办好,还要影响他跟徐风的关系。这种当出头鸟的事情,周彦向来是不喜欢参与的。

  而且周彦也觉得徐风的决定是对的,虽然《当爱已成往事》不会在艺术上给电影加分,但是绝对能够增加这件商品的价值。

  流行歌曲为什么叫流行歌曲,因为大众喜欢啊。

首节上一节94/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