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71节

  就在周彦快要抬头的时候,俞飞虹忽然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

  她坐起身揉了揉头发,然后跑去客厅将电话接起,电话那头传来母亲的声音,“飞虹,起床了么?”

  俞飞虹睡眼惺忪地说道,“嗯,起床了,妈你打电话来有事么?”

  “没事就不能给你打电话么?”母亲嘀咕了一句,随后又说,“你姐下个礼拜去燕京,你要不要让她给你带点东西过去?衣服都够穿么,要不要让她带几件新的给你。”

  “我衣服够穿了,姐姐来燕京干什么?”

  “有个课题要去燕京理工对接,去了之后,让她住在你那里。”

  “不是有招待所么?”

  “有招待所就要住么?你们姐妹俩这么长时间没见面,不得有很多话说?”

  “说话也不一定要住一起……”

  “就这么定了。”

  电话挂断之后,俞飞虹揉了揉眼睛,又跑去床上准备补个觉,想要把刚才的梦续上,不过怎么也睡不着,便打开收录机再次放起了那首曲子。

  ……

  《想飞的钢琴少年》的拍摄工作一直在平稳地进行中,甚至进度要比周彦之前定的计划还要快一点点。

  到了快开学的时候,要在央音取景的戏已经基本上全部结束,就剩下最后一场小男主演奏《克罗地亚狂想曲》的那场戏。

  之所以一直没有拍这一场,是因为乐团一直都没有搞定。

  周彦在之前跟徐风谈的时候,就说过,乐团不能将就,所以徐风在找乐团的时候也是慎之又慎。

  最终等待还是值得的,因为徐风直接把上交响乐团给请过来了。

  上沪交响乐团历史悠久,在国内绝对是首屈一指的乐团存在,能请到他们,一方面是汤臣集团在上沪关系确实挺硬,另一方面他们对克罗地亚这首曲子也很感兴趣。

  一直到九月二十七日,乐团才抵达燕京。

  不过好在他们已经在上沪提前排练过,所以来了之后,只要跟郎朗再练一两天,应该就没问题了。

  九月二十八日到就九月二十九日,两天时间,乐团跟郎朗总共合练了十二个小时,周彦听完之后感觉效果挺不错的,就开始准备拍摄。

  这场戏还是挺有难度的,因为涉及到的人很多,而且现场要进行录音,好不容易碰到这个机会,他们当然要把这一段的音轨给录好,总不能后面再找乐团来重新录。

  为了增强现场的氛围,周彦还从学校里面拉了很多学生,把音乐厅给塞满。

  现在学校快开学,很多学生都已经来了。

  ……

  于然跟方秀是第一批响应的,而且他们还帮忙在班里面拉了好些人一起。

  其实人根本就不难拉,一听说有人在学校拍戏,而且还把上沪交响乐团给请来了,学生们的热情都非常高涨,能免费看一场高水平乐团的演出,又有哪个音乐生能够抗拒呢?

  一开始于然跟方秀也都是这样的想法,认为就是过来听一场免费音乐会,但到了现场之后才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

  每个人过来之后,都要签到,然后现场的工作人员会给他们每个人安排座位。

  安排座位的规则非常简单直接,那就是尽量把好看的靠前安排。

  于然就比较靠前。

  但靠前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越靠前,周彦的要求就越高。

  “一会儿拍摄开始之后,你们要看我的手势,不要轻易做表情和动作……”

  打赏加更还完了,还有一章月票加更,明天还

第91章 坐在山上看风景(第一更)

  贾国屏也坐在靠前排的位置,当然了,他坐前排并不是因为颜值。

  《克罗地亚狂想曲》这首曲子他之前就听周彦弹过,那时候他就认为这首曲子钢琴独奏太过单薄,还是需要有管弦乐队来协奏才行。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听到协奏版本了,而且给钢琴协奏的还是上沪交响乐团。

  经过一系列的调度,周彦看了看手表,就对王晓帅说,“老王,你带人把场外的秩序维持一下,我们五分钟之后开机。”

  王晓帅点点头,跑出去维持秩序了。

  听说上沪交响乐团要来表演的,音乐厅外面来了不少学生,只不过“龙套”报名已经结束,现场的观众也够了,所以他们进不来。

  进不来,他们也没走,就准备在音乐厅外面听一听,所以这会儿外面有挺多人的。周彦让王晓帅去维持秩序,是担心外面闹出什么动静影响接下来的拍摄。

  又过了一分多钟,王晓帅忽然带着施万春进来了。

  看到施万春,周彦连忙过去,“老师,您怎么来了?”

  施万春笑道:“我来看看演出,听说是你新写的一首曲子?”

  “嗯,我为电影写的。”周彦点点头,又解释道,“今天是在拍戏,不是一般的演出,所以不敢去打扰您。”

  “不用你打扰,我自己就来了。”

  “那我给您安排一个座位……”

  周彦目光在前排搜寻了起来,看能不能给施万春找个位子,不过这会儿都坐满了,位置不好安排,正在他犯愁的时候,沈怀刚已经起身走了出来。

  “施主任,我那有位子。”

  施万春也就没客气了,点点头,“多谢。”

  等到把施万春安排坐下之后,周彦拍了拍沈怀刚的肩膀,“表现不错,去摄像组那边吧,效果也不错。”

  施万春的到来,并没有影响到周彦的节奏。

  几分钟之后,周彦举起手来,伸出三根手指。

  “三,二,一。”

  “开机。”

  “打板。”

  “一次。”

  “开始。”

  说完开始之后,郎朗就开始上台,这一段戏总共安排了三个机位,一个移动的,两个固定的。

  移动机位就跟着男主,固定机位一个是拍台上乐团表演的,另一个是拍现场观众的。虽然最后观众的反应需要单独再补拍,不过周彦还是希望把第一篇演奏时观众们的真实反应给录下来。

  因为他担心,后续等到曲子演奏的次数多了,观众们很难给出符合他要求的情绪,他们并不是专业演员,没办法像演员一样随时给导演想要的表情。

  而这三个机位也是远远不够的,至少还要一组,所以今天乐团最少也要演奏两遍。

  因为这场戏比较重要,所以周彦直接让赵飞他们开机,也不担心浪费胶卷,而且音轨也同时在录。

  今天乐团表演多少遍,音轨也就会跟着录多少遍,后面他们会选出效果最好的一遍剪到片子里面用。

  施万春一进来,就先看了看乐团的配置,除了常规的提琴组之外,还加了一些鼓跟贝斯。

  他今天之所以要过来看,也是对周彦的一次考察,周彦的提前毕业申请已经在走流程了,通过的可能性比较高,如果周彦这次写的作品质量过关的话,那审批应该能走更快一点,这学期就能出结果。

  前两天,他们内部在讨论,要不要让周彦留校。

  作曲系肯定是缺老师的,刚留校的贾国屏也不知道能在学校待多长时间。

  施万春之前跟贾国屏聊过,如果有机会,贾国屏还是希望能去国外看看,作曲本来就要跟世界接轨,想去国外进修也是正常的。

  虽然贾国屏表示,他去进修之后还会回来,但是他走的这段时间,作曲系缺老师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上学期李冰洋半离职的状态,贾国屏都忙不过来,还要经常让周彦给他帮忙。

  所以现在系里面正在考虑,是否要把周彦给留下来。

  曲子听到一半的时候,施万春就露出笑容,他知道,周彦的提前毕业申请已经稳得不能再稳了。

  周彦现在结合古典跟流行的能力,似乎是越来越强了。

  其实从周彦休学开始,施万春跟周彦的见面就要少很多了,对周彦的学习情况他掌握的也不是很好,但是从《故宫的记忆》跟这首曲子的表现来看,周彦这一年多来,似乎放下一些东西,开始以一种更为轻松的心态来创作。

  周彦之前的作品,先锋性都极强,追求一种极致的“破坏”,甚至有种要打破古典,创造新规则的张狂跟执拗。

  但是现在呢,周彦似乎只把古典作为一件武器,作曲的时候拿来用一用。

  如果把古典比作一座高山,人们在面对这座高山的时候,有的想要爬过去,有的想要飞过去,还有的想要直接把山给移平。

  而现在的周彦呢,就只是站在山顶上,慢悠悠地看风景。

  ……

  这一场戏,乐团总共把曲子给演奏了七遍,每一遍都没有问题,而之所以录这么多遍,只是因为周彦想要不同的镜头。

  也正如周彦所料,第一遍演奏结束,观众们的反应都很热烈,很多人都站起来为台上的音乐家们鼓掌,掌声经久不息。

  第二遍的时候,大家的情绪也依旧很不错,只不过掌声没有第一次热烈了。

  第三遍,第四遍……到了第七遍的时候,观众们的精力已经被消耗殆尽。

  实在不是他们不捧场,只是短时间连续听了七遍同一首曲子,对他们的精力消耗也是很大的,有的人鼓掌都鼓累了,甚至把手都鼓疼了。

  到这时,观众们才真正感觉到,演戏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即便是龙套也不是说坐在那儿就行了的。

  等到演奏结束之后,还要再拍其他演员们的反应,他们这些龙套不仅不能走,还要跟着配合。

  当周彦最终说出“收工”二字的时候,距离开始已经过去了半天时间,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但是虽然很疲惫,大家还是挺兴奋的,毕竟他们这也算是“触电”了。

  学生们离场的时候,纷纷向周彦表示祝贺,一是祝贺他作了一首好曲子,二是祝贺他拍了部好电影……虽然他们都不知道电影拍的是什么。

  方秀拉着于然过来,大咧咧地跟周彦说道,“周彦师兄,明年你毕业作品是这首曲子么,到时候我们来帮你啊。”

  周彦笑着说道,“我留级了,你忘啦?”

  方秀摆摆手,“你这不给提前毕业?就算不提前毕业,学期末作品也可以演奏这首,我跟然然预定一个大提琴跟小提琴啦。”

  周彦比了个ok的手势,“没问题。”

  不管学期末还是毕业作品,周彦肯定也是会找于然她们的,毕竟合作过几次,都比较熟了。

  88级作曲的学生们都非常兴奋,跑过来围着周彦问了很多问题,不过班长沈怀刚知道周彦这会儿比较忙,就把他们都给拉走了。

  等到88级作曲的同学都走了之后,施万春又走了过来,对周彦说道,“这两天有时间的话,去我办公室一趟。”

  周彦没有问施万春找他有什么事情,只是点头,“好的,老师,我明天就过去。”

  “嗯,你忙吧。”

  拍完了央音的最后一场戏之后,周彦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带着制作团队去拍其他地方的戏。

  开学之后,他要在学校待几天,到时候剧组也要放几天假,所以他必须尽快把进度给提起来。

  也确实该放假了,这段时间他们拍戏的强度很高,剧组很多人都表现出了疲惫,工作效率开始变低,这时候放几天假,让他们去调整调整,也是好事情。

  何赛菲非常隐晦地跟周彦说过好几次,来了燕京都没有好好逛逛,天天就扎在剧组里面。

  ……

  第二天上午,周彦去了施万春的办公室。

  照例,周彦先掏了两包红塔山给施万春。

首节上一节71/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