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53节

  “都是瞎忙。”刘清似乎酒劲上来了,说话的时候还拍桌子,“今年我们的时间,不都被老谋子给浪费了?要不是他,能有这么忙么?”

  周彦听他提到张一谋,好奇道,“对了,我年初去长安的时候,你说《一地鸡毛》要开拍,现在什么情况了?你们还没有去渝都么?”

  “去啦!”刘清长长地叹了口气,“又回来了,他一句话,我们几十号人跑到渝都待了那么长时间,一场戏没拍,又说不拍了。”

  “什么意思?”周彦疑惑道。

  “什么意思,仗着自己是大导演,胡闹呗!”

  黄健新见刘清喝得有点晕乎了,就主动接过话茬说道,“我听说是张导在渝都没有找到拍摄感觉,然后又看到另一篇小说,特别有感觉,所以就转移阵地,现在准备拍这部小说了。”

  周彦眯了眯眼睛,问道,“什么小说?”

  “万家诉讼。”黄健新说出一个名字来。

  周彦眉头一挑,果然,张一谋最终还是要拍《秋菊打官司》,之前他还在想,自己的到来这么快就对张一谋的导演生涯产生了改变,现在看来是他想多了。

  其实周彦还挺想看到改变出现。

  张一谋拍的《秋菊打官司》他已经看过,但是张一谋拍的《一地鸡毛》他却没看过,如果能看到,也算是一种新的体验了。

  他也理解刘清为什么有这么多怨言。

  站在张艺谋的角度,他遵从自己的内心感受,有感觉才拍,没感觉便摆,是尊重艺术。

  但是站在这些工作人员的角度,他们为了这个项目花费了那么长时间,现在说变就变,确实非常难受。

  有的人心比较宽,反正就是拿死工资,拍啥不是拍啊,管你怎么变,也不影响我工资,只是刘清这种性格显然办不到。

  周彦微微叹口气,现实如此,一个导演功成名就,自然是有无数的幕后人员要做出牺牲。

  “来,继续喝,不管那些鸟事。”

  刘清拍了拍桌子,又开始跟周彦他们碰杯。

  这顿酒喝到后半程的时候,就演变成周彦跟黄健新两个拉着刘清,让他不要喝多,但是不管两人怎么拉,刘清最终还是把自己给喝趴下了。

  刘清喝趴下倒也不愁人,直接趴在桌上呼呼大睡。

  看着已经睡过去的刘清,黄健新笑着说道,“这家伙,就是嘴上说说,在张导剧组里面干活,他比谁都认真。”

  周彦点点头,这一点他同意,刘清就是那种表面恶人。

  “刘哥是性情中人,我也特别喜欢跟他这样的人打交道。”

  “不然你以为这么多年,我们是怎么处过来的。”黄健新笑了笑,又打了一个酒嗝,随后问周彦,“你的《蚁蛉》是不是送去评奖了,现在有结果么?”

  周彦挠挠头,他也知道年代公司要拿《蚁蛉》去参加电影节,但是具体参加什么电影节,什么项目,他一概都不知道。

  年代公司也不可能特意为了这事跟他联系,除非最终有好的结果。这种小项目去参加电影节或者什么比赛,也不会花钱把周彦这个导演给请去。

  周彦去国外来回一趟,花费可能比拍电影本身花的钱还要多。

  “其实我都不知道参加了什么比赛。”周彦如实说道。

  黄健新也理解情况,点头道,“听说参加不止一个电影节,有参加比较出名的法国克莱蒙费朗国际短片电影节,还有一个是巴西的短片电影节,不过我不记得名字了,之前听张导提过一嘴。”

  “嗯,他跟年代那边接触多,知道的也比我多。”

  那个比较出名的法国克莱蒙费朗国际短片电影节,周彦都没听过,更别说什么巴西的短片电影节,连黄健新都叫不出名字,肯定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奖了。

  黄健新笑道,“听说那个巴西的电影节就是七月份左右开始,所以我才问你有没有结果。”

  周彦耸耸肩,“我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如果举办过了,那应该是没有拿到什么奖项。你说的那个法国克莱蒙国际短片电影节,很出名么?”

  黄健新笑道,“当然出名,已经办了十几年了,可以说是全球最大的短片国际电影节,也是法国仅次于戛纳的第二大电影节,《蚁蛉》要是能够拿到这个奖,那你的身价可就不一样了。”

  周彦来了兴趣,问道,“这电影节什么时候办,参赛有什么要求?”

  黄健新想了想,说道,“时间应该是冬天,具体什么参赛要求,我还真没有研究过,这事你得问年代公司那边,他们有专门的人钻研这个。”

  周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个克莱蒙国际短片电影节,他倒是可以关注关注。也是好长时间没跟侯啸贤他们联系了,他可以找时间给侯啸贤打个电话问问。

  黄健新看出来周彦对克莱蒙国际短片电影节有兴趣,又笑着说道,“《蚁蛉》还是有些希望的。”

  周彦也笑了笑,他知道黄健新在安慰他。

  《蚁蛉》是不错,但是要说拿大奖可能差点意思,整部短片所表达的东西不够丰富,关键就靠结尾的脑洞,这种片子参加电影节本来就是比较吃亏的。

  他如果真要想在克莱蒙国际短片电影节上有表现,也是要换个其他作品来试试。

  感谢【绣布】的588打赏

第71章 《陌生的脸有甜蜜的危险》

  刘清他们要在燕京待三天,不过后面两天他们在燕京还有别的事情要做,周彦便没有陪着。

  《清水里的刀子》改编这事算是口头授权了,黄健新回去之后,还要拟一份授权协议给周彦寄过来,然后周彦这边签了再寄过去,这事就算是定下来了。

  离开燕京的时候,两人跑去周彦寝室跟他打了个招呼,也算是认了个门,以后再来燕京也方便找他。

  刘清本来想邀请周彦暑期的时候去长安制片厂玩玩,不过他想到自己可能过段时间要去跟着张一谋去拍《秋菊打官司》,就没提这事。

  “要是你能跟组多好啊,我听说《秋菊打官司》的配乐也找的是赵季平老师。”刘清叹道。

  周彦笑了笑,别说他没时间,就算有时间,现在让他以配乐助理的身份跟组,他也不太愿意。

  他能给《霸王别姬》当现场指导,一方面是因为这电影他确实很有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事年前就跟赵季平说好了。

  赵季平知道周彦给《天堂回信》当配乐执导的事情,大概也是因此,这次没有找周彦。

  如今的周彦,赵季平再开口让他当配乐助理,就有点打人脸了。

  “放心吧,后面有的是机会合作”周彦笑道。

  黄健新也笑,“是啊,等到《清水里的刀子》开拍,我把你要到我们制作组去,到时候你们就能汇合了。”

  “那敢情好。”刘清笑着揉了揉他的大脑袋,“到时候导演跟编剧都是我哥们,谁也不敢欺负我。”

  黄健新嘁了一声,“就在别的剧组,谁又敢欺负了。”

  “嘿,这么多年可不是白混的。”刘清哈哈一笑,随后跟周彦摆手,“走了。”

  周彦也挥了挥手,“慢走。”

  ……

  等黄健新他们离开燕京没两天,周彦接到一封从鹏城来的电报。

  这份电报的内容非常简单,只有一串数字和“啸贤”两个字。

  不难猜测,这封电报应该是侯啸贤拍过来的,那串数字大概是电话号码。

  周彦原本准备过些天联系侯啸贤的,主要是因为黄健新前几天提到电影节,他想问问是怎么回事,没想到侯啸贤倒是先联系了他。

  看到如此简洁的电报,周彦也忍不住笑了笑。

  现在人与人之间联系,多数还是写信,如果遇到急事情电话又没办法通,最好的选择就是拍电报了。

  拍电报的效率,肯定没有电话高,但是它比电话好的一点,那就是基本上什么地方都能通。

  只不过电报是按字数收费,所以一般大家写电报的时候,都会在保证信息能够准确传达的同时尽量缩减字数。

  黄健新前几年拍的那部电影《黑炮事件》,说的就跟拍电报有关。

  电影中,矿山公司的一名工程师喜欢下象棋,一次去德国出差的时候把黑炮棋子落在外边,然后就发了个电报过去,内容是“黑袍丢失303找赵”。

  邮局的人警惕性非常高,看到这则电报感觉特别像接头暗号,怀疑他是间谍,就汇报了上级,然后就有专门人员对这个工程师展开了调查。

  周彦之所以笑,是因为他没想到侯啸贤竟然也在乎这点电报费。

  这年头两岸经济差距明显,电报的费用对内地人来说算挺贵的,但是台岛那边现在人均年入九千美元,自然不用在乎几块钱的电报费。

  周彦拿着报文,出去找了个公用电话,照着报文上面的电话号码拨了过去。

  电话响了好一会儿才被接起来。

  “喂,你好。”对面传来一道清脆的女声,带着浓浓的港腔。

  周彦问道,“请问侯啸贤先生在么?”

  “你找侯导啊,稍等。”

  随后周彦听到电话被放下,还有高跟鞋渐行渐远的声音,女人应该是帮周彦找人去了。

  周彦扯了扯嘴角,好家伙,姑娘你倒是喊一声,就楞走过去找啊,这长途电话费可不便宜,他心疼着呢。

  过了得有一分多钟,电话被人重新拿起,侯啸贤的声音从话筒里面传来,“喂,哪位?”

  “侯导,是我,周彦。”周彦回道。

  听到是周彦,侯啸贤笑了起来,“看来你收到电报了啊。”

  “刚收到,侯导你找我有什么事情么?”周彦问道。

  “有两个消息,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周彦一点没有犹豫,说,“先听好消息吧,我这个人心理比较脆弱,先听好消息稳定一下心神。”

  “好消息就是,你的短片《蚁蛉》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库尔塔国际短片电影节上拿到了特等奖,并且这部短片还受到了巴西环球电视台以及bbc的青睐,他们买下了这部短片的播放权,电影节的奖金加上两个电视台给的版权费,总共是九千六百八十二美元。”

  周彦点点头,这确实是个好消息,不过这版权费也挺有意思,怎么还有零有整的。

  “那坏消息是什么呢?”周彦又问道。

  侯啸贤笑了起来,“坏消息就是,这些钱跟电影节的奖杯,都跟你没关系,是属于年代公司的了,你要是想看奖杯,得到年代公司来。”

  周彦挑了挑眉毛,原来这就是侯啸贤说的坏消息,怪不得听侯啸贤的语气满是开心,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好消息。

  其实对周彦来说也算不上什么坏消息,因为之前拍这部短片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签好了协议,短片后续所有的收入包括电影节奖导演的奖金,全部都归年代公司所有。

  协议内容非常清楚,没有什么可以扯皮的地方。

  既然本来就没有,就不算什么失去,既然没有失去,自然也就不是什么坏消息。

  周彦心态也比较平和,这钱本来就不该他赚的。如果不是年代公司当时出钱,《蚁蛉》也不可能拍的出来。

  而且,即便当时周彦自己有钱能够把《蚁蛉》拍出来,没有年代公司的运作,也不可能在电影节上获奖,并把播放权卖给巴西跟英国的电视台。

  电影节嘛,除了影片本身的质量要高,运作也十分重要,年代公司专门有一个负责海外销售的部门,就是研究这个事情的。

  他们不仅仅懂电影节的运作模式,还跟一些相关人员比较熟悉。

  这个世界,不仅仅中国是人情社会,老外也一样,人脉关系很重要的。

  周彦呢,什么人脉也没有,而且他连这个什么库尔塔电影节是啥都不知道,更别说是把《蚁蛉》送去参展了。

  不过这样一算,年代公司在这部短片上的投入,也基本上快回本了。小成本片子就是这点好,随便搞搞就能回本。

  但是年代公司愿意投,也是因为成本低,风险不高。

  周彦笑着说道,“这不是什么坏消息,不管我能不能拿到钱,都希望这片子能大赚。要是让你们吃亏,合作也长久不了。”

  “哈哈,大赚是不可能了,能把投入给抹平就很不错了,主要是电影节的荣誉。这一点你放心,虽然奖杯会放在邱总的办公室,但是属于你的荣誉没人能够夺走。库尔塔虽然是个新电影节,知道的人也不多,但毕竟是个电影节,说出去也是能够把人给唬住的。”

  听到这话,周彦暗道这邱总的办公室挺空啊,这么不知名的电影节奖杯也往里面放。

  不过侯啸贤说的没错,即便这个库尔塔电影节没什么名气,但是也非常好使,特别是在国内。

  以后他们再介绍周彦,就能说他的电影拿到过“库尔塔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人家一听,乖乖,竟然还是个国际大导演,那档次一下子就上来了。

  人嘛,不就是一个一个名头组成的么?

首节上一节53/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