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354节

  “唉,可惜今年周彦也不来霓虹开音乐会了。”

  “不知道明年会不会来,我现在有钱买票了。”

  “要不然,music station可以把周彦请过来啊,朝日电视台不是跟周彦关系挺好的么?”

  “周彦应该不会参加这类节目吧。”

  “没听说他参加过电视节目啊。”

  几个人正在讨论着,电视里工藤静香已经唱完《小手拉大手》,佐藤里菜忽然站起身来,握着拳头说:“我决定了,要去学乌克丽丽。”

  平松和广笑道,“想要学乌克丽丽,你首先要有一把乌克丽丽。”

  “我明天就去买。”

  ……

  “老板,请问有乌克丽丽么?”

  加藤泽正在保养自己的吉他,听到有人说话,便抬起头来,一脸的困惑。

  眼前站着三个女孩子,都是十七八岁的样子,应该还是学生。

  这已经是第二波要买乌克丽丽的客人了,上一波两个女孩子把店里面仅有的两把乌克丽丽给买走了。

  乌克丽丽并不是什么大众乐器,在霓虹很少有人玩,这个乐器更像是个玩具,能弹的曲子很少,应用的场合也比较少,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吉他。

  寻常的时候,很长时间也见不到一个来买乌克丽丽的客人。

  今天这是怎么了,一上午来了两拨。

第244章 一首歌,卖空了一种乐器

  看到加藤泽发楞,其中一个女孩子做着手势,比划起来:“老板,就是乌克丽丽,跟吉他长得差不多,小一点的那种,弹起来特别欢快。”

  加藤泽抿了抿嘴唇,不禁觉得好笑,这女孩竟然觉得自己不认识乌克丽丽。

  “呃,乌克丽丽我当然知道是什么,不过你们来晚了,我们店里面之前就两把乌克丽丽,都被人给买走了。”

  听到店里面的乌克丽丽已经卖完了,几个女孩都表现得非常失望。

  其实这不是他们来的第一家店,上一家店,压根就没有乌克丽丽卖。

  加藤泽好奇道,“你们为什么要买乌克丽丽?”

  上一波客人来的时候,他压根没想到问人家这个问题。

  “因为我们要学《小手拉大手》。”

  加藤泽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最近工藤静香那首很火的歌。

  他毕竟是卖乐器的,对当下流行的歌曲肯定关注的多,工藤静香的新专辑这几天很火,他是知道的,里面的那首《小手拉大手》编曲确实用到了乌克丽丽。

  不过……

  “你们能听出那里面是乌克丽丽?”

  其实乌克丽丽的声音挺好认的,但是一般的歌迷根本不会注意这些东西很多歌迷连乌克丽丽是什么都不知道。

  “昨晚music station上面,静香现场弹了的。而且静香还说,这个乐器特别简单。”其中一个女孩子说道。

  “是要比吉他简单一些,而且《小手拉大手》里面的乌克丽丽学起来确实也很容易,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如果只是为了这首歌的话,应该很快就能学会。”

  加藤泽这么一说,几个女生兴趣更浓了。

  好听的乐器那么多,她们之所以想学乌克丽丽,主要就是因为简单。

  而且相较于吉他,乌克丽丽小巧可爱,比较适合女生。

  “要不这样吧,你们如果真的想买,可以先下订单,我帮你们订货,过两三天就能拿到了。”

  听加藤泽这么说,几个女孩连连点头,“好啊,好啊。”

  ……

  乌克丽丽一下子在霓虹年轻人中火了起来,特别是女生,看到工藤静香在舞台上弹唱《小手拉大手》之后,许多女生都幻想着自己也能像工藤静香一样。

  工藤静香说自己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个乐器,但很快就学会了,主要她说这话很有说服力,因为大家之前都没有见她弹过。

  乌克丽丽在霓虹的订单量,一下子就上升了。

  朝日电视台也没想到节目播出之后,直接把国内的乌克丽丽订单给干上去了。

  电视台自然也不放过这个吹牛的好机会,还特别做了一期节目,报道了这个现象。

  【一首歌,让霓虹的乌克丽丽全部卖空。】

  这个新闻标题很夸张,然而却是事实,毕竟霓虹本来就没有多少乌克丽丽存量,很容易被耗干劲。

  现在大城市里面,已经很难买到乌克丽丽了。

  一些商人,已经开始到处去找货,还有些商人,已经开始涨价。

  毕竟想要快速找到货并不容易,想要多赚钱,最好的方法就是涨价了。

  还有些人,则是盯上了乌克丽丽教学这一块。

  乌克丽丽虽然简单,但也是要学的,这么多人买了乌克丽丽必然是要找人学习,很多之前教吉他、钢琴、小提琴之类的机构,都开始开设乌克丽丽教学班了。

  这些教学机构针对性很强,打出来口号都是“七天掌握《小手大拉手》”、“三天速通《小手拉大手》”,这对那些跟风买乌克丽丽的人来说,可太有吸引力了。

  ……

  周彦已经回金陵准备过年了,他也没想到一首歌竟然就把一件乐器的销量给抬了上来,当时他让静香学乌克丽丽,也是因为他觉得《小手拉大手》这首歌现场弹唱效果更好,也能丰富静香的舞台风格。

  工藤静香以前的舞台风格局限性太强了,想要更进一步,歌曲的质量是一方面,舞台风格也非常重要。

  乌克丽丽弹唱的性价比高,而且非常适合工藤静香。

  回金陵这几天,周彦每天的生活都非常规律。

  早上七点半起床,自己弄点早饭吃一吃,八点半开始工作,一直到十一点半。

  吃过午饭,看会儿电视或者看会书,下午出去走走,年前的天气都不错,虽然冷,但每天都有太阳。

  到了傍晚,他再开车去爷爷奶奶家吃饭,吃完饭回来,工作一会儿,就睡觉了。

  回家这段时间,他的睡眠是挺足的。

  腊月二十八下午,周彦在新世纪百货附近闲逛,正好路过省歌舞剧院,就驻足看了看。

  他母亲之前在省歌舞剧院工作,所以对这里,他有很多回忆。

  因为只有一个人带孩子,所以母亲经常带周彦来省歌舞剧院,在这个时代是很正常的时候,那时候剧院里面有不少跟周彦差不多的孩子,都是其他同事家的。

  周彦在门口看了一会儿,却没有进去,正当他转头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身后响起了一道声音。

  “是周彦吧。”

  听到有人喊自己名字,周彦转过头来。

  喊他名字的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看穿着打扮,就像是搞文艺的。

  “你……”

  周彦看着女人的脸,回忆了一番,随后有些不确定地说,“你是欢欢姐?”

  听到周彦认出自己,女人露出灿烂的笑容,“哎,对了,没想到你小子还能认出来我。”

  “欢姐姐跟以前一样,一点都没变。”

  “瞎说,这么多年过去,我都老了。”虽然知道周彦说的是奉承话,不过俞欢还是非常高兴。

  哪个女人不喜欢别人夸自己年轻呢?

  俞欢是周彦母亲的同事,周彦小的时候,她也就二十来岁,刚到歌舞剧院没多久。

  “没想到,欢欢姐你还能认出来我。”

  “瞧你这话说的,你现在是大明星,电视上经常看到你,而且你跟二姐长得这么像。”

  二姐说的是周彦母亲,这个称呼其实是从他父亲那儿来的。

  周彦父亲周耀文在家排老二,周边很多人叫他二哥,那叫周彦母亲就应该是二嫂,不过为了显得亲切,就都叫二姐了。

  就这样叫习惯了,后来周彦父母离婚,别人也没有改称呼。

  其实很多后来认识的人,都是跟着别人叫,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叫二姐。

  周彦确实跟母亲长得像,但如果不是在电视上看到过周彦,俞欢肯定也认不出来他。

  看了眼剧院大楼,周彦问道,“欢欢姐,你这么多年一直在剧院么?”

  俞欢点点头,“是啊,一直都在,你今天是来剧院有事情?”

  “没有,我就是路过看看。”

  “你现在有事么,没事进去坐坐?”俞欢提出邀请。

  周彦摇摇头,“还是不打扰了,影响你们工作。”

  “什么打扰,来这里,不跟回了家一样嘛。”俞欢比较热情,直接就上手了,拉住周彦的袖子,“咱们团这么多年也没什么变化,还有不少你妈妈的老熟人,大家看到你,肯定非常高兴。”

  盛情难却,周彦也不好甩袖子走人,便点点头,跟着俞欢进了剧院大楼。

  歌舞剧院楼看起来比较简陋,他们前身就是歌舞团,规制不大,有一栋楼就算是不错了。

  到了俞欢办公室,周彦才知道,俞欢现在已经混到了歌剧团团长的位置。

  给周彦倒了杯茶,俞欢笑道,“你也知道,我们团到年关反而要忙一点,我今天刚去了趟大剧院,初一有一场演出,我们团也有表演任务。”

  节假日活动多,歌剧院演出任务重,所以会比较忙一点。

  “你们确实也辛苦。”

  俞欢上下看了看周彦,再次感慨道,“真是岁月不饶人啊,当年你天天在团里面待着的时候,我还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现在你长成大小伙子了,我们也老了。之前在电视上看到你,要不是名字对得上,我还不敢认。刚才也是,我在旁边看了你好一会儿,才敢上去喊你。”

  周彦笑道,“也挺巧的,其实已经很多年我没有来过这边了,今天第一次过来,就碰到欢欢姐你了。”

  “这就叫缘分。”俞欢合掌笑了笑,随后起身去拿起电话,“我给你姐夫叫来。”

  “姐夫?他不是在文工团么?”

  俞欢结婚的时候,周彦还跟着母亲在团里面混,所以认识她丈夫。

  只知道她丈夫姓崔,在文工团工作,其他的就不了解了。

  “前几年调到团里面来的,现在在交响乐团那边。”俞欢一边说,一边拨通了电话。

  电话拨通之后,她对着电话说,“老崔,有空么,有空来我办公室一趟。”

  听到俞欢这口气,周彦忍不住撇撇嘴,乖乖,欢欢姐这领导范一下子就出来了,看来这姐夫在家日子也不好过。

  过了几分钟,一个四十来岁,发际线挺高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

  看到男人,周彦还愣了一下。

  刚才看到俞欢的时候,周彦真没感觉岁月多么不饶人,毕竟俞欢看着还是比较年轻的。

  但这姐夫的岁月痕迹可就太明显了,周彦见他的次数不多,不过印象中,他还是个头发茂密的年轻小伙子,跟现在比,简直判若两人。

  崔玖接到老婆电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头雾水地就过来了,进了办公室,看到周彦,他有点发愣。

首节上一节354/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