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298节

  “是的,上次跟你说,让你想想新电影的事情,现在有想法了么?”

  “最近还真没怎么想。”

  “那要不,听听我的?”

  “呃,可以啊,风姐你说说。”

  “我这里有两个剧本,一个是《延州往事》,另一个是《上沪往事》。”

  周彦对第一个剧本没什么印象,不过《上沪往事》他倒是知道,“这个《上沪往事》是郑念的那本小说么?”

  “嗯,没错,就是那本,《延州往事》是李碧桦的,这两个剧本都是我想拍的。”随后徐风又非常坦诚地跟周彦说道,“其实《延州往事》我原本是想要陈恺歌来拍的,但是他想要拍《风月》,所以我现在想要把这两个剧本交一个给你。”

  周彦想了想说,“《延州往事》我不清楚,但是《上沪往事》应该不好过审吧。”

  在周彦看来,徐风没有必要碰这部小说,而且他对这部小说的评价也很一般。

  如果《上沪往事》这部小说都能拍,那周彦还有其他更多更好的选择。

  徐风倒是挺自信的,“好好改一下,应该没问题。”

  周彦沉吟道,“要不风姐你先改一下试试。”

  徐风多聪明的一个人,自然明白周彦对这两个剧本都没兴趣。

  “你如果没兴趣,直接跟我说就行,不用绕弯子的。”

  徐风这么说了,周彦也就没有矫情,直接说道,“这些题材,我都不太想碰,太麻烦了,关键我也没有这方面的追求。”

  听到周彦这话,徐风叹道,“我明白你的意思,那这事就先算了,回头再说吧。不过,你自己也要上点心,我一直都说,不能太忙,但是两三年拍一部电影还是要的。”

  周彦想了想说道,“下一部电影,我还是想拍跟音乐联系更多的。”

  “我怎么听你这话,像是有想法了啊。”

  周彦笑道:“是有一点不太成熟的想法,我想做一部跟教育和音乐有关的电影。”

  “具体说说。”

  “具体说不了啊,剧本大纲我都没写出来了呢,暂时只是个想法。”

  徐风沉吟片刻,说道,“那要不,这段时间你多想想,等到《第六感》的庆功会时,咱们见面详细聊聊,这一晃都要九月份了,剧本定下来,前期再筹备,也是要到明年年中才能拍。”

  “什么时候能拍,现在也说不好,等我把剧本弄出来再说吧。”

  “没问题,我找你就是为了新电影,别的没什么事情了,就先这样吧。”

  “好。”

  跟徐风通过电话之后,周彦起身走到了琴房,取出小提琴,拉了一段施特劳斯的《艺术家的生涯》。

  周彦之所以会拉这首曲子,是因为他接下来要拍的电影,就跟这首曲子有关。

  这一次,他看上了《放牛班的春天》,或者说,他看上了原版的《一笼夜莺》。

  《一笼夜莺》是四十年代的一部法国电影,这部电影在影史上并没有获得太高的关注,但是几十年后一部翻拍它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却成为了影史经典,不仅卖好还卖座。

  周彦之所以看上《放牛班的春天》,正如他跟徐风说的那样,下一部他想拍跟音乐还有教育相关的电影,毕竟他自己就是个音乐老师,这样一部电影完美地契合了他的身份。

  而且《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地域性不强,把故事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让人感觉奇怪,改编的力度也不用多大,跟着原版的故事线走就行了。

  电影跟音乐的关联极强,甚至可以说整体的故事走向就是围绕着音乐来的,这也完全是周彦的风格。

  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知名的音乐家,回到乡下参加母亲的婚礼,遇见了小时候的朋友,而朋友则拿出一本日记出来给他看,看着日记,很多过往的记忆瞬间涌上了心头。

  日记的主人,曾是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但因为怀才不遇,后来回到乡下担任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老师。

  这个学校大部分都是些问题学生,老师想要用自己的方法来改善这种情况,理想很好,但现实并不容易,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非常多的麻烦。

  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情况还是有所改善,并且他还发觉了其中一个学生的音乐天赋,而这个学生,就是那个知名的音乐家。

  显然是因为老师的感染,他才最终能够成为音乐家。

  而电影里面,老师的结局其实并不好,他在学校不仅仅受到学生们的刁难,也会受到校长以及其他同事的刁难,最后还被校长解雇。

  整个故事,有温情,有思考,有抗争,配乐也做得特别好,这也是周彦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

  而这样一个题材,几乎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他完全可以自导自配,而且这部电影的成本不高,周彦自己大概估算了一下,在国内拍的话,省一省,有个六七百万就能拍得很不错,再铺张一些,一千多万也都足够了。

  但是拍摄还是有难度的,而难度在于演员的选择,他需要找一个真正的合唱团的孩子,十一二岁,并且长相一定要符合要求。

  其他的学生选角,也需要花费一点心思,所以这次电影拍摄前的筹备,花费的时间肯定要比《第六感》要长。

  好在这事对他来说,还算是专业对口,远的不说,他们央音就有两个儿童合唱团,水平都非常高。

  就算是在央音找不到,全国的少儿合唱团他也都能联系上,在庞大的数量下,周彦不信找不到合适的小男主。

  至于老师这个角色,周彦心中的第一选择是李雪建,他在《jyl》这部电影中的演绎,非常符合周彦对《放牛班的春天》里面老师的想象。

  拉完了《艺术家的生涯》之后,周彦就找来纸笔,开始写《放牛班的春天》剧本。

第205章 但是我有要求

  周彦在家写了一会儿《放牛班的春天》,然后去了燕京制片厂。

  现在燕京厂跟以前很不一样,虽然陈志谷还是厂长,但基本上已经是半隐退状态,厂里面大小一应事务,都由副厂长韩三坪掌控。

  这次的权力交接没有任何腥风血雨,完全在平稳的状态中进行。

  周彦有注意到,韩三坪办公室里面的摆件跟盆栽明显比上次来的时候多,特别是盆栽,靠窗的地方摆了十几盆。

  看着这些盆栽,周彦开玩笑道,“三哥你这是在办公室弄了个氧吧啊。”

  看到周彦,韩三坪眼睛笑眯了起来,“,都是同事们送的,盛情难却。”

  周彦笑了笑,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燕京厂的这些人自然能够看得清形势,知道现在厂子已经不姓陈而姓韩,送盆栽和摆件也是站队的一种信号了。

  不过周彦知道,韩三坪这个人,根本不在乎别人站不站队,他是个非常务实的人,只要能够帮助到他完成目标,就能为他所用。

  他来燕京厂,就是搞业绩的。

  而近来燕京厂最大的一笔业绩,自然是来自《第六感》,所以看到周彦,韩三坪才会笑得这么高兴。

  《霸王别姬》成绩也很好,但是跟他没关系啊,那算是陈志谷的业绩。

  坐下之后,周彦又笑着问道,“厂里面最近忙么?”

  “谈不上多忙。”韩三坪在周彦对面坐下,兀自点了根烟,“厂里面最近在进行结构调整,开会比较多,主要项目就是《长大成人》了,其他项目暂时已经搁置,包括滕文季的项目。”

  韩三坪单独说了滕文季的项目,就是知道周彦跟滕文季有过节。

  之前陈志谷只是被动地拖了拖滕文季的项目,但是到韩三坪这里,直接就把滕文季的项目给卡住了,滕文季现在想要拍电影,就只能去找外面的电影公司投资了。

  就像是陈恺歌一样,这次陈恺歌拍风月,并没有跟燕京厂合作,主要就是因为陈恺歌还惦记着香江金像奖跟台岛金马奖。

  如果再跟燕京厂合作的话,《风月》也不符合这两个奖项的评选标准。

  只不过滕文季的人脉路子都在体制内,哪有影视公司愿意掏真金白银去给他拍电影,那不是明摆着亏钱么。

  对韩三坪来说,卡住滕文季的项目,只不过是给周彦的顺水人情。

  “你新电影有想法了么?”韩三坪又问道。

  “最近是有点想法,不过还不成熟,等到我跟风姐把项目定下来,再跟你说吧。”

  韩三坪吐了口烟,透过飘在空中的烟雾笑眯眯地看着周彦,“这次的项目,有没有想法跟我们厂合作?”

  周彦非常干脆地说道,“我当然是愿意的,我跟燕京厂的合作一直都很愉快,况且现在三哥你又来了厂里,合作起来我就更放心了。”

  韩三坪哈哈一笑,“这就对了,只要哥哥我在燕京厂,保证不会让你吃一点亏,除了没钱,我什么都可以支持你,要人我给你人,要器材我给你器材,要场地我给你场地。燕京厂结构老化,但是人材储备还是可以的,我现在就可以跟你保证,厂里面的人,从上到下,只要你需要,都可以要过去用,包括我自己。”

  “三哥你这话说的,我眼泪都快出来了。”周彦开了个玩笑,又问道,“我听说电影分账的事情有眉目了?”

  韩三坪点点头,“你的消息没错,上头已经跟外国公司全部谈好了,《亡命天涯》作为第一部分账大片,十一月份就会上映,这个头如果开好的话,电影分账模式,以及引进国外大片都会成为常态,这无疑会对咱们原有的模式造成猛烈的冲击,但同时也是给了我们机遇。”

  “也是三哥你大展宏图的时候。”

  “中国电影想要发展,光靠一个两个人是不行的,要靠所有电影人一起努力。”说完韩三坪可能觉得自己这话有点太官方,又笑着说道,“咱们兄弟关起门说话,我就直接说了,这边很多目标想要实现,也要靠你还有徐总多帮忙。《第六感》如今获得这样好的成绩,正是个好机会,趁热打铁,再多出几部电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风险,但也是大大的机遇。”

  “我们能帮上忙的话,自然是义不容辞。”周彦说道。

  韩三坪点点头,也没有再深入说,现在说什么都有点早。

  他身体往后靠了靠,说道,“有时间叫上你二哥,还有思齐,我们一起吃个饭,兄弟们好久没有聚了。”

  “没问题,过些天我来攒个局。”

  “行,那我就等你消息了。”

  ……

  从燕京厂离开,周彦去了趟工作室那边,工作室这会儿没什么人,钢琴少年乐团这段时间一直在各地巡演,鲍家街43号也在外面演出。

  虽然没有周彦跟着,不过钢琴少年乐团的巡演还是挺受欢迎的,毕竟他们演奏的曲子都是原本的那些。

  不过因为周彦没去,票价相对要低一些。

  让他们去各地巡演,也不是为了赚钱,一则是推广周彦的那些音乐,二是给成员们一些锻炼的机会。

  随着时间推移,乐团的成员越来越多,原本乐团基本上只有央音的在校学生,不过现在有些学生毕业,也没有离开乐团。

  成员们在毕业的时候,可以选择留下或者离开。

  周彦个人是鼓励他们毕业之后离开的,如果有机会的话,周彦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去欧洲一些顶级的学校或者乐团进修。

  他们玩的是别人的东西,就不得不承认没有别人玩得好。

  钢琴少年虽然现在名气大,但是乐团的水平根本排不进一流,跟欧洲的那些顶级乐团有着明显的差距,也就是民乐方面相对好一些。

  周彦希望他们能够出去见见世面,如果以后愿意回来,他们乐团也是随时敞开大门的。

  学习西洋乐器的成员,大多数都选择出国深造,或者去国内其他顶级乐团,而学习民乐的成员,留下来的更多。

  留下来的这些人,工资待遇要比之前上学时高很多,也增加了乐团平时的支出,不过他们外出演出的盈利,还是能够填补这一块的空缺,现在周彦养着这个乐团,倒也不亏钱。

  周彦刚到办公室,工作室的总经理刘航就拿着报表过来了。

  “老板,这是这段时间我们工作室的明细,请您过目。”

  “放下吧,我一会儿看。”周彦放下手中的笔,笑着问刘航,“刘总,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在这里的工作还习惯么?”

  刘航摇摇头,“还是有些不习惯,因为太清闲了,老板,我还是觉得,酒香也怕巷子深,咱们的录音棚做得这样高端,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这样业务才能做起来。录音棚一直闲着,我看着也挺急。”

  周彦笑了笑,这话刘航已经跟他说过一次了。

  刘航是燕京本地人,之前去英国学习音乐,后来回过来还做过一张专辑,但是反响很差。

  之后他就退居幕后,去了鹏城的一家音乐公司担任制作人。

  许俊荣认识他,在得知周彦想要给工作室找个总经理的时候,就向周彦推荐了刘航。

  周彦亲自给刘航面试,刘航的音乐天赋一般,不过很熟悉音乐制作,而且对古典音乐以及流行音乐都有涉猎,关键是他有管理经验,待人接物都让周彦满意。

  相较于许俊荣,刘航没有那么圆滑,但是刘航比许俊荣多了份对音乐的热情。

  看来刘航确实是急了,不然也不会连着两次说这事。

  刘航毕竟不是混日子的人,他来周彦这里,工资拿的还不低,自然也想表现出自己的价值来,他可不想自己过来像是个守大门的。

  他也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如果工作室一直都是这样,他宁愿辞职,即便老板是周彦,也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周彦安抚刘航道,“你不用着急,过段时间工作室就会忙起来了。”

首节上一节298/425下一节尾节目录